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認知拓撲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的新趨勢

摘要: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已證實了認知的拓撲性,認知拓撲性在語言中表現為語言的拓撲性,認知拓撲是語言拓撲的基礎,語言拓撲是認知拓撲的具體表現形式。本文基於認知的拓撲性和語言的拓撲性,提出了認知語言學研究的新路徑—認知拓撲觀,認知拓撲觀是將拓撲學的思維和方法運用到認知語言學研究中的一種新方法和新趨勢。認知拓撲觀框架下的認知拓撲語言學的主要內容包括:認知拓撲等價觀、認知拓撲連通觀和認知拓撲連續觀。

關鍵詞:認知;拓撲;等價觀;連通觀;連續觀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認知語言學理論建設與漢語的認知研究」(15ZDB099)。

作者簡介:文旭,男,四川渠縣人,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趙耿林,女,湖南常德人,海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博士。

一、引言

連續性和離散性是語言符號的基本屬性,反映了人們認知世界的不同方式,體現了人類的基本認知能力,這種基本的認知能力被Langacker稱之為「識解」(construal)。數學中最能體現連續性的分支學科是拓撲學,拓撲學主要研究幾何圖形的拓撲性質,包括拓撲等價、拓撲連通性和拓撲連續性。本文試圖將認知語言學和拓撲學結合起來,探求認知語言學研究的新路徑—認知拓撲觀。認知拓撲觀是將拓撲學的思維方法運用到認知語言學研究中的一種新思想和新方法。

二、認知拓撲觀

人們認知事物和情景時,無法把握事物和情景的所有性質,只能將其最主要的拓撲性質抽提出來,作為辨認事物和情景的依據。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是無限的,而我們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拓撲性使我們認識這個世界成為可能。從拓撲學的觀點看,能夠相互變形的形狀被看作是「拓撲的」一樣的圖形,或是同胚的圖形,經過同胚映象而不變的圖形性質被稱為拓撲不變數或拓撲等價,這是最常見的拓撲性質。比如,一個橡皮筋的圓圈,可以拓撲變換為正方形、長方形和三角形,雖然形狀變了,但一個洞的拓撲性質不變,因此,它們是拓撲等價的圖形。我們將數學中的拓撲性質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可以做這樣的理解:不管一個人的臉是開心的笑臉、還是悲傷的哭臉、或是生氣的怒臉,我們都認為是同一張臉;一個漢字不論是那一種字體,我們都將其識別為同一個漢字。上述情形表明:我們是根據拓撲不變數的拓撲性質來辨認事物和情景的,拓撲性是我們識別事物和情景的基礎,體現了人類最基本的認知能力。

人類認知具有拓撲性,而空間認知則是我們理解認知拓撲性最為直接的途徑。Casati在《拓撲與認知》一文中從空間表徵的角度探討了拓撲與認知的關係,認為拓撲性質是所有空間特徵中的最重要的特徵,他把空間表徵分為「非浸入式」(無視角依賴)和「浸入式」(有視角依賴)兩種類型[1]4216。拓撲有關的空間表徵是「非浸入式」的,與我們看待事物的視角沒有關係。例如:「球在盒子裡面」屬於非浸入式的空間表徵,球在不在盒子裡面,與觀察物體的視角無關,因此,「在……裡面」是具有拓撲性質的空間表徵。

語言與拓撲的關聯最直接的體現也是在語言的空間表徵上,空間語言為我們打開了空間認知的窗口。我們對空間的理解是理想的,理想的幾何圖形在語言空間中並不存在,它只是以理想的形式而出現,語言空間包括拓撲空間和投射空間[2]81-86。Herskovits在《語言、空間認知和視覺》一文中提到語言系統接近空間表徵的特殊層面,即幾何圖式化的層面,在這個層面上,物體所表徵的是其簡化的幾何圖式,考不考慮其度量特徵都沒關係[3]155–202。這些與度量無關的幾何圖式正是我們所說的拓撲空間。拓撲空間在語言中確實存在,語言通過拓撲空間對現實空間進行圖式化,為我們的空間認知提供心理通道。

