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高貽伯」的原型是「蘇德隆」嗎?

「高貽伯」是誰?估計很少有人能夠一下子想起來。

但如果看過了《枯木逢春》這部電影,可能還會記得。

如果是仔細看了這部電影的,也許就能立刻明白筆者的意思了。

在本人沒有看懂這部影片之前,還只記得故事的主線時,曾有機會和祖師爺蘇德隆教授的一二代弟子交流過此片,當時明顯感覺到前輩們並不情願談及《枯木逢春》,哪怕這是一部史上最成功的血吸蟲病防治電影。

通過再次的觀摩思考,筆者終於找到了其中的原因,現在只能感嘆自己的too young, too simple了。

要理解《枯木逢春》這部電影,首先要了解其創作年代和講述故事的時代背景。

從影片中真實反映毛澤東主席考察血吸蟲病疫區的史實,可以輕鬆判斷苦妹子和方冬哥重逢的時間,應該是1958年左右,這與影片中有關「農業合作社」和「大躍進」的台詞也完全契合。

那麼影片一開始的設定就是1948年左右。整部影片的敘事過程雖然只有2個歷史片段,但不可忽略從全國解放到解放后的頭10年,走過的整個歷程。

史學家評價那10年是能夠稱得上新黃金10年的,期間除了百廢待興的社會主義建設,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土改、公私合營等標誌性事件,剩下的也就是各式各樣的運動了:從1952年的三反五反、1955年批判胡風思想、1957年反右派,之後1959年升級為反右傾。

但是直到影片公映時的1961年,整體上依然走的是1956年毛澤東主席定下的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

由於「大躍進」等運動造成了1959-1961年的「三年困難時期」,一經走出矯枉過正的階段,電影等藝術創作又進入了1961-1963年的3年高潮期,這也是文革前的最後1次巔峰。

是歷史給了《枯木逢春》在藝術上成功的機遇,相比1959年的《送瘟神》,影片歌頌了偉大的自由戀愛和患難與共的純真愛情,這就使得影片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就事論事的說教成分。

影片雖然是緊密地圍繞血吸蟲病防治的主題展開故事情節,也基本上涵蓋了各防治要點,但是藝術附加值頗高。

比如把詩詞《送瘟神》成功嵌入,而且還一點兒不生硬。由著名評彈表演藝術家余紅仙用偏吳儂軟語的音調演唱,極具特色,令人印象深刻。

其中另一首插曲《重逢》,是那個時代,乃至文革后的七八十年代仍在廣為傳唱的流行歌曲,也是著名歌手朱逢博和彭麗媛當時翻唱的主打曲目。

重逢

作詞:鄭君里、王煉

作曲:文牧、葛炎

一塘塘池水靜幽幽,水底漩渦滾滾流;

十年相思打了結,想唱山歌,怎起頭?

一彎彎河水兩道道橋,東風吹起新浪潮;

撒開百里羅紗帳,鎖住魚兒萬千條。

青青的楊柳吐楊花,一朵絨花飄樹下;

年年花開又花落,難道妹子另有家。

影片不僅將意境美妙的歌詞,轉化成舒緩動情的甜美歌聲,還配以江南魚米水鄉的背景,以及男女主人公十年後重逢的激動場面。倆人的欣喜表情和充分的肢體語言,表現了對過去愛戀和長期思念的激情迸發。

最後苦妹子想到自己已嫁過人,又身患絕症的惆悵,不僅奠定了女主演尤嘉演繹角色的經典和演技的高超,而且整個橋段簡直拍得像一部音樂電視剪輯,跟現在常說的MV一樣美,可惜就是黑白的。

所以初看此片,多半只會被戰勝疾病、重拾愛情的影片主線所吸引。

其實影片中還有一條重要的支線情節,也就是關於血吸蟲病究竟應該如何防治的探討,充滿了戲劇衝突,其實更加的精彩。

按理說,這樣的影片是沒有反派角色的,但實質上編導將從上海回來的醫生「劉翔」就設計成了反面人物,一開始表現出對女主角「苦妹子」這樣的血吸蟲病人的不屑和放棄。

但隨著劇情的發展,在毛主席的精神指引下,男主角方冬哥和方媽媽這樣的不怕犧牲,以一腔熱血誓要鏟滅釘螺和消滅血吸蟲的勞苦大眾的熱情感染下,以及血防站站長羅舜德、省醫學院江院長、老中醫余先生和母校「省醫學院」的某些教授和同志的「幫助」下,思想才得以「轉變」的。

而其遭到大家(包括自己親妹妹)反對的固有的「階級觀念」的產生,則完全歸咎於他的老師「高貽伯」教授「毫無人性」的「流行病學思想」。

「高貽伯」教授的首次出場,是劉翔向血防站站長羅舜德介紹一本書,緊接著給了個特寫鏡頭:

流行病學概要

高貽伯著

劉翔介紹說:這是他的老師高貽伯教授最近寫的一本書。

這就讓我們聯想到1958年蘇德隆教授帶領上海第一醫學院衛生系流行病學教研組,編寫了《流行病學總論講義》一書。改變了當時流行病學中文教材,都是由蘇聯版本翻譯而來的局面,而且其中系統闡述了蘇德隆自己的,也代表流行病學界的學術觀點,獲得了巨大的反響。

該書於1959年的重印,也遠遠滿足不了全國各地的需求。

人民衛生出版社於1960年出版了蘇德隆教授主編的第一本供衛生專業使用的《流行病學》教材。

能否單憑這一點,就可以斷定「高貽伯」就是代指「蘇德隆」呢?

筆者覺得是完全可以的,這部著作實在太具有代表意義了,當然影片中還有其它佐證。

那麼在影片中,高貽伯教授是如何正式出場的?其學術觀點又受到了怎樣的評價呢?

今天下面的空間不夠了,下次再分析吧。

本文是春曉醫生參與腫瘤登記項目的心得體會,所有文字僅代表個人觀點,用於分享交流。

歡迎參與和關注本項目的同行留言,您的想法和建議,將有助於工作的開展。

微信公眾號:瘤生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