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哲學智慧與精神家園

吉林日報/2013年/10月/29日/第008版

孫正聿

關於哲學,無論是的、西方的哲人,他們都有非常精闢的論述。我下面想首先引用幾段話,一段是西方哲人黑格爾說的話,一段是我們哲人馮友蘭說的話,更重要的是馬克思和恩格斯說的話,來說明怎樣理解哲學,怎樣理解哲學在構建精神家園中的作用。我首先引證西方哲人黑格爾說的兩句話。第一句話是個比喻,黑格爾說,「一個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沒有哲學就像廟裡沒有神一樣」。我們都很清楚為什麼那個叫廟,而不叫一般的房子呢?就因為那個廟裡供奉著神,如果那個廟裡沒有神,它就只是一般的房子了。黑格爾用這個比喻來說明,如果一個有文化的民族沒有哲學的話,那就好比這個廟裡沒有神一樣,這意味著哲學是文化的靈魂。這種哲學有什麼作用呢?黑格爾講的也非常明確,哲學就是引導人們「尊敬他自己並自視能配得上最高尚的東西」,哲學就是使人崇高的,那麼哲學當然就和我們構建精神家園密不可分了。我們再看哲人馮友蘭先生。馮先生說,「哲學就是對人生的有系統的反思。」他這裡有兩個意思:哲學就是思考人生的,但不是一般地思考人生,哲學對人生的反思是有系統的,它構成的是一種關於人生的理論。這樣一種哲學有什麼用呢?馮先生接著又說,哲學是「使人作為人而成為人」,哲學以外的其他學科都是「使人成為某種人」。教育的目的不僅是使你成為專門的人才,而是首先使你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這就是馮先生說的「使人作為人而成為人」。馮先生的這個論斷隱含著非常深刻的意思:人是歷史文化的存在,而教育是社會遺傳的最基本的機制,只有通過相應的教育才會使人從一個自然的、毛坯狀態的人成為一個具有豐富的、充實的精神家園的人,這才是「使人作為人而成為人」。馮友蘭先生關於哲學的這個論斷也證明,我們要想構建自己的精神家園就需要學習哲學,就需要有哲學的智慧。這是我引證西方哲人和哲人關於哲學的一些說法。

我們現在說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有關於哲學本身的極為精闢的論述。馬克思說,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和「文明的活的靈魂」。什麼叫做「時代精神的精華」?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包括它的問題、它繼承的優秀的遺產以及它所要走向的未來,都體現在哲學當中了,所以哲學叫做「時代精神的精華」。我們要想理解和把握這個時代,從而能夠更好地去對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需要學習哲學,需要掌握這個時代精神的精華。馬克思又認為,哲學不僅僅是「時代精神的精華」,而且是「文明的活的靈魂」。西方學者德里達在他的《馬克思的幽靈》中說,馬克思雖然去世了,但是馬克思的那個精神是永恆的。我們怎麼去看待當代的資本主義?怎麼樣去理解我們的特色社會主義?你能夠在馬克思哲學當中找到最深刻的思想。馬克思說,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和文明的活的靈魂,因為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的時代、自己的人民的產物,「人民的最美好的、最珍貴的、最隱蔽的精髓都彙集到哲學思想里」。恩格斯又怎麼樣來理解他和馬克思創建的哲學呢?恩格斯說,他和馬克思創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於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的科學。」

下面我想分成三個大問題來和大家進行交流:第一,人的智慧與哲學的「愛智」;第二,人的思想與哲學的「反思」;第三,人的追求與哲學的「境界」。我想從這樣三個方面來和大家交流一下怎麼樣去理解哲學智慧,怎麼樣理解哲學智慧在構建精神家園當中的重大作用。

