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古代王朝眾多,為何這個王朝獨受人們追捧?看完這些就知道了

中學歷史教材裡面說,古代農民起義的最後結局只有兩種,一、被地主階級殘酷所鎮壓;二、被地主階級篡奪領導權。

這個結論,未免讓人沮喪。

說起來,在古代歷史上,影響力巨大的農民起義一共有八次,依次是:秦末農民起義、西漢(王莽新朝)末年農民起義、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隋末農民起義、唐末黃巢起義、元末農民起義、明末李自成起義、清末太平天國起義。

經濟學博士李曉鵬在《從黃河文明到一帶一路》一書中認為,這八次農民起義中,被鎮壓掉的其實只有唐末黃巢起義和清末太平天國起義;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是被各地豪強起兵所瓦解;明末李自成起義雖然一度獲得了勝利,但勝利的果實卻被滿清所篡奪。其餘剩下來的四次農民起義都是勝利的。其中,普通農民出身的劉邦在秦末農民起義中統一了,當上了皇帝,建立了偉大的西漢王朝;平民出身的劉秀在西漢末年農民起義中統一了,當上了皇帝,建立了東漢王朝;隋末農民起義中,雖然最後當上皇帝的是關隴軍事貴族李淵,但他的李氏關隴集團在戰爭中跟農民起義結合,吸納了大量的農民起義軍優秀人物進入自己的班底,仍然是一次勝利的農民起義。而最最完美的農民起義勝利,當屬元末農民起義,在這場起義中,貧民出身的朱元璋統一了,當上了皇帝,建立了偉大的大明王朝。

李曉鵬博士的原話是這樣說的:「古代農民起義的最高峰,顯然是元末農民起義。它取得了完全的勝利,推翻了一個腐敗反動的舊政權,趕走了蒙元統治者,恢復了華夏正統,讓一個貧農、乞丐當上了皇帝,一大群底層出身的英雄人物進入帝國統治階層,建立了一套有利於底層人民權利保護的法律制度。農民起義的英雄們共同建立了一個偉大的、繁榮的帝國,開拓了西洋商業貿易,建立了海陸雙重霸權,讓明帝國成為全球手工業和貿易經濟中心,存在了長達二百七十五年之久。農民起義的最高峰就應該是這個樣子,這才能叫最高峰,輝煌得讓後人只能仰視。」

李曉鵬博士的說法不無道理。

我們不能說因為朱元璋當上了皇帝、身份成了大地主,就認為他建立起來的政權是為地主階級服務,和之前的唐朝、宋朝、元朝沒有絲毫區別,從而說他所領導的農民起義「被地主階級篡奪領導權」,將之視為一次失敗的起義。如果,朱元璋在完成了統一天下大業后,仍然回當貧農、乞丐的話,那也沒法對新建立的國家進行有效的統治和管理。

所以說,朱元璋所領導的農民起義到底有沒有「被地主階級篡奪領導權」,不是看他的身份變成了地主階級,而是看他有沒有記「初心」,他的骨子裡還有沒有保留「農民」的本質,他所建立的政治有沒有為廣大農民著想,也就是說,有沒有「民本」思想。

原本嘛,古代是一個農業大國,治理國家就應該以民為本, 發展經濟就應該以農為本。而歷代開明君主也都注重以此核心為主要內容的民本思想。

不過,相較之下,朱元璋無疑是其中最為突出的典型。

朱元璋從最底層的貧苦百姓中走出來,歷經坎坷,深知民眾的艱辛。他曾親口對群臣說:朕一食一衣,莫不念及百姓耕種和紡織的勤勞,你們住大廈,騎肥馬,穿錦繡衣服,吃魚肉大餐,不應當忘卻民眾的辛勞。

在君、臣、民三者關係中,朱元璋認為,「天為民而生君,君為民而職臣」,民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國家的根本,在君、臣、民三者關係中,民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國家的根本,君是民的服務者,得民者昌, 失民者亡。

