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前進」運動領袖馬克龍當選,法國改革之路仍然坎坷?

法國大選第二輪投票結束,根據最新民調顯示,中間派候選人馬克龍,得到約65%選票,以超過半數票勝出大選,成為法國曆來最年輕的總統。而對手瑪麗娜.勒龐已經承認落敗,並致電祝賀馬克龍當選。

馬克龍以39歲之齡,成為法國曆來最年輕的總統。他在巴黎競選總部神情凝重地發表簡短的勝利講話,感謝法國民眾的支持,也向對手勒龐致敬,並談到國家所面對的巨大挑戰。

馬克龍強調,會捍衛法國及歐洲;而在對抗恐怖主義方面,法國將會繼續站在最前線;在未來五年也將致力團結法國,消除民眾的恐懼及憂慮。

但許多人表示接下來才會更艱難,因為法國是一個非常難做改變的國家。即使馬克龍在競選時提出了很多的想法,但實施起來會十分困難,遊行示威等等反對的集會會稱出不窮,這一點,在「法國大革命」時就完美呈現過了。

法國革命是啟蒙的產物,其目的是追求自由平等,這是眾所周知的。它不同於美國革命的「陽光」,它更像是閃電——黑暗中一剎那的極至,一剎那的完美,令人驚駭戰慄。它在充滿激情的狂暴中迷失了方向,恐怖氣氛一度籠罩法國大地,雖然它吞噬了敵人,但它也吞噬了革命的兒女和領袖。

親歷了美國和法國兩次革命的老資格政治家鄧恩就說過:「法國以天才人物取代理性作為革命的指導,以實驗代替經驗,在閃電和陽光之間,他們更願意選擇前者,也正因為此他們一直在黑暗中摸索徘徊。」

法國大革命

法國在延續了幾個世紀的君主專制,社會兩極分化,民眾積累了巨大的怨憤,連貴族也厭倦了的情況下,變革邊產生了。為了破舊立新,人們甚至相信可以「改造」人性本身。

這些理念其實都源於盧梭的「公意」說,法國革命領袖大多是盧梭的信徒,盧梭宣稱:

「民主社會應該擁有一個公意,相當於所有人的共同利益。如果文明的公民能夠作為社會人和公民而不是作為獨立的個體單獨做決定,那麼這一『公意』就能反映他們的願望。……公民必須認同並與反映共同利益的公意保持一致。」

盧梭

那麼何為「公意」呢?

「公意」是指既非所有個體意志的總和,也非他們意見一致和妥協意志的表達。它也不相當於大多數人的意志,因為即使是大多數也可能會墮落和被誤導。

「公意」是大眾的,並非因為是大多數人同意它,而是因為其目標指向所有人的共同利益。「公意」至高無上絕對正確,其定義卻又如此詭秘含混,令人費解,人們在現實中將如何操作呢?諸如「公意」如何產生?由誰來界定或代表?又通過什麼程序?

拿破崙和法國大革命

這些問題法國人根本不去考慮。盧梭甚至認為,真正的自由存在於服從公意中,這位名揚四海的理論家還說,「無論誰拒絕服從公意,都將受到強制去做整個團體所做的事情:即意味著他將被強迫自由。」

在這種崇拜「公意」的信仰體系中,法國革命強調統一意志、統一思想。任何異議者都可能被理解為反對人民,被指認為人民公敵,失去存在的理由。「人民」替代上帝,成了絕對真理的化身,但它卻只是一個高度抽象的概念,任人玩弄。

由於這些雜亂不堪的描繪,導致暴力的觀念。恐怖的根子由此埋下,以至於到今天,這種源自專制制度的唯一權威的對「公意」的崇拜造就了法國人習慣於在這樣一個唯一意志下生活,即便推翻了國王,照樣要造出一個至高無上的意志來讓全體服從。

這種歷史遺留下來的意識形態所產生的後果就是如今法國的改革十分艱難,歷任法國總統的改革都會受到民眾的抗議和反對,所以說馬克龍法國的改革之路,依舊很坎坷。

(本文部分觀點來源於錢滿素老師的《自由的階梯》一書中《美國革命:一個半世紀的前期準備》一文)

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錢滿素老師的《美國文明三部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