人的智慧與哲學的「愛智」

一說到哲學,大家會做出兩種截然相反的反應。一種是哲學這個東西太抽象了,太玄奧了,然後太無用了;另一種是哲學特別高深,哲學就是聰明學、智慧學,學了哲學什麼都能做好。大家為什麼會得出截然相反的兩個方面的看法呢,一方面認為它很沒用,另一方面又認為它極為有用?通常大家都說,哲學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哲理是一種人的最高的智慧,而哲人那就是一種智慧的人格化。怎樣理解哲學與智慧之間的關係呢?哲學是智慧,但哲學不是一般的智慧。我們每個人都有智慧,特別是大學生,若沒有抽象概括的能力,沒有歸納演繹的能力,沒有想象聯想的能力,沒有靈感直覺爆發的能力,就沒法學習和研究。一般都知道什麼是科學。科學就是由觀察名詞和單稱命題,通過歸納推理形成理論名詞和全稱命題,然後通過演繹推理做出一種解釋和預見。各門科學不就是智慧嘛,歸納、演繹、概括、抽象。各種藝術形式不是智慧嗎,為什麼單純說哲學是智慧呢?所以哲學是智慧,但哲學不是一般的智慧,古希臘就把哲學定義為「愛智」,熱愛智慧、追求智慧、批判智慧、反思智慧,使我們能夠對智慧本身有一個深切的理解。所以哲學不是一般的智慧之學,而是熱愛智慧和追求智慧的學問,它追求到什麼程度上了呢?它追求到我們大家所說的追本溯源、刨根究底的程度了。用哲學家的話來說,它要去探究那個人類思想的地基。我們蓋一個樓,這個樓結實不結實主要取決於它的地基,而人類思想、人類文明的地基是哲學,哲學要尋求構成思想的那個最深切的根基到底是什麼。所以我說,哲學首先是一種愛智的激情、一種抑制不住的渴望,你沒有這樣一種想要追求根源的渴望,很難深入地去學習哲學。有人說,你要想成為科學大家必須同時是哲學家,作家張煒也說,你要成為一個好的作家你必須也是一個思想家,張煒甚至提出,一個大學生如果在大學四年沒有讀過康德和黑格爾,你的四年大學就白讀了。作家張煒的話,我不知道青年大學生們聽過之後作何感慨?要做一個真正合格的大學生,你需要有這樣一種哲學的思想。

那麼什麼是哲學的思考呢?哲學不是給我們智慧,而是對我們的智慧的一種追問,它追問我們構成思想的根據和道理。恩格斯說,「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怎麼理解作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從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去想什麼才叫做真正的哲學問題?我舉一個例子就能說清全部的哲學問題,它確實可能使大家更好地去理解哲學。我就用這一支粉筆可以講清全部的哲學問題,我們來試一下。

我手裡有這樣一支筆,它是什麼呢?它是我認識的對象,也就是我認識的客體,而我在認識這支筆,那麼我就是認識它的主體,因此我和這支筆之間就構成一種主體和客體的關係。什麼叫主客體關係呢?馬克思有一句名言,「凡是有某種關係存在的地方,這種關係都是為我而存在的,動物不對什麼東西發生關係,動物與他物的關係不是作為關係而存在的。」我和客體之間的關係有一種時間的先在性,比如說我們這有一棵大樹,100歲了,比我年齡大,那麼從時間的角度說大樹先於我而存在,但是如果我把大樹作為認識的對象,我和大樹構成了主客體關係,誰在先?我在先,沒有我的存在,大樹能構成我的認識對象嗎?所以這是兩個問題,而這也是為什麼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的第一句話就是,「從前的一切的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馬克思在這裡邊尖銳地批判了這樣一種直觀反映論的思維方式,我們看到什麼就是什麼,是這樣嗎?一會兒我專門講一切從實際出發,怎麼一切從實際出發,怎麼實事求是?我們在拿這一支筆的時候,所構成的主客體關係就已經深刻地體現了馬克思的這個思想,「凡是有某種關係存在的地方,這種關係都是為我而存在的,動物不對什麼東西發生關係,動物對他物的關係不是作為關係而存在的。」人們對於事物的認識達到什麼程度,是受到你的知識理論背景限制的,所以大家才要來受教育。我們為什麼要強調突出的教育問題呢?就是我們要提高我們的理論思維能力。怎麼能夠引導我們的理工科,包括我們農科的大學生也能夠從哲學的角度、從理論思維的角度去思考一些問題,可能不僅有助於提高你的專業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你作為一個具有健全人格的、具有充實的精神家園的人發揮更大的作用。

