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石門:旅遊扶貧按下扶貧工作的快進鍵

距離王新法過世已經半年有餘,然而他生前義務扶貧的湖南石門縣南北鎮薛家村到處都留有他努力拚搏的痕迹。開山劈石修的15公里盤山路、村民家門口的通組道路、19戶村民的潔凈飲用水、6座橋樑、生態茶園、改變當地人殯葬習慣的「山河圓」烈士陵園……薛家村村民的人均收入從此前的2000元變成了現在的6000元。

王新法生前手機的鬧鈴是衝鋒號,每天早晨5點半準時響起。有人問他,為什麼設置這樣的鈴聲?他說,我是一名退伍軍人,喜歡這個熟悉的旋律。再者,老鄉們還沒有完全脫貧,我得每天保持衝鋒的姿勢,扶貧就是我現在的「戰場」。

王新法這樣近乎拚命的扶貧事迹,早已傳遍了石門縣城。王新法骨灰從石門縣運回薛家村的路上,數萬名群眾為他送行。那悲壯的場面,至今讓眾多石門人難以忘懷。

對「路」的執著

曆數王新法為薛家村老百姓所做的事,有很多都和「路」有關:開山炸石修隧道,危險重重,王新法帶頭簽下「生死狀」;拓寬村道10多公里,把通組道路修到了30多戶村民的家門口;為了修路,自己的女兒生孩子他都沒有回家……

薛家村所在的石門縣屬於武陵山片區,該片區是14個國家級集中連片貧困區之一。這裡山高路遠,尤其是散落在深山中的村寨,對於修路依舊有著很深的執念。「要想富,先修路」,這個似乎被留在了上個世紀的口號,在石門縣的一些偏遠鄉村仍然是現實難題。除了薛家村,石門縣還有許多深山中的村寨在旅遊扶貧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王新法帶領村民修建「山河圓」(薛家村村委會提供)

石門縣壺瓶山鎮大嶺村通往鎮里的公路是去年年底才修好的,路通以後,村裡到鎮里的車程由之前的一個多小時縮減到20分鐘,平坦的柏油馬路代替了土路之後,駕駛體驗和安全係數都大大提高。

壺瓶山鎮的壺瓶山保護區,被稱為「華中地區彌足珍貴的動植物基因庫」,是全國自然保護區示範單位,也是全球200個重點生態區之一。地處保護區邊緣地帶的壺瓶山大峽谷風景區主要在大嶺村境內,該景區從2013年開始開發,雖然景區的開發會佔用部分農民的土地,但是大嶺村的村民還是希望儘快搞旅遊開發。

當時的村民還看不到旅遊開發所帶來的後續利好,只奔了一個想法:只要搞旅遊開發,村子里的路就會修好。

大嶺村當時以非常低的門檻招商引資,只需開發商每年交2.17萬元的土地租金,其他費用幾乎沒有。但條件是,開發景區所需要的勞動力需要優先從村裡選。據大嶺村村支書李啟斌介紹,僅2013年,村民就獲得了近500萬元的勞務收入。然而景區開發,給當地老百姓帶來的實惠並不只這些。

張文化夫婦和他們的店鋪(劉昶榮攝)

大嶺村村民張文化在壺瓶山大峽谷風景區門口有一間門面房,平時賣一些飲料、自己種的茶葉等特產。張文化同時還在景區里擔任清潔員的工作,兩項工作加起來,平均每個月會有四五千元的收入。而在景區開發之前,張文化只能在家務農,每年收入不到兩萬元。其實,即使村民沒有去景區門口租攤位,開農家樂的農戶也會去其他農戶家裡收購農產品,這樣也可以增加村民的收入。

為了提高景區的接待能力,壺瓶山景區內的道路目前還在不斷擴建。大嶺村到鎮里的公路修好以後,2017年前8個月,景區的客流量已比2016年全年客流量翻了一番。大嶺村村民對路的執著,為他們帶來了回報。

先天交通不便與後天保

交通不便是制約大嶺村乃至石門縣發展的瓶頸,但這個瓶頸也正是當地自然資源的保護傘。交通制約了經濟的發展速度,同時也阻止了過度開發對當地資源的掠奪和破壞。

現在的壺瓶山是一個天然大氧吧,每立方厘米空氣的負氧離子含量達10萬個以上,擁有動植物3080種,昆蟲4500餘種,湖南省生態旅遊示範區由此而生。

「張家界的山,九寨溝的水,壺瓶山的峽谷算最美」,從大嶺村進入壺瓶山景區后便是壺瓶山大峽谷。峽谷兩側山峰陡峭,山路彎曲而上,山裡空氣濕潤,讓人心曠神怡。

以壺瓶山為代表,整個石門縣的生態旅遊資源都很「原始」。石門縣目前擁有71.59%的森林覆蓋率,「有山皆青」;全縣空氣負氧離子平均含量每立方厘米達1900個,空氣清新程度長期處於上等水平,「到處都是天然氧吧」。

1998年開始,石門縣就實施「封山禁伐、封山育林」的保護措施,禁伐商品材、嚴控自用材。全縣水土流失面積已由封山禁伐前451萬畝下降至不足50萬畝,並且程度輕微;土壤年侵蝕總量由556萬噸/年下降至65萬噸/年。

在全國各地大肆開採資源進行經濟發展之時,石門縣保住了青山綠水,一方面因交通「先天不便」,另一方面是「後天保護有方」。當年沒有被破壞的綠水青山,如今都成了老百姓可以發展旅遊業的「金山銀山」。其他地方在開發自然資源方面走過的彎路,都成了石門縣在今後發展中要警惕的教訓。

強交通促旅遊

自近兩年開展精準扶貧以來,石門縣委宣傳部作為幫扶大嶺村的牽頭單位,制定了以「強交通促旅遊」為主要內容的幫扶措施。

家住大嶺村山中最遠處的農戶,從景區門口走回家單程需要3個小時。正因為交通不便,所以他家裡的很多農副產品無法及時拿到景區出售。鑒於此,去年10月,「扶貧工作隊」爭取到的6公里水泥路面硬化和8公里巡山護林便道的整修工程全面啟動,到2017年6月,工程已基本完工。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進一步擴大了景區發展促進當地村民增收的輻射作用。

石門高山茶園(李雋輝攝)

石門縣是省級貧困縣和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縣,目前正在推行「旅遊+扶貧」模式,有力促了進旅遊與扶貧的深度融合。而旅遊扶貧工作已成為石門縣發展全域旅遊的「十大工程」之一,納入了全縣旅遊產業戰略發展的頂層設計。

2016年,石門縣旅遊收入58.5億元,佔全縣GDP的24.4%,全年共接待國內遊客541萬人次,較上年增長12.0%,高於GDP漲幅3個百分點。目前,交通依然是制約石門旅遊發展的重要因素,今年9月,石門縣將開通動車,屆時將會大大推動旅遊業的發展。此外,今後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方式也會更加完善。

目前,石門縣正在創建全國全域旅遊示範縣。按照《石門縣全域旅遊示範縣建設規劃》,石門縣到2017年旅遊年接待總人次將突破600萬、旅遊業總收入佔全縣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將達到25%以上、旅遊從業人數占本地就業總數比重將達到20%以上、旅遊稅收佔地方財政稅收比重將達到10%以上。

現在,石門縣全體幹部群眾都投入到戰天鬥地的脫貧攻堅戰中,「幹部要脫皮,群眾才能脫貧,縣裡才能脫帽」。在這場熱火朝天的脫貧攻堅工作中,石門縣蒸蒸日上的旅遊事業一定會成為最有力的推手。

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