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調節身心的放鬆功

【摘要】 放鬆功的具體放鬆方法有多種,其中最常用的是三線放鬆法(功),其他還有鬆通法、分段放鬆法、拍打放鬆法、震顫放鬆法、倒行放鬆法等。意念操作有兩種,第一種是用心聽自己念出的「松——」字;第二種是把意識放在放鬆的感覺上,默念「松——」時,體會那個部位放鬆的感覺。

放鬆功是20世紀50年代由上海市氣功療養所的專家為克服單純靜坐的不足之處,以「松」為核心,以《太清調氣經》中的「委身法」、《最正確之健康長壽法》等為藍本,整理而成的一套既有傳承又符合現代文化特徵,安全有效,易於推廣的功法。在五六十年代的第一次全國發展高潮中,放鬆功作為南方功法的代表與北方劉貴珍先生的內養功一起在實踐、教學、科研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並被氣功界褒獎為「南北雙璧」。在隨後的幾十年裡,放鬆功被廣泛地應用於臨床,並取得諸多成果。如今該功法已被納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向全國推廣的15種氣功功法之一,也是上海市衛計委與市中醫藥發展辦公室向全市推廣的5種中醫傳統運動試點項目之一。

放鬆功的具體放鬆方法有多種,其中最常用的是三線放鬆法(功),其他還有鬆通法、分段放鬆法、拍打放鬆法、震顫放鬆法、倒行放鬆法等。

功法理論:經絡學說作指導

經絡人體運行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串上下的通路,其重要性誠如《靈樞·經脈》所說:「經脈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放鬆功的功法理論來源於中醫理論,尤其是經絡學說。如三線放鬆的3條線、27個放鬆部位、4個止息點,都與經絡、腧穴密切相關,其中3條線分別沿身體的側面、前面、後面依次放鬆,這些區域也正是身體重要經絡循行經過的地方,如側面(兩臂)有手三陽經、手三陰經循行;前面(頭面、胸腹部)有足三陰經和足陽明胃經、足少陰腎經循行及奇經八脈中的任脈循行;後面(後腦、頸項、腰背部)有足太陽膀胱經和奇經八脈中的督脈循行。27個放鬆部位、4個止息點幾乎都是重要的腧穴,其中3條放鬆線路的止息點都是井穴,井穴是經脈氣血的起源,最後的止息點也都是身體重要穴位。意守這些穴位,對身體氣血運行都有著顯著的調節作用。放鬆功正是通過放鬆身體、呼吸、心理來調節人體的經絡氣血,進而促進健康,消除疾病的。

功法特點:長呼短吸默念「松」

長呼短吸的呼吸法、呼氣默念「松」是三線放鬆功的主要特點。初練放鬆功採用自然呼吸,放鬆功在呼氣的同時默念「放——松——」,且強調吐氣的均勻緩慢、不急不促,其意旨在延長呼氣的時間,隨著練功的深入,會自然的形成長呼短吸。呼氣時要放鬆身心,重在放鬆的意念和感覺,而不在發出的聲音上。開始時,為集中精力,發音相對較為清楚,隨著放鬆程度的加深,意識活動逐漸減少,聲音會越來越輕,甚至有些模糊,逐漸只剩下「ong」的音,最後只剩下「ong」的感覺,已經聽不到任何聲音。這時的呼吸已經由平日里粗重、散亂的呼吸逐步調整到了深透、緩慢、細長、均勻的呼吸狀態。

從其作用來看,放鬆功偏於瀉法。傳統氣功學認為,吸氣屬陽、功能補,可提高交感神經的張力;呼氣屬陰、能夠瀉,可以降低交感神經的張力。放鬆功延長了呼氣,所以偏重於瀉實的作用。練功初期,發聲較為清晰,瀉的作用較為明顯;隨著入靜程度的加深,聲音變小,直至無聲,功法瀉的作用也逐漸減弱,趨於平和。

