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李菁丨梁實秋與韓菁清:文學巨匠的傾城之戀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遇見吧啦

梁實秋與韓菁清:文學巨匠的傾城之戀

作者:李菁

「擇一城孤老,遇一人白首。」城易尋,愛難守,人生悠悠數十載,遇到彼此相愛的人真是難上加難。但是有緣遇見,必要倍加珍惜,讓這份愛跨越年齡的界限,突破世俗的眼光,一直葆有溫存。

已過而立之年,更加懂得愛情的艱辛,於是,此生摯愛,爭分奪秒地付出真心,擁抱真愛。愛深了,這愛也無悔了。(編輯:萱齊)

文學巨匠的傾城之戀

來自遇見吧啦

00:0025:58

即可收聽主播韓楓朗讀音頻

「菁清。

我恨上天,我恨命運,不讓我們早幾十年相遇!不過,你想想,人生苦短,幾十年的時間總會匆匆過去,遲早還不是一樣?眼前的一剎那,如果我們能完全切實的享受,那就是永恆,復有何憾?」

「秋。

我們是兩個極端,東西半球的人。想要生活在一起,也的確很不容易。但是我們雙方都付出了相當的感情和愛,如何能收得回來?這就是別人所不能了解的。」

「愛,我自命是你的知己。」

白髮紅顏,一見如故

1974年11月27日,七十二歲的大文豪梁實秋與四十三歲的歌影星韓菁清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極為平常的一天卻改變了他們的餘生。

那天,韓菁清的姨父謝仁釗帶著她來到了遠東圖書公司,老闆浦家麟奉上一本《遠東英漢大辭典》,恰逢這本辭典的主編梁實秋先生也在台北,便相約著一聚。這樣的機緣巧合之下,梁實秋與韓菁清相遇了。未見過其人之前,梁教授聽過菁清唱的歌,菁清曾捧讀過梁教授的著作,甚至書中一些經典的文章段落她都能背誦。

梁實秋學貫中西、學養深厚、「著作超身」,是德高望重的文學巨匠,韓菁清對他是滿滿的崇拜。

梁實秋對韓菁清也早有耳聞,她曾是上海的「歌星皇后」,能唱能舞能演,是萬眾矚目的一顆星,紅極一時。

只在外貌上迷人,內在無修為涵養的歌影星根本入不了梁實秋的眼,可韓菁清在與他的聊天時出口成章,可背誦《孟子》,對李清照、李商隱、李白、杜甫這些詩人的經歷、作品如數家珍。梁教授當即喜從心來,發出感嘆:「你這樣喜歡文字的女孩子,當初如果長在我家裡,那該多好!」

梁教授不解,身為歌影星的韓菁清為何會有如此深厚的文學基礎?

菁清如實告訴他,她的祖籍在湖北黃陂縣,父親韓惠安是大鹽商,擔任過漢口市商會會長、湖北省參議會會長,他視菁清為掌上明珠,鼓勵她努力讀書,日後必成金鳳凰,為此專門請了家庭教師教她習古文。

韓菁清才情不俗,在二十三歲那年就由香港東南印務出版社出版過她的散文集《韓菁清小品集》。她也學習過油畫、國畫、書法,有深厚的美學素養。此外,她還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韓菁清是真正出自名門望族的大家閨秀。

才貌雙全的菁清讓梁教授在心中萌生了愛意,他感到自己遇見了志趣相投的靈魂知己,一見如故。回到華美大廈之後,他的腦海里浮現的都是菁清風姿綽約的身影,她太讓他迷戀了。在他看來,菁清是一名正直、善良、熱情與極富才情的女性。

從次日開始,他便時常去找韓菁清聊天,陪她吃夜宵,聰慧的菁清怎能感受不到教授對她的愛意?但是她想到他們之間二十九歲的年齡鴻溝,便退卻了,發乎於情止乎於禮,她寫了一封信給教授,上面寫明自己的缺點,她想用此信婉轉地要他冷靜考慮,甚而在心亂如麻之時用水彩筆在鏡子上寫了一行字:「世上沒有真愛」。

