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當我們不再是為了秀身材與健康而運動

在如今這個碎片化的時代,運動似乎被賦予了一個獨特的含義,其所擁有的精神治癒性的功能也開始被頻繁強調。

跑步運動的市場營銷人員們常常將類似「跑步是一種短暫的解脫」這樣的觀點描繪成一個畫面。翻開《跑者世界》、《越野跑者》這樣的專業雜誌,我們常常會看到畫面上是一片無垠的風景,跑者孤身一人,在廣闊的大自然面前顯得渺小。

1

當我們不再是為了秀身材與健康而運動

薩江·米潘在《懷著冥想之心跑步》中寫道:「現在文化講究速度,我們似乎根本無法徹底專註在一件事上。我們看電視的時候只用一半注意力,用電腦的時候也是;我們一邊開車一邊打電話;我們進行一次完整的交談都十分困難;我們坐下吃飯的時候,會讀報紙和看電視,即便在看電視的時候,也會來回切換頻道。這種速度感讓生活看起來沒有厚度;我們的的體驗從不完整……跑步的時候……我們做出可能是一天當中最發自內心、最有意義的行為。」

而羅賓·哈維也在《長跑的誘惑》中表達了相似的觀點:「就在那幾個小時里,我可以完全不接電話,不會有人討厭地提醒我每天要做的事情,我們產生了一種完全自我滿足的幻覺,沒有任何其他慾望。」

當運動被這樣的思想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其對於現代生活的意義似乎也出現了諸多不同。在有錢有閑的中產階級心中,運動已經不僅僅是為了在夏天的海邊展露身材或者遵醫囑實現降低膽固醇指標,只是為了面對真正的自我,實現對自己的提升。

從這點上來看,運動似乎已經是人類本能的反向追求,獨立開闢一個完全屬於自我的世界。當人們在工作與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的被水泥森林所包圍,嚮往自然美好風光的願景就會指引他們在閑暇期更多地選擇親近自然。

從這個角度來說,人們越來越青睞運動可以被看做是一種動物本能的回歸,與在和平時期模仿戰爭狀態的競技體育一樣,也是對人性層面需求的一種迎合。而一旦是這個層面的需求,那麼這個行業註定了只要我們繼續生活著那麼它就不會消失。隨著人們生活條件水平的不斷改善,他們對現代性的脫離傾向將越發強烈,表現在體育產業中,就是對運動的關注度將不斷提高。

眾所周知,王石是個極限登山的愛好者,在面對有關採訪的時候,王石說道:「我個人體會到登山對我來講兩個含義,第一,面對不確定,你的好奇、你的不滿足、你的探索,這就是企業家精神。」

「第二,如何面對死亡,就是向死而生,傳統文化對死亡是恐懼的,我想怕死是人類的天性,但是如何面對死亡,態度不大一樣,我們對生命好像是懼怕、是違背它,但是登山讓你沒法迴避,」王石說道,「你必須來考慮萬一你回不去怎麼辦,你就得考慮你的家人、你的公司、你的朋友,假想這個的世界沒有你的情況,事先你這樣面對,你會很坦然想你身後的事。通過登山,你真正的你才面對死亡了,就是你突然發現你更珍惜你的一切,你更珍惜生命,你更覺得這個生命應該怎麼過。」

除此之外,他的另一個觀點也很有意思,當同樣地被問到為何在如此忙的工作中要抽出大量時間進行危險度較高的登山運動時,他說因為他不喜歡做生意,不喜歡當生意人;他賺錢,是為了讓他的生活更美好。據相關統計,王石為他的愛好所花費的錢已經超過了三千萬,不過對他而言,也樂得花這錢在自己最喜歡的運動中。而運動在他生活中的意義,自然也超越了展現身材或遵醫囑這樣的淺層理由。

與之類似,在2014年,當時57歲的谷歌高級副總裁艾倫-尤斯塔斯拒絕任何贊助,自理成本地身著特製的宇航服,用一個大號氣球將自己綁起來,來到了13.5萬英尺(約合4.1萬米)的高空,一躍而下,一舉打破三項世界紀錄。他也因此在2015年4月獲得了勞倫斯極限運動獎。

