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轉型發展的蘇州之路

新華社南京7月5日電 題:這裡的黎明靜悄悄——轉型發展的蘇州之路

新華社記者 王存理、陳二厚、劉錚、陳剛

蘇州,依然是那個蘇州。

這座經歷了2500多年滄桑的歷史文化名城,至今仍然坐落在春秋時期的原址上,小橋流水、溫婉寧靜,以「人間天堂」著稱天下。

蘇州,已然不是那個蘇州。

蘇州工業園區夜景(5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作為改革開放的一名排頭兵,歷經近40年發展轉型,蘇州已經坐上全國工業總產值第二大城市、經濟總量第一大地級市的交椅。

今天,處在「量轉質」關鍵躍升期的蘇州,一場深刻的轉型蛻變正在悄悄而堅定地進行。

曙光乍現:在發展演進的時間軸上,蘇州經濟以產業、結構、效率一連串階段性的嬗變,向「新、輕、高」轉型

今年4月10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在題為《迅速崛起成為生物製藥強國》的深度報道中,第五次報道蘇州的信達生物公司,認為信達的迅猛勢頭代表了生物製藥產業的未來發展。

這家初創不到6年的科技型企業,第一次把人發明的生物葯專利,賣給了世界500強、國際醫藥巨頭美國禮來公司,首付以及後續各進展階段的付款共計將達33億美元,震動世界同業。

「篩抗體有點兒像在江河中釣魚養魚,以釣到魚為起點,養大了就是葯。我們的努力,終於迎來了黎明。」信達生物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俞德超說,到2020年隨著五種新葯上市,公司的年銷售額將突破100億元。

這是信達生物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俞德超(5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依水而生的蘇州,以「上善若水」一般的秉性,持續應對著轉型中的各種挑戰。

在世界經濟風雲詭譎,國內原材料、勞動力成本持續攀升的大變局中,素以製造業立市的蘇州部分製造業外移,出口和利用外資也遭遇挑戰。

然而,蘇州經濟不僅沒有如外界擔憂的「掉下來」,一些階段性、趨勢性變化正在發生。

——蘇州在變「新」,「老蘇州」正在強勢崛起新產業。

在推動發展的動能轉換中,蘇州今年將迎來一個標誌性轉折點。

紡織、鋼鐵、機械及各色代工企業,以往一直是蘇州經濟支柱。2010年,傳統產業佔蘇州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的72%,新興產業佔28%;2016年,傳統產業佔比降到50.2%,新興產業上升到49.8%。

「今年新興產業佔比將超過50%,這是蘇州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節點。」蘇州市經信委副主任李忠說。

圖為蘇州虎丘(5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蘇州經濟中的「新」氣質正在凸顯。連續五年,蘇州新興產業投資占工業投資的比重超過60%。如今,蘇州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2.9%,高於全國6.7個百分點。

在蘇州市政府研究室主任盧寧看來,以新能源、生物技術和新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為代表的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成為引領蘇州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主力。

——蘇州在變「輕」,「製造業蘇州」正在變成「服務業蘇州」。

以鄉鎮企業和代工工業起家的蘇州經濟,幾乎是和製造業划等號的。然而,不知不覺中,蘇州已經搖身變成了「服務業大市」。

蘇州第三產業佔比2015年首次超過第二產業,2016年首次過半達到51.5%。雖然步伐略慢於全國,但這對於工業總產值達3.58萬億元、在全國城市中僅次於上海的蘇州來說,已是巨大轉變。

英國人約翰·約翰遜退休后,在蘇州一家幼稚園作公益英語授課(5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這不是簡單的此消彼長,而是二三產業融合共生、互為支撐。金融、現代物流、科技和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在蘇州服務業中佔比超過了50%。

「企業採用我們的服務,可以讓創新更精準、更直接。」江蘇天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程軍峰介紹,通過「雲計算」技術,公司可以追蹤5000多個技術專題和7000多個機構的全球專利布局,為企業客戶創新發展找准方向。

——蘇州在變「高」,曾經急劇擴張的蘇州正在變成精細增長的蘇州。

以全國0.09%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2.1%的GDP,蘇州的土地開發強度已經達到了「天花板」。

蘇州選擇了土地集約利用這一抓手,追求更高效益的發展。蘇州吳江的部分企業很快會收到一份特別的「體檢表」。根據畝均稅收、污染排放等情況評分,其中排名后5%的企業被列為限制發展企業。這些企業要麼自己搞技術改造升級,要麼逐漸會被差別化的水電氣、排污權等價格機制淘汰。這張「體檢表」將逐步推廣到全市11萬家工業企業。