語言的拓撲空間是「心理的」無形的空間,它具有類似數學拓撲空間的拓撲性質,我們將其稱之為「心理拓撲空間」。心理拓撲空間可以被看作是一個集合,集合是指具有某種特定性質的具體的或抽象的對象匯總而成的集合體,這些對象稱為該集合的元素。心理拓撲空間的元素可以是人或物,也可以是概念或圖式,還可以是語言知識或百科知識等。例如,房子是一個概念,也是一個集合,包括房子的所有組成部分、材料、功能和結構等等。

心理拓撲空間是語義內容的主要來源,認知語言學中的概念、ICM、認知域、意象圖式、框架、心理空間、認知模式、腳本等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都是心理拓撲空間的具體表現形式。不同形式的心理拓撲空間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拓撲屬性。同樣的拓撲性質形成同樣的概念,比如:國家有大有小,有強有弱,但不同國家都具有「國家」一樣的拓撲性質。同樣的事件具有同樣的拓撲結構,如在「買房」的事件中,可以是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價格買不同的房子,但買方、賣方、價格、貨幣、支付方式這幾個主要元素形成的拓撲結構關係是穩定的,所以就有了「買房」事件的拓撲圖式。不管是概念上的心理拓撲空間,或是認知域中的心理拓撲空間,還是圖式型的心理拓撲空間,它們都是一個認知完型或「格式塔」。

認知語言學把語言看作是一種認知活動,認知拓撲性在語言中表現為語言的拓撲性,認知拓撲是語言拓撲的基礎,語言拓撲是認知拓撲的具體表現形式。狹義上說,語言的拓撲性特指語言中的拓撲等價。廣義上說,語言的拓撲性除了拓撲等價外,還包括拓撲連通性和拓撲連續性。Talmy從狹義上對語言的拓撲性進行了定義:語言拓撲性主要是指空間圖式中物體所表現出來的與其形狀、大小和距離都無關的特徵[4]199-234。例如:

[1] a. This speck is smaller than that speck.

b. This planet is smaller than that planet.

例1中的兩個句子描述的情景大不相同,a句描述的是微小的「點」,b句描述的是龐大的「星球」。但是,「this speck」 和「this planet」中的「this」,都是指離說話人相對近的物體;「that speck」和「that planet」中的「that」,都是指離說話人相對遠的物體。由此可見,「this」和「that」在語法功能上與所指代物體的大小和距離沒有關係,其表現出來的大小中性和距離中性就是語言的拓撲性。

Talmy將空間場景主要分為三個組成部分:焦點、背景和參照框架。Talmy和Langacker都採用焦點-背景的拓撲圖式對語法結構做出分析和描述,把語言結構描述為焦點-背景的拓撲關係。人們在一般情況下把概念上突顯的事物看作是焦點,將其作為主語,把不那麼突顯的事物看作是背景,將其作為賓語,焦點和背景之間的拓撲關係通過動詞體現出來。例如:

[2] a. Mary is near Peter.

b. Peter is near Mary.

例2中,Mary在a句中作焦點,在b句中則為背景;Peter在a句中為背景,但在b句中作焦點。由此可見,語法中的焦點-背景的拓撲關係只與語法中的成分功能有關,即主語是焦點,賓語是背景,與主語和賓語的語義內容沒有關係,這正是拓撲性質在語法中的具體表現。

拓撲性在語言中的運用形成了語言的認知拓撲觀。認知語言學中,範疇理論、隱喻理論、圖式理論和概念整合理論體現了語言的拓撲等價性質,形成認知拓撲等價觀。除了拓撲等價,語言還具有拓撲連通性和拓撲連續性,因此,認知拓撲觀還包括認知拓撲連通觀和認知拓撲連續觀。

三、認知拓撲語言學

(一)認知拓撲等價觀

第一,範疇理論中的拓撲等價。認知語言學的典型範疇理論中,將典型描述為「best example」,究竟什麼樣的才是「best example」,這仍然是不確定的。再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其心目中的典型也不盡相同,這樣不確定的概念怎樣作為劃分範疇的標準呢?印世海在《概念拓撲同化論》一文中提出了「概念拓撲同化機制」,認為概念是由拓撲屬性、拓撲變體和拓撲等效體組成的三元結構,將擁有共同拓撲屬性的不同事物同化,用相同的語詞表達,實現概念拓撲同化[5]46-53。他認為世界上所有事物包括語言都具有「萬變不離其宗」的拓撲屬性,拓撲性是語言的基本屬性。

