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學會這三招,讓用戶愛上你的產品

近期,「資本寒冬」的說法甚囂塵上,愚以為,資本的冬天,其實是創業者的春天。因為寒冬的來臨,會讓一些原有的泡沫破滅,某些行業甚至會重新洗牌,從長遠來看,這一定是個好消息。真正有實力的創業者是能夠經得起市場的洗滌,大浪淘沙后剩下的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對於企業來說,所謂「價值體現」就是產品。成立一家優秀的公司,不等於能做一款優秀的產品;一位好的創始人,也不一定是一位好的產品經理。千里之途,始於足下,更多時候,用戶對產品的滿意程度決定著一個初創公司能否在初創期生存下來。

如何讓用戶愛上你的產品?這是許多產品經理或初創公司創始人共同關注的話題。小黑整理了一些產品老司機的經驗之談,今天便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為廣大初創型公司帶來一些幫助。

注重與用戶的互動

對許多創業型公司而言,有了主意馬上招聘技術合伙人,全權負責產品設計,但由於擔心創意被竊取,全程「保密」,不與用戶產生任何互動是非常常見的思路。

一旦產品缺乏與用戶的互動,就很難健康的成長。由於初創公司的開發效率不高,人員數量單薄,一個團隊可能需要沒日沒夜的工作,才能在半年內開發出一個充滿漏洞的產品。

如何高效的生產出讓用戶喜愛的產品呢?一種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創業初期,只設產品經理、交互設計師與原型設計人員三種職務,創始人可以自己擔任產品經理,但必須要有人負責這三項工作。

集齊這三種人才,產品設計就可以迅速展開,創建體現用戶的高保真模型,同時注意邀請目標用戶驗證產品模型。這樣,有問題后也能高效的修改。

要注意的是,因為過程中及時邀請目標用戶參與內測,產品也不僅僅是「產品經理」自己喜歡的產品,更是能打動用戶的產品。

很多人都覺得,成功的創業一定是前無古人的顛覆,但事實未必如此——成功的產品往往不是新鮮事物,而是把已有的產品做得更好、更便捷,解決過去沒能解決的、對於用戶而言非常重要的那些問題。當你的產品完全在用戶體驗和情感支持上超過了舊的同類產品,就是成功的創造。

這需要創造者做到:對目標市場和現有產品的缺陷都有深入研究;了解最新的技術,爭取解決過去因為技術問題無法解決的產品缺陷。

「只要市場上還有蹩腳的產品,就還有機會。」

注重情感體驗

蘋果公司給了我們一些啟示,作為一個硬體公司,他們做到了三點:硬體為軟體服務,軟體為用戶體驗服務,而用戶體驗為用戶的情感服務。這樣,產品才算是真正直擊到了用戶的需求。

被競爭對手超越的恐懼和「貪婪」,驅使著企業級消費者去購買能那些提升他們效率和效果的產品,而決定大眾消費者是否買單的情感則更加多元:他們可能因為孤獨想要被愛而去購買一個產品,也可能也為了滿足自豪感、區別自己和其他人去購買產品,甚至有可能是因為想賺更多錢的而去花錢。

所有的設計歸結起來,都需要為情感服務。

於是,出現了以下問題:通過什麼途徑滿足這些情感需求?哪種視覺設計能抓住這些情感?哪些功能更能滿足這些情感需求?哪些產品特性阻礙用戶宣洩情感?

產品設計者可以做的是:開展原型測試,在這一過程中除了觀察測試者是否能順利使用產品,別忘了了解測試者的情感需求。

另外,不管有沒有意識到,一款產品的「顏值」和總是影響著我們對他的情感,所以視覺設計很重要。而「顏值高」但非常」任性「的產品也不是那麼可愛,所以,可用性測試也很重要。

除了正向去考慮如何讓用戶開心,反向思考人們為什麼不開心也很重要。

前雅虎副總裁傑夫邦弗特說,「憤怒的用戶決定著產品未來的發展方向。」那些必須要被解決,但人們又討厭去解決的問題,是產品經理抓住情感需求的捷徑。

除了這些通用的手段,產品經理們還把消費者分類,分別去審視他們的情感需求:技術愛好者、非理性消費者、理性消費者、超理性消費者和觀望者。

其中技術愛好者僅僅因為新技術就能對一項產品產生好奇,但其實他們並不是研究用戶情感需求最好的範本。同理,只購買最好產品的理性消費者和超理性消費者,以及跟從大眾的觀望者,也不是最重要的人群。

反而是非理性消費者,那些極端化了用戶情感,但又與大眾情感方向上保持一致的人,應該是產品經理們最關注的對象。

抓住情感需求看起來是很玄學的東西,但這位資深產品經理卻給了你很多訣竅和理論去達到這一點。最能把握住大眾情感的人,並不是最情緒化的那些,往往是理性的去分析的那些。

三種產品,不同對策

根據服務對象的區別:可以把產品分成三種類型——網路服務類、企業服務類和平台類。

大眾網路服務直接面對目標用戶,不需要銷售團隊和分銷商搭建橋樑,可以更直接的與用戶互動、溝通,隨時驗證新產品創意,實時觀察用戶的反應。

企業級軟體的銷售對象,主要是企業,而不是個人消費者(小型工作室、家庭辦公室和其他小企業更適合被划入個人消費市場)。

平台產品指的是一類基礎軟體,應用開發者能在其基礎上開發應用程序:操作系統、運行環境、web 服務、遊戲開發平台以及應用平台。

而對於三種產品而言,有一些共同的注意事項:視覺設計和交互設計必須同時精進,減少系統故障和缺陷,必須保證產品的高可用性。

但因為服務對象的區別,三種產品在打造時有一些對策區別,尤其是在對待用戶的意見上。

對於網路服務類產品而言,用戶數量往往非常高,這時候我們應該尋找出一群最典型的目標用戶,並且邀請他們參與產品的測試,常常和他們互動,一方面能精進產品,另一方面也給了他們更好的用戶體驗。

對於企業服務類產品,很多人或許覺得大用戶的意見會更加重要,其實不然,一味迎合用戶的需求,很容易讓自己的產品陷入一個供需不對稱的死循環。

「只要我們同意修改布局、整合站點,合作夥伴就答應簽一份七位數的廣告合同。」看起來這時候妥協合情合理,但即使是企業服務類產品,也是一種產品,所以產品需求比看起來的「用戶需求」更重要。

我們應該怎麼做呢?產品經理應該與客戶一起梳理需求,發現問題的本質,提供更合理的解決方案。

其實很多用戶表達出來的需求並不真的是他們的需求,很多時候,用戶不喜歡你為他們定製的軟體,他們更喜歡你按照所有人的標準設計出的通用產品,因為通用產品的兼容性、數據移植性更好,改進速度更快。

平台產品的情況更加複雜,因為這三類需求截然不同的人都是你的「用戶」——應用軟體供應商、開發人員、終端用戶。

其中開發人員因為想要最便利的進行開發,意見可能最多,也最容易被聽到,終端用戶卻很難直接和產品開發者進行溝通,因此人們忽略了他的意見。可是終端用戶,才是你真正的「金主」,可不能因為他們「音量低」,就漠視他們的需求。

不同類產品,在面對用戶的時候,對策必然不同。不止對於新產品,對於一個創業公司,如何去跟你的種子用戶打交道?和哪些種子用戶互動?這些仍然需要企業們去不斷探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