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出家功德

佛說出家功德經

失譯人名 今附三秦錄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毗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毗舍離城中,有一梨車子,名鞞羅羨那(此言勇軍)。譬如天與諸天女共相娛樂。時此王子與諸婇女,在閣上共相娛樂,耽於色欲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以一切智,聞彼樂音,告阿難言:「我知此人貪五欲樂者,不久命終。卻后七日,當舍如是眷屬快樂,決定當死。阿難,此人若當不舍欲樂不出家者,命終或能墮於地獄。」

爾時,阿難頂奉佛教,欲利益此王子故,次至其舍。爾時,王子聞阿難在外,即出奉見,以敬念故,請阿難入坐。坐已未久,爾時王子起恭敬心,白阿難言:「善哉,好親友來,今正是時,我今見汝,踴躍歡喜,汝字歡喜,汝今當教告我,佛所教法,令我歡喜。」爾時王子如是三請。阿難為欲作大利益,默然無言。王子又言:「鞞陀阿牟尼大仙,利益一切眾生,有何嫌恨,默然無所說,不見少告?」時第三師,持佛法藏,利世間者,慘然告言:「汝今善德,卻后七日,汝當命終,汝若於此五欲樂中,不能覺悟,不出家者,命終或當墮地獄中。佛一切智人,正語正說,記汝如是。譬火燒物,終不虛發。汝諦思惟。」

時彼王子,聞此語已,甚大憂怖,愁憒不樂,受阿難教:「我當出家,定且聽更六日受樂,第七日中,我辭家眷屬,定必出家。」阿難可之。第七日畏生死故,求佛出家,佛即聽之。一日一夜,修持凈戒,即便命終。燒香畢已,尊者阿難與其眷屬,往白佛言:「世尊,此鞞羅羨那比丘,今已命終,神生何處?」

時佛世尊,天人之師,一切智人,以大梵音,勝出雷鼓迦陵頻伽眾妙音聲,以八種音,告阿難言:「此鞞羅羨那比丘,畏於生死地獄苦故,舍欲出家,一日一夜,持凈戒故,舍此世已,生四天王天,為北方天王毗沙門子,恣心受於五欲快樂,貪受五欲,與諸婇女,共相娛樂,壽五百歲。五百歲已,命終轉生三十三天,為帝釋子,具受五欲,極天之樂,天妙婇女,恣意千歲。壽盡生焰天,為焰天王子,自恣受天色聲香味觸,快心欲樂。受天二千歲已,命終生於兜率天王子,恣心受於五欲快樂,目視相欲,心自厭足,常談法語解脫智慧,壽天中壽。滿四千歲已,命終往生自在天上,為天王子,受種種五欲妙樂,於婇女中,化應恣意八千歲。八千歲已,命終生他化自在天,為天王子,此第六天,其中欲樂,下五天中,所不能及。生此中已,受最妙樂眾樂之藏,受此樂時,心極迷醉,具足受於諸妙勝樂,萬六千歲。如是受樂,於六欲天,往來七反。」「此毗羅羨那,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滿二十劫,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常生天人,受福自然,最後人中,生富樂家,財富珍寶具足。壯年已過,諸根熟時,畏惡生老病死患故,厭世出家,剃除鬚髮故,身披法服,勤修精進,持四威儀,常行正念,觀於五陰苦空無我,解法因緣,成辟支佛,名毗流帝,於是時,放大光明,多有人天,生於善根,令諸群生種於三乘解脫因緣。」

爾時,阿難叉手白佛言:「世尊,若當有人放人出家,若有出家者任其所須,得幾所福?若復有人,毀破他人出家因緣,受何罪報?唯願世尊,具盡告示。」

佛告阿難:「汝若具滿於百歲中,問我此事,我以無盡智慧,除飲食時,滿百歲中廣為汝說,此人功德,猶不能盡。是人恆生天上人中,常為國王,受天人樂。若有於此沙門法中使人出家,若復營佐出家因緣,於生死中,常受快樂。我滿百歲,說其福德,不可窮盡。是故,阿難,汝滿百歲,盡壽問我,我至涅槃,說此功德,亦不能盡。」

佛告阿難:「若復有人,破壞他人出家因緣,即為劫奪無盡善財人福藏,壞三十七助菩提法涅槃之因。設有欲壞出家因緣者,應善觀察如是之事,何以故?緣此罪業,墮地獄中,常盲無目,受極處苦。若作畜生,亦常生盲。若生餓鬼中,亦常生盲。在三惡苦,久乃得脫,若生為人,在母腹中,受胎便盲。汝於百歲,常問是義,我百歲以無盡智說是罪報,亦不可盡,於四道中,生而常盲。我終不記此人當有得脫時,所以者何?皆由毀出家故。或成就無量無邊功德,以破如是善因緣故,受無量罪,由障出家故。」「於此清凈智慧鏡中,為於解脫諸善法故。若見出家修持凈戒趣解脫處,破他出家,為作留難,以是因緣故,生便常盲。不見涅槃,由毀出家故。」

「常觀痴等十二因緣,應得解脫。以毀破他智慧眼故破出家緣,覆慧眼故,從生至生,常盲無目。不見三界,緣障出家故。」

「應見五陰,二十我見,人趣正道。破出家因壞正見故,所生常盲,不見正道。」

「出家應見一切法聚善法住處,應觀諸佛清凈法身。以破出家善因緣故,所生常盲,不能睹見佛法身。」

「以因出家應具沙門形貌及與持戒清凈福田種佛道因。破出家故,於善法中斷一切望,由是罪緣,生生常盲。由毀出家故。」

「應善觀察一切身心,皆苦、無常、無我、不凈。破他出家,為作留難,則破此眼,破此眼故,不見四道、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正道,趣涅槃城。是罪緣故,所生常盲。乃至不見空無相無作清凈善法向涅槃城。是以智慧之人,知出家者,應當成就如是善法,不應破壞善法因緣,獲如是罪。」

「謂毀破他人如是出家沙門正見因緣者,終不能得見涅槃城,所生常盲。」

「若復有人滿百劫中,余方出家修持凈戒;若復有人,於此閻浮提出家持戒,一日一夜;乃至須臾清凈出家,於十六分。彼百劫出家持戒,十六分中不及其一。」

「若有顛倒淫姊妹女,不應淫處強生慳嫉,此中罪報,不可計限。」

「若有一人,能正思惟有出家心,欲舍諸惡。若復有人,破壞此人出家因緣,不令願滿,是罪因緣增長於前,復倍百劫。」

爾時,阿難復白佛言:「世尊,此毗羅羨那,所種善根,生尊貴處,當受福樂,為過去世亦有善行,為但齊今一日一夜出家功德受爾許福?」佛告阿難:「汝不應觀過去因緣,於此一日一夜,清凈出家故,此善根六欲天中,七反受福,二十劫中常受生死世間之樂。最後人中,生福樂家,壯年已過,諸根熟時,畏於生老病死苦故,出家持戒,成辟支佛。」

佛告阿難:「我今說喻,汝當善聽。譬四天下,東弗婆提,南閻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單越。滿中阿羅漢若稻麻叢林,若有一人,滿百歲中,盡心供養此諸羅漢,衣服、飲食、病瘦醫藥、房舍、卧具,乃至涅槃后,若起塔廟,種種珍寶、華香、瓔珞、幡蓋、伎樂,懸諸寶鈴,掃灑香水,以諸偈頌,讚歎供養,所得功德,若有人為涅槃故,出家受戒,乃至一日一夜所作功德,比前功德,十六分中不及其一。」

「以是因緣,善男子當應出家修持凈戒。諸善男子,諸須功德者,求善法者,自受法者,不應留難出家因緣。應勤方便勸作令成。」

時諸天眾聞佛所說,莫不厭世,出家持戒。有得須陀洹,乃至阿羅漢者,有種辟支佛善根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皆大歡喜,頂戴奉行。

佛說出家功德經

出《乾隆大藏經》五十八冊七〇四——七〇八頁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厭舍品

◎唐罽賓國三藏般若等譯

爾時智光長者承佛威神,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今從佛,聞是報恩甚深妙法,心懷踴躍,得未曾有。如饑渴人遇甘露食。我今樂欲,酬報四恩,投佛法僧,出家修道。常勤精進,希證菩提。

