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粉紅經濟」崛起?

最近,最大的同志交友應用Blued又獲得數千萬元人民幣融資,這讓以聚焦LGBT(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與跨性別者的英文首字母縮寫)人群的「粉紅經濟」引起關注。

有關機構對LGBT群體的消費情況調查始於2014年。在2014和2015年,除了由面向職場同志人群的非營利平台「同志商務」牽頭做的《LGBT群體生活消費調查報告》外,另一家同志企業ZANK也牽頭髮布過這兩個年度的《LGBT群體消費調查報告》。這些報告的調研人群取樣和調查內容有一些差異,但立場和結論有不少共性,比如大多說明LGBT群體有較強的消費能力,呼籲企業和商家關注到該群體的特殊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為他們提供更多元、更周到的服務。

對於LGBT群體消費能力強這種觀點,許多人是有疑問的。個人的消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經濟基礎,一個在社會上普遍遭受歧視的少數群體,在經濟收入上不可能具有優勢,又怎麼會有很強的消費力呢?不過仔細看報告就會發現,被調研的人群大多比較年輕,屬於城市中產階級,他們較少進入婚姻,更少生育子女,其消費帶有較強的傾向性,比如會更多地購買高品質的智能手機和化妝品、護膚品等,這就使得他們在某個領域的消費比例可能超過同齡的異性戀群體。

LGBT的消費方式跟互聯網有緊密關聯,可能是因為該群體中存在較多的跨性別消費現象。由於網購不需要面對面,那些偏離傳統性別規範的行為就不會遭受質疑。基於這樣的背景,電子商務和互聯網企業似乎也就順理成章地對這個群體產生了興趣,開始頻頻對其示意好感。例如2015年的情人節,淘寶就發起了贊助同志伴侶前往美國結婚的活動;而噹噹網的某張宣傳海報也有同性戀元素,可惜沒能通過審查而未在官方渠道被使用。

購物之外,LGBT的社交也嚴重依賴於互聯網。同性戀的傳統公共空間是公園、廣場、茶園、浴室和舞廳等,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商業性公共空間如酒吧、桑拿和會所等出現並引領了一時風光。到21世紀,網路的興起徹底改變了這個群體的社交模式,他們中使用互聯網(包括移動互聯網軟體)進行社交的人越來越多。這也給創業者帶來了難得的商機,一些為LGBT群體提供網路社交平台的企業如淡藍網、ZANK、樂do、熱拉等都在近年內順利獲得投資,迅速成長為行業領域中的佼佼者。

在許多人看來,粉紅經濟自有其積極意義,它極大地增強了LGBT群體的可見度,試圖利用商業的力量來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在西方,通過消費來融入主流社會也曾是同性戀者爭取社會認同的一個主要途徑,但這一策略在後期越來越遭到來自社群內部的抵制。例如有人指出,同性戀身份已被成功物化成關於商品消費的一種生活方式,做一個同性戀就意味著要學習如何「正確」地進行消費。針對這樣的現狀,許多同性戀者喊出「我們在此,我們是同志,我們不要購物」等口號,要求回歸政治議題,繼續LGBT權益抗爭運動。

在,當消費文化漸成主流,粉紅經濟作為一種商業時尚嶄露頭角時,它對LGBT群體的發展又意味著什麼呢?眼下,一方面,政府對公益性尤其是維權性質的機構管控收緊,而另一方面,「粉紅經濟」則似乎不受限制,相關企業甚至有獲得政府大獎的案例,對於在消費社會中處於弱勢的LGBT人群來說,這真的是一條通往解放的坦途嗎? 事實上,「粉紅經濟」的積極意義被消費主義解構的威脅一直存在。一些希望吸引性少數者來進行消費的企業,本身並沒有什麼平權觀念,也沒有多少社會責任感,只有較為短視的商業目的,很容易急功近利,甚至倡導一些錯誤的理念。例如2016年上映的電影《奔愛》,就打著同性戀的標籤來推銷,實則並沒有這方面的內容,所謂女女情感是兩個女人與一個男人間的異性戀情感糾纏。這使得一些特意前去觀影的女同性戀非常憤怒,在網上發起了「萬名女同性戀抵制《奔愛》」的活動。

不過,內地「粉紅經濟」的發展對於公權力的壓制而言仍然具有某種突破性的意義。西方左翼在談到商業主義與同志運動關係時大多持批判態度,認為消費主義淡化了同志運動的政治意義,這在並不完全適用,因為「粉紅經濟」的崛起本身就是平權運動的成果之一,它也可能會進一步促進性少數者的權益。當然,這有賴於整個社會性別意識的提升和參與者的積極反思,在當下整個世界向右轉的氛圍中,這意味著要對未來有更堅定的信念,在逆境中能及時進行策略調整,並且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