我們就拿這一支筆,馬上就提出一個最深刻的哲學問題,主體和客體的關係問題,而在主體和客體的關係問題裡邊首先提出來一個人對世界的關係問題,第一個問題提出來了吧。馬克思說過,如果事物的現象和本質是直接合而為一的,那麼一切科學研究就是多餘的了,所以科學研究就是透過現象把握本質。怎麼樣看待事物的現象和本質的關係?事物的那個現象與本質的關係和這個主體之間什麼關係?這就叫哲學了,這才是真正的哲學問題。如何理解事物的現象和本質,是同主體和客體的關係聯繫在一起的,同我作為主體聯繫在一起的。你用自己的感性,以眼睛為例,你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永遠是事物的現象、個體、特殊性和偶然性,誰能用眼睛看到事物的本質?所以才說規律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那規律怎麼又被你掌握了?是被你的思想掌握了。大家又問了,你的思想能看見事物的現象、偶然、特殊、個別嗎?感性能看到的理性看不到,理性能看到的感性又看不到,所以人的感性和理性,對象的現象和本質永遠是矛盾,這才是「矛盾論」。離開了矛盾,你怎麼去看待事物?世界就是矛盾的,思想就是矛盾的,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我們只有用矛盾的觀點才能夠去理解所有的事情,事物的現象和本質永遠是矛盾的,人的感性和理性永遠是矛盾的,而人的感性和理性同對象的現象和本質之間也永遠是矛盾的,這就叫哲學。這才是真正的哲學思考,思考完了怎麼樣?提高了我們的理論思維能力,你再去看任何問題的時候,就不是在一個經驗的常識的水平上去看了,而是在一個哲學的愛智的水平上去看了。這是第二個,感性和理性、現象和本質的矛盾。

哲學絕不是要求大家回去一條一條的去背,因為哲學是一種愛智的追問,是提高我們的理論思維能力的,而不是教條。我們現在的哲學教學最大的問題是把哲學變成教條,所以我講課就注重四個字,「有理講理」。首先是把道理搞清楚,然後是和大家講道理,是一個說理的過程。我特別相信馬克思的一句話,「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為什麼我們對於馬克思主義有理論自信呢?就是因為它能夠說服人,所以就能夠掌握群眾,就能夠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我想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說尤其重要。什麼叫青年?你年輕就是善於、樂於學習,樂于思考,所以我希望通過這個講座能夠使我們的大學生更加熱愛學習,更加能夠學出自己的獨立的見解。那麼首先的是不要教條地去背記,而是要講道理,這是我們高等教育面對的一個最大的問題。

下面我們繼續從這支筆談哲學。現在看到的是這樣的一支筆,但是你滿足就用這支筆嗎?不是,你會要求一支更好的筆,這裡就提出一個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問題。列寧說,「世界不會滿足人,人決心以自己的行動讓世界滿足自己」,「人給自己構成世界的客觀圖畫」。我講最後一個問題時要談到,人永遠是一個理想性的、超越性的、批判性的、反思性的、創造性的存在。你總不滿足已有的東西,而要把那個你所希望的現實變成真正的現實,從我和這個筆的關係就透視出這個問題。人都是追求真善美的,在我和這個筆的關係當中,我不僅僅要求它是一支筆,真,而且要求它是一支好用的筆,善,我還要求它是一支好看的筆,美。在我和一支筆的關係當中就體現出哲學所追求的真善美的問題。而把所有的這些問題放在一起是什麼問題呢?這就是恩格斯所說的作為全部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的「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哲學基本問題絕不是一個抽象的、需要你背記的東西,而是需要你深刻理解的東西。你如果真正能夠理解了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就不僅僅理解了哲學,而且真實地提高了你的理論思維能力。所以我接著進入到第二個問題,人的思想與哲學的「反思」。

人的思想與哲學的「反思」

哲學的「愛智」表明了哲學是一種特殊的智慧,它具有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那麼哲學這種思維方式一般我們是用兩個字來表達的——反思。什麼叫反思呢?用黑格爾的話說,反思是思想以自身為對象反過來而思之。在日常生活當中大家不把思維和存在的關係當成問題的,只有進入到哲學反思的時候,你真正地觸及到理論思維的時候,才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把哲學的反思概括為四個方面:一,構成思想的基本信念;二,構成思想的基本方式;三,構成思想的基本邏輯;四,構成思想的基本觀念。掌握了這四個方面,你就知道怎麼去進行哲學思考,而且還知道怎麼用哲學去分析和研究問題。人類思想從總體上可以概括為兩個最基本的維度,一個叫構成思想的維度,一個叫反思思想的維度。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幾乎都是構成思想的維度,認識就在思想觀念當中達到主觀和客觀的一致,實踐就是在現實當中達到主觀和客觀的統一,這就叫構成思想。什麼叫反思思想呢?反思思想是把你已經構成的思想作為一個再思想的對象,這個再思想的反思有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對構成思想的基本信念的反思。古今中外的哲學首先解決的都是這個基本信念問題,這個基本信念就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這個關係問題的實質內容是什麼?我引用恩格斯的一段話:「我們的主觀的思維和客觀的世界服從於同樣的規律,因此二者在自己的結果中不能互相矛盾,而必須彼此一致,它是我們理論思維的不自覺的和無條件的前提。」恩格斯的這個論斷講了一個我們人類思想的最根本的道理,我們所要學習的哲學的最根本的道理,什麼道理呢?恩格斯說,我們的這個主觀的思維和客觀的世界服從於同樣的規律,因此二者在他們的結果當中就不能互相矛盾,而必須是彼此一致的。這是前兩層意思了,重要的是第三層意思,這種思維和存在的規律的一致是什麼呢?是我們進行思想的不自覺的和無條件的前提。哲學首先是思考這個理論思維的不自覺的和無條件的前提。