佛大慈悲,於一時中,在毗舍離城,為無垢稱說甚深法。汝無垢稱,以清凈心為善業根,以不善心為惡業根。心清凈故世界清凈,心雜穢故世界雜穢。我佛法中,以心為主,一切諸法無不由心。汝今在家,有大福德。眾寶瓔珞,無不充足。男女眷屬,安隱快樂。成就正見,不謗三寶。以孝養心,恭敬尊親。起大慈悲,給施孤獨。乃至螻蟻,尚不加害。忍辱為衣,慈悲為室。尊敬有德,心無憍慢。憐愍一切,猶如赤子。不貪財利,常修善舍。供養三寶,心無厭足。為法捨身,而無吝惜。如是白衣,雖不出家,已具無量無邊功德。汝於來世,萬行圓滿,超過三界,證大菩提。汝所修心,即真沙門,亦婆羅門,是真比丘,是真出家。如是之人,此則名為在家出家。

世尊或有一時於迦蘭陀,竹林精舍,為其惡性六群比丘,說教誡法。而告之言:汝等比丘,諦聽諦聽。入佛法海,信為根本,渡生死河,戒為船筏。若人出家,不護禁戒,貪著世樂,毀佛戒寶,或失正見,入邪見林,引無量人,墮大深坑。如是比丘,不名出家,非是沙門,非婆羅門。形似沙門,心常在家,如是沙門,無遠離行。遠離之行,有其二種:一身遠離,二心遠離。身遠離者:若人出家,身處空閑,不染欲境,名身遠離。身雖離故,心貪慾境,如是之人,不名遠離。若凈信男及凈信女,身居聚落,發無上心,以大慈悲,饒益一切,如是修行,名真遠離。於是六群惡性比丘,聞是法音,得柔順忍。然今我等,雖信佛說,各各懷疑,意未決定。

善哉,世尊。能斷世間一切疑者,於一切法得自在者,真實語者,無二語者,是知道者,是開道者。惟願如來,為我等輩,及未來世一切有情,舍於方便,說真實法,永離疑悔,令入佛道。今此會中有二菩薩,一者出家,二者在家。是二菩薩,善能利樂一切有情,而無休息。如我惟忖,出家菩薩不及在家,修菩薩行。

所以者何?昔有金輪轉輪王,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厭離世間,無常苦空。舍輪王位,如棄洟唾,清凈出家,入於佛道。是時後宮,夫人婇女,八萬四千,見王出家,各懷戀慕,心生號慟,生大逼惱,起愛別離,如地獄苦。金輪聖王初受位時,所感寶女及王千子,大臣眷屬,共傷離別,舍位出家,號泣之聲,滿四天下。此諸眷屬,各作是言,我王福智,無量無邊,如何見棄,舍我出家。哀哉苦哉!世界空虛,從今已去,無依無怙。若有凈信善男子善女人,歸佛法僧,發菩提心,舍離父母,出家入道。父母憐愍,恩念情深,離別悲哀,感動天地。如涸轍魚,宛轉於地,愛別離苦,亦復如是。如彼輪王,眷屬之心。出家菩薩,饒益眾生。云何嬈害,父母妻子,令無量人,受大苦惱。以是因緣,出家菩薩,無慈無悲。不利眾生,是故非如,在家菩薩,具大慈悲,憐愍眾生,利益一切。

爾時佛告智光長者:善哉!善哉!汝大慈悲,勸請我說,出家在家二種勝劣。汝今所問,出家菩薩不如在家。是義不然,所以者何?出家菩薩勝於在家,無量無邊,不可為比。何以故?出家菩薩以正慧力,微細觀察,在家所有,種種過失。所謂世間,一切舍宅,積聚其中,不知滿足。猶如大海,容受一切大小河水,未曾滿足。善男子,香山之南,雪山之北,有阿耨池,四大龍王,各居一角。東南龍王白象頭,西南龍王水牛頭,西北龍王師子頭,東北龍王大馬頭,各從四角,湧出大河。一殑伽河其水所至,白象隨出;二信渡河其水所至,水牛隨出;三縛芻河其水所至,師子隨出;四私陀河其水所至,大馬隨出。如是大河,一一河各有五百中河,中河各有無量小河,是大中小一切眾水,皆入大海。然此大海,未曾滿足。世間眾生,所有一切居處舍宅,亦復如是。聚諸珍寶,從四方來,悉入宅中,未曾滿足。多求積聚,造種種罪,無常忽至,棄捨故宅。是時宅主,隨業受報,經無量劫,終無所歸。善男子,所為宅者,即五蘊身,其宅主者,是汝本識。誰有智者,樂有為宅?唯有菩提,安樂寶宮,離老病死,憂悲苦惱。若有利根,凈信深厚善男子等,欲度父母,妻子眷屬,令入無為甘露宅者,須歸三寶,出家學道。

爾時如來重說偈言:

出家菩薩勝在家,算分喻分莫能比。

在家逼迫如牢獄,欲求解脫甚為難。

出家閑曠若虛空,自在無為離系著。

諦觀在家多過失,造諸罪業無有邊。

營生會求恆不足,猶如大海難可滿。

阿耨達池龍王等,四角湧出四大海。

大中小河所有水,晝夜流注無暫歇。

然彼大海未嘗滿,所貪舍宅亦如是。

在家多起諸惡業,未嘗洗懺令滅除。

空知愛念危脆身,不覺命隨朝露盡。

琰魔使者相催逼,妻子屋宅無所隨。

幽冥黑闇長夜中,獨往死門隨業受。

諸佛出現起悲愍,欲令眾生厭世間。

汝今已獲難得身,當勤精進勿放逸。

在家屋宅深可厭,空寂寶舍難思議。

永離病苦及憂惱,諸有智者善觀察。

當來凈信善男女,欲度父母及眷屬。

令入無為甘露城,願求出家修妙道。

漸漸修行成正覺,當轉無上大法輪。

複次:善男子,出家菩薩,觀世舍宅猶如石火,深生厭患,何以故?譬如微火,能燒一切諸草木等。世間舍宅,亦復如是。貪心求覓,馳走四方。若有所得,受用不足,於一切時,追求無厭;若無所得,心生熱惱,日夜追求。是故世間一切舍宅,能生無量煩惱之火,為起貪心,恆無知足。世間財寶,猶如草木,貪慾之心,如世舍宅。以是因緣,一切諸佛,說於三界,名為火宅。善男子,出家菩薩,能如是觀,厭離世間,名真出家。

爾時如來重說偈言:

出家菩薩觀世宅,猶如人間微少火。

一切草木漸能燒,世宅當知亦如是。

眾生所有眾財寶,更互追求常不足。

求不得苦恆在心,老病死火無時滅。

以是因緣諸世尊,說於三界為火宅。

若欲超過三界苦,應修梵行作沙門。

三昧神通得現前,自利利他悉圓滿。

複次善男子,愛樂出家,當觀舍宅。如彼深山石窟之中有大寶藏。譬如長者唯有一子,其家大富,財寶無量,奴婢僕從,象馬無數。其父於後,忽遭重病,名醫良藥,不能救療。長者自知將死不久,即命其子,而告之言:凡我所有,一切財寶,付囑於汝,勤加守護,勿令漏失。

既付囑已,即便命終。時長者子,不順其命,恣行放逸,既損家業,財物散失,僮僕逃逝,而無所依。時彼老母,心懷憂惱,遂得重病,即便終歿。其子貧窮,無所恃怙,遂投山谷,拾薪采果,貨鬻自給。彼時遇雪,入石窟中,權自憩息,然此窟中,是昔國王藏七寶所。無能知者,經數百千年,迥絕人跡。時彼貧人,業因緣故,偶入窟中,見無量金,心大歡喜,得未曾有。因而分割:若干分金,造立舍宅;若干分金,為娶妻財;如是奴婢;如是象馬。隨心所欲,皆如其意。作是計時,有諸群賊,為趁走鹿,到於窟前,見此貧人,以金分配,遂舍其鹿,殺人取金。愚痴凡夫,亦復如是,深著世樂,不樂出離。深山石窟,如世舍宅。伏藏金寶,猶如善根。琰魔使者,即是群賊。隨業受報,墮三惡道,不聞父母三寶名字,喪失善根。以是因緣,應當厭離,發於無上大菩提心,出家修道,希成妙覺。

爾時如來,重說偈言:

