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健康|「春捂秋凍」怎麼「捂」才健康?

春天到了,萬物復甦,又到了天氣由冷轉暖的季節。民間一直有「春捂秋凍」的說法,意思是勸人們春天不要急著脫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剛漸冷就穿得太多。那麼,問題來了,「春捂秋凍」到底有沒有道理呢?如何正確「春捂」?「春捂」又該注意哪些事項?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

「春捂」可增強人體抵抗力

專家解釋,春天的氣溫變化很大,乍冷乍熱,所以倒春寒的天氣還是非常多的。這個時候,如果我們過早地、過快地脫了衣服,就容易出現上呼吸道感染,容易得一些傳染病,還有流行性感冒等病。想要健康度過春天,「春捂」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1

冷空氣到來前24-48小時

許多疾病的發病高峰與冷空氣南下和降溫持續的時間密切相關。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氣到來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風等,在冷空氣過境時也會驟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時機,應該在氣象台預報的冷空氣到來之前24-48小時,再晚便是雨後送傘了。

2

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

研究表明,對多數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而需要「春捂」的人來說,15℃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也就是說,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捂了。

日夜溫差大於8℃是捂的信號

春天的氣溫,前一天還是春風和煦,春暖花開,剎那間則可能寒流涌動,面對孩子般變臉的春天,需要隨時加減衣服。日夜溫差大於8℃時是該捂的信號。

7-14天恰到好處

捂著的衣衫,隨著氣溫回升總要減下來。而減得太快,就可能出現「一向單衫耐得凍,乍脫棉衣凍成病」。中醫專家指出,氣溫回冷需要加衣禦寒,即使此後氣溫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體弱或高齡老人需要捂14天以上身體才能適應。

哪些人群需要「春捂」?

關節疾病患者

冠心病患者

婦科疾病患者

哪些部位應注意「春捂」?1.背部

背部保暖可預防寒氣損傷「陽脈之海」——督脈,減少感冒幾率。

2.腹部

腹部保暖有助於預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瀉。

3.足底

腳下神經末梢豐富、敏感,做好足部保暖才能使身體真正地暖和起來。

這些春捂方法不可信1多穿衣服

衣服本身不產生熱,它是護住人自身的溫度,建議三四件為宜。

2戴口罩

空氣不好和天氣冷的時候,口罩有一定防寒效果,但防寒作用較小。另外要注意口罩的厚度和質量,過敏性哮喘的人不能戴毛絨絨的口罩,天冷時出來呼吸下新鮮空氣反而能鍛煉呼吸系統,不要依賴口罩。

3喝酒禦寒

喝酒後有人覺得陽氣生髮起來了,身上暖和了,這種暖其實是個假象,酒精讓血液循環加快,需要散熱,等能量散發出去后就冷了。在室內不外出,可以喝點白酒、黃酒等禦寒,同時吃點高熱量的食物補充能量。喝酒後別頂著風寒出門,容易讓寒氣鑽了空子。

「春捂」的穿衣原則衣服要遞減

冬春換季時,穿衣服應該一層層地遞減。在晝夜溫差超過8-10攝氏度的時候,也要適當增減衣物,並根據不同體質,因人而異。

「春捂」要有度

「捂」帶有一點熱的意思,也就是說衣服仍應適當多穿一些。由於春風比冬風柔和很多,因此可以選擇一些寬鬆的款式,既擋風,又透氣。但絕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衣服穿得很多甚至「捂」出了汗,冷風一吹反易著涼「傷風」。

一般來說,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超過15℃就要脫掉棉衣,否則就會超出身體的耐熱限度,體溫調節中樞就會適應不了,對健康不利。特別是對嬰幼兒來說,過度春捂容易使嬰幼兒出現「過暖綜合征」。

春捂要看當地氣象指數

春季何時該捂,必須根據天氣而定。一般說,春季早晚氣溫較低,可適當捂一會兒。而晴日的中午,氣溫一般都在10℃以上,此時便可適當減衣。只有當白晝氣溫達到20℃以上,且比較穩定,這時,肌體經過數周的調節,已經逐步適應了節氣的變化,即便穿得單薄些也不至於患病。

春捂要上薄下厚

中醫認為,寒多自下而起,人體下身的血液循環要比上身差,很容易遭到風寒侵襲,這時寒氣與濕氣就會悄悄地趁虛而入,尤其是裸露的膝關節,不知不覺間會感到酸脹不適、關節僵直等,易引發關節炎,因此要注意下身的保暖。

專家提示

「春捂」只是被動的防禦,想要提高抵抗力,更重要的還是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多參加鍛煉,保持良好的心情,注意合理的飲食搭配。飲食上要注意調養肝氣去春火,應該多吃甘淡食物,如黑米、豆類及其製品;蔬菜有菠菜、韭菜、芹菜、 油菜和胡蘿蔔等;果品有栗子、紅棗、枸杞和鳳梨等。除了春捂有度與葯食調理外,還需調養精神,制怒養肝,以防春火萌動。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