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鍥齋對話丨對話曾來德先生

人物介紹

曾來德,1956 年生於四川省蓬溪縣。1973 年入伍,2004 年轉業至文化部國家畫院。現為國家畫院副院長、院委、書法篆刻院執行院長,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書法篆刻委員會副主任,書法家協會理事、教育委員會副主任,美術館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客座教授。系國家一級美術師,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獎專家,文化部優秀專家。

時 間:2017年8月15日

地 點:北京

對話人:曾來德 李世俊

李世俊:曾院長您好,感謝您接受《書法報》的採訪。您年輕時就是書畫創作的佼佼者,您的很多書畫題材都是來自四川,可見您對四川、對成都的感情很深。請您談談四川的生活經歷對您藝術風格的影響。

曾來德:四川是我的家鄉,巴蜀文化和從小在四川接受的教育對我藝術道路的形成是至關重要的。我們都知道,四川被稱為「天府之國」,這是指它物產豐富,是地理層面的。同時四川也是文化大省,有著悠久而深厚的人文歷史,在宋代及宋代以前,四川產生過許多傑出的人物,其中以文人和藝術家居多,比如說楊雄、李白、杜甫、陳子昂、蘇東坡,等等。美術史的發端基本上也可以說是在四川,花鳥畫的開創者——黃荃就是四川人;文人寫意畫的鼻祖蘇東坡也是四川人,這是美術史的兩個主流。

20世紀的四川藝術界也是非常活躍,從張大千、蔣兆和到石魯、陳子庄,從郭沫若到謝無量,這些都是20世紀傑出的藝術家,抗日戰爭時期的這些藝術大師包括一些人文學者,大多都隱居在四川,給這個地方留下了深厚的、豐富的文化藝術資源。所以巴蜀大地的人文氣息和文化土壤積澱是非常厚重的。

16歲之前一直在四川,它是我的人文基礎,也是我的生活基礎。四川這個地方很特殊,除了成都是平原之外,其他地方基本上是高原、丘陵、山地等地質和地貌,可以說集中了全甚至全世界所有的地勢地貌特徵。這個地方終年雲霧繚繞,有一種神秘感,比如說四川的三星堆文化,就是很神秘的一種文化和歷史。

四川人可能從小生活在那樣高低不平的生活環境中,練就了一種吃苦耐勞和勤奮的精神,所以在每一個歷史變革時期,蜀人都會在這個歷史階段做出不同的反響和貢獻。我想生活在這樣一個神秘、空靈、多變的環境當中,作為一個藝術家來講,無論是從哪個角度,都會受到它的影響。我就帶著這樣一種文脈或者說是生活氣息,一直生活到17歲才離開。

李世俊 :後來,您到了西北,這段經歷對您的藝術生涯又有哪些影響?

曾來德:走出四川,才開始在一個陌生的世界和一個完全不同的地域當中去重新體驗生活、歷練自己,尤其是在軍隊的那段難以想象的艱苦歲月對我影響最大。

到了西北之後,我在騰格里沙漠邊緣生活了10年,在部隊幹了12行,後來又上了大學,學的是電信工程,是理工科,但理工科學完了以後回到部隊專業又沒用成,最後分去看大門,面對眾多的不同的行業,最後我自己又做了一個選擇,選擇了書法和繪畫之路。當時其實我內心只是有一種遙遠的、濃濃的追求。當時學習書法、學習繪畫,在部隊基本沒有用武之地,也根本不知道學這些要幹什麼,但是有些時候人的原始的衝動和看起來不成熟的思考,能讓一個人發生巨大的改變,可以讓人不顧一切。所以我想回過頭來,在西北的20年,我可以總結一下,我大概具備了這幾個方面的基本的條件。

第一,作為四川人,我有四川人的那種空靈之氣、人文氣息。

第二,我在西北待了20年,西北的戈壁、沙漠、雪山、草原、黃河古文化,包括敦煌寫經、武威漢簡,所有這些東西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

第三,我是學電信工程的,學理工科的,我比一般的人多了一種理性思考。

第四,我本質上是感性的,可是我又做了理性的事情,能夠把感性和理性兼收並蓄。

第五,我本來是一個文人,可是我又是個軍人,行伍出身,所以在文武之間找到了一種彼此之間的相互呼應和影響,加上我又是農民出身,農民的那種質樸、吃苦耐勞的本質精神,再加上軍人在部隊經過有意的特殊的考驗和訓練,練就了意志力和忍耐力。種種這些讓我在書法這條道路上一直走得很堅定。