愛樂在家諸菩薩,觀於舍宅如寶藏。

譬如長者有一子,其家大富饒財寶。

奴婢僕從及象馬,一切所須無不豐。

於後長者身有病,舉世良醫皆拱手。

臨終告命諸親族,付囑家財與其子。

教誨令存孝養心,當勤享祀無斷絕。

是時其子違父命,廣縱愚痴多放逸。

老母懷憂疾病身,又因惡子尋喪逝。

眷屬乖離無所託,拾薪貨鬻以為常。

往彼山中遇風雪,入於石窟而暫息。

窟中往昔藏妙寶,已經久遠無人知。

樵人得遇真金藏,心懷踴躍生希有。

尋時分配真金寶,隨意所欲悉用之。

或以造舍或妻財,奴婢象馬並車乘。

校計未來無能舍,群賊因鹿到其前。

是彼怨家會遇時,遂煞貧人取金去。

愚痴眾生亦如是,石窟猶如世間宅。

伏藏真金比善根,琰魔鬼使如劫賊。

以是因緣諸佛子,早趣出家修善品。

應觀身命類浮泡,勤修戒忍波羅蜜。

當詣七寶菩提樹,金剛座上證如如。

常住不滅難思議,轉正法輪化群品。

複次善男子,世間所有一切舍宅,猶如雜毒甘露飲食。譬如長者,唯有一子,聰慧利根,達迦樓羅秘密觀門,能辯毒藥,善巧方便,父母恩憐,愛念無比。時長者子,為有事緣,往至廛(廠+墨+(鄧-又))肆,未及歸家。爾時父母,與諸親族,歡喜宴樂,具設甘膳。

時有怨家,密以毒藥,致飲食中,無人覺知,是時父母,不知食中,有雜毒藥,遂令長幼,服雜毒食。其子後來,父母歡喜,所留飲食,賜與其子。是長者子未須飲食,念迦樓羅秘密觀門,便知食中有雜毒藥。其子雖知父母服毒,而不為說誤服毒藥。所以者何?若覺服毒,更加悶亂,毒氣速發,必令人死。即設方便,白父母言:我且不食如是飲食,暫往市中,卻來當食。何以故?我先買得無價寶珠,留在櫃中,而忘封閉。於是父母,聞說寶珠,生歡喜心,任子所往。子遂馳走,詣醫王家,求阿伽陀解毒妙藥。既得此葯,疾走還家,乳酥粆糖,三味合煎,和阿伽陀。作是葯已,白父母言,唯願父母,服是甘露,此是雪山阿伽陀葯,所以者何?父母向來,誤服毒藥,我所暫出,本為父母,及諸人等,求得如是,不死妙藥。於是父母及眾人等,心大歡喜,得未曾有。即服妙藥,吐諸毒氣,便得不死,更延壽命。出家菩薩,亦復如是。過去父母,沉淪生死;現在父母,不能出離,未來生死,難可斷盡。現在煩惱,難可伏除。以是因緣,為度父母,及諸眾生,激發同體,大慈悲心,求大菩提,出家入道。善男子,是名舍宅,如雜毒藥入甘美食。

爾時如來重說偈言:

世間所有諸舍宅,說名雜毒甘美食。

譬如長者有一子,聰明利智復多才。

善迦樓羅秘密門,能辯毒藥巧方便。

子有事緣往(廠+墨+(鄧-又))肆,暫時貨易未還家。

父母宴樂會諸親,百味珍羞皆具足。

有一惡人持毒藥,密來致之於飲食。

其子是時不在家,父母為兒留一分。

舉家誤服雜毒藥,子念觀門知有毒。

即便賓士到醫所,求得伽陀不死葯。

三味和煎藥已成,遂白諸親速令服。

如是所服如甘露,差諸雜毒皆安樂。

一切信心善男子,出家修道亦如是。

為濟父母及眾生,所服煩惱諸毒藥。

狂心顛倒造諸罪,永沉生死憂悲海。

割愛辭親入佛道,得近調御大醫王。

所修無漏阿伽陀,還生父母三界宅。

令服法葯斷三障,當證無上菩提果。

盡未來際常不滅,能度眾生作歸依。

畢竟處於大涅槃,及佛菩提圓鏡智。

複次善男子,出家菩薩常觀世間,一切舍宅,猶如大風,不能暫住。何以故?善男子,在家之心,恆起妄想,執著外境,不能了真。無明昏醉,顛倒觸境,亦常不住。惡覺易起,善心難生。由妄想緣,起諸煩惱;因眾煩惱,造善惡業;依善惡業,感五趣果;如是如是,生死不斷。唯有正見,不顛倒心,作諸善業。因三善根,及以信等,增長無漏法爾種子,能起無漏三昧神通,如是如是,證聖相續,若伏妄想,修習正觀,一切煩惱,永盡無餘。

爾時智光長者白佛言:世尊!修習正觀,有無量門,修何等觀能伏妄想?

爾時世尊告長者言:善男子,應當修習無相正觀。無相能伏妄想,唯觀實性,不見實相,一切諸法,體本空寂,無見無知,是名正觀。若有佛子,安住正念,如是觀察,長時修習無為,妄想猛風,寂然不動。聖智現觀,證理圓成。善男子,是名賢聖,是名菩薩,是名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因緣,一切菩薩,為伏妄想,永不起故。為報四恩,成就四德,出家修學,息妄想心,經無量劫,成就佛道。

爾時如來重說偈言:

出家菩薩觀在家,猶如暴風不暫住。

亦如妄執水中月,分別計度以為實。

水中本來月影無,凈水為緣見本月。

諸法緣生皆是假,凡愚妄計以為我。

即此從緣法非真,妄想分別計為有。

若能斷除於二執,當證無上大菩提。

凡情妄想如黑風,吹生死林念念起。

四顛倒鬼常隨逐,令造五種無間因。

三不善根現為纏,生死輪迴鎮相續。

若人聞經深信解,正見能除顛倒心。

菩提種子念念生,大智神通三昧起。

若能修習深妙觀,惑業苦果無由起。

唯觀實相真性如,能所俱亡離諸見。

男女性相本來空,妄執隨緣生二相。

如來永斷妄想因,真性本無男女相。

菩提妙果證皆同,妄計凡夫生異相。

三十二相本非相,了相非相為實相。

若人出家修梵行,攝心寂靜處空閑。

是為菩薩真凈心,不久當證菩提果。

複次善男子,出家菩薩,日夜恆觀,世間舍宅,一切皆是煩惱生處。何以故?如有一人造立舍宅,以諸寶物而自莊嚴。造此宅已,而作是念,今此舍宅是我所有,不屬他人。唯我舍宅,最為吉祥,他人舍宅所不能及。如是執著,能生煩惱,由煩惱故,我我所執,而為根本。八萬四千諸塵勞門,更相競起,充滿宅中。所以者何?在家凡夫,深著五欲,妻子眷屬,奴婢僕使,悉皆具足。以是因緣,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怨憎合會,恩愛別離,貧窮諸衰,求不得苦。如是眾苦,如影隨形,如響應聲,世世相續,恆不斷絕。如是眾苦,非無所因,大小煩惱,而為根本。一切財寶,追求而得,若無先因,不可追求,假使追求,亦無所獲。善男子,以是義故,一切煩惱,追求為本,若滅追求,無量煩惱,悉皆斷盡。然今是身,眾苦所依,諸有智者,當生厭離。如過去世,迦葉如來,為諸禽獸,而說偈言:

是身為苦本,余苦為枝葉。

若能斷苦本,眾苦悉皆除。

汝等先世業,造罪心不悔。

感得不可愛,雜類受苦身。

若起殷重心,一念求懺悔。

如火焚山澤,眾罪皆銷滅。

是身苦不凈,無我及無常。

汝等咸應當,深生厭離心。

爾時無量諸禽獸等,聞此偈已,於一念心,至誠懺悔,便舍惡道,生第四天,奉覲一生補處菩薩,聞不退法,究竟涅槃。善男子,以是因緣,今此苦身,猶如舍宅,一切煩惱,即為宅主,是故凈信,善男子等,發菩提心,出家入道,必得解脫,一切眾苦,皆當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如來重說偈言:

出家菩薩恆觀察,舍宅所生諸煩惱。

如有一人造舍宅,種種珍寶以嚴飾。

自念壯麗無能比,不屬他人唯我有。

工巧所修最殊妙,世間舍宅無能及。

如是分別生執著,以我我所為根本。

八萬四千諸煩惱,充滿舍宅以為災。

世間一切諸男女,六親眷屬皆圓滿。

以是因緣生眾苦,所謂生老及病死。

憂悲苦惱常隨逐,如影隨形不暫離。

諸苦所因貪慾生,若斷追求盡諸苦。

是身能為諸苦本,勤修厭離趣菩提。

三界身心如舍宅,煩惱宅主居其中。

汝等應發菩提心,舍離凡夫出三界。

複次善男子,出家菩薩,常觀在家猶如大國。有一長者,其家豪富,財寶無量。於多劫中,父子因緣,相襲不斷,修諸善行,名稱遠聞。是大長者,所有財寶,皆分為四:一分財寶常求息利,以贍家業;一分財寶以充隨日,供給所須;一分財寶惠施孤獨,以修當福;一分財寶拯濟宗親,往來賓旅。如是四分,曾無斷絕,父子相承,為世家業。後有一子,愚痴弊惡,深著五欲,恣行放逸。違父母教,不依四業。起諸舍宅,七層樓觀,倍於常制。眾寶嚴飾,琉璃為地,寶窗(宀下面+匆下面+心)交映,龍首魚形,無不具足。微妙音樂,晝夜不絕。受五欲樂。如忉利天,鬼神憎嫌,人天遠離。

