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2017清華養老論壇 | 閆鋒:養老設施改造設計的實踐與反思

2017清華養老論壇

2017清華養老產業高端論壇於4月21日-23日在清華大學成功舉辦,來自政、學、研、產的各界領導和專家60餘位,百餘名媒體記者,來自全國各地、港澳台地區以及美、英、日、新加坡等國家的兩千餘位嘉賓,共同探討養老行業發展趨勢、解讀產業政策、金融對養老的助力與變革,以及養老服務產業如何通過與健康、養生、旅遊、文化、健身等產業融合得到良性發展。

2017

04.22

分論壇1:養老項目開發與規劃設計的進階之路

地 點:清華大學建築學院 一層王澤生報告廳

演講嘉賓:閆鋒

閆鋒

北京天華北方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養老設施改造設計的實踐與反思

要點

大家下午好。

我不像前面兩位,我是學結構的,我做了十幾年的專業結構設計,做了不少項目。做養老是最近一段時間的事情,我可能沒有那麼多的建築方面的理論或者建築思維的方式,但是我想從一個使用者的角度或者運營的角度給大家分享一個我們剛剛在做,正在施工的項目改造案例。分幾個部分:第一是項目概況,第二是現狀問題和解決方案,第三是改造要點,最後是設計反思。

邸總那邊好多項目沒說名字,可能怕得罪開發商。這個我直接就說了,趙院也很熟了。

分論壇

這個項目開始的時候得到了周燕珉老師和趙良羚院長很多的幫助。這個項目現在是北京市朝陽區第二福利院,於2013年設計,2016年建成,是北京市政府第一個PPP項目。恭和苑最後中標,作為運營單位進行全面的運營改造。項目定位是社會福利機構,大概床位數是469間。位置很好,正好在百子灣,非常好的地理位置。地上十層,地下三層,還有很大的多功能廳。

這是一個現狀圖:整個樓是南北走向,所以窗戶都是東西向的,為了向南部採光,所有的窗都做了一些傾斜。園區非常緊張,可以看到這邊是一個入口,消防通道,轉一圈,裡面有一個很小的廊子作為老人的室外活動場地。項目地理位置雖然比較好,但是整個園區打造並不是太理想。

建築立面採用玻璃和塗料的方式。這個是裙房的部分,中間做了一個連橋,只有大概不到兩米的寬度,完全室外,連橋到地下有十幾米。我們是冬天去的,上面很多積雪,我自己都不敢走過去,不知道老人怎麼過得去。

這個是多功能廳的外立面,這是窗戶的地方。這個存在什麼樣的問題呢?

這是原來的設計和我們改造的設計,我們做了幾個比較大的修整:

第一是我們把醫療區,原來處於地下的醫療區全部搬到首層。醫療區在地下有比較大的問題,包括醫療的垃圾,醫療的廢水,後勤的進入,還有我們看病的人,老人進入都有問題。而且醫療和廚房是在一起的,存在著很大的流線交叉的問題。

第二是在整個第三層設置了一個失智區。如果沒有這個失智區,福利院是沒有辦法接受我們的失智老人的,我們利用很小的屋頂打造了一個屋頂花園。

第三是我們對整體的床位,包括三人間、二人間的分配全部做了調整,這樣運營效率會提高。對室外的連廊做了修整,做成封閉的了,老人進出會稍微好一些。

這是整個前後對比,床位數大概增加了5個,而且我們完成了三個任務:

第一個是功能完善。首先,三層增加失智區。其次,改善二層多功能廳功能,二層多功能廳原來是一個羽毛球場,但這裡住的都是失能、半失能老人,沒法打羽毛球,於是我們做了固定舞台,變成了一個表演的場地。最後,增加助浴、污洗、洗衣等功能房間。原來每層沒有助浴等功能。而且原來設計的洗衣房在地下三層,結果洗衣的設備沒法通過任何的門運輸到洗衣房裡面,洗衣設備到了場地以後所有門都進不去,沒法運輸,所以洗衣房只能廢掉。我們在其他地方增加洗衣房。這就是原來設計沒有考慮到運輸問題。