說老實話,真正想學習理論絕不是很輕易的一件事情,什麼叫做學習?真正的學習就是跟自己過不去,就是跟自己較勁,就是要讀那些引起頭疼的書。我在今年吉林大學開學典禮上說,我既喜歡看到我們的同學在圖書館裡邊靜靜地讀書,我也喜歡看到我們的同學在操場上奔跑,我就不喜歡看到我們的同學泡網吧,什麼東西都是吸引眼球的,什麼東西都是八卦的,什麼東西都是過眼煙雲的,你能學到什麼呢?你從來沒有跟自己過不去,你從來沒有跟自己較勁,你從來沒有從那些引起頭疼的書,看哪本書都像聽相聲一樣,哈哈一笑了之,你能學到什麼呢?我們現在的大學生不太容易找到工作,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們首先不要怨天尤人,而是應當問一問自己在大學的四年生活當中學到了什麼,你有什麼真實的本領,你能當「某種人」嗎,你使自己「作為人而成為人」嗎?應該是追問的、自覺的。在學校就是學習,就是思考,就是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能力,就是使自己有健全的人格,你有很強的理論思維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就有了工作的基礎。我想我們首先應該整體地解決我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問題,我們應該好好學習,而學習是一個艱苦的過程。

我說到哲學,它首先是要反思我們理論思維的不自覺的和無條件的前提。你學習數理化、天地生、政經法,都是把我們的思維的規定就是存在的規定作為一個不自覺的和無條件的前提,而哲學是什麼呢?哲學就是要追問,我們的思維的規律和那個存在的規律就是同樣的規律嗎?這就是哲學問題了,有了這種追問,你就會直接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能力。愛因斯坦和玻爾曾經有一個關於量子力學的爭論,說那個微觀粒子究竟是微觀粒子本身的客觀存在呢,還是它通過我們的儀器的一種宏觀的顯現呢?科學問題生成的都是哲學問題,這就是真實的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對構成思想的基本信念的前提批判,我提出了六種對象:一,思維和存在的抽象的統一;二,思維和存在的抽象的對立;三,思維和存在的邏輯的統一;四,思維和存在的歷史的統一;五,思維和存在的文化反省中的統一;六,馬克思所說的實踐論理解中的這種思維和存在的統一。這是對於我們構成思想的基本信念的反思。

第二,對構成思想的基本方式的反思。馬克思說人類是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把握世界的,我們是用宗教的、藝術的、科學的、哲學的、倫理的方式來把握世界,所以我們才構成了這樣一個色彩斑斕的、五彩繽紛的、奼紫嫣紅的世界圖景。你掌握了哪種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你才能夠構成相應的世界圖景,學了哲學就會對於你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都能有一個更加深刻的思考。

比如我們現在講校園文化,注重文學藝術。馬克思說藝術是人類把握世界的一種基本方式,這就是涉及到哲學的反思,怎麼理解藝術呢?著名的美學家蘇珊·朗格說,藝術是創造,但是這個藝術究竟創造了什麼呢?我在《哲學通論》里說,那個文學家是創造了語言還是創造了文字?那個音樂家是創造了音符還是創造了旋律?那個畫家是創造了顏料還是創造了畫布?尤其更直觀地說,那個舞蹈家是創造了胳膊還是創造了腿?什麼也沒創造,那為什麼藝術叫創造呢?這就叫哲學的追問了,通過這個追問追問出什麼呢?追問出人創造的意義的世界才是真正的精神家園。所以美是生活,美是發現。齊白石畫的蝦不能在水裡游,徐悲鴻畫的馬不能在草原上賓士,但是當我們看到了齊白石的蝦和徐悲鴻的馬,我們感到了生命的躍動與世界的美好。只有文學才能夠使我們看到太陽的時候說旭日和夕陽。