於是鄰家,忽然火起,猛焰熾盛,隨風蔓延,焚燒庫藏,及諸樓台。時長者子,見是猛火,起大嗔心。速命妻子,奴婢眷屬,入於重舍,閉樓閣門。以愚痴故,一時俱死。在家凡夫亦復如是。世間愚人,如長者子;諸佛如來,猶如長者。不順佛教,造作惡業,墮三惡道,受大苦惱。以是因緣,出家菩薩當觀在家如長者子,不順父母,為火所燒,妻子俱死。善男子等,應生厭離人天世樂,修清凈行,當證菩提。

爾時如來重說偈言:

出家菩薩觀在家,猶如長者生愚子。

其家富有諸財寶,久遠相承無闕乏。

先世家業傳子孫,一切資產為四分。

常修勝行無過惡,名稱遍滿諸國土。

金銀珍寶數無邊,出入息利遍他國。

慈悲喜舍心無倦,惠施孤貧常不絕。

長者最後生一子,愚痴不孝無智慧。

年齒已邁筋力衰,家財內外皆付子。

子違父命行放逸,四業不紹墮於家。

造立七層珍寶樓,用紺琉璃作窗(宀下面+匆下面+心)牖。

歌吹管弦曾不歇,常以不善師於心。

受五欲樂如天宮,一切龍神皆遠離。

鄰家欻然災火起,猛焰隨風難可禁。

庫藏珍財及妻子,層樓舍宅悉焚燒。

積惡招殃遂滅身,妻子眷屬同殞歿。

三世諸佛如長者,一切凡夫是愚子。

不修正道起邪心,命終墮在諸惡趣。

長劫獨受焚燒苦,如是展轉無盡期。

在家佛子汝當知,不貪世樂勤修證。

厭世出家修梵行,山林寂靜離諸緣。

為報四恩修勝德,當於三界為法王。

盡未來際度眾生,作不請友常說法。

永截愛流超彼岸,住於清凈涅槃城。

複次善男子,出家菩薩觀於世間一切舍宅,猶如大夢。譬如長者,有一童女,年始十五,端正殊妙。爾時父母,處三層樓,將其愛女,受諸歡樂。於夜分中,母女同宿,在一寶床,而共安寢。於是童女,夢見父母,娉與夫家,經歷多年,遂生一子,端正殊妙,有聰慧相。日漸恩養,能自行步。處在高樓,因危墮落,未至於地,見有餓虎接而食之。是時童女,倍復驚怖,舉聲號哭,遂便夢覺。爾時父母,問其女言,以何因緣忽然驚怖?時女羞恥,不肯說之,其母殷勤,竊問其故。時女為母,密說如上所夢之事。善男子,世間生死有為舍宅,長處輪迴,未得真覺,爾時所分位,恆處夢中。生老病死,三界舍宅,如彼童女,處於夢中。虛妄分別,亦復如是。琰魔鬼使,忽然而至,如彼餓虎,於虛空中,接彼嬰孩而噉食之。一切眾生,念念無常,老病死苦,亦復如是。誰有智者,愛樂此身?以是因緣,觀於生死長夜夢中,發菩提心,厭離世間,當得如來常住妙果。

爾時如來重說偈言:

佛子至求無上道,當觀舍宅如夢中。

譬如富貴大長者,有一童女妙端嚴。

隨其父母上高樓,觀視游從甚歡樂。

女向樓中作是夢,分明夢見適他人。

後於夫家誕一子,其母愛念心憐愍。

子上樓台耽喜樂,因危墜墮於虎口。

遂乃失聲從夢覺,方知夢想本非真。

無明闇障如長夜,未成正覺如夢中。

生死世間常不實,妄想分別亦如是。

唯有四智大圓明,破闇稱為真妙覺。

無常念念如餓虎,有為虛假難久停。

宿鳥平旦各分飛,命盡別離亦如是。

往來任業受諸報,父母恩情不相識。

哀哉凡夫生死身,輪轉三塗長受苦。

若知善惡隨業感,應當懺悔令消滅。

一切人天妙樂果,慚愧正見為所因。

應發堅固菩提心,被精進甲勤修學。

複次善男子,出家菩薩觀於舍宅,如牝馬口海,出於猛焰,吞納四瀆,百川眾流,無不燒盡。譬如往昔羅陀國中,有一菩薩,名妙得彼岸,然是菩薩,有慈悲心,常懷饒益。有諸商人,入海采寶,將是菩薩,同載船舶,皆達寶洲,度於險難,而無所礙。到於彼岸后,時菩薩年漸衰老,已經百歲,起坐扶策,力不能前。

有一商主詣菩薩所,禮拜供養,白菩薩言:我欲入海求諸珍寶,永離貧窮,得大富貴,今請菩薩與我同往。爾時菩薩告商主言:我今衰老,筋力微弱,不能入海。商主復言:惟願大士不舍慈悲,哀受我請,於我舶中,但自安坐,是我所願。

爾時菩薩受商人請,乘大舶船,入於大海,向東南隅,詣其寶所。時遇北風漂墮南海,猛風迅疾,晝夜不停。經於七日,見大海水變為金色,猶如鎔金。爾時眾商白菩薩言,以何因緣,水變金色有如是相?菩薩告言:汝等當知,我今已入黃金大海,無量無邊,紫磨真金,充滿大海,金寶交映,有如是相。汝等既能超過正路,墮此海中,各自勤求,設諸方便,還歸北方。

復經數日,見大海水變為白色,猶如珂雪。菩薩告言:「汝等當知我今已入真珠大海,白玉真珠,充滿海中,珠映水色有如是相。汝當儘力設諸方便,還歸北方。復經數日,大海之水變為青色,如青琉璃。菩薩告言:我及汝等已入青玻璃海,無量無邊青玻璃寶,充滿大海,玻璃之色交映如是。

復經數日大海之水變為紅色,猶如血現。菩薩告言:「我及汝等已入紅玻璃海,無量無邊紅玻璃寶,充滿大海。寶色紅赤交映如是。復經數日水變黑色,猶如墨汁。遙聞猛火爆裂之聲,猶如大火燒乾竹林。熾然烽[*],甚可怖畏,如是相貌曾未見聞。又見大火起於南方,猶如攢峰,高逾百丈,焰勢飛空,或合或散,光流掣電,如是之相,未曾見聞。我等身命實難可保。於是菩薩告眾人言:汝等今者甚可怖畏。何以故?我等已入牝馬口海,皆被燒盡,所以者何?由諸眾生,業增上力,自然天火能燒海水。若是天火不燒海水,一日夜中一切陸地變成大海,所有眾生悉皆漂沒,然今我等遇大黑風,漂流如是牝馬口海。我今眾人,余命無幾。

爾時舶船有千餘人,同時發聲悲號啼哭,或自拔髮,或自投身,作如是言:我等今者為求珍寶,入於大海,遇此險難,哀哉苦哉!以何方便,得免是難?時千人等,至誠歸命,或稱悲母,或稱慈父,或稱梵天,或稱摩醯首羅天王,或稱大力那羅延天,或有歸命得岸菩薩,敬禮大士,而作是言:惟願菩薩,濟我等輩。

爾時菩薩為是眾人離諸恐怖,而說偈言:

世間最上大丈夫,雖入死門不生畏。

汝若憂悲失智慧,應當一心設方便。

若得善巧方便門,離諸八難超彼岸。

是故安心勿憂懼,應當懇念大慈尊。

於是菩薩說此偈已,燒眾名香,禮拜供養十方諸佛,發是願言:南無十方諸佛,南無十方諸佛,諸大菩薩摩訶薩,眾四向四果一切賢聖,有天眼者,有天耳者,知他心者,眾自在者,我為眾生運大悲心,棄捨身命,濟諸苦難,然今我身,有一善根,受持如來不妄語戒,無量生中未曾缺犯,若我一生有妄語者,今此惡風轉加增盛,如是戒德非虛妄者,願以此善回施一切,我與眾生當成佛道。若實不虛,願此惡風應時休息,如意便風,隨念而至,然諸眾生,即是我身,眾生與我等無差別。是大菩薩發起如是同體大悲,無礙願已,經一念頃,惡風尋止,便得順風,解脫眾難,得至寶所,獲諸珍寶。