功法難點:矛盾中尋求平衡

「松」和「緊」是一對矛盾,放鬆功中兩者是辯證統一。首先,在練功的過程中松中有緊,緊中有松。習練放鬆功時不是要身體癱軟下來,因為癱軟的身體,看似放鬆,卻有很多關節受到擠壓,即使平躺在床上,徹底癱軟的身體也不利於氣血的運行。所以練功時的松是在機體保持一定張力下的松,古人稱之為「松而不懈」;同樣道理,放鬆功的坐式與站式,都要求「正」,看似要求身體收緊,其實不然,這裡「正」是放鬆后氣血充盈的自然端正,如同樹木在陽光、水分充足的情況下,茂盛的生長時,呈現出的舒展條達。不是像木偶一樣,刻板的僵直的姿勢,古人稱之為「緊而不僵」。其次,在放鬆的過程中,松和緊是相互促進、相互轉化的。在練放鬆功時,把意識集中並保持在身體某一部位,可以幫助排除雜念,實現「一念代萬念」,逐步達到氣功放鬆入靜的狀態,並在此基礎上體察身體各方面的感覺與變化,進行自我調整,以取得更好的練功效果。

功法層次:逐步深入地放鬆

放鬆本身又可分為不同的層次,在這裡我們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松靜階段、鬆通階段、松空階段。放鬆的程度層次,包括身體和心理兩方面,而這兩個方面又是相互關聯的。首先,身體的放鬆有利於心理的放鬆,而要做到身體放鬆,除了擺好姿勢以外,還需要一定的心理活動的參與,意念不足,放鬆欠佳,意念過重,本身又會造成精神緊張,也不利於放鬆。所以,對於每一位練功者來講.要根據練功過程中的自我感受,做出適當的自我調整,逐步達到「松」的要求。

開始習練放鬆功的要求是身體鬆弛,內心平靜狀態即可,即感到周身上下、軀體內外及肢節皮毛舒松自然,氣血運行通暢,排除雜念,內心平靜,這就標著著習練者進入了松靜階段。進一步堅持練功,會感覺到身體逐漸鬆開,有的人是一層一層鬆開,有的人是一塊一塊鬆開,放鬆感在體內逐漸瀰漫開來擴散到每一個角落。有的人感覺像坐在水中,有的人感覺自己像冰塊一樣融化,有的人感覺自己肌體與骨架在漫漫分離,漸漸地僅剩下一副骨架,其餘部分均被溶解,甚至僅存的骨架也被溶解,整個身心處在一種若有若無、時隱時現的狀態。這些都是氣血通暢的表現,所以叫鬆通階段,這時心理更加平靜,並有種說不出的喜悅。最後進入松空階段,這個階段的表現以空無為主要特徵,這時連若隱若現的身體也消失了,內心也會超越平靜,進入一種空無的狀態,需要說明的是這種空無不是真空,不是完全寂靜,而是一種生動活潑的虛空狀態,這時的呼吸已經十分緩慢細微,如果繼續堅持練功,最終可以達到三調合一的境界。對於初學者來說,達到松靜階段的要求就可以了,後面的鬆通、松空階段.只可順其自然,不能著意追求,否則,會欲速則不達。

醫學氣功學會推薦功法

放鬆功的練法和作用

放鬆功強調精神內守,意導氣行。該功法安全有效,不受環境條件限制,不需要器械,對場地的要求也不高,在辦公室、書房、卧室、公園都可以。練功的時間也比較靈活,短則10來分鐘,長則一兩個小時皆可。放鬆功包含多种放松方法,習練者可以根據當下的需求選擇其中的一種或幾種。下面以三線放鬆功為例,講述功法的具體操作。

三線放鬆功是將身體劃分成側面、前面、後面3條線,每條線9個放鬆部位和1個止息點,練功時沿此三條線路自上而下依次進行放鬆的方法。三線放鬆功是放鬆身心的基本方法之一。初學者習練此法、可以意念集中,周身放鬆,緩解疲勞的效果。長期堅持習練此法,放鬆的程度會不斷增加,松效果更加明顯,可以使習練者精力充沛,心情愉悅。三線放鬆功是一種靜功,動作、姿勢比較簡單,心理操作較為豐富,習練時需仔細體會。

常用姿勢

練習放鬆功的時候有多種姿勢可供選擇,可以站著練(站式)、坐著練(坐式)、躺著練(卧式),也可以邊走邊練(行式)。

站式

兩腿分開,自然站立,以舒適為度;兩腳平行,與肩同寬,雙膝微曲,膝蓋不超出足尖,臀部向下坐,感覺自己好像是坐在凳子上,腰部伸展,不要挺肚子,上身正直,含胸拔背,頭頸部正直。輕閉雙目,口微閉。兩臂自然下垂,松肩垂肘,雙手可以自然放於體側,也可以放在身體前面,掌心向內,像抱了一個球一樣(圖1),或雙手相疊合抱丹田(圖2)。

