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她們是妓女,也是書畫家!

微信第一生活美學微刊 傳播最傳統的東方美學

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中式生活美學

來自:壹號收藏 ID:www1shoucangcom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著這樣的一群人物,她們沒有顯赫的身世,沒有溫馨的家庭生活,一生命運坎坷。但她們都天生麗質,才華橫溢,能歌善舞,技壓群芳,脫穎而出。她們被世人打上了恥辱的標籤,縱然有著千般才華,也難逃命運的作弄。可即便如此,也掩蓋不了她們在書畫藝術上的光芒,她們不僅僅是為數不多的女畫家中的佼佼者,更是以「妓女」的出身擠入書畫史的傳奇!

柳如是

潘恭壽 畫《柳如是肖像》局部

膚似凝脂眉似柳,詩書禮樂冠江南。

一朝奪得青溪魁,輕姿漫步秦淮岸。

柳如是,本名楊愛,字如是,又稱河東君,因讀宋朝辛棄疾《賀新郎》中:「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

柳如是書法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際有名的歌妓才女,幼即聰慧好學,但由於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為婢,妙齡時墜入章台,改名為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於江浙金陵之間。

柳如是《楷書》

柳如是《香遠益清》

柳如是《早春園戲》

清兵入關,勢如破竹。柳如是力勸錢謙益以身殉國,可錢謙益從日上三竿一直磨蹭到夕陽西下,后探手摸了摸湖水,說:「水太涼了,怎麼辦呢?」不肯投湖。反倒是柳如是奮身跳入水中,不惜一死,后被人救起。

柳如是《煙雨山村》

柳如是《月堤煙柳圖》局部

1664年錢氏去世后,鄉里族人聚眾欲奪其房產,柳氏為了保護錢家產業,竟用縷帛結項自盡。惡棍們雖被嚇走,一代才女卻就這樣結束了一生。柳氏死後葬於虞山佛水山莊。

董小宛

時人心目中董小宛的形象

櫻桃小嘴細柳腰,聲若鶯啼惹人憐。

一朝覓得知心郎,長相廝守終無悔。

董小宛,名白,一字青蓮,別號青蓮女史,她的名與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她聰明靈秀、神姿艷發、窈窕嬋娟,為秦淮舊院第一流人物,又稱「針神曲聖」。

董小宛《仕女圖》

她的姿色曾引起一群名公巨卿、豪紳商賈的明爭暗鬥。但這個流落風塵的女子鄙視權貴,巧與周旋,勇於鬥爭。唯對明復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襄一見傾心,她立志相嫁,克服種種困難,終於嫁與冒襄為妾。

董小宛《秋園雅興》局部

董小宛《仿六如居士筆意》局部

冒襄乃飽學之士,才華橫溢,名氣很大,地方官屢屢催他出來應試或做官,而他在董小宛的激勵下,拒不降清,不出仕,不參加科舉。

《蘭花圖軸》董小宛

后因躲避清軍,冒襄全家財產被洗劫一空,貧困如洗,董小宛仍不離不棄,想盡辦法勉力支撐家計,殫精竭慮,積勞成疾,最後貧病而死,年僅二十八歲。

李香君

溥儒畫《李香君》局部

玉膚金釵紅羅裙,青絲飄飄及腰間。

花扇輕搖香風飄,疑是天仙在人間。

李香君的美名遠揚,當然要感謝孔尚任的《桃花扇》,此劇雖有藝術加工,但基本上是大事不虛。

李香君《雨景山水》

李香君愛慕侯方域的一表人才,更欣賞他的氣節道義,並鼓勵他與權臣阮大鋮劃清界限,退還阮大鋮的饋贈,支持他去投奔史可法的抗清鬥爭,為此她洗盡鉛華,閉門謝客,等候侯方域歸來。

李香君《迎春圖》

李香君款《山水》

後來,李香君為逃避清軍,一路顛沛,辛苦不勝,終於病倒,彌留之際,她掙扎著讓好友卞玉京為自己剪下一綹青絲,小心翼翼地用紅綾包好,再把它綁在比生命還珍貴的桃花扇上,然後交給卞玉京,請她轉交給侯方域,並留下遺言說:「公子當為大明守節,勿事異族,妾於九泉之下銘記公子厚愛。」