爾時菩薩告商人言:如是珍寶難逢難遇,汝等先世,廣行檀施,得值如是眾妙珍寶。昔修施時,心有吝惜,以是因緣,遇是惡風,汝諸商人,所得珍寶,須知限量,無使多取,以縱貪心,后招大難,汝等當知眾寶之中命寶為最。若存其命,是無價寶。

時商人等蒙菩薩教,生知足心,不敢多取。爾時眾人得免災難,獲大珍寶,遠離貧窮,到於彼岸。諸善男子,出家菩薩亦復如是,親近諸佛善友知識,如彼商人得遇菩薩,永離生死,到於彼岸。猶如商主獲大富貴,世間所有,有為舍宅如牝馬口海,能燒眾流,出家菩薩亦復如是。審諦觀察在家過失,汝善男子不染世間諸五欲樂,厭離三界生死苦難,得入清涼安樂大城。

爾時如來重說偈言:

出家菩薩觀舍宅,如牝馬海燒眾流。

譬如往昔羅陀國,有一菩薩名得岸。

具大富智巧方便,無緣慈悲攝有情。

得是菩薩乘舶船,商人獲寶超彼岸。

然是大士年衰老,不樂利他好禪寂。

有一商主請菩薩,欲入大海求珍寶。

惟願大士受我請,令我富饒無闕乏。

於是菩薩運大悲,即便受請乘舶船。

時張大帆遇順風,直往東南詣寶所。

忽遇暴風吹舶船,漂墮南海迷所往。

經過七日大海水,悉皆變作黃金色。

紫磨黃金滿海中,寶映光現真金色。

復經數日大海水,變為白色如珂雪。

真珠珍寶滿海中,所以海水成白色。

又經數日大海水,變作紺青如琉璃。

青玻璃珠滿大海,所以水作紺青色。

又經數日大海水,悉皆變作紅赤色。

紅玻璃珠滿海中,故變水色同於彼。

復經數日大海水,變為黑水如墨汁。

如是天火所焚燒,海水盡皆如墨色。

此海名為牝馬口,吞納四海及眾流。

一切船舶若經過,有人到此多皆死。

天火熾盛如山積,爆裂之聲如雷震。

眾人遙見心驚怖,號叫槌胸(囟下+月)白大師。

於是菩薩起慈悲,不惜身命垂救護。

暴風尋止順風起,渡於險難至寶所。

各獲珍琦達彼岸,永離貧窮受安樂。

出家菩薩亦如是,親近諸佛如商主。

永離火宅超真覺,猶如商人歸本處。

世間所有諸宅舍,如彼牝馬大口海。

出家常厭於在家,不染世間離五欲。

樂住空閑心不動,善達甚深真妙理。

或處人間聚落中,如蜂采華無所損。

四威儀中恆利物,不貪世樂及名聞。

口中常出柔軟音,粗鄙惡言斷相續。

知恩報恩修善業,自他俱得入真常。

爾時智光及諸長者,一萬人俱異口同音,而白佛言:善哉!世尊。希有善逝,如是如是。世尊所說,微妙第一,善巧方便,饒益有情,如佛所說,我今悉知,世間宅舍猶如牢獄。一切惡法從舍宅生,出家之人實有無量無邊勝利。由是我等,深樂出家,現在當來恆受法樂。

爾時世尊告諸長者:善哉!善哉!汝等發心,樂欲出家,若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日一夜,出家修道,二百萬劫不墮惡趣,常生善處,受勝妙樂,遇善知識,永不退轉。得值諸佛受菩提記,坐金剛座,成正覺道。然出家者,持戒最難,能持戒者,是真出家。

時諸長者白佛言:世尊,我等持戒修諸梵行,願我速出生死苦海,願我速入常樂寶宮,願我廣度一切眾生,願我疾證於無生智。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及文殊師利:如是長者,付囑汝等,勸令出家,受持凈戒。時九千人於彌勒前出家修道,受持佛戒。七千人俱於文殊前出家修道,受佛禁戒。如是人等,既得出家,成就法忍,入於如來秘密境界,不復退轉。無量萬人,發菩提心,至不退轉位。無數人天遠塵離垢,得法眼凈。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厭舍品

出《乾隆大藏經》六十一冊四百四十九--四百六十六頁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九·摩訶迦葉會

元魏優禪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佛告迦葉:爾時妙華如來,飯食既訖,澡洗缽已,於大眾中,告大王言:尼彌大王,我今說法,王及大眾聞佛說法,踴躍歡喜。迦葉,爾時達摩、善法二童子,聞佛說法,以凈信心,離於慾火,欲求出家。從城而出,來至佛所,至佛所已,而說頌曰:

一切諸如來 讚歎出家法在家多垢穢壞滅白凈法

增長不善法毀滅於善法 在家多過失出家離染污

設使百億劫受欲無厭足在家如死滅 受欲無厭足

如海受眾流而無有厭足凡夫亦如是受欲無厭足

如火燒乾草而無厭足時 凡夫亦如是受欲無厭足

貪慾網所縛滅坏於世間是故應離縛為發出家故

在傢具眾過不得無上道出家修遠離爾乃得菩提

過去諸如來已入於涅槃 住阿蘭若法獲得大菩提

是故學諸佛趣向阿蘭若舍愛離居家然後得安隱

一切三千界珍寶滿其中以此珍寶聚在家施諸佛

若以無惱心知於在家過 學諸佛如來 出家求智慧

既求出家已遠離諸慾火舉足行七步勝以三千施

三千之功德不如此一分是故出家者如來之所贊

成就大智慧遠離諸系縛離一切諸著乃證無上道

速住寂靜處斷除諸欲愛一切毒熾心悉滅無有餘

學諸佛如來 如實知諸法速遠離在家住阿蘭若法

若欲求佛道修於遠離行 應學阿蘭若不應樂在家

此是諸佛境聖人所住處能住此道者則能得菩提

欲等惱眾生若求遠離者應離在家法修習阿蘭若

欲證甘露法轉無上法輪 摧伏諸魔怨當習阿蘭若

迦葉,爾時達摩、善法二童子,說此頌已,從城而出,往詣妙華如來所住之處。到已,頭面禮足,右繞三匝白言:世尊,我等今者,於如來所,欲求出家,唯願世尊,哀愍聽許令得出家。迦葉,爾時妙華如來,知二童子信心清凈,求出家法。是時如來,即聽出家住比丘法。迦葉,爾時大王,聞二童子得出家已,即以太子令紹王位,王與九百九十九子,八萬四千夫人,五千大臣及諸人民,以凈信心離於慾火。舍家出家。一切俱往詣妙華佛,到已,頂禮佛足,白妙華佛言:「世尊,我等欲求出家,願佛聽許令得出家。」迦葉,時妙華佛,知諸大眾心信清凈,悉聽出家住比丘法。迦葉,爾時大王第一太子,登位七日內自思惟,我終不舍薩婆若心,何用如是王位寶財,為欲所縛,我終不舍無上菩提。作是念已,發心出家,於十五日游四天下。說此偈言:

我父及親屬皆悉已出家無量億眾生為法亦出家

我今樂出家不樂住五欲 一心求出家欲詣導師所

若發心出家離諸慾火者應速隨我去離難甚難得

不發出家心不遠離慾火安心在居家安住於實法

迦葉,時彼太子說此偈時,四天下中,無一眾生樂在家者,皆悉發心愿求出家。迦葉,時妙華如來,知諸眾生心信清凈,求出家已。妙華如來於四天下,一切城邑村落,悉作化佛及比丘僧。迦葉,時四天下一切眾生,無有一人住在家者。以凈信心,離於慾火,悉得出家。彼諸眾生,既出家已,不須種植,其地自然生諸粳米,諸樹自然生諸衣服,一切諸天供侍給使。迦葉,爾時達摩、善法二比丘,勇猛精進,於其六十三億歲中,不坐不卧,但勤精進,求薩婆若,念薩婆若。於六十三億歲,勤精進已,得遍至三昧。所坐之地名金剛處,其地皆是金剛所成。十方一切諸佛說法,悉聞受持,聞已復能為他解說。迦葉,時四天下一切眾生,若有修學聲聞乘者,無一眾生凡身命終,極懈怠者,得阿那含,從此命終生凈居天。共彼同行求緣覺者,從此命終,當生他方無佛之處,生大種姓,諸根具足。以過去世善根力故,離於慾火,而行出家,七日之後成緣覺道,利益無量無邊眾生,入般涅槃。菩薩乘者,成就五通,具四無量無礙辯才,得陀羅尼。迦葉,莫作異念,爾時尼彌大王豈異人乎?則我身是;時太子者,今彌勒菩薩是。迦葉,莫作異見,何以故?達摩童子今文殊師利是;善法童子者,虛空藏菩薩是。