可是陷在愛情里的梁實秋又怎願放棄呢?他依然每天去梁菁清的家中與她「晤言一室之內」,而且不斷當面向她遞交情書。

他在情書里如此表達自己熾熱的愛:「你說懸崖勒馬還來得及,在時間上當然還來得及,可是在情感上是來不及了。不要說是懸崖,就是火山口,我們也只好擁抱著跳下去。」

其實韓菁清並不是不為所動,大文豪為她寫的情書,每天雷打不動的看望,在樓下的「仰望」,一起進餐的美好時光……每一樣都讓她心動不已。

不管是他寫給她的文字,還是他看她的眼神,都充滿了愛,好似她是一顆世間最珍貴的珍珠。何況她早已崇拜教授的學養,敬重他的人品。她並不覺得他老,在她看來,梁實秋有一顆金子般的心,這是比年齡更為重要的東西,這位博學且有幽默感的教授征服了她的心。

菁清的猶豫堅冰漸漸被梁實秋熾熱的愛所消融,她終於勇敢地接受了梁實秋的愛,無比喜悅地擁入他的懷抱。白髮紅顏遇知己,是白髮的幸運,也是紅顏的幸福。

力排眾議,永結連理

倆人過了一個多月戀愛的甜蜜日子后,梁實秋不得不為了前妻程季淑的死亡官司回一趟美國西雅圖。熱戀中的人最怕離別,雖是短別,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心心念念全是對方。離開台北的前幾日,他們對坐著總會淚目相對,不是梁教授流淚,就是菁清哭泣,梁實秋承諾,回來之後就與她結婚。

他們無論如何也沒想到,記者們聽到大文豪梁實秋與歌影星韓菁清戀愛的消息后便以最快的速度在報紙上披露了出來,消息一傳開,便成為了當時的爆炸新聞。社會輿論嘩然,有人怨懟梁實秋的夫人剛去世不久,梁就另結新歡,確實不該;有人覺得梁實秋作為大文豪,就算再娶,也不應找歌影星,他們本是兩個星球的人;有人勸告韓菁清,她尚且年輕,有權有勢的男人一大把,為什麼偏偏選了一個年過古稀的老人;有人惡意攻擊菁清,說她是「收屍集團」的女人,等著梁實秋去世後繼承他的遺產;梁實秋的學生們甚至成立了「護師團」,堅決阻止這門婚事,以維護梁實秋「孔夫子」的形象……各方指責,讓這份戀情走得如履薄冰。

這惡言惡語像針一樣刺著韓菁清的心,人言可畏啊,她在最絕望的時候甚至想到了放棄,幸好梁實秋的信讓她重拾起愛的信心。他們都知道,這份愛情是對封建思想的一次挑戰。

他們相隔萬水千山,卻無時無刻不牽挂著彼此,雙方都付出了極真的愛。能被世俗、距離、年齡、相貌、錢財等外界因素阻斷的愛情,就不是真正的愛。若是兩個人真心相愛,就會衝破一切艱難困阻,一起手牽手在風雨中奔向繁花盛開的地方。只有付出了堅定的心與行動上百分之百的努力,才會修來餘生的共枕眠。

在與韓菁清分別的這七十七天中,梁實秋給韓菁清寫了八十三封情書,足足有二十萬字。能讓一個早已過了衝動年齡的學者老人每天寫下含情脈脈的情書,源於他發自肺腑的愛。在美國西雅圖的日子,他每天都要到郵局發信,哪怕是冰天雪地,而他一天不收到菁清的信就會坐立不安。

1975年3月,梁實秋回到了台北。5月9日,他們的婚禮在台北國鼎川菜廳正式舉辦。梁教授親自主持,在新郎致辭中他滿面春風地說:「我們兩個人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最大的異,是年齡相差很大,但是我們有更多相同的地方,相同的興趣,相同的話題,相同的情感。我相信,我們的婚姻會是幸福的、美滿的。」

