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在歷史悠久的興隆場 尋找用石頭砌築的文物

重修於光緒二年的回龍古橋。

興隆場古鎮的西寨門。 ▲

過大學城,沿西部物流園旁的壟安大道一直往北,在道路盡頭,就是回龍壩鎮。

畫風瞬間變換,與之前大學城林立的高樓與物流園的寬闊大氣截然不同的是,此地的景觀,彷彿時光倒流20年。

老煉之前在《沙坪壩文化地圖》中看到,在回龍壩鎮境內,還有多處歷史文化遺迹。這本書刊印於2009年,8年過去了,這些遺迹還在嗎?

老寨門

回龍壩鎮文化服務中心的呂老師,從1985年就在鎮文化站工作,對於鎮上的文物古迹可謂了如指掌。他接過《沙坪壩文化地圖》,認真翻看了有關回龍壩的圖文信息后,很有把握地說,在,都在。

在呂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首先來到了興隆場古寨的北寨門。寨門呈單拱雙券平砌結構,雖然砌築寨門與寨牆的石頭已有風化痕迹,右上方的石縫裡還生長有一棵盤根錯節的黃葛樹,但總體結構還是基本保存完好。寨門前有一塊沙坪壩區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頒布時間為2014年8月4日。

一條古老的石板路穿門而過,帶我們進入了興隆場老街。據呂老師介紹,興隆場是此地的老地名,而回龍壩的得名,相傳為清初有陳姓人家在此居住,祖孫二人先後任翰林學士,回鄉后在此平壩一帶置產建宅,故將宅地命名為回龍壩。民國19年(1930年)設興隆鄉。1981年地名普查時發現重名,更名為回龍壩公社。1994年初,將相鄰的保農、三橋及回龍壩鄉合併設立回龍壩鎮。

興隆場的老街沿山勢而建,街道居于山脊之上,店鋪與民居修建在街道兩旁。地勢寬闊處,房屋進深達數十米;坡陡逼仄處,又多採用吊腳樓的建築格局,富於變化。如今,行走在老街上,一些年代久遠的穿斗格局老房子還隨處可見,即使是一些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青磚樓房,也很有年代感。而更具年代感的是老街上的老茶館,茶客們喝著蓋碗茶,擺著老龍門陣,彷彿時光倒流。

在接近老街最高點的地方,呂老師帶我們拐進了右邊一條小巷,小巷的主路是一坡往下行的石梯坎,下到一片相對平緩的地方,我們就看到了興隆寨的西寨門。

與北寨門相比較,西寨門保存更為完好,寨門兩邊,還各有一段長短不一的寨牆。在門拱正中的石頭上,陰刻楷書「咸豐三年四月中旬」的字跡清晰可見。咸豐三年為1853年,距今也有164年了,由此可推斷,興隆場在之前就存在了。

老石橋

呂老師又帶我們去鎮上的真武山村尋訪古老的回龍橋。

驅車在鄉村公路上,一片田園牧歌般的美景。初秋的風已有些涼意,即將收割的稻田呈現出一片片金黃;山坡上的柚子樹已經掛果,茂林修竹一片蔥綠。

突然,一座高大的渡槽橫跨過公路。渡槽由一個大型主拱和兩邊呈對稱結構的八個小拱組成。石碑顯示,其完工於1967年3月20日。

渡槽普遍用於灌溉輸水,也用於排洪、排沙等,大型渡槽還可通航。渡槽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700餘年,工藝一直沿用至今,在南水北調工程中,40餘座跨越山谷和江河的渡槽,成為世界最大的引水渡槽建築群。

從渡槽左邊一條公路拐進去,再過幾個小山頭,就到了回龍古橋。古橋所在之地,就叫回龍橋社。

回龍古橋橫跨於一條小河之上,為單孔拱券石橋,橋面使用石條鋪就,拱券由楔形石材壘砌而成。橋身兩側拱券頂端原有圓雕的龍頭龍尾,龍頭向西北,面對來水方向,龍尾朝東南,指向去水方向,取龍吞來水之意。如今龍頭已毀,龍尾還基本可以辨認。從圖片上看,橋身上遊方向左右鑲嵌有橋名,左邊陰刻「回龍」二大字,右邊陰刻「古橋」二大字及「光緒二年重修」一列小字。但由於兩岸竹林過於茂盛,一簇濃密的竹竿擋住了上游橋身,無法看清上面的文字。我們轉到小河的下游,才拍攝到古橋全貌。

呂老師說,古橋連接的道路,是原來興隆場通往鳳凰鎮的老大路。如今,回龍古橋已被列為沙坪壩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回龍壩鎮位於梁灘河畔,曾經有多座古橋,在2007年的洪水中,梁灘橋和踏水橋都被沖毀,只有一些殘存的遺迹。踏水橋頭,還有建於清代的靈感寺。

本報記者 李煉 攝影報道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