我們再說宗教,現在宗教是一個重大的社會現象,其實也是我們現在意識形態方面所面對的一個重大的問題,究竟怎麼理解宗教呢?我想還是得回到我們的老祖宗,因為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講的道理是極為深刻的。關於什麼是宗教,沒有一個人超過馬克思講的那一句話,「宗教就是還沒有獲得自我,或者再度喪失了自我的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感覺」。我不知道在座有沒有同學有傾向信點什麼東西,如果你能夠理解馬克思的這個思想,我想你不會信別的,你會信馬克思主義。宗教就是你還沒有獲得自我,或者你曾經獲得自我但是你再度喪失了自我的那樣一種自我意識和自我感覺。上帝是人的本質的異化,人把自己的本質讓渡給上帝了,所以上帝變成了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的存在,不是宗教創造了人,而是人創造了宗教。有人對我說,孫老師你有沒有信仰?我說有信仰,我信馬克思主義。這不是一種政治宣傳,而是我發自內心的一種最真實、最真誠的想法,而且這種最真誠、最真實的想法是基於我幾十年的理論研究的結果。如果你有這樣一種哲學思考,你真正讀了馬克思的書,就會對宗教有一個真實的深刻的理解。

現在我們大家都在學科學,怎麼理解科學呢?科學是以整個世界為對象而構成關於整個世界的全部的思想。哲學是以科學所形成的關於全部世界的思想為對象,反過來而思之,所以哲學是反思,而科學是構成思想。這就是哲學對科學的巨大作用,它能推進科學的發展,而不是我們所理解的科學的科學,好像哲學凌駕於科學之上。哲學和科學在人類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當中各有各的作用。我在《哲學通論》裡邊說過那樣一段話:哲學不是宗教,但它也給予人以信仰;哲學不是藝術,但是它仍然給人以美感;哲學不是科學,但是它也給人以真理;哲學不是倫理,但是它也勸導人類以向善。難道哲學什麼都是,又什麼都不是嗎?不是的,哲學是恩格斯所說的以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為對象,從而揭示我們構成思想的基本信念和我們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這是我說的第一點和第二點。

第三,對構成思想的基本邏輯的反思。一般大學都開邏輯課。你學習就要學會清晰的思考,清晰的表達,要合乎邏輯。形式邏輯是最基本的思維的邏輯,如果連形式邏輯都不遵守,你說的話不都是糊塗話嘛。但是你仔細分析人們說話,很多人說的是違背形式邏輯的,但是哲學一個重大的任務是對形式邏輯的前提批判,也就是說它不僅僅要考察人類思維的形式結構,它更要去研究人類用於把握世界的那個概念的發展,所以列寧說,概念、範疇,不是人類認識的工具而是人類認識的階梯和支撐點。其實你們到大學學什麼來了?到大學就是學習你這個專業的概念、範疇和由它們構成的公理系統。什麼叫做專業,什麼叫非專業,專業和非專業的區別在哪?非專業就是把概念變成名稱,而專業是把名稱變為概念。所有的話大家都能說,但為啥我專業,你非專業,或者反過來我非專業,你專業呢?比如說哲學的話,我專業,可能在座的多數同志不是專業,為什麼呢?因為你們說哲學那個話的時候是把哲學的概念當成名稱說的,物質、認識、實踐、規律、真理,你跟我一樣說,可是你不了解它的哲學內涵,我為什麼是哲學專業呢?當我說這些概念的時候,我不是說名稱,而是說概念,什麼叫概念呢?概念是人類文明史的積澱和總結,所以恩格斯說哲學就是「一種建立在通曉思維的歷史和成就的基礎上的理論思維」。

我寫了一篇文章在學界產生了很大的反響,也有很大的爭議,題目就是《「哲學就是哲學史」的涵義與意義》。哲學是一種歷史性的思想,而哲學史是一種思想性的歷史,離開了哲學史沒有哲學,我之所以是哲學專業,是因為我知道古今中外的哲學家們都說了什麼,你之所以不是哲學專業,是因為你不知道古今中外哲學家都說了什麼。實際上這個道理很簡單。我在那篇文章里提出三個問題:如果搞哲學的人不掌握哲學史,如何專業地研究哲學,如何以哲學的方式面對現實,如何進行哲學的理論創新呢?三個都做不到吧。所有的專業學科都如此。