概念拓撲同化機制揭示了人們進行範疇化操作背後的統一認知機制,人們是根據拓撲性質來劃分範疇的,具有共同拓撲性質的事物即為同一範疇。例如,杯子和碗同為食物容器,但小孩也能明白兩者的區別,因為杯子和碗有著不同的拓撲性質,如杯子的功能是用於喝液體狀的水或飲料等,杯身的高度大於口徑寬度,滿足喝的功能;而碗的功能是用於吃固體狀的飯或菜等,碗身的寬度大於高度,滿足吃的功能。概念拓撲同化機制是一個統一的範疇化認知機制,是範疇理論的最新發展,是認知拓撲性和語言拓撲性的具體表現。

第二,隱喻理論中的拓撲等價。概念隱喻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語言的拓撲性。概念隱喻理論認為隱喻是從具體的概念域向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統映射。隱喻映射遵循恆定原則,恆定原則對隱喻映射做了這樣的限制:從具體的域到抽象的域的隱喻映射中需要保留意象圖式的拓撲結構,即意象圖式結構[6]54。Lakoff提出形式空間化假設並認為:人們基於感知逐步認識了自己所生存的空間,形成了有關空間結構和動覺運動等意象圖式,映射入人們的頭腦中就形成了範疇和概念結構。Lakoff把意象圖式結構等同於認知拓撲結構,強調意象圖式拓撲結構在物理空間和語言空間之間的橋樑作用。一方面,物理空間和語言空間之間共有的拓撲性質或拓撲結構,為兩空間架起了一座橋樑,這是隱喻發生的前提;另一方面,在隱喻映射的過程中,其拓撲性質和拓撲結構得以保留,這是人們理解隱喻的基礎。2006年,Brugman & Lakoff再次論及意象圖式的拓撲性[7]109-139。此外,國內學者徐盛桓也揭示了視覺隱喻的拓撲性質[8]8-15。

如果不同心理拓撲空間之間的元素a1與元素a2之間有著同樣的拓撲性質,就可以形成隱喻映射關係。例如:「彎彎的月亮小小的船」的隱喻中,就是「月亮」和「船」兩個心理拓撲空間都具有「彎彎的形狀」這一相同的拓撲屬性,因此,二者之間形成了隱喻映射關係。從源域「船」到目標域「月亮」的隱喻映射關係如圖1所示:

圖1 隱喻映射拓撲關係圖

我們可以用「足球」模式來描述多維拓撲空間概念,每一個概念包含著許多子拓撲空間,代表著概念的不同屬性。隱喻映射並不是發生在兩個概念之間,而是發生在概念之下的某一屬性的子拓撲空間,反映的是不同概念的某一屬性有著相似的關係。圖1中,「1」代表「形狀」屬性的子拓撲空間,船和月亮所建立的聯繫也是基於「彎彎的形狀」這一共同的拓撲屬性。然而,船和月亮的其他子拓撲空間之間並沒有聯繫,不能形成隱喻映射關係。

第三,圖式理論中的拓撲等價。Talmy的空間圖式理論認為圖式化在語言對空間的描述中起著主要作用,並提出了「語言對空間進行圖式化」的觀點,認為人們對空間場景進行描述的時候,並沒有將該場景中的所有方面都納入考慮的範圍,而是系統地對各種空間因素進行取捨[9]225-282。圖式化過程包括理想化(選出重要特徵)和抽象化(忽略不相關特徵)兩個方面,而在理想化和抽象化的過程中,拓撲性質起著重要的作用[10]223。拓撲性質是形成圖式結構的基礎,圖式是對場景的拓撲性質進行抽象而得到的樣式,形狀、大小和體積不一的物體可以被圖式化為相同的空間圖式。例如:

[3] a. A ball is in the box.

b. A man is in the room.