這種認識,奠定了朱元璋「為治以安民為本」的治國理念。而要安民,就必須富民,積極發展民生,「保國之道,藏富於民。」

為此,朱元璋制定了一系列方針,包括:減免賦稅、救災賑貧、鼓勵墾荒、移民屯田、解放奴隸、限制僧道、獎勵農桑、興修水利等等。

朱元璋是個實幹家,所制定出來的東西,並不停留在書面上,而是件件落實,條條細化,終於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據洪武二十六年(1393)統計,全國可耕種田地已達850多萬頃,比元末增長了四倍多,致使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府庫民室都儲糧豐富洪武二十六年這年共征糧3278.98萬石,比元代全盛時全國歲入糧1211.47石相比,增加了近兩倍。

必須要說明的一點,朱元璋實行的可是是輕徭簿賦的政策。

朱元璋飽嘗了元末統治階級橫徵暴斂給農民帶來的痛苦,當國后,格外注重與民修養生息。洪武初年,農業稅為每畝三至四斗,後來官倉豐盛,又減為每畝一斗米,約18.9斤。商稅為「三十而取一」也就是3.3%。在古代歷史上,以稅賦論,明朝為歷朝歷代最低。(老實說,明洪武朝的稅賦還不是最低的,在明萬曆朝,商業稅還一度降到了1.5%,年營業額在40兩白銀——相當於現在26432元以下的,一律免稅。有人做過統計,在張居正搞改革后,國家財政收入最多的一年有200萬兩白銀,按當時約6000萬的總人口算,人均每年負擔國家稅收0.033兩白銀,約合人民幣22元,低到讓人無法想象。也因為明朝一直實行的是低稅賦政策,所以明末崇禎才會被一個「錢」字愁殺,明朝才會亡於兵亂、民亂)。

在這樣低賦稅的情況下,新生的大明政府仍收到這樣的巨額賦稅,足見農業生產發展速度之快。

值得一提的是,明初一百多萬軍隊的軍糧,也大多出自軍屯。

朱元璋因此放出這樣的豪言:「吾京師養兵百萬,要令不費百姓一粒米。」

在水利工程方面,比較大型的有和州二百餘里銅城堰閘的修建;陝西涇陽洪渠堰、灌涇陽、三原、醴泉、高陵、臨潼田等二百餘里河渠的浚疏;又修建了崇明、海門堤二萬三千九百餘丈。洪武二十八年統計,全國府縣開塘堰40987 處,疏通河流4162 處,修建陂渠堤岸5000 多處。在開國后短短20 多年的時間內,就修建了這麼多水利工程,在古代歷史上屬絕無僅有。

國家富足了,朱元璋卻能力戒驕盈, 倡儉養民。

在朱元璋的影響下,明初形成了以節儉為榮,奢華為恥的社會風氣。

而更為難得的是,朱元璋自己「抑奢侈、弘儉約, 戒嗜欲」,對民眾、對社會的弱勢群體卻十分大方。

朱元璋剛當上皇帝,就規定,年齡在七十以上的老人,可免除其一個兒子的所有徭役。八十歲以上的老者,只要品行善佳,國家都會定期提供補貼和資助。其中,八十歲以上的貧窮老人,當地政府每月要贈送大米近100斤,豬肉5斤,酒60斤。物質補助不能說不豐富,制度不能說不人性化。對於九十歲以上的老人,只要是中等收入以下的家庭,則在八十歲獲贈的基礎之上,每年加贈高檔絲綢布料一匹,棉絮5斤。

而最為石破天驚的是,對於侵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的貪官污吏,朱元璋堅定地站在民眾這邊,大力肅貪治貪。

朱元璋給予天下百姓懲除貪官的權利,允許他們直接到京師告發貪官,甚至可以把貪官扭送京城。

朱元璋明確下令,百姓有權闖入官府捉拿有劣跡的官員,如有膽敢阻擋者,則誅滅全家。

朱元璋此舉,稱得上是數千年以來最大膽、最開放的反貪措施!

以上種種,李曉鵬博士雖然未在《從黃河文明到一帶一路》一書進行詳述,但結合朱元璋這一以民為本的治國理念來看,元末農民起義的的確確是取得了完全的勝利,大明王朝本質上就是一個農民建立的政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