有情人終成眷屬,他們越過了世俗層層陡峭山峰,終於結為連理。張愛玲說過,男人要被崇拜才快樂,女人要崇拜才快樂。菁清對教授的崇拜,教授對菁清的疼惜,才是這愛情衝破世俗藩籬的基石。

靈魂伴侶,相知相惜

梁實秋與韓菁清過上了甜蜜的婚姻生活。梁實秋喚夫人為「小娃」,韓菁清喚夫君為「教授」。

許多人猜測韓菁清嫁給梁實秋是圖他的錢,其實韓菁清一個晚上唱歌的收入就是梁教授一個月碼字的收入。而且婚後,他們住的是韓菁清在台北的房子。她有錢,所以她不在乎對方是否能給她物質保障,她在乎的是兩個人在一起是否有精神上的契合。物質、精神與人格都獨立,她愛得底氣十足。

新婚燕爾,有一日梁實秋取回了版稅,交給妻子兩萬元,他以為她會高興,可菁清的眼眶裡卻盈滿了淚,隨後簌簌落下來,梁教授被弄得莫名其妙,自責地問,是不是錢給少了?

小娃用手堵住了她的嘴,擦著淚說,因為捨不得用教授的錢,他的錢都是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她用這些錢心裡會有負罪感。她陪了他這麼長一段日子,她知道每天伏案寫作會有多辛苦,她心疼。

梁實秋說:「你說我的錢是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你呢,你是一個字、一個字唱出來的,而且你自己相當刻苦,省吃儉用,才買了幾層樓。一個歌影星嫁人結婚,至少對方替她買房子、買車子、銀行里再存一筆錢。你什麼都不要,還要我住到台北來。你對我如此厚愛,如此偉大,怎不教我愧然羞煞?你趕緊將這二萬塊收下,否則我要哭了。」梁實秋一邊說,一邊真的大哭起來。

小娃只好接過這份家用錢。倆人各自落著淚,一顆顆眼淚里都是對彼此的愛。

他們除了年齡差距大之外,飲食習慣、生活習慣、作息習慣都完全不同。梁喜麵食,不吃甜不吃辣,而韓菁清喜米飯,愛吃甜愛吃辣;梁著書立說翻譯,好靜,而韓唱歌演戲交際,好動;梁每天早晨五點起來開始散步、寫作,晚上九點就會準時休息,而長年的歌星、影星生涯使得韓過慣了夜生活,是出了名的「夜貓子」,凌晨三點之後才睡,過了午後才起來。

倆人的生活差異雖然很大,但是他們彼此尊重,從未想過要對方為自己而改變。他們調配得很好,既有各自的自由,又有相伴的美滿。晚上是菁清的私人時間,早上是梁教授的私人時間,甚至為了不打擾彼此的生活,他們分房睡。

在生活中,他們給予了對方無微不至的關懷。梁實秋早上起來會榨好一杯新鮮的水果汁放在菁清的床頭,好讓她醒來時喝上鮮果汁;菁清晚上入睡前會用慢電燉鍋燉一鍋滋補湯,好讓教授清早起來可以吃到營養的佳肴;梁教授寫書法的時候,菁清會在一旁當書童,準備好筆墨紙硯,低頭磨墨;菁清想吃荔枝,梁教授會把荔枝皮剝好餵給她吃;梁實秋喜歡貓,菁清就陪著他一起收養流浪貓……

午飯至晚飯是他們共同歡度的時間,要麼在家會客,要麼外出逛街或參加活動。

他們外出應酬的時候會打扮得整齊華貴,菁清當然是貴夫人型,梁教授西裝革履,是紳士型,這是菁清的功勞。

每天睡前,菁清總會把夫君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搭配好,放在他的床前。想當年教授穿的都是款式簡單、顏色暗沉的衣服,現在也趕起了時髦,愛上了穿花襯衣。相傳梁實秋衣櫃里有幾百套西裝和領帶,都是菁清用心為他挑選的,梁教授不無得意地坦言,自己成了衣服架子。此外,菁清還給教授配了許多副款式新穎的眼鏡,讓他看起來更年輕了。