第二是效率提高。我們通過對二人間、三人間的匹配,包括我們的失智單人間,把床位數做了增加,增加的不多,大概是增加了五個床位,提高了運營效率。我們還把首層的空間做了很多的複合利用,原來首層有一個大堂,利用度不高,把它們打造成了半開放的空間,使公區功能集約化使用。

第三是布局合理。把地下和首層功能徹底做了調整,把原來在地下的醫療功能放在首層,改善了所有的流線,包括人貨、潔污和餐醫都做了分流。

下面談幾個改造設計的重要問題。

這是地下三層設置的卸貨區,我們現場看到,它的設備到下面只有2.1米,貨車沒法進入卸貨區的,這個是沒法使用的,以後可能作為儲藏還可以。

此外,所有的卸貨是在地下三層完成,所有的卸貨通道必須通過我的人防區的活門檻和死門檻,沒法運貨。後來我們想到的方法也只能是如果貨物必須到地下三層,只能加鋼板,再想辦法推車。

這個區域是廚房區,大家能看到什麼問題嗎?廚房區裝修得很好,但是牆面上一個點位都沒有。這是竣工以後的照片,牆面的瓷磚貼完了,但是沒有點位,把所有拆除重新做的。原來的整個的設計和施工裡面存在很嚴重的問題,包括電箱的預留電量也不夠。

這是原來的廚房區和醫療區的走道,凈寬有3.5米,醫療和廚房基本是挨著的,二者共用一個貨梯,這個存在很大的問題。此外,醫療區的窗戶都是外懸開啟的,開啟空間較大,醫療區老人容易跌落,窗戶下面有10米左右的窗井,非常危險,這個要加欄杆或者改成其它的東西,不能作為醫療使用。

這是多功能廳,凈高大概有10米多,還是比較浪費,裡面原來的功能可能是個羽毛球場地,我們進行了一些改造,增加了老人的活動空間,還設計了舞台,以後老人的表演、演出、活動可以在這裡舉行。

這是我們看到的室外連廊,我們看冬天下雪,連廊是沒有防護措施的。下面是兩個欄杆,到地面有十幾米高,以後運營的過程當中萬一老人真的走到這兒又想不開,是非常危險的事情。現在修整的方法是把它外面做了一個小的鋼牛腿,把玻璃封上,老人可以安全的到達屋頂花園。這邊的門直接通到活動室也不會太冷。

這是我們十層的一個公共活動區,有一個很大的挑空空間,但是有一側欄杆沒有做封閉,這個對後面運營有比較大的問題。修整后,做了一個封閉,但是上面留了比較窄的區域作為通風使用,兩層可以稍微通點風。

改造設計要點,基本上看四個點:

第一,功能區劃分不合理的地方我們做了改造。

第二,缺少必要的功能房間做了改造。

第三,流線交叉的地方做了改造。

第四,分配不合理造成面積浪費的空間做了改造。

這是地下一層原來的設計,包含醫療區、廚房區、員工宿舍區、員工活動區,員工活動區中間還隔了一個電梯的交通核。整個的醫療流線會通過這個醫梯來使用,廚房的運貨也是通過這個醫梯,這就造成很大的污染。員工宿舍區沒有區分男女宿舍,沒有嚴格的管理,衛生間也很奇葩,我們進去以後是先進男廁所後進女廁所,我們後來把衛生間改為男女分開獨立使用,並增加一些沐浴的功能。

我們把員工的活動區集中放在這個區域,員工宿舍重新做了排布,男女分開,所有員工使用服務後勤梯。醫療區移至首層,在地下的廚房對面做了一個小的包間,因為畢竟還有一些老人會過生日或者家屬來探望老人,總不能到開敞的一個區域就餐,預留了一些包間的功能。這個梯就還給廚房做貨梯了。

這是首層,改動量也比較大。居住用房我們沒有做太大調整,只做了室內的調整。門廳、公共活動區、餐廳、醫療區做了很多調整。這個活動室還有辦公,我們把它改成醫療,全面做了重新的改造。這樣醫療就有獨立對外入口,可以對外經營。老人的公共活動有比較好的區域,還可以跟餐廳互動。

