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灰色地帶的人性之光

資料圖。

艾玉

3月26日,是當代詩人海子逝世紀念日。感謝海子,感謝他給我們留下的美好詩句。紀念他,就去讀他的詩吧(《海子詩全集》)。關於對海子的紀念,辭藻和聲音太多了,在對海子身份的說明中,有一個稱謂值得提起——「天成詩人」。加上人們對他以死祭詩的誇大理解,海子可以說是:背負詩歌烈士的天成詩人。這個身份足以表明誤讀和真實,在這個詩人身上糾結出的文化情緒。

我們已無從想象屬於這個詩人生命的灰色地帶,唯能用詩歌標記時代詩人之死的炫目光亮。當然,歷史中的幽暗總能出現在陽光之下。

海外「寄居者」嚴歌苓一直在追尋她作為「寄居者」的那份精神歸屬。「寄居」於一種文化之下,精神的飄零和流浪造就了嚴歌苓寫作的獨特性。她的《寄居者》帶來觀看戰時上海的跨文化視角,那個時候,「全世界的人想在道德上給自己放放假就來上海」。嚴歌苓稱她是應邀創作一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生活的劇本而寫的,因為她對小說更有感覺,所以先寫了小說。果然,在小說里讀出了嚴歌苓敘述的從容和流暢。

嚴歌苓是講故事和刻畫女性的好手,《小姨多鶴》將日本女多鶴的「身份」和「功能」在一個普通家庭的遭際講述的讓人生出多般感慨。兩部作品相隔不到一年,嚴歌苓高產,但讓人充滿了期待的熱情。

最近,主持人董卿主持的《朗讀者》的節目火熱,讓人一睹名人們的知性與深情。但真實的「朗讀者」來自德國的一部小說,來自有罪的歷史。我們在今人的文章中,也猛然發現,曾幾何時,黃苗子「一筆一劃」地把聶紺弩寫進監獄,馮其庸「卧底」章伯鈞家在每天的日記中表達著自己的「洗心革面」……

往事並不如煙。但讓人想到的是,在謊言的歷史和罪的事實中,我們還有沒有比呈現「真相」更好的方式?還有沒有除了得到罪的事實疊加之外,看到表達「罪」的進步?

這讓人想到了《朗讀者》,它展示了德國納粹歷史之後第一代人如何面對歷史罪孽的生活。在面對納粹歷史時,包括小說主人公米夏在內一代人清白的身份,似乎讓他們獲得了審判歷史理直氣壯的底蘊。但當米夏在目睹了審判的荒誕和糾結不清之後,開始了超越審判的反思。

「僅僅判決和懲罰少數幾個人,而讓我們這些第二代人繼續在驚愕、恥辱和負罪中沉默下去,難道事情就應該這樣的嗎?」《朗讀者》那個意味深長的結尾,同樣值得我們去回味:「我們的生活層層疊疊,下一層緊挨著上一層,以至於我們老是在新鮮的遭際中碰觸到過去的舊痕,而過去既非完美無缺也不功成身退,而是活生生地存在於眼前的現實中。」

澳洲女作家格倫維爾談她的《神秘的河流》時表示,自己作為白人殖民者的後代,從祖先的遺產中獲得許多利益,因此要為祖先曾經做過傷害土著居民的行為做深刻道歉。而南非作家庫切用《恥》讓我們看到知識分子個體在歷史罪責中行走的深度。

同樣是面對一份「有罪」的歷史,我們的文學或文化宣洩的除了恨、醜陋和快感之外,缺少一份同樣的歷史責任和道歉意識。再聽聽《朗讀者》中那句反問吧:僅僅判決和懲罰少數幾個人,而讓我們這些第二代人繼續在驚愕、恥辱和負罪中沉默下去,難道事情就應該這樣的嗎?

這是我們活在當下的一種歷史痛感。如果這份痛感沒有關聯到每個人,那表明了我們普遍的麻木。如果沒有這樣一種道歉意識,那麼我們對「罪」的歷史認知永遠止步於現在的狀態——我們變得不會反思我們的歷史,剩下的是一次次揭發事件。

罪、謊言與灰色地帶是每個時代無法避免的,關鍵在於我們能用人性的光明照亮它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