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怎樣煎中藥最有效?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怎樣煎中藥最有效?莫慌,抱緊小編,中藥煎、服方法大全奉上,記得收藏喔!

中藥湯劑是臨床最為常用的製劑類型,湯劑質量的優劣直接關係到治療效果的好壞,掌握中藥湯劑科學的煎煮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效果。(為健康保駕護航,關注老師【微信:lly387】了解相關,獲取養生知識,亞健康調理,實時在線解答)

用具篇

1.容器 以砂鍋、瓦罐、陶罐為好,搪瓷罐次之,這些容器導熱均勻、熱力緩和、保溫性強、水分蒸發慢,忌用銅鍋、鐵鍋、鋁鍋。鐵化學性質不穩定, 在煎煮過程中可與中藥所含多種成分, 如鞣質、油脂、生物鹼、蒽醌類、香豆素等發生反應。銅器煎藥在煎出液中可檢出微量銅離子, 某些藥物還可與銅生成鹼式碳酸銅。鋁鍋不耐強酸、強鹼。

2.煎藥用水 古時曾用長流水、井水、雨水、泉水、米泔水等煎煮。現在多用自來水、井水、蒸餾水等,不建議使用礦泉水,因金屬離子易與中藥中的生物鹼、鞣酸等發生反應。自來水含氯,氯是較強的氧化劑易與多種有機物發生反應,建議將自來水燒開放涼再煎藥。

流程篇

1.浸泡

中草藥大都是生葯,出售前一般都進行了加工炮製,煎煮前沒必要淘洗。如淘洗會將炮製輔料洗掉,或使水溶性成分丟失影響療效。如的確覺得草藥有些臟,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切勿浸泡沖洗,以防易溶於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丟失,影響中藥療效。

一般用冷水浸泡。浸泡時間要根據藥材性質而定,葉、莖類藥材為主的組方,可浸泡30分鐘;根、根莖、種子、果實、礦石、化石、貝殼類為主的組方,可浸泡60分鐘。夏季氣溫高,浸泡時間不宜過長。

2.煎煮

火候:「武火」火力猛,火勢急,溫度上升快,水分蒸發多;「文火」火力弱,火勢緩,溫度變化不大,水分蒸發緩慢。一般用武火加熱至沸騰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狀態,利於有效成分溶出。

次數:一煎煎出率大約為30%,二煎為40%~50%,2次合併可得70%~80%,而三煎、四煎僅佔10%~20%。所以一般煎藥兩煎就可達到治療效果,基本不用第三煎。末煎應將藥渣擠壓,使藥渣內藥液殘留量減至最少。

時間:一般藥品一煎20分鐘~30分鐘,二煎15分鐘~20分鐘;滋補藥一煎30分鐘~35分鐘,二煎20分鐘~25分鐘,如需三煎則煮沸后煎15分鐘;感冒藥和芳香性藥品一煎15分鐘~20分鐘,二煎10分鐘~15分鐘。

將兩次或三次煎液混合後分兩次服用,每次約200毫升。

3.特殊煎法

煎藥代水法:即將一劑葯中劑量大的草藥另行煎熬, 棄渣取湯, 然後用其汁煎熬其他葯。

分煎合汁法即將需水量大的與小的藥物分煎, 各濾出其汁, 再混合煎熬濃縮。

多汁濃縮法:即將葯合在一起煎, 煎2次~3次, 將每次煎取300毫升左右的葯汁濾掉雜質混合在一起續煎, 濃縮至300毫升左右服用。需注意的是, 煎藥時不宜頻頻加水。

4.需單獨處理的草藥

包括先煎藥、後下葯、包煎藥、另煎藥、貴重葯,需烊化和沖服藥等。

先煎:先煎的目的是增加藥物溶解度, 降低藥物毒性, 充分發揮療效。礦石類、貝殼類、角甲類藥物, 因質地堅硬, 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有毒藥物久煎能達到減毒或去毒目的。另外,某些植物葯如天竺黃、藏青果、火麻仁只有先煎、久煎才有效。先煎藥需要在一煎煎煮前,先煮30分鐘~60分鐘,再放入群葯一起煎煮。

後下:後下的目的是減少揮髮油的損耗,有效成分免於分解破壞。氣味芳香、含揮髮油多的藥物,不宜久煎的藥物, 如鉤藤、番瀉葉、薄荷、豆蔻、砂仁等均應後下,後下葯需在一煎煎好前5分鐘~10分鐘放入。

包煎:花粉類、細小種子類、藥物細粉等易浮於水面,含澱粉、黏液較多的藥物, 煎煮中易粘鍋糊,旋覆花等因絨毛脫落混入湯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這些葯都需包煎,即紗布包好與其他藥物入砂鍋中同煎。