餐廳的這個地方原來是一個很大的空間用作備餐,但是備餐不需要這麼大的空間,我把備餐壓縮到很小的空間,這個反而做出來一個雅座,給老人提供一個更好的用餐環境。

原來的門廳入口,屏風這邊有接待台,沒做什麼布置,這個門廳也不是很好用,因為這邊有一個交通核,還不是很對著。我們把整個的門廳做了一個改造,這麼大的門廳使用效率比較低,我們劃出半開敞的書畫室和閱覽室,接待區我們做了一個吧台,包括茶水的一些後勤功能都在這裡解決。

這是現場照片,這個做了一些調整。這個是入口、門口、電梯。

再細一點給大家介紹一下,從入口來說,我們把入口門廳的整個空間做了調整。書畫和閱覽室在門廳里,但它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有很多的門的空間,它是一個半開敞的空間,利用一些傢具進行分隔。還把電梯廳做了壓縮,在其中布置一些沙發座椅,因為等電梯的時間有時候比較長,尤其老人電梯的梯速比較慢,所以老人可以坐在這裡等候電梯,同時欣賞牆面上的宣傳畫冊。這邊加了水吧,老人輪椅存放都這裡解決掉了。

我們在做設計的時候,這個圖大家可能感覺像是室內的圖紙,但其實這是我們建築師做的,不是室內做的。尤其對改造項目來講,可能我的認知不是建築師的認知,我沒有把建築設計、空間設計、室內設計分開來考慮,而是從最初第一筆下去的時候就開始考慮運營的問題,考慮室內裝修的問題,考慮功能的問題,我們在做建築結構的時候要把所有的問題考慮清楚再做。所以這個圖感覺好像是室內圖,但是卻是一個建築師做的圖紙,我們後面還有室內的東西,所有的功能都做了分區,包括尺度的把控,全部由建築師完成的。可以看到原來的接待就是這樣,我們現在劃分得更好,有水吧,後面有一個後勤,因為老人不可能自己接水,很燙,我們後面有人把他照顧好,把這個拿出來給老人,這裡面還有老人的輪椅暫存處,還有一個小小的后廚。這裡我們還做了ATM機,飲料,還有老人可以放東西寫些字的地方,老人還是喜歡取錢交,不是拿卡刷,給他一個ATM機就可以了。

這個地方我們做了一些展板預留空間,柱子上做了軟包,老人可以貼一些通知等等,這是從運營角度考慮的。

這個是整體效果,這是接待台,後面做了一個隱蔽式,進了門才會看到後面這個區域,這個是輪椅存放處,還有一個小的檯面,檯面上冰箱,方便老人的使用。我們會自己把這個檯子的尺寸做出來。

這是我們改造的書畫室,半開敞的空間,用柜子進行分隔,而不是全部用門,因為我們希望陽光能夠全部透到我們的走廊裡面,如果把它做得很封閉的話,我們很難用到外面的陽光,這個地方本來已經很局促了,希望它能比較敞亮。很多地方我們做了考慮,包括這個檯子上面的格柵,外面的尺度正好能讓老人當扶手用,就不需要再安裝扶手,裡面的尺度老人可以置物,上面做了木的山水格柵,使老人坐下來的時候格柵正好到老人的頭部的問題,不會有通視感,走廊的人不會老看到這些人。

這是閱覽室,裡面做了很多手盆,老人看看書可能需要洗個手,所以每個房間裡面我們都設有水點,公共區水點非常多,改造跟我說有70多個水點,問能不能減一些。我說有些功能還是需要的,老人萬一打翻一瓶墨水,需要馬上洗手,不會等到護理人員推出去,包括可能涮一下毛筆,可能哪裡髒了,可能在外面玩兒回來,都可以洗洗手看書。像傢具的布置,整個區域沒有布置靠窗的桌子,我們有一個角度讓它放置沙發,這樣老人有比較好的視角。這是最後的效果圖,目前正在施工。