所謂思想的反思絕不是空洞和抽象的,它首先是對於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的基本信念的批判,這樣的批判才能堅定我們的理想和信念。如果我們不知道馬克思發現的歷史規律到底是不是那麼回事,那麼你會相信馬克思主義嗎?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裡邊說,馬克思一生有兩個偉大的發現:第一,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第二,發現了資本主義的特殊的運動規律。只有堅信馬克思所發現的這兩個規律,你才能夠堅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這聽起來是抽象的哲學問題,它深層地蘊涵著最真實的現實問題,所以馬克思在評論黑格爾的時候說,黑格爾是以最抽象的形式表達了人類最現實的生存狀況,因為人類現在就在受抽象的統治。

第四,對於構成思想的基本信念的批判,最重要的是對構成思想的基本觀念的前提批判。我們大家在形成思想的時候,總有一些去構成思維和存在統一的最基本的一些觀念,而哲學就是在批判地反思這些基本觀念。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第一就是說「人」,人罵人最厲害的一句話是什麼?「某某人不是人」。可是你說人家不是人,得先知道啥叫人,回家一查字典,人是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的高級動物。那你罵人的時候是在說他不會使用工具,不會製造工具嗎?肯定不是。你是說這個人缺少人性,沒有人格,丟了人倫,失掉了人情,總而言之沒了人味,這樣你才說他不是人,但是你這樣其實是在說什麼呢?「人」是什麼嘛!所以這就回到我們的老祖宗了,馬克思說「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而這種社會關係的總和具有歷史的和時代的內涵,所以人本身是發展的。恩格斯說,整個人類的歷史不過是人性的改變的過程而已。我們學習了馬克思的理論,學習了哲學,我們才能夠真正去理解恩格斯所說的「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的發展」,人是歷史發展的,我們對人的理解也是歷史發展的。前幾天我們有個中文系的博士對我進行採訪,讓我評論當代文學,特別是評論莫言獲諾獎,這篇文章剛發出來。文學也好,哲學也好,它實際上在理解人性,是在挖掘著人性,而人性是個歷史的東西,不是個抽象的東西。對待文學創作、文學批評,對待馬克思主義,現在有兩種傾向是非常值得警惕的:第一,仍然是教條主義地去對待馬克思主義,就是說他去尋章摘句,也不知道馬克思的意思,就把馬克思的某句話往他的文學評論裡邊一套;第二,他是迫於無奈,本來不是真正想用,但是覺得不用又不能裝潢門面。這兩種傾向,都沒有理解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首先是一種學說,同時又是一種學術,但是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它應該內化為我們的一種學養,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真正變成我們去觀察現實、分析問題的偉大的認識工具,我們才能真實地掌握馬克思主義。我舉一個例子,大學生,今天現實主義,明天理想主義,後天實用主義,怎麼總是搖擺不定呢?為什麼今天這樣,明天那樣,為什麼不堅定呢?所以人們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一個真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必須以理論作為支撐。

人的追求與哲學的「境界」

馮先生提出了人生的四境界:最低的那種叫自然境界,用我們一般老百姓的話說食色性也,你維持自己的生存,還要養育後代,這就是自然境界;第二境界,功利境界,知道追名逐利;第三境界,道德境界,不光想自己,還想別人;最高的就是天地境界。我們傳統文化、哲學最強調的就是「天人合一」、「情景合一」、「萬物皆備於我」、「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它要求達到的是一種境界,其實對於我們構建精神家園來說,最後你看不見、摸不著的正是這一種境界。比如說,我們做老師的講課就應該好,什麼叫做好呢?就是他能夠形成一種教學的境界,把那種知識轉化為一種智慧,用我們的現代哲學家馮契先生的話說,就是「轉識成智」。老師應該是教給大家智慧的,而不是教給大家知識的,他應該是達到一種境界的。那麼怎樣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呢?怎樣來理解這種境界呢?對於學習哲學,我覺得就應該把三個東西統一起來:一,就是貫穿哲學史的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二,馬克思所說的人的存在的三種歷史形態;三,馬克思所說的哲學的不同的歷史的文化內涵。所以,你真正要達到哲學的境界和人生的境界,就需要學習哲學,學習哲學就是要把這三者統一起來。在反思哲學基本問題的過程當中去理解馬克思所說的人在自然經濟中的「人對人的依附性」的存在,人在市場經濟中的「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的存在,以及未來的「自由人的聯合體」。哲學表徵人的存在的歷史演化,它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馬克思說,古代哲學是「人在神聖形象中的自我異化」,近代哲學是揭露「人在神聖形象中的自我異化」,也就是「上帝的人本化」過程,而現代哲學是揭露「人在非神聖形象中的自我異化」,把對神學的批判、對宗教的批判、對上帝的批判轉化為對法的批判、對政治的批判,它要使人們獲得這種真正的現代意識。想學到任何一點東西都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如果你能夠有興趣學習哲學,真正想要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能力和人生境界,那就要學習學習再學習!