上述兩個例句中,雖然「球」和「人」的形狀和大小不一樣,「盒子」和「房子」也沒法相比,但是,這兩個場景可以被圖式化為相同的拓撲空間圖式。如圖2所示:

圖2 「in」的拓撲空間圖式

第四,概念整合理論中的拓撲等價。Fauconnier & Turner指出:概念整合過程中,輸入空間內部的拓撲結構和輸入空間之間的外部拓撲關係通過壓縮,被投射到整合空間中,投射之後,合成空間要保留輸入空間的拓撲結構和它們之間的空間拓撲關係[11]327,即拓撲原則。概念整合不只是存在於合成空間中,而是發生在整個概念整合網路中,該網路由多個語言拓撲空間構成,語言拓撲空間內部有其自身的拓撲結構,語言拓撲空間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空間拓撲關係。語言的識解不僅要了解概念整合網路的各空間中的知識和元素,更重要的是要了解這些知識和要素是如何聯繫的,並將相關的知識和元素按一定的結構和連接方式進行認知上的重組,形成一個有組織的整體,即完型。Croft & Cruse將格式塔原則歸為識解系統,認為意象圖式就是對物體的拓撲結構或幾何結構進行識解后所形成的格式塔的結果[12]63。識解的過程就是一個格式塔形成的過程,格式塔是識解的結果,我們將這一識解方式稱為「識解格式塔」。

概念整合網路中,單一的語言拓撲空間是一個小的格式塔,多個語言拓撲空間之間通過不同的拓撲關係的連接形成更複雜的「識解格式塔」。識解格式塔的形成過程分為三步:激活、連通和整合。人的大腦天生就有尋求和建立事物之間聯繫的認知能力,一個概念的激活會同時激活其他有關概念[13]2-10,激活的概念之間形成連通關係,有連通關係的概念元素可以整合成新的拓撲結構或格式塔,並儲存在腦海之中,為下一次激活做準備,這便是識解格式塔的形成過程。

圖3 識解格式塔的形成過程

圖3描述的是概念整合網路的識解格式塔的形成過程,該網路包括六個語言拓撲空間,分別代表著「姓名」、「性別」、「種族」、「職業」、「汽車」和「喜歡的乳酪」六個小型的識解格式塔。如果「姓名」拓撲空間中的「Joe」元素被激活,那麼,其它五個拓撲空間中與「Joe」相關的「男性」、「白種人」、「教授」、「Subaru」和「Brie」元素都會被激活,然後,該六個相關元素形成聯結,重組成一個與「Joe」有關的新的拓撲結構和識解格式塔。同樣地,「姓名」拓撲空間中的其他四人,分別形成「Harold」、「Claudia」、「 Frank」和「Fred」四個拓撲結構和識解格式塔。圖3中間大圓圈內的五個實心小圓圈代表著概念整合得到重構后所形成的新的拓撲結構和識解格式塔。

(二)認知拓撲連通觀

拓撲空間具有連通性,拓撲空間的連通通過元素之間的路徑連接來實現。拓撲連通性是語言拓撲空間的重要性質,同一語言拓撲空間的元素之間是彼此連通的,因為都有一條或多條心理路徑將兩個元素連接起來。例如,在「學校」這個語言拓撲空間中,其元素既包括學生和教職工,也包括所有的硬體和軟體設施,還有其他相關的元素,而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教師與教師、學生與教室、教師與教室、學生與軟體平台、教師與軟體平台等這些元素之間,都是一種連通的關係,正是這些相互連通的元素組成了「學校」的語言拓撲空間。

認知語言學框架理論體現了認知拓撲連通性,「框架」本身是一個穩定的拓撲結構,其中的元素之間是相互連通的。例如,在買賣的框架中,買者、賣者、貨物、貨幣、支付方式等元素共同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拓撲框架,元素之間彼此連通。因為拓撲空間及其結構具有拓撲連通性,當輸入相關的語言信息時,就會激活與此相關的整個拓撲結構。Fauconnier談到語言的經濟性時指出:「語境中的任何語言形式都具有激活大量認知構造的潛在力,包括類推映射、心智空間連接、參照點組織、融合和複雜場模擬」[14]98。Fauconnier的觀點不僅證明語言拓撲空間內部的連通性,還為語言拓撲空間之間的連接提供了依據。