(中略)

佛告迦葉:若有菩薩,內觀佛身得深法忍,功德勝彼無量無邊。迦葉,若復有人住於凈戒,以四句偈,為他人說,解其義趣,所得福德無量無邊。迦葉,云何觀於如來之身?迦葉,若菩薩欲觀如來者,當學大精進菩薩。迦葉,乃往古昔無數阿僧祇劫,有佛世尊,號曰光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可化丈夫調御師、天人師、佛、婆伽婆。迦葉,光明如來般涅槃后,有一菩薩名大精進,婆羅門種,端正無比。迦葉,光明如來正法之中,有諸比丘少欲知足,住如法行。迦葉,彼諸比丘皆悉造立如來形象。爾時有一比丘,於白氎上畫如來像,眾彩莊嚴,悉皆具足,持至大精進菩薩所。爾時大精進菩薩見此畫像,心大歡喜,作如是言:如來形象妙好乃爾,況復如來正遍知身,願我來世得成如是妙色之身。

爾時大精進菩薩,作如是念:我今不能住在居家,若在家者,不能成就如是之身。迦葉,爾時大精進菩薩,年始十六,諸根具足,至父母所,頭面敬禮,白父母言:我今欲於如來正法出家學道,願為隨喜。父母答言:莫作是說,何以故?我今年老唯汝一子,汝若出家,我等當死。大精進言:我當方便令父母存,我得出家。父母問言:欲作何業?子白父母:我從今日,不食諸味,不升床坐,不食酥油,不飲漿水,若善若惡,口不言說,乃至得出家。迦葉,大精進菩薩,如是誓已,默然而住。

如是默然,一日不食,爾時父母誦諸咒術,持百味食而授與之,亦不肯食,亦不言說。迦葉,大精進菩薩,如是默然過第二日。爾時父母,與母知識五百人等,持百味食來至其所。誦諸咒術望其餐設,尚不顧視,況復食之。迦葉,時大精進,於第三日,父親五百,持種種食勸之令食,亦復如是默然不語,不飲不食亦不顧視。於第四日,五百同友,持百味食誦諸咒術,令從己志,時大精進默然而住。於第五日,爾時父母,悉出寶藏金銀琉璃種種寶物,及諸婇女八萬四千上妙嚴飾,將至其所。父親母親及其同友各五百人,勸大精進作如是言:汝當在家,以此財寶布施,自恣作福,與諸婇女共相娛樂。時大精進於大眾中,默然而住,曾不瞻眄。於第六日,斷諸憶想,不起食念,但念如來應正遍知。迦葉,爾時父母及其知識,八萬四千諸妙婇女,同時悲泣禮大精進,時大精進亦不顧視。迦葉,爾時大精進菩薩,所住之處有一宅神,於虛空中現大神力,而說頌曰:

精進心堅固難動如須彌

不捨出家心為得菩提故

大地可傾動火可在水居

如是等可轉菩薩不可動

汝等莫勤苦而作不善業

眾生無慧眼久遠處生死

為利諸群生是故求菩提

其心樂出離必成無上道

不為世間報而行菩薩道

願成大覺智救濟苦眾生

三千大千界珍寶滿其中

及諸上妙土其心不貪著

汝等愚痴心所作不善業

汝當自悔過菩薩不處俗

迦葉,時大精進菩薩,父母眷屬知識及諸婇女,聞天神語悉皆悔過。告菩薩言:「隨意出家,汝當飲食,勿令殞絕。」迦葉,時大精進不食七日,光明暉悅顏色不變,唯心憶念正遍知身,一切諸天散華供養。時大精進過七日已,舍諸家業如棄涕唾。爾時父母同友知識,及諸婇女八萬四千,皆悉悲泣隨而送之。爾時大精進菩薩,持畫氎像入於深山,寂靜無人禽獸之間,開現畫像取草為座,在畫像前結跏趺坐,正身正念觀於如來,諦觀察已,作如是念:如來如是希有微妙,畫像尚爾端嚴微妙,況復如來正遍知身。復作是念:云何觀佛?

爾時林神,知彼菩薩心之所念,白菩薩言:善男子,汝如是念,云何觀佛?若欲觀佛當觀畫像,觀此畫像不異如來,是名觀佛。如是觀者名為善觀。時大精進作如是念:我今云何觀此畫像與如來等?復作是念:如來像者非覺非知,一切諸法亦復如是非覺非知;如是像者但有名字,一切諸法亦復如是但有名字。如是名字,自性空寂無所有,如來之身,其相如是。如此畫像,非證非得非果,非證者,非得者,非得果者,非住者,非去非來,非生非滅,非垢非凈,非色非非色,非貪盡,非嗔盡,非痴盡,非陰界入,非初非中非后,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如來身相亦復如是。如此畫像非覺非作,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如來身相亦復如是。如此畫像,非見非聞非嗅非嘗非觸非知,非出息非入息,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有知者,如此畫像非欲界攝,非色無色界攝,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如此畫像非初非中非后,非此非彼,非行非非行,非取非舍,非作非誦,非實非虛,非生死非涅槃,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如來身相亦復如是。菩薩如是觀如來身,結跏趺坐,經於日夜,成就五通,具四無量,得無礙辯,得普光三昧,具大光明。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九·摩訶迦葉會

賢愚因緣經·出家功德尸利苾提緣品

◎元魏沙門 慧覺 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伽陀國,王舍城迦蘭陀竹園中。爾時世尊,讚歎出家功德因緣,其福甚多。若放男女,若放奴婢,若聽人民,若自己身,出家入道者,功德無量。

布施之報,十世受福,六天人中,往返十倒,猶故不如放人出家及自出家功德為勝。何以故?布施之報,福有限極;出家之福,無邊無量。又持戒果報,五通神仙,受天福報,極至梵世;於佛法中,出家果報,不可思議,乃至涅槃,福故不盡。假使有人,起七寶塔,高至三十三天,所得功德,不如出家。何以故?七寶塔者,貪惡愚人,能壞破故;出家之法,無有毀壞。欲求善法,除佛法已,更無勝故。

如百盲人,有一明醫,能治其目,一時明見。又有百人,罪應挑眼,一人有力,能救其罪,令不失目。此二人福,雖復無量,猶亦不如聽人出家及自出家其德弘大。何以故?雖能施於二種人目,此人唯各獲一世利。又肉眼性,性有敗壞。聽人出家,若自出家,展轉示導眾生,永劫無上慧眼。慧眼之性,歷劫無壞。何以故?福報人天之中,自恣受樂,無窮無盡,畢成佛道。所以者何?由出家法,滅魔眷屬,增益佛種,摧滅惡法,長養善法,滅除罪垢,興無上福業。是故佛說出家功德,高於須彌,深於大海,廣於虛空。

若使有人,為出家者作諸留難,令不從志,其罪甚重。如夜黑闇無所睹見,是人罪報,亦復如是,入深地獄黑闇無目。譬如大海,江河百流,悉投其中,此人罪報,亦復如是。一切諸惡,皆集其身,如須彌山劫火所燒,無有遺余,此人亦爾。地獄火燒,無有窮已。譬如迦留樓醯尼葯,極為苦毒,若等斤兩,比於石蜜,彼善惡報,亦復如是。聽人出家,若自出家,功德最大。以出家人,以修多羅為水,洗結使之垢,能滅除生死之苦,為涅槃之因。以毗尼為足,踐清戒之地。阿毗曇為目,睹世善惡,恣意而游步八正之路,至涅槃之妙城。以是義故,放人出家,若自出家,若老若少,其福最勝。

爾時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王舍城,有一長者,名尸利苾提(此言福增),其年百歲,聞出家功德如是無量,便自思惟:我今何不於佛法中出家修道?即辭妻子、奴婢、大小:「我欲出家。」其人老耄,家中大小,莫不厭[-+],輕賤其言,無從用者,聞欲出家,咸各喜言:「汝早應去,何以遲晚,今正是時。」尸利苾提,即出其家,往趣竹園,欲見世尊,求出家法。