李世俊:後來您任國家畫院副院長,先後在北京、南京、安徽、山東、遼寧、河南、河北、西安、蘭州、成都、深圳等地舉辦書畫展覽與講座,進行國內外書畫交流與研討並親自指導高研班,您見證著書法的發展,請您談談書法目前所面臨的現實問題。

曾來德:既然我們是用一種很嚴肅的態度來探討當代書法的現狀,那我覺得我們還是盡量說真話、說實話。

我是在書法死灰復燃的階段應運而生的一個書法工作者。我們知道書法有幾千年的歷史,他的輝煌和燦爛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書法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時候,有過一段時間的低谷。書法,這樣一門古老的傳統藝術,如此輝煌的一部書法史到了中華民族危亡之際,到了人們生存都很困難的時候,僅僅成了實用性的工具。

我們說,書法是一門富貴的藝術。一部文學史是一部貧窮史,越貧窮的時候越能夠產生好的文學作品;一部美術史是一部民間史,所有的美術大師必須體驗過底層的生活,才能創作出具有時代性的作品。一部書法史基本上是一部達官貴人史。從王羲之、顏真卿、蘇東坡到康有為、于右任,所有的書法大師們,在他們所處的時代,都有著非常顯貴的身份和高尚的情操,的貴族基本都與書法有關。有身份,有財力,還不能成為貴族,必須要通在練習書法的過程當中心平氣和,忘記世俗,寫進文學,寫進詩詞,寫出人格,寫出胸懷,寫出人的境界,寫出高超的情操,從而培養出貴族氣質。所以為什麼到20世紀以後我們沒有貴族,只有土豪和老闆?因為人們不寫書法了。3000多年詩一般的書寫人生把人推到了一個其他任何民族都沒有的精神高度。

那麼,談到書法在當今存在的問題,我想有以下幾點需要考慮:第一就是書法的官本位問題。科舉制度對書法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人最大的理想抱負就是學而優則仕,做官都得參加科舉制度考試,科考第一項就是考書法,縱使你滿腹經綸,如果書法過不了關,那第一關就過不了。所以書法和做官是融為一體的,是彼此互相成全的。儘管今天我們選拔幹部不看書法,但是我們書法的官本位仍然是很濃厚的,縱使你寫了一篇不錯的書法,但你沒有身份,沒有地位,那麼這件作品就缺少價值。這樣是會產生一些問題的,所以這個傳統在今天我們還要不要堅持?在一定程度上還要不要去把這二者聯繫起來,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一個課題。

第二個問題就是書法在繁榮的景象下隱藏著混亂。自從我們進入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人的遊戲規則就全變了,我們一切用金錢來衡量。當代書法家被當前對於金錢的這種抱負和理想牽著鼻子走,很多人獲了一次獎以後,從此再也看不到他進一步的表現,在這個問題上還有很多適應社會、適應世俗的一些表現,讓書法的真正的藝術價值、學術價值受損。

針對這個問題,我做了一個大概的思考,有四個方面,包括大書法和小書法,好書法和壞處法,傳統手法和當代書法,書法和域外書法,這四種關係。

第一,在大概六七年前,我就提出一個「大書法觀」的概念,什麼叫「大書法觀」呢?大書法嚴格講就是文化書法,小書法就是圍繞寫字的好和壞,對這樣一個前提之下的書法訓練和表達,我們的書法在歷史上的地位是很高的,甚至從商業價值來講,在歷史上書法也比繪畫的價值高。而當前我們書法界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關起門來把自己作為一個領域來研究,書法家互相之間竊竊私語,我們失去了批評,失去了給其他各個藝術領域敞開對話、平等對話的這樣一個身份,如果書法不能平等地與其他門類對話的話,那我覺得書法是不能全面發展的,所以我這30年來更多地是站在書法的邊緣,跟各個領域的其他門類在平等的對話,所以「大書法」才是書法發展真正的繁榮。

第二,好書法和壞書法的標準怎麼制定?誰來評?這麼多年我們的書法家也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貢獻,我們也摸索了很多經驗,也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作品和事件,但是就目前來講我們還是存在很多問題,很多是急功近利的問題。為了眼前,而沒有長遠的打算,這樣不能跟幾千年書法史真正對接,這個問題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

第三,是傳統書法和當代書法的關係。在社會當中,我們知道一個人獲獎了,基本上就是一種大家認同的成就,可是我們有很多人過了獲獎這個門檻之後就無法再獲獎了,他是超越了呢還是落後了?所以我們不能把獲獎作為一個時代的書法的導向。我們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能夠獲獎呢?就是在學習傳統、臨摹傳統感覺最合適的時候是最容易獲獎的,你超過了這個界限,就很難獲獎,達不到這個界限,當然也很難獲獎,所以我覺得獲獎好像是書法這一百里的中間一層,古人說行百里者半九十,九十里才走了一半,那我們的理想是多少?我們最終的終極目標是什麼?這就需要我們書法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了。總之就是傳統書法不能取代當代書法,當代書法必須要傳承傳統書法。