有文獻表明,現代社會人們傾向於迴避正式的宗教信仰和宗教組織,但同時仍會維持著某種非正式的精神生活。2012年皮尤研究中心的研究結果表明,大約20%的美國人沒有加入任何宗教組織。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沒有加入任何宗教組織的4600萬人中,卻有許多人存在著某種形式的宗教或精神信仰。

58%的調查對象表示他們感到和大自然之間有深層次的聯繫,37%的調查對象認為自己有「精神信仰」。而運動,則在人們的「精神信仰」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現如今,很多採訪和文章都談到了人們選擇跑步或騎行的原因,「身心連接」、「精神追求」等解釋相當常見。

事實上,「身心連接」的概念正是推動當前美國市場上健身熱潮的一大動力。我們在跑道上進行的運動與在宗教場所進行的禱告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精神生活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也自然而然地兼具著團隊屬性。從這點上來看,宗教團體與跑團、騎行團這樣的組織也有著很多可類比的特點。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傾向在年輕群體中也同樣存在。作家娜迪拉·希拉表示:「年輕人如今也在尋找他們的精神支柱。這種追求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能夠和自己處於同樣人生階段的人建立聯繫。他們正在尋找穩定和支持的源泉,而他們對於傳統模式,尤其是宗教,基本上是敬而遠之。這一代人對約束十分抗拒,而宗教給人一種約束感。」

宗教學學者史蒂芬·布利萬特曾做到了在跑馬拉松的時候全程做著禱告,運動與宗教在他的這一舉動中完美共存,這可能也是運動與宗教結合的又一有趣例證。

2

瑜伽運動何以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身心合一

談到運動所帶來的「身心協同」功能時,瑜伽是一個不得不提的項目。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技巧,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包括調身的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調心的冥想法等,以達至身心的合一。

作為具有數千年歷史的運動項目,瑜伽最大的特點就是幫助運動者去實現身心協調統一。瑜伽運動在中產階級的生活中常常佔據著一席之地,幫助他們克服現代生活的壓力。

在多數瑜伽館,人們不能在上課期間查閱郵件或接打電話,而這正是許多人想要的。就像羅賓·哈維在《長跑的誘惑》中說的,「就在那幾個小時里,我可以完全不接電話,不會有人討厭地提醒我每天要做的事情,我們產生了一種完全自我滿足的幻覺,沒有任何其他慾望。」

事實上,瑜伽館里的大多數人都很願意花25美元甚至更多錢,只求在90分鐘的時間內擁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沉浸其中而不被外界所干擾。安靜的瑜伽運動可以同時解決後現代主義的焦慮、自戀與精神支柱等問題,每一個修鍊者都可以向其他人展示自己的獨特生活方式。同時,這些修鍊者們也會對自己的日常生活進行反思,感受內心的平靜。

「我感到自己就是中心」、「我在傾聽自己的身體」等等概念,對於一個瑜伽修鍊者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從中可以看到,雖然瑜伽是一個團隊性的活動,但也非常符合如今個人主義的時代傾向。而據社會學家麗莎·韋德回憶,「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前,沒有人談論個人,或者去探索、發現自我。再說,發現自我是很難的。修鍊自我是一個全新的概念。」

男女皆宜

據《瑜伽日誌》報道,截止2012年,美國約有2000萬人長期修鍊瑜伽,比2010年時增長了29%,其中80%的都是女性。和其他運動一樣,修鍊瑜伽並不是每周去一次或兩次瑜伽館,把身體擺成各種奇特姿勢那麼簡單,通過修鍊瑜伽,人們更希望改變自己的氣質,並獲得對生活和世界更深層次的理解。

作家威廉·布羅德在他《瑜伽科學:風險和回報》中寫道:「不知道是有意為之還是巧合,現代瑜伽已經不再那麼側重冥想,而像當代運動一樣突出出汗這一元素」因此在布羅德看來,瑜伽之所以如此廣受歡迎,也有一部分原因在於瑜伽種類的日益豐富,以及和跑步、騎行等有氧運動的相似。