關於怎麼學習哲學,我概括為四句話:一、時代精神主題化;二、現實存在間距化;三、流行觀念陌生化;四、基本理念概念化。馬克思說,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真正理解哲學離不開自己的時代,哲學是自己的時代、自己的人民的產物,任何重大的現實問題都深層地蘊含著重大的理論問題,任何重大的理論問題都源於重大的時代性的現實問題。馬克思說「問題是時代的格言」,真正的學習哲學必須同我們今天的時代和它的問題,以及我們所承擔的時代的使命聯繫起來、統一起來,所以時代精神主題化。第二,哲學是以它自己特殊的方式去把握現實的,它不是像其他的實證科學那樣直接去研究那個經驗的對象,所以毛澤東說哲學是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概括和總結。它直接地是以各門科學知識為對象,這樣它才能夠超越那種表象的偶然性、流變性、雜多性,它才能夠深層地去透視現實,理想地去引導現實,批判地去看待現實,它才能夠成為一種批判的智慧、反思的智慧、超越的智慧和創新的智慧。第三,哲學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對於基本觀念的批判。也就是說,任何一門科學能夠建立起來的基礎都是它的基本概念、基本範疇和基本理念,而哲學做的工作就是對它們的批判性的反思,所以不管你從事哪門科學,你都有必要去思考哲學,這才能夠提升你的研究能力和水平。最後,基本理念概念化。你需要比較系統地去學習,這就對學習哲學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我在《哲學通論》裡邊說了五句話,高舉遠慕的心態,縝思明辨的理性,體會真切的情感,執著專註的意志,洒脫通達的境界。我們只有真實地學習、掌握、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它才能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才能夠轉化為人民的生活境界。

我們今天可以不是一個英雄主義的時代,但是我們不能沒有英雄主義的精神,像黑格爾說的「哲學就是使人崇高起來」,像馮先生說的「哲學就是使人作為人而成為人」,像馬克思所說的哲學是使人成為一個「大寫的人」,要使哲學成為「時代精神的精華」和「文明的活的靈魂」。在我們這個時代學習哲學,特別對於我們在座的青年大學生來說,一定要永葆一種英雄主義的精神。我們在面對生活的時候,應該能夠這樣去對待它:「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只因平生無愧事,方敢死後對青天」,「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就是我們應有的一種英雄主義的精神,有了這樣一種精神,我們才能夠更好地去對待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才能夠有一種真實的生活的幸福感,才能夠共同努力去實現我們的理想、夢想和追求。所以我說,健康的體魄是鍛鍊出來的,真實的本領是鑽研出來的,美好的心靈是修養出來的,成功的人生是拼搏出來的。我特別希望我們的青年學生們能夠在自己的學習當中增強多方面的修養,包括我們的哲學修養,用我們的哲學智慧去構建我們的精神家園。

新書推薦

作為20世紀最為重要的哲學家之一,海德格爾令人難以捉摸,其思想複雜而浩瀚。《人, 詩意地棲居:超譯海德格爾》一書是從海德格爾大量著作中精選160餘條語段翻譯整理而來。分為「存在的真理」「思想的任務」「語言是存在的家」「人,詩意地棲居」和「技術和人的命運」五個部分,另附三篇重要論文。大致勾勒出海氏思想的輪廓與話題中心,有助於讀者更好地接近原著,進入海德格爾極富魅力的邈無涯際的精神王國。

【目錄】

001一 存在的真理

023二 思想的任務

067三 語言是存在的家

095四 人,詩意地棲居

141五 技術和人的命運

175六 尼采對藝術的五點論述

185七 世界圖畫的時代

205八 誰是尼採的扎拉圖斯特拉?

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