朋友們都說梁教授娶了菁清之後年輕了二十歲,梁實秋本來就溫文爾雅,文質彬彬,雖已年過古稀,但是臉上和身上一點老人斑與小雀斑都沒有,「白面書生」名副其實。再加之愛情的甘露滋潤了他,讓他枯木逢春,越活越朝氣蓬勃,彷彿自己還是英俊的少年。

婚後,梁實秋不僅愛上了穿花衣裳,而且喜歡上了唱歌。他時常會一邊做飯一邊大聲地唱著歌,歌聲總會傳到好遠。倆人相敬如賓,其樂融融,但是生活中偶爾也會有小摩擦。

韓菁清生氣的時候就會躲進廁所里久久不肯出來,梁實秋為了逗她開心,就會在門外不停地唱《總有一天等到你》,這首歌是韓菁清的作品。她聽到梁教授沙啞的歌聲,就會忍不住笑出聲,最終開了門,摟著夫君的脖子,倆人擁抱在一起歡笑。

愛的傳奇,你儂我儂

梁實秋每日都會伏案寫作,異常勤奮,他閱讀寫書的時候,小娃就會泡一杯香茶片讓他提神。有時擔心他太累,也曾勸他休息放鬆幾日再寫,教授就會說:「小娃,你時常忘了我的年紀,我來日無多,許多該看的書都怕來不及看,稿子總要多寫些,一來我要讓你過上好日子,二來我要留下許多作品給後代學生們閱讀。」小娃懂得教授的使命與堅持,所以再也不勸他擱筆了,只是默默地在陽台種下更多的花草,好讓教授在看到這些植物時會有更好的心情去創作。

梁實秋也善於水墨畫,但他從不送人,只贈給心愛的菁清。他的字別具一格,求字者甚多,梁實秋不輕易送人,大家只好走後門找韓菁清向他索字。他在本子上記下這些人的名字,並註上「妻黨」兩個字,菁清見了樂不可支。

為了給梁實秋一個安靜的寫作環境,韓菁清搬了三次家,教授的書有上萬冊,每次搬家僅僅是搬書就把菁清累得夠嗆,可她從無一句抱怨,還解嘲說:「流汗對身體有益。」

韓菁清每年都會去香港出差一段時間,教授不放心她一個人在外面,叮囑她每天必須打個電話回來,好讓他安心。教授耳朵不好,經常聽不到電話鈴聲,她擔心教授白天要工作,所以都是晚上打過來。

晚上幾個小時里,教授一直在等妻子的電話,有時會著急,有時生怕自己睡著了聽不見,只好把電話放在枕頭旁邊。這樣精神實在太緊張,教授就說那就不要打電話了,這下韓菁清又緊張了,她不放心丈夫一個人在家,怕他生病了沒有人照顧,急著趕回家。兩個人總是這樣相互牽挂著,真心實意地想著對方。

他們除了夫妻之情、忘年之戀之外,也是最知己的。如韓菁清自己所言:「世上找一善解人意的人已不大容易,能像我和他之間的了解、知心,我看歷代至今沒有多少對。我心中有他,就有一股力量。」

這份真愛讓梁實秋越活越年輕,多年後,連他的長女梁文茜也驚異於八十高齡的父親一點也不顯老。她在寫給梁菁清的信中說:「謝謝你無微不至地關懷爸爸。爸爸變得好年輕喲。我感謝你!如果我的生母在天之靈知道你使爸爸的晚年如此美滿,也一定會深深感謝你。」

