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豬圈變包廂":福建美麗鄉村大埔村 "無中生有"有門道

美麗鄉村大埔村外景。 翁坤林 攝

人民網漳浦3月14日電(林長生)周末時間,漳浦「創二代」林藝興特地開車去漳浦縣大埔村,參觀這個成為「網紅」的福建省級「美麗鄉村」,希望從父親手中接過來的自家園藝場也能結合休閑旅遊轉型。

這一兩年來,像林藝興這樣到大埔村旅遊的人大有人在。大埔村黨支部書記翁坤林介紹說,去年村裡接待遊客超過18萬人次,國慶期間遊客1.2萬人次,今年春節達到3萬人次,不但漳州、龍岩、廈門、汕頭等周邊的人驅車前來體驗,外省的一些個人或單位還幾次專程來考察,有些人甚至特意點名要在豬圈改成的農家樂餐廳的包廂吃一頓飯。

「此處無景點,處處是景點;體驗慢生活,天天是生活。」掛職大埔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的蘇少偉的微信上,發了這麼一條遊客參觀了大埔村后的留言。大埔村位於漳浦縣城東部,是福建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和「漳州市鄉村旅遊精品村」。這樣一個「無景點旅遊村」,如今變成周邊民眾休閑和「記得住鄉愁」的地方,它是怎麼無中生有的呢?

這是一個全村都姓瓮的地方,村裡有農村特色的閩南同字形古厝,年代久遠的關帝廟,還有成片的百年荔枝林。當然,這些在閩南美麗鄉村也只能算是「標配」。人民網記者最早得知這個村莊,是因為當地年輕人為美化家園義務作壁畫。村裡的大學生回到老家后,利用自身的特長,用喜聞樂見的形式把三國文化和一些做人的道理體現在舊牆上,引來了外界的矚目。

當天,跟林藝興一同前往參觀的,還有他的90后同學陳超。他們饒有興味地看了牆上的「煮酒論英雄」、「桃園三結義」等三國人物故事圖,對掛在牆上的農耕印記的舊農具指指點點。走在古樸的村道上,笸籮上面的卡通圖和閩南氣息的配文「吃剩飯看天時」、「肉包貢(打)狗有去無回」等內容讓人倍感新鮮。在村裡的「仿古一條街」上,他們還親自動手體驗了一把石磨磨面。

「仿古一條街」的一間店面,以前是養牛的牛圈,如今流淌著古樸的味道。這裡推行「無人看店」的誠信購物、自助付款消費模式。沿街的米糕店、茶室、酒館、小吃店、民俗精品店等實行「無人售貨、微信支付」。在敞開的店鋪里,翁坤林說,「仿古一條街」運營至今,沒有出現商品丟失現象。

在「暫閑小築」的農家樂里,「三國文化」的主題也隨處可見。翁坤林說,這裡的農家樂以當地菜肴為特色,吸引眾多遊客的品嘗。村裡原來還有一種農家釀的「金鐘(荔枝)酒」,當地女人坐月子用來補身體。因為這種古法釀製的酒產量有限,有很受外界歡迎,如今已經被喝光了。當地村民透露,眼前的一家三國特色的農家餐廳是由400多平方的閑置豬舍改造成的。有人指著一間「官渡」包廂說:這裡原來是用來養豬的豬圈。

「我們通過黨建的政治引領,所做的工作都是為了讓老百姓滿意。」翁坤林說,村莊能從原來農村中普遍存在的髒亂差變成現在的遊客休閑好去處,這是靠內生性力量起了作用。

為了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大埔村拆除廢舊牛舍、廁所等48處1560平方米,規範設置房前屋後菜園、雞舍圍欄竹籬芭1600多米。其中,村委會黨員帶頭無償將舊房屋、舊豬舍等拆除,累計600多平方米。他說,村裡換屆后,新領導班子首先用黨建抓班子建設,向村民公開村務獲得村民信任,通過為百姓做實事讓百姓得到實惠,最終讓村裡的男女老少都參與村莊建設,遇到村莊建設需要的拆遷問題,老百姓會主動配合,甚至不要求任何賠償。如今,原來以水果種植和生豬養殖為主要產業的大埔村,全村發展現代農業500畝,現代農業和旅遊帶動收入5300萬元,2016年人均純收入2.5萬元。

村幹部認為,文化才是鄉村最終的靈魂。為了豐富民眾的文化生活,村裡組織教師、國學愛好者開辦農民道德講堂,結合閩南獨有的竹馬戲、講古、閩南俚語等藝術形式,生動還原漳浦歷史名人黃道周之「忠」、高東溪之「孝」、兩帝師之「廉」、藍氏三傑之「勇」,引導大眾見賢思齊、傳承美德。

大埔村黨支部書記翁坤林介紹祖母結婚時的舊籃子。 林長生 攝

大埔村「仿古一條街」一角。 林長生 攝

村裡無人看管的誠信店。 林長生 攝

遊客在大埔村體驗石磨。 林長生 攝

大埔村舊祠堂里的「翁家祖訓」。 林長生 攝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