3年前,蘇州就提出淘汰落後改善環境三年行動計劃,每年騰退萬畝土地、關閉超過700家企業,去年加碼到五年。

「只有把低端低效產能擠出去,創新資源才能迎進來。」蘇州市經信委主任周偉說。

蘇州每平方公里土地的產出,已經從2006年的0.57億元,上升到2016年的1.79億元。

蘇州城的古城保護與新城建設相得益彰(5月1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綠蔭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循著經濟演進的時間軸與世界產業布局的空間軸,蘇州正在校準自己的新坐標,抬升在全球價值鏈上的新位置。

靜水深流:沒有轟轟烈烈、翻天覆地,在堅守中漸變,在超前規劃中梯度布局,蘇州轉型有了更多支撐底氣

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的蘇州經濟,也先於全國遭遇發展的瓶頸。

蘇州市統計局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早在2006年前後,蘇州出口、投資、工業、用地等主要經濟指標明顯出現階段性變化,下行壓力凸顯。

進入新世紀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蘇州經濟面臨動能轉換和產業升級的挑戰,蘇州又一次站在發展轉型的重要關口。

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鄉鎮企業大發展實現「農轉工」,90年代和新世紀初抓住浦東開發開放和加入世貿組織機遇實現「內轉外」之後,蘇州正在經歷「量轉質」的關鍵躍升。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周乃翔說,這一次轉型是根本性的,也是難度最大的,必須持之以恆、久久為功。

在江蘇張家港,貨車駛過沙鋼集團和中船集團共同打造的玖隆鋼鐵物流園(5月6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堅守實體經濟,蘇州轉型一直盯著這一主心骨。

「沙鋼轉型升級,不是不要鋼鐵了,而是要把鋼鐵做強做精,這是毫不動搖的。」世界500強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沈文榮,雖已年過七旬,仍每天早上七點到廠里工作,說起沙鋼的未來鏗鏘有力。

這是江蘇沙鋼集團董事長沈文榮(5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沙鋼十年前已經停止了粗鋼產能的擴張,集中力量向科技和管理要效率。五年前,沙鋼只有15%的產品達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水平,如今超過了一半。沈文榮打算,未來五到十年沙鋼要把人均產鋼量從目前的全國前列,提高到世界領先,這意味著人均產鋼量將從1200噸提高到2000噸。

「面對大風大浪,蘇州經濟是有底氣的。堅守實業使蘇州經濟有了主心骨,堅定邁向產業中高端。」蘇州市經信委副主任李忠認為,在培育發展新興產業的同時,傳統產業的提質增效仍然有著巨大空間。從今年一季度情況看,蘇州經濟發展的向好既有新興產業的引領,傳統產業也做了很大貢獻。

——預見性布局新興產業,蘇州轉型贏得新空間。

看蘇州經濟,繞不開第一大支柱產業電子信息產業。這裡不僅有智能手機生產填補筆記本代工外移空缺的切換,更有掌握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孵化和培育。

蘇州崑山龍騰光電有限公司,世界第六大筆記本面板、第七大手機屏幕供貨商。今年以來新品大量出貨,前五個月利潤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

「十二年前筆記本代工如日中天時,崑山就意識到了『缺芯少屏』,出資120億元投資龍騰光電。如今崑山形成了世界級的完整光電顯示產業鏈,掌握了國際市場話語權。」撫今追昔,公司行政管理中心總經理蔡志承深有感觸。

在液晶面板日子好過時,新一代顯示技術便已布局。源自清華技術的崑山維信諾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底推出可180度對摺柔性AMOLED(有源驅動型有機發光)顯示屏,有望今年底量產,預計2020年AMOLED市場規模超過700億美元。

「蘇州的轉型升級就像種樹一樣,超前謀划、梯度布局、注重培育,保持耐心、持續推進、不大呼隆。」蘇州市專家諮詢團負責人方世南教授說。

工人在蘇州通潤機械鑄造有限公司鑄造車間澆注鑄件(5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戴上眼鏡看差距、精益求精謀細節,蘇州轉型凸顯新追求。

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蘇州經濟早已過了飛速長個頭的階段,彷彿一下子安靜甚至平淡了下來。然而,其中的內涵提升,更加耐人尋味。

精細,是蘇州人的性格。對蘇州企業家來說,這不僅是性格,更是他們幹事創業的態度,他們共同雕琢著蘇州經濟。

「現在國內很多產品,不戴眼鏡看和世界先進差不多,戴上眼鏡看差距就出來了。我們去國外頂尖企業考察發現,他們做的98%國內同行能做到,但就那2%很關鍵。」常熟開關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春華說,要把產品的細節做到極致,打造成行業里的「奢侈品」。

對輸變電設備開關而言,穩定性是第一位的,而這種穩定性是要靠一道道加工流程每一個細節的一致性來保障的。王春華說,通過盡一切辦法抓工藝流程和質量檢測,他們的產品故障率只有國內同行平均水平的不到十分之一。他們新產品一上市,立刻會被國際頂尖同行買去「解剖」研究。

工人在常熟開關製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使用機器人進行激光焊接(5月8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蘇州現在的發展,就像蘇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核雕(雕核桃)一樣,進入精雕細琢階段。這個階段看上去動作沒那麼大,但實際上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孫燕燕說。