其實,所謂的婚姻幸福,一方面來自夫妻二人為了物質生活共同努力,另一方面來自倆人心靈的契合,相知相惜,默默付出,給予對方幸福與快樂。只要你好,我便歡喜。深情並持久地陪伴,是愛情最美的樣子。真愛從來都沒有年齡之隔,忘年之戀依然羨煞世人。

秋的懷念,天上人間

1987年11月1日,梁實秋因感心臟不適,住進了醫院,躺在病床上的梁實秋似乎有一種預感,緊緊拽住韓菁清的手,不斷重複地說著:「菁清,我對不起你,怕是不能陪你了。」眼裡滿含不舍的淚水。醫生對韓菁清說,不能總抓住他的手,否則,他總落不了氣。她只好忍著極度的悲痛,把手慢慢鬆開,背向教授痛哭起來。

11月3日,梁實秋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他摯愛的文學,離開了他深愛的妻子、兒女,享年84歲。發病之前,他還在伏案寫《英國文學史》,親人送他去醫院時,筆還擱在書稿上。

活到老,寫到老,筆耕不輟,他這一生用了三十七年時間翻譯了《莎士比亞全集》四十卷,翻譯了《世界名人傳》一百二十四冊,著書立說無數,「著作無虛日」,是當之無愧的文學巨匠。

梁實秋心臟停止跳動的那一刻,韓菁清陷在悲慟中,難以自拔。她花重金為教授買了紅木的棺材,做了春夏秋冬的真絲壽衣,按照梁實秋生前的遺囑,在台北北海公寓最高處選定了墳地。

文學大師梁實秋與歌影星韓菁清,倆人相隔二十九歲,共度十三年的恩愛歲月,他們都沒有辜負彼此的深情,沒有辜負這曠世奇緣。

梁教授去世后,韓菁清每月都會帶上鮮花、水果、紙錢、香燭與平時寫的信去看愛人,她把那些思念化作文字,拿到他墳前焚燒,她相信他一定能聽到她的心聲。每逢節日,她也必定到他的墳前,與他同過。她知道,愛人一個人在高山上很孤獨。

韓菁清在寫給作家葉永烈的一封信中如此寫道:「我此生沒有白活,直到如今我仍沐浴於愛河中,因為他永在我的心底。」小娃從不覺得教授離開了她,好似他一直都在身邊。在商店看見了好看的硯台,她依然會買回家,朋友知道這是梁實秋在世時的習慣,他問:「他現在也不能寫字了,你買回去幹嗎?」她回答得很輕:「就當他還在,還能繼續使用。」

她的晚年,與貓為伴,她不愛貓,但是梁實秋愛貓,使得她也把貓當作了自己的孩子。每年梁實秋忌日那一天,韓菁清會以梁實秋夫人身份在台北頒發梁實秋文學獎,將丈夫對文學的赤子之心傳遞給更多有志向有才華的年輕人。

1994年8月10日,年僅63歲的韓菁清因病去世。她定是太想念她的秋了,長相思長相憶究竟是苦澀的,等不及要快些去另一個世界尋他,這一世相伴十三年還不夠,願來世再相守一生。

「是誰讓我們兩人忽然在一起?

兩人本來就是兩個天地。

是巧遇還是安排?

事到如今我已記不起。

樹上小鳥歌唱,

風吹櫻花香,櫻花香。」

End

作者| 李菁。筆名吧啦,80后湘西靈氣女子。藝術碩士,曾為大學教師,現為自由寫作者,自由攝影師。喜美學,痴寫作,迷傳統文化,擅長攝影。已出版散文隨筆集《見素》,短篇故事集《當茉遇見莉》。個人微信ID:yujianlijing。。

主播 | 韓楓。洛陽新聞廣播主持人,用聲音守護一顆安靜的靈魂,新浪微博@慢之味

如果這篇文章打動了你

可以掃描二維碼讚賞給

用文字溫暖你的李菁姑娘

想加入遇見吧啦公眾號夢想會員群嗎?

與同頻的人,一起追夢。

掃二維碼加群主,邀您進入~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