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顏寧最新演講:學成回歸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我不想成為旁觀者

入群邀請:1、研究所回「研」;2、留學生回「留」;3、博士回「博」;4、考博碩回「考」;5、交友回「友」

她是清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學術女神,30歲成為清華大學最年輕博導,37歲率領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攻克困擾結構生物學界半個世紀的科學難題。她就是知名的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顏寧。

9月13日,歐美同學會第六屆年會暨海歸創新創業鄭州峰會在鄭州開幕。當天上午,顏寧發表了主旨報告。

顏寧發表主旨演講 圖源:歐美同學會

曾經有個夢想--要回母校清華大學任教

「我的經歷反映的正是很多歸國人員的日常,我要講的也許是過去十年海歸大潮的小縮影。」顏寧講述了自己一路求學的經歷,從1996年進入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進行大學部學習,2000年至2004年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攻讀博士學位;2005年至2007年,又留在普林斯頓攻讀博士后,轉移到從來沒有涉獵過的領域——膜蛋白。

「再有40天,我就在清華大學工作整整十年了。」顏寧回憶,2007年,她回母校清華大學看望大學部的系主任趙南明老師,得知清華大學醫學院正處於如火如荼的建設階段,趙老師問她願不願意回國工作。「當時是意外之喜,因為我曾經的理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夠回到清華大學任教。」她說,從2007年到2017年,她一直在做膜蛋白課題。

學成回歸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為何選擇歸國做科研?顏寧從一個小故事講起:

2004年,她當時做普林斯頓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他們給即將回清華大學任教的姚期智先生組織了一個送別餐會,「幾乎所有普林斯頓的華裔學者都到了現場,還有很多學生,當時的氣氛就讓人覺得,學成回歸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當時施一公老師的一句話『我不想作為一個旁觀者』是大家的心聲。」她說。特別有意思的是,顏寧有一個好友生在台灣長在美國,「他去了大陸幾次,回到普林斯頓就說『發展這麼快,我真的不想做旁觀者』。當時我很受觸動,在海外聽到完全不同背景的人竟然說出了幾乎完全相同的話。」

今年5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宣布顏寧接受該校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的職位,將於年末入職。當天,顏寧也解釋了選擇普林斯頓的原因。「我的母校一個是清華,一個是普林斯頓。」顏寧說, 她個人認為做科研的條件清華大學無疑是最好的,但是她覺得普林斯頓是一個非常安靜的地方,可能會讓自己退後一步思考一些東西。

高校要做到創新 應有合理的科研管理機制

顏寧是知名的結構生物學家,2016年她被《自然》雜誌評為十位科學之星之列。她從事的是基礎科研,在她看來,所謂的創新,就是去探究最基礎、最根本的問題。

「說到創新,很多時候是沒有辦法預料到的。回頭看,我覺得很幸運地得到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中心的支持。」顏寧說,一旦經過專業評審判斷一名科研人員是優秀的,就給他提供足夠的成長空間,「我所在的這兩個研究中心給包括我在內的一批青年科研人員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

在顏寧看來,對於高校來說,要做到創新,應該有合理的科研管理機制。「首先是選人要對。其次,一旦選定了就要在課題自由度等方面給予足夠的支持。」

顏寧說:「過去十年我可以說經歷、見證了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最好的時期,現在依舊處於上升階段,天時地利人和,所以我真的覺得非常幸運非常感恩。」

摘自東方早報

註:本平台每日從海量站點為用戶選擇優質信息,部分文章無法聯繫作者,若有選用不當,敬請聯繫我們。投稿、建議等可後台回復「約」加本站編輯。

高校博碩、教師、科研工作者請關註:

精英家長、基礎教育工作者請關註: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