高位起跳:蘇州轉型升級仍處進行時,尤需持續打好產業、人才、環境「三張牌」,贏得從高原邁向高峰的新未來

如果把世界各個城市的發展比作是一場馬拉松,那麼笑到最後的一定是後勁最足的。

早已融入全球產業鏈的蘇州,未來發展只能在全球視野里去謀划,在全球市場的風浪中去搏擊。

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夜景(5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一批高成長的產業集群相繼聚集,正在破解蘇州轉型發展「有高原無高峰」的困境。

蘇州坦承,自己「有高原無高峰」。如何培養出「蘇州的華為」,很多人在思考。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劉志彪說,蘇州缺少像華為那樣強大的本土科技企業,這固然與地域文化不同有關,但仍有可作為之處,要千方百計創造環境,鼓勵科技企業大膽闖大膽試。

「在小核酸葯領域,追求小成功是沒有意義的,必須大成功,每個都是重磅炸彈。」蘇州崑山創源科技園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荀標說,正在做的治療肝癌的葯,目標就是跟國際製藥業巨頭爭「一線」,就是說只要有了這個葯,患者就不會選其他的。

小核酸被稱為全球製藥領域「第三次浪潮」,這是難得的一次與全球同步甚至領跑的機會。如今全球同行都知道「做核酸,到崑山」。崑山的小核酸葯已有4個品種在臨床三期,最快明年底能上市。

「現在我們到了收穫期,『十三五』會有好的表現,『十四五』會爆髮式增長。」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徐惠民說。

不鳴則已,一鳴衝天。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納米、集成電路……蘇州精心培育的這些新興產業,每一個都是關係未來的重量級選手。

一名工程師在江蘇蘇州信達生物公司研發實驗室觀察藥物中間產品外觀(5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我有一種感覺,蘇州一些企業正處於迸發的前夜,有些馬上就可以和世界最先進的並跑。」蘇州市政府研究室主任盧寧去了不少新興產業企業調研后認為。

——未來蘇州發展正在形成新的優勢,人才和科技資源正在加速匯聚,「創新高地」正在成形。

就在蘇州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微軟把全球最新的研發中心設在這裡,帶來了來自十幾個國家的800多名科研人員。博世、艾默生等一批世界500強也都在蘇州設立了研發中心。

微軟蘇州常務副院長張晧勇說,微軟看中了蘇州的人才、環境、產業、生態和理念,希望能把這裡打造成全球人工智慧的「矽谷」。

工人在江蘇東渡紡織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根據進度質量看板縫製衣服(5月6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別的地方大多還在招商引資,我們這裡更注重招才引智、招所引院。」蘇州市科技局局長張東馳說,蘇州實現了產、學、研、政府、金融全產業鏈聯動,往往能夠達到「引進一個人、帶來一個團隊、培育一個產業」的效果。

當前,蘇州219位高層次人才入選國家「千人計劃」,其中創業類人才達120人位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蘇州經濟總量位居全國城市第七位,而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列第四位。

然而,與上海、深圳相比,作為一個地級市,蘇州如何加快集聚創新高端要素、以「人才高地」打造「創新高峰」,仍然需要長期持續努力。

——以協調發展增添「人間天堂」新魅力,蘇州正努力把環境吸引力打造成面向未來的競爭力。

這是一份協調發展的清單——

居民人均收入位居全國城市前列,蘇州人更多分享到了經濟發展的成果;

城鄉收入差別是全國大城市中最低之一,城鎮化率超過了75%,在全國率先實現城鄉養老、醫療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大並軌;

十個區縣產業各具特色,經濟發展和公共服務水平都比較均衡;

綠水青山和文化古迹保存比較完好,更是增添了蘇州的魅力……

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

縱觀世界,無論是美國西雅圖,還是日本筑波,創新型城市的吸引力既要靠科研基礎、營商環境,也離不開優美的生態環境、完善的公共服務。

圖為蘇州同里古鎮(5月16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既宜居又宜業,既寧靜又繁華,歷史悠久與創新創業交相輝映。」蘇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李亞平說,蘇州必須持續做強環境吸引力,這既是對祖先留下財富的傳承,更是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晨曦初露,蘇州開啟了新的黎明,靜悄悄的。

老城中心的平江路,最完整地保留了「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和「小橋流水、粉牆黛瓦」的水鄉風貌。這裡,散步的老人,留影的遊人,定格了蘇州的歷史。

從平江路向東南方向行車半小時,獨墅湖畔,生態新城。中科院納米所、哈佛大學韋茨創新中心等眾多國內外科研機構和院校聚集,一大批軟體開發、創意設計等新興企業如雨後春筍。這裡,色調明快的玻璃幕大樓,朝氣蓬勃的年輕面孔,昭示著蘇州的未來。(參與記者姜琳、劉巍巍)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