餐廳也做了布置,布餐台等地方我們全部做了考慮。我們在餐廳里用傢具隔斷劃分了三個區域,這樣就有三個小小的雅座,是方便家庭聚會的地方。

這邊的醫療原來是辦公用房等功能,我們把它改成醫療,變得非常緊湊,能夠滿足我們整個的護理院的養老院的需求,還可以有直接對外營業的可能。

室內布置做了一些調整:一個是空間集約化;還有就是設計要把控到每一個細節,叫「無處不設計」;還有盡量要擴大收納的空間,因為老人有很多東西要放;還有適老化設計,不是滿足1.5m輪椅迴轉半徑就完了,可能是很多細節的問題;包括還要給運營預留展示和宣傳的空間。

這是原來室內的照片,室內的醫療帶都是做好的,但是我們後來把這個都改掉了,因為不需要,最後也不會上氧氣的。

室內我們沒有做太大的調整,但還是對整個的布局、室內傢具擺放、包括最後細節到傢具都做了調整。這個也是我們做的設計,傢具廠可能不知道做成什麼樣,後來我們把傢具圖畫出來。傢具下面的空間其實是空的,可以放鞋,老人不需要把鞋放在另外的地方,上面的空間尺度是根據電箱的位置留的。效果圖比現場情況要好一些,後來現場有一些東西沒有做,比如護板可能就是單色的,沒有做木色的護板。這個主要是因為所有的插座改了,我們要用護板把原來明線全部遮住。室內的床我們也探討了好多次,後來決定還是不要用醫療床,覺得醫療床對老人的影響還是比較大,除了在一些特殊區域例如重度護理區保留了醫療床之外,其他的還是用普通適老化的床,加了一些扶手。

最後總結一下我們設計實踐的反思,也不能叫反思,可能就是我們的一些思考。我的角度剛才也強調過,我不是從建築的角度,而是功能的角度談這個問題的。對於一個項目而言,應該「項目定位先行」,要明確「我們要幹什麼」,沒有明確這一點,這個設計一定沒有落腳點。作為一個自然老人的房間跟護理老人肯定不一樣,做一個社區跟做一個機構也不一樣,定位是什麼?我覺得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一個標準,我們必須根據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標準,根據不同的運營習慣和機構制定不同的標準,這才是一個好的設計,所以項目的定位還是要先行。

第二,規範與運營需求結合。這可能是現在很多設計師面臨最大的問題,規範的強條不能違反,但是這些規範的條文不一定是合理的,比如1.5米的圈,並不是說滿足了輪椅迴轉半徑建築就達到了適老化。我們覺得規範一定是要和運營的需求,跟功能需求相結合的。我不知道國外是什麼樣,但是在目前國內的情況下,設計規範還是一個必要條件,的標準是你要執行,必須執行,這是底線。

第三,建築與室內相互滲透。我指的是這個界限不要那麼明顯,我們做改造項目有很多問題,很難講建築是建築,室內是室內。我們歸結為一個空間設計,這個裡面很多時候不一定是建築師做建築的事情,室內做室內的事情,而是我們統一打造一個空間,一個空間的效果,一個空間的功能,這樣可能需要一個設計師整體的考慮。日本現在有一個行業叫做空間營造師,這個說是建築師也行,說室內師、商業布展師也行,空間營造師可以營造一個很好的空間形象。

第四,功能與效果並重。尤其養老機構,功能性是首位的,效果是服務於功能的,我們的設計師應該既了解功能又了解如何用我們建築的語言和審美把功能體現得更好。

最後這句話斟酌了很久,我覺得還是用設計創造適宜的生活方式,我們要推進養老產業的發展。謝謝大家。

閆鋒演講實錄內容根據「2017清華養老高端產業論壇」分論壇現場中文同傳整理,已經演講者本人核實。僅供參考,轉載請註明來源。

2017

清華養老論壇

主論壇

福利來啦~最全的「2017清華養老論壇」主論壇報告實錄匯總出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