顧橫波

顧橫波,通曉文史,工於詩詞,才貌雙絕,有「南曲第一」之稱。

顧橫波《蘭花扇頁》

據清余懷《板橋雜記》記載,顧橫波「庄妍靚雅,風度超群。鬢髮如雲,桃花滿面;弓彎纖小,腰支輕亞」。

顧橫波《墨蘭圖卷》

她嫁給「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龔鼎孽后,雖夫妻相偕,但也不忘民族大義,明清交替,龔鼎孽說要殉國,顧橫波就拿來繩子讓他上吊。沒曾想龔不但不肯死,反而對人說「我願欲死,奈小妾不肯何」,氣得顧美女花容失色,鬱悶多日。

卞玉京

卞玉京名賽,又名賽賽,因後來自號「玉京道人」,習稱玉京。她出身於秦淮官宦之家, 卞玉京姐妹二人,因父早亡,二人淪落為歌妓,卞賽詩琴書畫無所不能,尤擅小楷,還通文史。

卞玉京 《蘭石圖》

她的繪畫藝技嫻熟,落筆如行雲,「一落筆盡十餘紙」喜畫風枝裊娜,尤善畫蘭。

卞玉京 《暗香疏影》

卞玉京原本鍾情才子吳梅村,意欲嫁他,後來,吳梅村降清出仕,卞玉京薄其為人,從此不再與他相見。再後來卞玉京出家當了道士,持課誦戒律甚嚴。

馬湘蘭

馬湘蘭《瀟湘清逸圖》

馬湘蘭,名守真,字湘蘭,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稱「四娘」。

她秉性靈秀,能詩善畫,尤擅畫蘭竹,故有「湘蘭」著稱。她相貌雖不出眾,「姿首如常人」,但「神情開滌,濯濯如春柳早鶯,吐辭流盼,巧伺人意」。

馬湘蘭《花籃仕女圖》

馬氏生長於南京,自幼不幸淪落風塵,但她為人曠達,性望輕俠,常揮金以濟少年。她的居處為秦淮勝處,慕名求訪者甚多,與江南才子王稚登交誼甚篤,她給王稚登的書信收藏在《歷代名媛書簡》中。

馬湘蘭(款)《英雄獨立圖》

在王稚登70大壽時,馬氏集資買船載歌妓數十人,前往蘇州置酒祝壽,「宴飲累月,歌舞達旦」,歸后一病不起,最後強撐沐浴以禮佛端坐而逝,年57歲。

馬湘蘭《蘭竹冊》局部

馬湘蘭《花鳥圖》

馬湘蘭為王稚登付出了一生的真情,自己卻像一朵幽蘭,暗自飲泣,暗自吐芳。

寇白門

絕色吳女名門后,生不逢時淪青樓。

俠骨柔腸志高潔,一生飄零終無悔。

寇白門名湄,字白門,是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艷之一。

《寇湄像》是清代畫家樊圻和吳宏共同創作的一幅國畫作品,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板橋雜記》曰:白門娟娟靜美;跌寇白門宕風流,能度曲,善畫蘭,相知拈韻,能吟詩,然滑易不能竟學。

正由於白門為人單純不圓滑,而決定了她在婚戀上的悲劇。寇氏歸金陵后,人稱之女俠,她「築園亭,結賓客,日與文人騷客相往還,酒酣耳熱,或歌或哭,亦自嘆美人之遲幕,嗟紅豆之飄零」。后又從揚州某孝廉,不得意復還金陵,最後流落樂籍病死。

陳圓圓

陳圓圓肖像

如花似玉姑蘇女,崑曲書畫壓群芳。

亂世桃花命多舛,顛沛流離遁空門。

陳圓圓(1623―1695),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明末清初江蘇武進(今常州)人。