(三)認知拓撲連續觀

數學意義上的拓撲空間的連續性是通過連續函數和連續映射來體現的,語言中的連續性不完全等同於數學意義的連續性。認知語言學反對經典範疇理論的二分法,其典型範疇理論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語言具有拓撲連續性。Langacker[15]、Talmy[10]和沈家煊[16]等對物體的有界(bounded)和無界(unbounded)進行過研究。界限設置主要指語言中所表現出來的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具有一定邊界的認識。按照Talmy的說法,如一個數量體被理解為是無界的,它就被看作是連續性或持續性的;當一個數量體被理解為是有界的,它就被看作是離散的個體。呂叔湘對「連續統」一詞做了這樣描述:「我們在對有些對象分類時並不能都做到二分,二分僅能得到兩個端點,兩個離散的點,卻忽視了很多中介狀態,或者說過渡狀態……總起來看,這些對象可以形成一個連續的分類,即連續統」[17]487。呂老先生的觀點反映了認知語言學的連續觀。

認知語言學反對形式語言學的模塊論,不贊成將辭彙、語法、語義和語用看作是一個個獨立的模塊和平面,認知語言學研究打破了語言模塊之間的界限。如果我們將語言研究從平面空間上升到立體拓撲空間的話,就會發現語言拓撲空間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平面與平面之間是相互連通的,它們之間存在中間地帶,由此,辭彙、語法、語義和語用之間相互連接並形成連續統。例如:辭彙-語法連續統[18]194,語義-語用連續統等。

圖4 辭彙-語法連續統

四、結語

本文將拓撲學的思維和方法引入到認知語言學研究中,提出了認知語言學的新趨勢——認知拓撲語言學。認知拓撲語言學是在前人對認知的拓撲性和語言的拓撲性的研究成果基礎上提出來的,有其自身的理據性和合理性。認知拓撲語言學的提出不僅有利於認知語言學理論本身的發展,對語言學的相關學科也有借鑒和推廣作用。認知拓撲語言學的內容涉及三個方面:認知拓撲等價觀(包括認知拓撲範疇觀、認知拓撲隱喻觀、認知拓撲圖式觀、認知拓撲整合觀等)、認知拓撲連通觀和認知拓撲連續觀。認知拓撲語言學還處於起步階段,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發展。

參考文獻:

[1]Casati, R. Topology and cognition[A]. Encyclopedia of Cognitive Science[M]. Published Online,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 2006.

[2]文旭,匡芳濤.語言空間系統的認知闡釋[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3).

[3]Herskovits, A. Language, spatial cognition, and vision[A]. Stock, O. Spatial and Temporal Reasoning[C]. Dordrecht, Netherlands: Kluwer, 1997.

[4]Talmy, L. The fundamental systems of spatial schemas in language[A]. Hapme, B. From Perception to Meaning: Image Schema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C].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5.

[5]印世海.概念拓撲同化論[J].外國語,2012(5).

[6]Lakoff, G. The invariance hypothesis: is abstract reason based on image schemas?[J]. Cognitive Linguistics, 1990(1).

[7]Brugman, C. & G. Lakoff. Cognitive topology and lexical networks[A]. Geeaerts, D. Cognitive Linguistics: Basic Readings[C]. Berlin: Mouton de Gruyte, 2006.

[8]徐盛桓.視覺隱喻的拓撲性質[J].山東外語教學,2014(1).

[9]Talmy, L. How Language Structure Space[A]. Herbert L. Pick & Linda P. Acredolo. Spatial Orient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C]. New York: Plenum Press, 1983.

[10]Talmy, L.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ume1: Concept Structuring Systems[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2000.

[11]Fauconnier, G. & M. Turner. The Way We Think: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2.

[12]Croft, W. & D. A. Cruse. Cognitive Linguis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13]沈家煊.人工智慧中的「聯結主義」和語法理論[J].外國語,2004(3).

[14]Fauconnier, G. & M. Turner. Metonymy and conceptual integration[A]. Panther, Klaus-Uwe & G. Radden. Metonymy in Language and Thought[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1999.

[15]Langacker, R. W. On the continuous debate about discreteness[J].Cognitive Linguistics, 2006(17).

[16]沈家煊.「有界」和「無界」[J].語文,1995(5).

[17]呂叔湘.漢語語法論文集[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18]Evans,V. & M. Gree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6.

(《東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4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