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春季養生,「春捂」要做好

春捂,捂健康

「春捂」就是說在春季,氣溫剛轉暖時,不要過早脫掉棉衣,使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

「春日春風有時好,春日春風有時惡。不得春風花不開,花開又被風吹落。」王安石的這首《春風》詩把早春的天氣特點描寫得惟妙惟肖。

春天氣候的特點是冷熱多變,氣流不穩,「花開又被風吹落」,也就有了「春天凍人不凍水」的諺語。

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俗話說「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所以「春捂」這種傳統習慣非常有道理。

民間還流傳著「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的俗語。

人類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受春夏秋冬循環變化的影響,體內形成了一種生理性散熱和保暖功能。冬天為抵禦寒冷,人的表皮汗腺和毛孔都呈現出閉鎖狀態。

冬去春來,毛孔逐漸從「冬眠」中蘇醒過來,皮膚開始活躍了,汗毛孔閉鎖程度相應降低。因而春風較大的時候,儘管不是很冷,卻能長驅直入肌體內部,使人有「春寒凍人透心涼」的感覺。

在這種情況下,人就可能感冒或併發其它疾病。再加上春天的天氣不穩定,過早地脫掉棉衣或穿得太少,也很容易著涼感冒。

捂著的衣衫,隨著氣溫回升總要減下來。但減得太快,就可能出現「一向單衫耐得凍,乍脫棉衣凍成病」。

春天脫得過快對身體可能造成的傷害,不僅僅是感冒那麼簡單,它有可能對人的整個身體機能,產生十分嚴重的後果,由此會埋下一些惡性或慢性疾病的禍根。

春捂,發陽氣

《黃帝內經》里,歧伯告訴黃帝:一個人要長壽,就必須掌握天地陰陽變化的規律,來調整自身的陰陽,使之與四季陰陽寒暑的變化相協調,保全神氣,調養身體。這種讓自己的生活習慣與衣食住行,完全符合大自然的變化規律就叫做「天人合一」。

一般人眼裡的春天,不外乎氣溫逐步升高,動物從冬眠中醒來,植物抽出了綠枝,雨水漸漸增多。但這些都是表象,春天蘊含的自然之道,有更深層次的秘密含義。

我們古人把春天的自然之道定義為「生髮」,因此包括人在內的一切萬物都處於生髮之中,那麼什麼是「生髮」呢?一顆種子掙破外殼,然後破土而出,努力地向上生長。這種旺盛的、不斷生長發育的力量就叫做「生髮」。

雖然萬物的這種生髮力量很強旺,但是它自身抵禦外界侵擾的力量還很不足,這時來自外界的各種侵擾,特別是溫度的變化,都會讓「生髮」受到傷害。

所以在春天裡,菜農們都會小心翼翼地保護剛發了芽的小苖,給覆上塑料膜,或者用麥秸桿蓋住,以防氣溫驟然下降被凍死。

人其實與植物一樣,到了春天,人體內的陽氣也開始慢慢生髮,以「天人合一」的觀點來看,一年之中培養陽氣的最佳時機就是春季,到了春季,成年男女的心裡都有點「蠢蠢欲動」,這就是體內的陽氣升起的表現。

人為什麼要培養陽氣呢?人只有陽氣足了,行走坐卧以及做事情才能「精氣神」十足,而且身體各個臟腑的功能也會很好,最重要的一點是,陽氣足的人,對外界的一切外邪就能進行有力地抵制,就能不生病或者少生病。

脫得快,病得快

「春捂」的第一個原因,是因為春天氣候多變,人的陽氣雖然開始生髮,但陽氣很弱,冬天裡,人的皮膚毛孔相對處於封閉的狀態下,這時的風寒和邪氣就不容易進去;到了春天,陽氣升起,人體皮膚毛孔逐漸打開,人如果穿得過少的話,外面的風邪和寒邪就會乘虛而入,相當於剛發芽的幼苗被凍傷。

「春捂」的第二個原因,是因為人體陽氣的生髮過程,必須要配合足夠的溫度。春天雖然氣溫開始回暖,但變化幅度也很大,忽高忽低,外面的氣溫太低了,就會抑制人體昇陽的進程,這時候穿衣捂一下,讓身體暖和,微微出汗,就會讓毛孔打開,也就能起到附助昇陽的作用。

那麼,如果人到了春天陽氣沒有升起來,或者昇陽的進程被抑制的話,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呢?

人體在春天裡陽氣沒有升起來,就相當於種子死了沒發芽,一年沒收成,或者種子發芽了,生長畸形,開不了花,自然也就結不了果。

相對於人,就會出現筋骨疼痛、身體佝僂、眼睛乾澀、身體睏乏、精神萎靡不振等癥狀。因為春木沒有生髮起來,那麼到了夏天,木生火的力量不足,所以就容易引起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

如果人體昇陽的進程被抑制,陽氣沒有轉化為清氣生出去,它就會憋死在體內,進而轉化為火氣和濁酸,如果這種火氣和濁酸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進一步導致人得上各種慢性或惡性的疾病,比如肝炎、腎病、出血、自汗、麻疹、腮腺炎等疾病。

此外,人體在昇陽的過程中,遇到了風邪寒邪,就容易會得關節炎、佝僂、精神抑鬱(肝氣鬱結)方面的疾病。

春天脫得過快,還有一種危害,人在春天時,不但陽氣薄弱,而且肺氣也弱,肺主呼吸,也是十分嬌嫩的臟腑,春天氣溫回升,細菌活躍,肺部很容易受到感染,因此肺結核疾病多發。外界氣候的多變,也容易讓肺經受損,導致大腸、脊椎、呼吸系統、皮膚等方面的疾病出現。

因此說,春天不要脫得過快,要多捂一下,這不僅僅是為了防止感冒,中醫對疾病的認識是全息和整體的,很多惡性或慢性疾病,都與西醫認為毫無關聯的原因有密切的關係,春天因不注意保暖,導致的昇陽受阻,正是人體很多重大疾病的禍根,因此不可不慎啊!

春捂,怎麼捂

「春捂」應該「下厚上薄」,照顧「兩頭」(頭和腳)。 古人在長期的生活與勞動實踐中認識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古代養生家提出了春令衣著宜「下厚上薄」的主張。

《老老恆言》也有「春凍未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之說,既養陽又收陰,與自然氣候變化協調一致,可謂「天人相應」。這也與現代醫學所認為的人體下部血液循環較上部為差,易受寒冷侵襲的觀點相吻合。

「春捂」以日常活動(走路)不出汗為宜,也不要過度,否則會引起上火。一般氣溫如果升幅不大就盡量少脫衣。比如有時日最高氣溫超過22℃,不能像夏季那樣只穿單衣,但也不能連棉衣也不脫地捂著。捂過頭反而使人上火、血壓升高。

一般日平均氣溫在10℃以下就需要捂,當氣溫持續保持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人體已能適應就可以不捂了,而日夜溫差大於8°則需要捂;當得知冷空氣即將到來,就提前一兩天先增添衣物捂起來,因為呼吸系統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等發病高峰與降溫幅度及持續時間密切相關。

本文轉載自「儒風大家」,轉載請註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