崇禎末年被田畹鎖擄,后被轉送吳三桂為妾。相傳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手下劉宗敏擄走陳圓圓,吳三桂遂引清軍入關。

清 焦秉貞 陳圓圓小像 立軸 設色紙本

吳三桂在雲南宣布獨立,康熙帝出兵雲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吳三桂死後,陳圓圓亦自沉於寺外蓮花池,死後葬於池側。直至清末,寺中還藏有陳圓圓小影二幀,池畔留有石刻詩。

除了著名的秦淮八艷外,歷史上也有不少其他的才華橫溢的名妓,也出了不少的人才,甚至古代妓女身份「低微」,可在書法藝術方面她們也同樣不比男人差。

王英英

王英英是宋代有名的官妓,她書法學顏魯公,宋四家之一的蔡襄曾經教過她筆法。據稱她的大字寫得極好。

王瑩瑩書法

梅堯臣有詩稱讚她說:

山陽女子大字書,不學常流事梳洗。

親傳筆法中郎孫,妙畫蠶頭魯公體

又有《觀王氏書》道:

先觀雍姬舞六么,妍葩發艷春風搖。

舞罷英英書大字,玉指操管濃雲飄。

王英英繪畫

詩中敘述王英英書大字的過程,我們由此可知,她的書法用墨較濃,行筆迅捷,字體變態多端。這一切,對於一個女子來說,確實是很了不起的。

薛素素

薛素素《吹簫仕女圖》

明代另一以「馳馬挾彈」絕技著稱的名妓薛素素,於書畫一道亦很通曉。薛素素(1570前後—1630前後),字素素,又字素卿、潤卿、潤娘,號雪素。

薛素素《蘭竹圖》

薛素素,時人譽之「十能」才女。彈琴、下棋、作詩、寫字、繪畫、刺繡,樣樣精通;馳馬、走索、射彈,尤為拿手好戲。

胡應麟在他的《甲乙剩言》說她「姿度妍雅。能書,作《黃庭》小楷,尤工蘭竹,下筆如掃,各具意態」,真箇是「青樓中少雙」的奇女子。

潘素

她是潘素,原名白琴,1915年出生於蘇州,為當地名門望族潘世恩的後代。可惜父親是紈絝子弟,常沉迷於瓦舍勾欄,揮霍無度,家業逐漸衰敗。幸而潘素的母親沈桂香是名門閨秀,從小為她聘來教習先生,學得琴棋書畫,女工刺繡。

潘素在良好的家庭教養下,從小出落的氣質若蘭,清新脫俗,13歲便學的琵琶成,高亢時大弦嘈嘈如絲雨,婉轉時小弦切切如私語,聽者無不稱讚。

但不幸的是,潘素13歲喪母,繼母因為她彈得一手好琵琶而將她賣入青樓,從此淪落風塵,命運多舛。

在上海天香閣接客的時候,淪為風塵女子的潘素不堪屈辱,想起自己身世凋零,世上已無依靠,無奈將本名隱去,開始以「潘妃」自居。20歲時,她成為青樓頭魁。

世人多薄情,半生坎坷的她不求山無棱天地合的愛情,只求逃離風雨場所,安生度過平生。

也許天見猶憐,20歲生辰那天,她一眼便愛上了素有「民國四大公子」之稱,集收藏家、書畫家、詩詞家於一身的曠世奇才——張伯駒。

那天,正值張伯駒「走花界」,初見潘素,猶見天人,張伯駒30年來第一次體驗到怦然心動的感覺。

潘步掌中輕,十步香塵生羅襪;

妃彈塞上曲,千秋胡語入琵琶。

一首琵琶語后,他贈與了潘素一幅對聯,表達自己對她的傾慕之情。這一年,張伯駒37歲,潘素20歲,兩人皆一眼便終身。

洞房花燭夜時,張伯駒見潘素一身白衣難掩驚訝,便問她:「喜慶之日,何著素白之衣?」潘素說:「潔白如酥,是我的本色。」

潘素知自己非清白之名,能夠嫁給張伯駒實為人生大幸,不求其他,只求白首不離。她知女人在亂世不易,婚後不久便提議他將財產分給前二任的妻兒,以彌補虧欠。張伯駒聽后感慨不已,「本人生來愛女人愛文物,但自此以後只心繫潘妃一人!」