坐式

平坐式:臀部坐在凳子或椅子的外三分之一, 不要滿坐,凳子或椅子的高度與小腿長度相當,兩腳平行分開約與肩同寬,不要八字形,膝關節呈90度,大腿與地面平行,與上身呈90度。腰要直, 頭要正, 下頜微收,舒胸拔背,頸部松直, 兩眼輕閉,口自然閉合,上下牙齒若接若離,兩臂自然下垂,松肩垂肘,雙手掌心向下,自然放於大腿上(圖3),或平放在小腹部, 兩肘自然彎曲,使兩腋分開, 不要加緊(圖4)。

靠坐式

坐在床上,背部墊起約45度,頭放正,頸部松直,口眼輕閉,四肢自然伸展,兩腿可根據個人習慣自然分開或併攏,腳尖自然分向外側,兩臂自然放於體側,雙手掌心向內,或雙手重疊放于丹田處。

卧式

躺在床上也有兩種姿勢,仰卧式與側卧式。仰卧式時,平躺在床上,面朝上,頭正直,口眼輕閉,四肢自然伸展,兩腿可根據個人習慣自然分開或併攏,腳尖自然分向外側,兩臂自然向下伸展,雙手掌心向內,放於體側(圖5),

側卧位時,側卧於床,頭略向胸部收,雙目輕合,兩腿疊放,膝部自然彎曲,上方的腿彎曲度數較大,上方的手心向下,放於髖部,下方手臂屈肘,手心向上,放於耳前。左側卧、右側卧皆可,但人體心臟在左邊,左側卧位時心臟在下面,容易受壓,所以一般以右側卧為多(圖6)。

呼吸形式

自然呼吸

這種方法接近我們平時生活中安靜狀態下的呼吸,練功時略微關注一下呼氣,這時的呼吸比我們平時的呼吸略慢,一般來說,可以降到一分鐘10次,甚至更慢,是一種略帶意念的自然呼吸。練習準備階段、收功階段、意守丹田都可採用這種呼吸形式。

腹式呼吸

這種方法與自然呼吸用法相近,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礎上,經過長期鍛煉,逐漸形成的一種呼吸形式,主要特點是呼吸時腹部起伏。根據起伏的方式又可細分為順腹式呼吸與逆腹式呼吸。吸氣時如果腹部是隆起的,呼氣時腹部是收回的,我們就叫順腹式呼吸。吸氣時如果腹部是收回的,呼氣時腹部是隆起的,我們就叫逆腹式呼吸。

發聲呼吸

發聲呼吸是放鬆功的一大特點。吸氣時把意念移到一個部位上,呼氣時輕發「放——松——」的聲音。隨著練功的深入,放鬆程度的加深,聲音會逐漸變小,甚至轉為無聲。

在此調息操作過程中,要以 「勿忘勿助」為原則,要使呼吸向深、長、柔、細、綿綿不絕的方向變化,又不可故意憋氣,勉強去做,須用意不用力。練功過程中出現的胸悶、頭暈、勞累等不適,多與呼吸氣息的操作不當有關。待調息有了一定基礎之後,氣息的控制過程就有可能由有意識變為下意識。此時意識對呼吸已並不專門予以注意,只是跟隨即可。

功法操作

放鬆功包括功前準備、主體功法、功后動作三部分。

功前準備與要求

三線放鬆功屬於靜功,對心理變化要求較高,所以一定要重視功功前準備與收功,且不可草率了事。作好功前準備,可以減少練功中一些雜念,有助於提高練功質量,保持練功的順利進行。一般在練功前5~10分鐘進行。