烊化沖入:一些膠類或糖類, 如阿膠、龜板膠、鹿角膠、飴糖等,黏性大,宜加適量開水溶化后,沖入湯液或入湯液中烊化服用。

煎湯代水:一般體積龐大吸水量較大的藥物如絲瓜絡、灶心土、金錢草、糯稻根等先宜與水煎煮, 將所得葯汁去滓后再煎他葯。

溶化:如芒硝、玄明粉等亦可溶化沖入湯劑中應用。

另煎:一些貴重藥物,如人蔘、西洋參、鹿茸等均可以另煎, 其汁液兌入煎好的湯劑中服用。

生汁兌入:如鮮生地汁、梨汁、薑汁、竹瀝等, 不宜入煎,可兌入煮好的湯劑中服用。

常見問題

1.假沸

一些藥物含皂苷等成分,如柴胡、款冬花、遠志、沙參、牛膝、甘草、桔梗等,這些葯低溫時即可產生泡沫,讓人誤以為水已燒開,這是假沸現象。要注意,未煮沸的水不能使藥物有效成分完全溶出,達不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煎煮時可通過攪拌避免假沸,等水開后再關小火。

2.煳鍋

煳鍋是指葯鍋底部的藥液變成煳漿狀態。有些藥物本身的性質就決定了其易引起煳鍋,比如一些膠質性、粉性大而易於溶解的藥物,如阿膠、鹿角膠、蜂蜜、飴糖等,因易煳鍋,應單獨加溫溶解,或直接加入煎好的藥液中,趁熱攪拌溶解。如加熱過度熬焦了,整副葯最好不要服用,其有可能變成「毒藥」。

有許多方法可避免藥液煎煳,具體如下:

全面清潔鍋具:煎藥前要徹底清除鍋底污垢,預防煎煮時不潔物質粘附。

加蓋:如採用文火煎藥不加蓋,會出現上面的藥材脹燥、下面的煳鍋。加蓋后可避免這種情況。

煎法要正確:秫米、菟絲子、葶藶子、車前子等大都含有黏液質、樹脂類等,如與其他藥材同煎易煳化,需事先用布包捆紮包煎。另外,龜版膠等應烊化后沖服,飴糖則可直接沖服。針對不同藥物性質,使用不同煎熬方法。在煎煮中,要適度攪拌,以免煳鍋,同時也能提高藥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率。

服用篇

1.時間

服藥時間應根據病情決定。

病在上焦(心、肺部),欲使藥力停留較久,宜飯後服;病在下焦(膀胱、腸),欲使藥力迅速下達,宜飯前服;清熱解毒藥、潤腸瀉下藥、滋補藥宜空腹服,此時胃中空虛易吸收。所謂空腹服指早飯前1小時或晚飯後1小時服藥。特殊藥物應特殊服用,如助消化葯在服藥前應少量進食以助藥效;驅蟲葯應早晨空腹服,服藥前應喝點兒糖水,可提高殺蟲效果;攻下藥在得大便后應立即停服;安神葯、滋補藥、延緩衰老藥物宜睡前服用;安眠藥應睡前2小時服用;治瘧葯應在發作前2小時服用。急診用藥則不拘時間,慢性病多服丸、散、膏、酒者,應定時服用。如遇汗難出者,可縮短服藥時間,以利發汗。

2.溫度

湯劑在治療一般疾病時均宜採用溫服法,有特殊治療情況應按特殊服法。

服理氣類葯,熱則易舒,涼則增滯;活血、補血、涼血、止血類葯,寒則瘀淤,熱則沸溢。服解毒劑,俱宜冷服,可使毒物之淤滯易於排出,熱服則增毒物之宜散。

熱性病宜冷服(如四虎湯),寒性病則宜熱服,發散攻下,以助藥力。

行血脈通絡達筋骨者宜熱服,收澀固精止血之劑則宜冷服。

除煩止渴祛暑之劑宜熱服,解表葯多屬辛散之品,功能疏散肌表,宜熱服。

清熱葯和消暑葯宜冷服。大熱病用寒葯應溫服;大寒病用熱葯應冷服。

3.劑量

中藥湯劑均是煎煮2次~3次后的合併液,再按臨床需要分次服藥,一般每次服用150毫升為宜。發熱病人服清熱解毒劑時,藥液可稍多以助藥力;生津止渴葯,藥液量也應多,並可代茶頻服。身強者服藥多些,身弱者如兒童和重病人,服藥量應少些。一般兒童1歲以內用成人藥量的1/5,1歲~3歲用成人藥量的1/4;4歲~7歲用成人藥量的1/3;8歲~10歲用成人藥量的一半;10歲以上就可用成人藥量。

4.次數

湯劑一般每日分早晚兩次服用,清熱解毒藥每日服3次~4次。補液葯應早晚各服1次,發汗藥可加服2次~3次,含咽葯汁可少量多服幾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