都說愛一個,便是彼此成全。

婚後,張伯駒覺得潘素在繪畫上天賦異稟,不惜花重金請名師教潘素作山水畫。幸而潘素自小有過繪畫功底,21歲初與朱德箐習作花卉,後有老畫家陶心如、張夢嘉婚合作作畫,受益頗多。

潘素山水圖,張伯駒題字

婚後,她潛心鑽研隋唐兩宋工筆重彩畫法,張伯駒也陪著她到處遊歷寫生。鐵杵磨成針,她因尤為擅長工筆重彩山水畫,最後成為著名的青綠山水畫家。

《青山紅松圖》

《秋山煙靄圖》

張大千和潘素曾兩度合作繪畫,他高度評價潘素的畫:「神韻高古,直逼唐人。」《疊嶂秋色》就是潘素作品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疊嶂秋色》

1955年周恩來就對她的《灕江春晴》高度評價,認為「有新氣象」,潘素的名字一時在美術界爭相傳頌。

《灕江春晴》

1958年,潘素的山水畫《臨吳歷雪山圖》曾被作為禮物送給英國首相,他對潘素的畫工大加讚賞,也對傳統水墨畫的精湛畫技表示折服。

《臨吳歷雪山圖》

潘素的畫技折服了齊白石等多位大師,就連毛澤東也曾讚許有加。60年代,她加入美術家協會,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參展,蜚聲海外。

1982年張伯駒逝世后,潘素將張伯駒收藏過的許多國寶級字畫都捐給了國家,其中有陸機的《平復帖》、楊婕妤的《百花圖》、展子虔的《游春圖》、范仲淹的《道服贊》等。

陸磯《平復帖》

楊婕妤《百花圖》

10年之後,潘素追隨張老而去,一生成全換來一生相守與珍惜。

因為張伯駒,潘素才能破繭重生,重獲幸福;因為潘素,張伯駒才懂得情為何物,一世一雙人,他們都成了彼此眼中最好的人。

潘玉良

張玉良出生在古城揚州一個貧民家裡。一歲時喪父,8歲時相依為命的母親也不幸離開了人世,孤苦伶仃的她被舅舅收養。

14歲時的張玉良發育成熟,一副鴨蛋型臉龐,五官勻稱,高高的鼻樑,水汪汪的眼睛.且身段兒苗條,顯得亭亭玉立,天生的麗質天資,是個天生的小美人兒。她舅舅看著這些,不由忘卻了同胞姐姐的手足之情,財迷心竅,偷偷地將她賣給了蕪湖縣城的怡春院。

17歲那年,她因姿容清秀,氣質脫俗,漸已芳名遠播,成了蕪湖地界令人矚目的一株名花。這年,正巧海關監督潘贊化來蕪湖上任,二人很快相識。

潘贊化沒有把她只當作一個煙花女子,彼此心生愛慕,後來娶作二房,張玉良改姓為潘玉良。

潘贊化安排玉良居住在上海,並為她請了教師,潘玉良開始了新生活,她如饑似渴地學習,後來又跟隨畫家洪野先生學畫。

潘玉良自畫像

人的機遇是難以預料的,有時偶然性也表現為一種奇特的命運,會把做夢也意想不到的幸運賜給人。認識了潘贊化,是張玉良人生道路上的轉折點。1918年,潘玉良考取了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成為了劉海粟的學生。

學習期間她時常在家關好門窗,拉上布簾,赤條條地坐在鏡前,仔細觀察自己豐滿的前胸,白皙柔嫩的皮膚,勻稱的兩腿,全身各個部位,在油畫架上描繪自己。

畢業后又以優異的素描成績取得了到法國留學的機會,踏上了去巴黎的征途。與同學徐悲鴻,邱代明等,在巴黎的凱旋門,在波光粼粼的塞納河上留下足跡和身影。

即將畢業時,玉良與在歐洲遊歷的母校校長劉海粟不期而遇。異國重逢,她無比激動,一把抱住老校長,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眼眶裡只是淚花。當下,劉校長給玉良寫了聘書,回國后,聘任她任上海美專繪畫研究室主任兼導師。