1)先使情緒穩定下來,停止原來的一些活動,包括工作、學習、閱讀、思考、文娛活動等。如感到太疲勞或心情煩躁時,可暫不練功。

2)練功場所的光線不要太強,空氣要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風。

3)周圍環境要保持比較安靜,一般應避免在練功時有劇烈聲響發生,包括電話鈴聲與手機簡訊提示音等。

4)患者局布疼痛或臨床癥狀比較明顯而影響練功時,可先採取一些對症措施。

5)安排好練功用的卧床和坐椅,力求合適。床一般以木板床較好。坐椅高低適宜,坐椅太高,腳底下墊物;坐椅太低,墊高坐椅。

6)如有必要,可先排除大小便。

7)鬆開衣領、腰帶等束緊在身上的東西。衣著既不要太緊,也不要鬆散。

主體功法

分為意念放鬆、意守丹田、吞津入腹三步。

意念放鬆:三線放鬆法可採用自然呼吸或腹式呼吸。吸氣時意守一個部位。呼氣時默念「放—松——」;吸氣時再意守下一個部位,呼氣時默念「放—松——」,如此循環。

意念操作有兩種,第一種是用心聽自己念出的「松——」字;第二種是把意識放在放鬆的感覺上,默念「松——」時,體會那個部位放鬆的感覺。

三條線路分別是:

第一條線:頭部兩側→頸部兩側→兩肩→兩上臂→兩肘→兩前臂→兩腕→兩手→十個手指。止息點是中沖穴。

第二條線:面部→頸前→胸部→腹部→兩大腿前→兩膝→兩小腿→兩腳→十個腳趾。止息點是隱白穴。

第三條線:後腦部→後頸→背部→腰部→大腿后→兩膝窩→小腿后→兩足跟→兩腳底。止息點是湧泉穴。

意守丹田:三條線上的所有部位全部放鬆完畢后,身體保持上一步的姿勢不變。輕地意守下丹田3~4分鐘。

吞津入腹:保持上一步的姿勢不變。把口中的唾液分三次咽下。保持深、長、柔、細的呼吸。咽唾液時意想體內真氣隨著口中唾液下至丹田。吞咽時要輕柔,不要用力下咽。

功后動作

咽完唾液后開始收功,兩手相搓,做乾洗面,梳頭,緩慢轉動頸部,肩部,活動腰部等動作收功。緩慢地從練功狀態恢復到生活中來。

注意事項

(1)要根據練功者身體的特點,當下的環境特點,以及練功者的需求來把握練功的強度。

(2)關於練功的姿勢因個人的體質不同,身體狀況不同,放鬆的姿勢也會略有差別。例如患有肩周炎的人,患側上肢難以放鬆,很難做到虛腋;膝關節損傷的人,患側膝關節受力程度差,重心常常向健側偏移,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在放鬆深入到一定層次后,身體會逐漸找到最適合自己當下的姿勢,呼吸也會找到最適合的頻率,由於身體的狀況不同,這是的狀態也不盡相同,達到「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的境界即可。要點是找到最適合自己放鬆的狀態,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追求過分的中正,那樣會適得其反,造成緊張。

(3)關於練功量每個入的體質狀況不同,耐受力不一樣,尤其對於患者而言,尚有虛實之變化,所以,要針對不同的個體制定合理的練功量。練功量過大,疏泄太過,易傷正氣;練功量過小,不足以激發和調動人體正氣,難以達到練功目的。對於初學者而言,可首先選擇一種姿勢練習,時間從20分鐘開始,逐步增加到40分鐘,再加到60分鐘為止,每天練1~2次。

(4)放鬆功有行、站、坐、卧四種不同的姿勢,其中行式消耗體力最大,體內氣血運行最旺盛,但放鬆較難,且初學者容易開小差;站式消耗體力較小,體內氣血運行較快,較容易放鬆,但有摔倒的危險;坐式消耗體力較少,體內氣血運行較慢,最容易放鬆,特別適合初學者採用;卧式消耗體力較小,體內氣血運行最慢,沒有較容易放鬆,但初學者容易昏沉,僅用於年老體弱或病重者。

(5)在辦公室等公共場合或遇到雷雨天氣習練放鬆功時,不宜入靜太深,以免受到干擾,造成驚功現象;在家中,或安全可靠的環境中,可以加深入靜程度,取得更好的效果。

功法應用

放鬆功偏於瀉法,適應證也多為實證或虛實夾雜證。對於虛證一般不宜採用,以免犯「虛虛」之戒。研究證實,在治病方面,放鬆功對心血管疾病,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慢性腸炎等消化系統疾病,頸、肩、背、腰、骨關節等骨傷科疾病,青光眼、鼻炎、神經性耳鳴耳聾等五官科疾病,失眠、抑鬱、焦慮等精神科疾病以及一些疑難雜症均有一定的療效。實際應用時,可在醫師的指導下,按照臟腑、經絡、氣血原理辨證施功。對於虛脫、臟器下垂等患者則不宜使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