到竹園已,問諸比丘:「佛世尊大仙,大悲廣利天人者,今何所在?」比丘答言:「如來世尊,余行教化利益,不在。」尸利苾提又問:「次佛大師智慧上足,更復是誰?」比丘指示,彼尊者舍利弗是。即柱杖至舍利弗所,舍杖作禮,白言:「尊者,聽我出家。」時舍利弗,視是人已,念此人老,三事皆缺,不能學問、坐禪、佐助眾事,告言:「汝去,汝老年邁,不得出家。」次向摩訶迦葉、優波離、阿[/]樓陀等,次第五百大阿羅漢,彼皆問言:「汝先向餘人未?」答言:「我先已向世尊,世尊不在,次向尊者舍利弗。又問:「彼何所說?」答曰:「彼告我言:『汝老年邁,不得出家。』」諸比丘言:「彼舍利弗智慧第一,尚不聽汝,我等亦復不聽汝也。」譬如良醫,善知瞻病,舍不療治,余諸小醫,亦悉拱手。當知是人,必有死相,以舍利弗大智不聽,其餘比丘,亦爾不聽。

尸利苾提求諸比丘,不得出家,還出竹園,住門閫上,悲泣懊惱,舉聲大哭:「我從生來,無有大過,何故特不聽我出家?如優波離,剃髮賤人;泥提,下穢除糞之人;鴦掘摩羅,殺無量人;及陀塞羈,大賊惡人。如是等人,尚得出家,我有何罪,不得出家?」作是語時,世尊即於其前踴出,放大光明,相好莊嚴,譬如忉利天王帝釋,七寶高車。佛問福增:「汝何故哭?」爾時長者,聞佛梵音,心懷喜踴,如子見父,五體投地,為佛作禮,泣白佛言:「一切眾生,殺人作賊,妄語誹謗,下賤等人,皆得出家,我獨何罪,特不聽我佛法出家?我家大小,以我老耄,不復用我,今於佛法,不得出家,今設還家,必不能前,我當何所趣?我今定當於此捨命。」

爾時佛告尸利苾提:「誰能舉手於虛空中,而作定說,是應出家,此人不應是。」老長者白佛言:「世尊,法轉輪王第一智子,次佛第二世間導師,舍利弗者,此不聽我佛法出家。」爾時世尊以大慈悲,慰喻福增,譬如慈父慰喻孝子,而告之言:「汝莫愁憂苦惱,我今當令汝得出家,非舍利弗三阿僧祇劫精勤苦行,百劫修福。非舍利弗世世難行,破頭挑眼,髓腦血肉,皮骨手足,耳鼻布施。非舍利弗投身餓虎,入於火坑,身(扌+豖)千釘,剜身千燈。非舍利弗國城妻子,奴婢象馬,七寶施與。非舍利弗初阿僧祇劫,供養八萬八千諸佛;中阿僧祇劫,供養九萬九千諸佛;后阿僧祇劫,供養十萬諸佛世尊,出家持戒,具足屍波羅蜜。非舍利弗於法自在,何得制言,此應出家,此人不應。唯我一人,於法自在。唯我獨乘六度寶車,被忍辱鎧,於菩提樹下,坐金剛座,降魔王怨,獨得佛道,無與我等。汝來隨我,我當與汝出家。」

如是世尊種種慰喻,憂惱即除,心大歡喜,便隨佛后,入佛精舍,告大目連,令與出家。何以故?眾生隨緣得度,或有於佛有緣,餘人則不能度。於餘人有緣,佛則不度,於舍利弗有緣,目連、迦葉、阿那律、金毗羅等一切弟子,則所不度。如是展轉,隨其有緣,餘人不度。

爾時,目連亦思:此人年高老耄,誦經、坐禪、佐助眾事三事悉缺,然佛法王,勅使出家,理不有違。即與出家,受具足戒。此人前世已種得度因緣,已吞法鉤,如魚吞鉤,必出不疑。已曾修集諸善功德,晝夜精勤,修集讀誦修多羅、毗尼、阿毗曇,廣通經藏。以年老故,不能隨時恭敬迎送,禮問上座。諸年少比丘,以先出家,為上座故,常苦言剋切,此老耄比丘,自恃年高,讀經學問,憍慢自大,不相敬承。

時老比丘,便自思惟:我在家時,為家大小之所刺惱,今來出家,望得休息,而復為此諸少年輩之所激切,何罪乃爾?益增苦惱。又作是念:我今寧死。時彼林邊,有大河水,既深且駛,尋往岸邊,脫身袈裟,置樹枝上,長跪向衣,啼泣墮淚,自立誓言:「我今不舍佛法眾僧,唯欲捨命。我此身上衣,布施持戒精進誦經。設有報者,願我捨身,生富樂家,眷屬調順,於我善法,不作留難。常遇三寶,出家修道,遭值善師,示悟涅槃。」誓已,於河深駛回波覆涌之處,欲投其中。

爾時目連,以天眼觀:我老弟子,為作何事?尋見弟子,放身投水,未至水頃,以神通力,接置岸上。問言:「法子,汝何所作?」尸利苾提,甚大慚愧,即自思惟:當以何答?我今不應妄語誑師,設誑師者,世世獲罪,當無舌根。又我和尚,神通玄鑒,我縱妄語,亦自知之。世若有人,智慧明達,性實質直,諸天應敬;若有智慧,而懷諂誑,可為人師,人應供養;若無智慧,而有質直,雖不兼物,行已自濟;若人愚痴,心懷諂誑,一切眾中,惡賤下劣,設有所說,人悉知之。皆言:此人諂欺無實,假令實說,舍不信用。是故我若欺誑和尚,此非我宜,當如實說。即白師言:「我厭家出家,欲求休息,今復不樂,故欲捨命。」目連聞已,即作是念:此人設當不以生死恐畏之事而怖之者,於出家利,空無所獲。即告之言:「汝今至心,捉我衣角,莫中放舍。」即奉師教,譬如風性,輕舉所吹塵草,上沖虛空,神足游空,若捉一毛,隨意所至。

爾時目連,猶如猛鷹銜於小鳥,飛騰虛空。目連神足,亦復如是。身升虛空,屈伸臂頃,至大海邊。海邊有一新死女人,面貌端正,身容殊妙,女相具足。見有一蟲,從口中出,還從鼻入,復從眼出,從耳而入。目連立觀,觀已捨去。尸利苾提白言:「和尚,此何女人,狀相如是?」目連告言:「時到當說。」小復前行,見一女人,自負銅鑊,搘著水邊,然火吹之,既沸,脫衣自入鑊中。發爪先脫,肉熟離骨,沸吹骨出,在外風吹,尋還成人,自取其肉而食噉之。福增見已,心驚毛豎,白言:「和尚,自食肉者,為是何人?」目連告曰:「時到當說。次小前行,見一大樹,多有諸蟲,圍唼其身,乃至枝節,無有空處如針頭許。時有大聲叫喚啼哭,震動遠近,如地獄聲。白言:「和尚,此大惡聲,為是何人?」目連告言:「時到當說。」次復見有一大男子,周匝多有獸頭人身,諸惡鬼神,手執弓弩,三叉毒箭,鏃皆火然,競共射之,身皆焦然。白言:「和尚,此是何人,受茲苦毒,逃走無所?」師言:「且住,時至當說。」次前經久,見一大山,下安刀劍,見有一人,從上投下,刀戟劍矟,壞刺其身,即自收拔,還豎本處,復還上山,如前不息。見已,白師:「此復何人,而受斯苦?」告言:「且止,時到當說。」次前,見有一大骨山,高七百由旬,能障蔽日,使海陰黑。爾時目連,於此骨山一大肋上,來往經行。弟子隨行,尋自思惟:「我今和尚,既已無事,我寧可問向來事不?」念已白言:「唯願和尚,為我解說向所見事。」目連告言:「今正是時。」即白和尚:「先所見者,是何女人?」目連答言:「汝欲知者,是舍衛國大薩薄婦,容貌端正,夫甚愛敬。爾時薩薄,欲入大海,貪戀此婦,不能舍離,即將入海,與五百賈客上船入海。時婦常以三奇木頭,擎鏡照面,自睹端正,便起憍慢,深生愛著。時有一大龜,以腳踏船,船破沒海,薩薄及婦、五百賈客,一切皆死。大海之法,不受死屍,若水回波,夜叉羅剎,出置岸上。眾生命終,隨所愛念,死即生中,或有難言,隨所愛著,便往生者。誰愛地獄而入地獄者?眾答曰:「若有眾生,盜三尊財及父母物,乃至殺人,如是大罪,應墮熾火地獄。是人為風寒冷病所逼,便思念火,欲得入中,念已命終,便墮是獄。若人盜佛燈明及直物,或盜僧祇燈燭薪草,若破壞撥撤僧祇房舍講堂;若冬寒時,剝脫人衣;若以力勢,以冰寒時,水灌奴婢及以餘人;若抄掠時,剝人衣裳。如是罪報,應墮寒冰地獄。是人為熱病所逼,常思寒冷之處,念想之時,即墮此獄。優缽羅、缽頭摩、拘物頭、分陀利地獄,亦復如是。寒冷地獄中,受罪之人,身肉冰燥,如焦豆散,腦髓米爆,頭骨碎破百千萬分,身骨擘裂,如剖箭栝。若人慳貪,斷餓眾生,不隨時飲食,應墮餓鬼。得逆氣病,不能下食,瞻病知識,以種種食,勸強之言,是甜是酢,此美易消,汝可強食。便起恚心,使我何時眼不見食,爾時命終,生餓鬼中。若人愚痴,不信三寶,誹謗毀道,應墮畜生。為病所困,唯得伏卧,不得偃側,不喜善言,左右定知此人必死,便逼勸言:汝當聽法受齋受戒,汝當見佛像見比丘僧,汝當布施。其人心意,都不喜樂,為強敦喻,便增惡念:願我得一不聞三寶善名處者,快不可言。爾時命終,生畜生中。若有修善種人天因,此人不為大病所困,臨命終時,心不錯亂,所親左右,知其將死,各勸之言:「樂聞法不?欲見像不?欲見比丘聽經偈不?汝喜欲得受齋戒不?欲得財物施佛像不?」悉答言:「好。」復與說言:「施佛形像,得成佛道;供養法者,在所生處,得深智慧,達解法相;若施眾僧,所生之處,得大珍寶,隨意無乏。」病人聞已,歡喜願言:「使我所生常遇三寶,聞法開悟。」爾時命終,得生人中。若人廣種生天善因,清凈施戒,樂聽經法,修持十善,其人將終,安隱仰卧,見佛形像,天宮婇女及聞天樂,顏色和悅,舉手上向,爾時命終,即生天中。此薩薄婦,自愛著身,命終還生,故身作蟲。舍此蟲身,墮大地獄,受苦無量。