九年異國他鄉的飄泊,歷盡艱辛,帶著圓滿和喜悅,她回國了,與潘贊化久別又重圓,心有說不出的高興。

兩個月後,潘玉良在上海舉辦的「第一個女西畫家畫展」,展品兩百多件,震動了畫壇。

30年代潘玉良(前排左一)與友人攝於上海

後幾次畫展都是車水馬龍,川流不息,不少美術青年不遠千里而來,向她討教繪畫的技法。就在其事業的巔峰期,日本發動侵華戰爭,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她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美術界的義展義賣活動,結果卻受到一些無恥之徒誹謗「妓女不能玷污象牙之塔」。

甚至在第五次畫展中她嘔心瀝血創作的,鼓舞人們抗戰鬥志的大型油畫《人力壯士》,在畫展時被劃破,而且還貼了張紙條「妓女對嫖客的頌歌」。

出國前的她也曾夢想:下一次以更好的姿態,踏進潘家大門。誰知即便已是知名教授、畫家,仍不能被潘贊化的大夫人接受,多次戳她出身低賤的痛處,讓她不堪其辱。多少年了,有些人還是不肯放過她的過去。

不願意讓丈夫為難的她,借為參加巴黎舉報的「萬國博覽會」和舉辦個人畫展的機會,再次赴歐,而這一去就是整整40年。

在巴黎她的生活圈子很窄,一個人住在頂樓的小房間,住房兼畫室,生活清苦但是勤於作畫,有時候一天到晚在家作畫都不出門。她吃不起肉,偶爾會去市場買點別人挑剩的雞爪,即便如此她也堅持給潘贊化一家寄些零用。

潘玉良在工作室

在巴黎這樣高消費的城市,她不得不靠賣畫來維持自己的生活,但她不會經營推銷自己,歷年來賣畫較少。尤其到了晚年,年老體衰,入不敷出,只能靠補助金維持生計,一個人過著無依無靠的日子。

1960年丈夫病逝,聽到消息的她悲痛欲絕,憂鬱成疾一心想回國,中法建交更是極大鼓舞了她,她寫信給兒子,讓他辦理回國探親手續,無奈不久「革命」烽煙再起,她未能成行。

1977年7月22日,在貧病交迫之中,她默默地離開人世。

40餘年沒能和丈夫團聚,最終客死異國他鄉,後人只能將她的衣冠與丈夫葬在一起。

在她不平凡的一生之中,她留給世人2000多件藝術作品,在美國、英國、義大利、比利時、盧森堡等國舉辦過個人畫展,還曾榮獲法國金像獎、比利時金質獎章和銀盾獎、義大利羅馬國際藝術金盾獎等20多個獎項。60年代,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盧浮宮收藏了她的油畫作品,從此她成為第一個進入盧浮宮的畫家。

就是這樣一個弱女子,在藝術上的成就絕不亞於齊白石、徐悲鴻,她創造了藝術的傳奇,人們給予她「一代畫魂」的美譽。

中華民族歷史上湧現了許許多多才藝集美貌與一身的的香艷名妓,她們文名遐邇、卓有才情,正是因為她們,歷史的天空因她們變得如此絢爛多姿;悲壯因她們變得如此真實悲切;多情因她們變得如此細膩深刻。她們不甘於平庸,但有多少不甘終在歲月的長河裡化成一聲輕嘆,渺小如她們,真情卻永存……

如今,紅顏已逝夢難醒,舊調長吟何處尋?

-END-

喜歡我們的文章就隨手轉發到您的朋友圈吧

加主編微信

(加過的請勿重複添加)

圖文來自網路授權基於:CC0協議

轉載請後台回復 「 轉載 」 二字獲得授權

所有文章謝絕商用

▼推薦關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