而從文化角度而言,瑜伽曾經一度只是嬉皮士們擁擠在一個不知名的工作室里所進行的運動。但在過去二十年中,瑜伽經歷了飛速的發展,成為了普通大眾願意聯繫和討論的運動。無論是在健身房,還是各個度假中心,我們都能看到瑜伽運動的身影。

如今,瑜伽運動也不再是女性的專屬。畢竟對於瑜伽從業者而言,男性鍛煉者意味著另一半消費人群,擁有著相當可觀的市場潛力。因此,如何更多地吸引男性加入到這項強調「身心協調」的運動中來,也成為了瑜伽運動能否進一步取得長足發展的關鍵所在。

在這個問題上,瑜伽種類的豐富性或許能給我們提供一個解決之道。例如瑜伽的最初狀態中包括了Bikram瑜伽術、DDP瑜伽等,在幾個世紀的時間裡,修鍊這些瑜伽的人就都是武士,並且都是男性。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女性甚至被禁止修鍊瑜伽。

名人效應

隨著修鍊瑜伽的人越來越多,這項古老運動的神秘面紗也被更多人揭開,從而消除了種種誤會。在這個過程中,諸多名人的積极參与也提供了重要的助推。包括美國脫口秀女王奧普拉、茱莉亞·羅伯茨、麥當娜、伍迪哈里森、拉塞爾·布蘭德、瑞茜·威瑟斯彭等,就都對瑜伽的推廣做出過自己的貢獻。

另外,我們所熟悉的NBA歷史得分記錄保持者,「天勾」賈巴爾也是一個很好的代表。比如艾倫·布萊恩之所以放棄自己耐克高管的崗位,而創立Train With Yoga——一家面向從事劇烈運動項目的運動員們,旨在將瑜伽融入運動員日常生活,促其成為運動員日常生活方式的公司,就是因為賈巴爾的影響。

據艾倫·布萊恩回憶,她之前是一個成功的企業高管,但同時也是一名一直有傷在身的運動員。當她厭倦了找脊椎按摩師進行治療,她開始尋找新的解決方案。她說道:「我讀了一篇文章,裡面說賈巴爾之所以能夠有這麼長的職業生涯,就是因為他修鍊了瑜伽。剛開始,我以為瑜伽就是燒香念經,但賈巴爾在NBA打到了42歲,這引起了我的注意。之後,我就開始迷上了瑜伽。」

產業熱潮

在種種因素的推動下,瑜伽產業迎來了一波發展熱潮。不過在許多美國業內人士看來,瑜伽產業還只是在發展的初期。我們之前提到的布羅德就表示,現代瑜伽日益受到歡迎,也離不開其對身體健康的幫助。

他指出,雖然瑜伽對於身體究竟有何益處的研究結果還有待確認,但這樣的觀點卻已經很有市場:「從商業角度來看,這種觀點價值極高。一種不需要任何設備或投資的簡單運動可以帶來十分可觀的利潤。」

看到了這樣的市場前景后,許多投資人紛紛選擇投資瑜伽館、瑜伽服裝生產以及相關瑜伽服務公司。例如CorePower Yoga就是一家總部設在美國丹佛的工作室,在2013年尋求私募機構投資時,它們已經在美國的九個州擁有了74家工作室,每年的總收入達到6000萬美元。

不過隨著瑜伽的市場化不斷發展,也有人質疑今天的瑜伽已經同最初狀態想去甚遠,有必要對其作出修正。畢竟,今天瑜伽之所以能夠進入主流文化,主要還是靠的中產階級。她們穿著露露檸檬的瑜伽服,有時間也有錢,同時也能夠認真持久地進行修鍊。基於此,類似Yoga to the People這樣致力於吸引在瑜伽商業化過程中被忽略的人們的項目也應運而生。

在可見的未來,瑜伽運動必然還會繼續發展,而針對這樣的新興市場,瑜伽運動也還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當的中產階級規模不斷擴大,運動市場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