尸利苾提白言:「和尚,自食肉者,是何婦人?」目連告曰:「是舍衛國優婆夷婢。彼優婆夷,請一清凈持戒比丘,夏九十日,奉給供養,於自陌頭,起房安止,自辦種種香美飲食,時到使婢送食供養。婢至屏處,選好美者,自取食之,余與比丘。大家覺婢顏色悅澤,有飲食相,問言:「汝得無污比丘食。」答言:「大家,我亦有信,非邪見人,何緣先食?比丘食已,有殘與我,我乃食之,若我先食,使我世世自食身肉。」以是因緣故,先受輕系華報之罪,命終當墮大地獄中,受正果報,苦毒無量。

福增白言:「所見大樹,諸蟲唼食,發大惡聲,復是誰乎?」告言:「福增,是瀨利吒營事比丘,以自在故,用僧祇物華果飲食,送與白衣,此受華報,於此命終,墮大地獄。唼身諸蟲,即是爾時得物之人。白言:「和尚,彼舉聲哭,眾箭相射,洞身火然,復是何人?」目連告言:「此人前身,為大獵師,多害禽獸,以是罪故,受斯苦毒。於此命終,墮大地獄,經久難出。」又問:「和尚,彼大山上自投來下,刀劍矛矟,刺害其身,拔已復上,此是何人?」目連答言:「是王舍城中,大健斗將,以猛勇故,身處前鋒,或以刀劍矛矟,傷剋物命,故受此報。於是死已,墮大地獄,受苦長久。」

福增又白:「今此骨山,復為是誰?」目連告言:「汝欲知者,此即是汝故身骨也。」尸利苾提,聞是語已,心驚毛豎,惶怖汗水,白言:「和尚,願我今者,心未裂頃,時為我說本末因緣。」目連告言:「生死輪轉,無有邊際,而善惡業,終無朽敗,必受其報,造若干業,隨行受報。」目連又言:「過去世時,此閻浮提,有一國王,名曇摩苾提(此言法增),好喜布施持戒聞法,有慈悲心,性不暴惡,不傷物命,王相具足,政法治國,滿二十年,事間閑暇,共人博戲,時有一人犯法殺人。諸臣白王:『外有一人,犯於王法,云何治罪?』王時慕戲,脫答之言:『隨國法治。』即案限律,殺人應死,尋殺此人。王博戲已,問諸臣言:『向者罪人,今何所在?我欲斷決。』臣白王言:『隨國法治,今已殺竟。』王聞是語,悶絕躄地。諸臣左右,冷水灑面,良久乃穌,垂泣而言:『宮人妓女,象馬七珍,悉於此住?唯我一人,獨地獄中,受諸苦痛。我本未為王時,而此宮中,亦有王治,我不久死,此中亦當續有王治。我名為王,而害人命,當知便是栴陀羅王,不知世世當何所趣。我今決定,不須為王,即舍王位,入山自守。』時王命終,生大海中,作摩竭魚,其身長大,七百由旬。諸王大臣,自恃勢力,枉剋百姓,離別人民,剝脫眾生,命終多作摩竭大魚,多有諸蟲,唼食其身。譬如拘執及毾[*]茸,著身諸蟲,亦復如是。身瘙癢故,揩玻璃山,碎殺諸蟲,血流污海,百里皆赤。以此罪緣,於是命終,墮大地獄。時摩竭魚,一眠百歲,覺已饑渴,即便張口,海水流入,如注大河。爾時適有五百賈客,入海采寶,值魚張口,船行駛疾,投趣魚口,賈人恐怖。舉聲大哭,各作是言:『我等今日決定當死,各隨所敬。或有稱佛及法眾僧,或稱諸天、山河、鬼神、父母、妻子、兄弟眷屬,並作是言:『我等今日,是為最後見閻浮提,更永不見。』爾時,垂入摩竭魚口,一時同聲稱南無佛。時魚聞稱南無佛聲,即時閉口,海水停止,諸賈客輩,從死得活。此魚飢逼,即便命終,生王舍城中。夜叉羅剎,即出其身,置此海邊,日曝雨洗,肉消骨在,此骨山是。福增當知,爾時法增王者,汝身是也,緣殺人故,墮大海中,為摩竭魚。汝今既已還得人身,不厭生死,若於此死,當墮地獄,欲出甚難。

時尸利苾提,既見故身,聞是說已,畏於生死,於所修法,次第憶念,繫心注意,觀見故身,解法無常,厭離生死,盡諸結漏,得羅漢道。目連歡喜告言:「法子,汝今所應作者,皆已作竟,汝來向此,因我力來,汝今可以自神力去。」爾時目連,飛升虛空,尸利苾提,隨和尚后,如鳥子從母,還至竹林。時諸年少,未知得道,如前激刺。尸利苾提,心已調順,威儀安詳,默無所陳。佛知此事,欲護諸比丘不起惡業故,又欲顯此老比丘德,於大眾中,呼福增言:「汝來福增,汝今日往大海邊耶?」福增白言:「實往世尊。」「汝所見者,今可說之。」福增比丘,具白世尊如所見事。佛言:「善哉!善哉!福增比丘,如汝所見事實如是,汝今已離生死之苦,得涅槃樂,應受一切人天供養。比丘所應作事,汝已具足。」年少比丘聞佛是語,深懷憂悔:如是智慧賢善之人,我等無智,噁心刺弄,我等云何受此罪報?時諸比丘,即從坐起,至福增前,五體投地,而作是言:「諸善人生,與悲俱生,大德今生,亦應當與大悲俱生。唯願於我生憐愍心,受我悔過。」福增答言:「我於諸人,無不善心,可爾悔過。」尸利苾提,見諸年少心懷恐怖,即為說法,諸比丘聞,厭生死法,精勤修集,斷結盡漏,得羅漢道。

福增因緣善名流布遍王舍城。諸人咸言:「甚奇甚特,此老長者,於此城中,老耄無施,今於佛法,出家成道,顯說如是稀有妙法。」時城中人,多發凈心,或有聽故,男女奴婢人民令出家者,或自出家者,莫不歡喜,頂戴奉行。以是因緣,出家功德,無量無邊。福增百歲,方乃出家,成就如是諸大功德,況諸盛年,欲求妙勝大果報者,應勤修法出家學道。

賢愚因緣經·出家功德尸利苾提緣品

(《乾隆大藏經》第一百零六冊·五百四十八~五百五十八頁)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