第四個就是書法和域外書法。書法要走出國門,需要正確的方法,如果我們沒有合適的方式和手段,傳播就是無效的。因為書法是獨有的,西方人可以面對,可以不面對,書法和科技不同,那麼人如何讓西方人去面對、認可書法,這個問題也是當代人的一個困惑。可以說,20世紀以來,文化的各個方面都受到西方的改變,唯獨書法改變不了,當然不能因為改變不了我們就固步自封,我們怎麼用書法來影響世界,怎麼讓書法真正的走出國門,走入西方?這個問題是我們一個很大的課題。這個方面我覺得現在做得還不夠好,我們在這方面真的去思考的人還不夠多。當前,書法僅僅在日本、韓國以及一些法語地區的還有一些市場,但我們還沒有真正地進入世界藝術主流。

李世俊:這些年您始終站位書法前沿,幾乎與所有的藝術門類從業者都有書法形式的對話。請您談談書法性在其他藝術領域的體現和運用。

曾來德:這些年我們把書法看小了,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另外一種技術,它又是書法,又超越了當代書法的一種思考範圍。

大概是兩年前我寫了一篇文章,關於「漢字書法的命運與文化的興衰」,可能會有人說沒有看到一個書法家有這麼大的自信,把書法放到這樣一個格局上來談,好像是在王婆賣瓜,但是我也是經過反覆考慮才提出這樣一個觀點的。因為在100年以前其實我們不需要去談到這個話題,它本身就是這樣,但是100年以後慢慢地這個話題就不成立了。過去書法是潛移默化地影響整個社會結構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們樂在其中。由於現在書法離文化的核心越來越遠,那麼這個問題就很重要了。

書法至少有這樣的作用,第一,寫字可以寫出人的素質。第二,寫書法可以寫出中華民族的審美。一個是我們的人文素質基礎,一個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高度,這兩條是永遠無法顛覆的。但是這兩個東西今天都變了,現在我們的年輕人,基本上不寫字了,我們被電腦取代,被現代化的方式取代,被圓珠筆、鋼筆這些東西取代了。當人不會寫字不寫字了,人的素質就會變化了,人的人文素質沒了,所以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書法還沒有達到我們理想的高度,那中華民族的審美精神高度也還沒達到。

在我們幾千年的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的傳承過程當中,有一個基本規律,就是書寫昌盛、書法昌盛、國運昌盛、文明昌盛、國民自信。我們知道一部偉大的中華民族歷史。實際上就是一部偉大的書寫史。今天如果我們讀不懂書寫史,我們就讀不懂我們偉大歷史和文化傳承。一旦書寫不行,一旦書法不行,國運、文運都會發生問題,那麼有人會問現在雖然不寫書法了,但是政治、經濟、軍事很強大,這是怎麼回事。我們反過來再看我們是一個千年文明古國,但是當我們走出國門之後,我們就失去了人文話語權,所有的遊戲規則價值標準都是別人制定的。

我們文藝工作者要思考為誰做文化,做什麼文化,如果我們不搞清楚這個問題,就像喊中西結合的口號喊了100年但仍然不知道怎麼結合一樣。不書寫會帶來一系列的後果,包括今天的中國小書法教育,我做過調查,到目前為止國內的95%的中國小是沒有書法老師的,所謂的書法教育也是找別的領域的老師隨便帶一下。為什麼沒有呢,第一沒有經費,第二沒有編製,由於沒有經費、沒有編製,所以老師他學了書法以後沒有出路,沒有生存的空間。我也算過這個賬,全國的中國小要把書法老師配備齊,需要多少錢,300個億,300個億的話,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大國只是杯水車薪,但是對於這一個領域我覺得也許是一件大事。

弘揚書法的關鍵還是在教育,它是關乎到整個中華民族的人文素質訓練最根本的東西,今天協在推進「書法進課堂」這樣一個工程,我覺得這應該是一個善莫大焉的事情,但怎麼來推動,最後做到什麼程度,儘管教育部有了政策,但是貫徹起來也還是很困難的,所以今天我們物質條件豐富了,但我們精神問題並沒有解決,因為我們的書寫和書法並沒有達到真正應該達到的高度。

寫字是傳承傳統文化的一個最有效的通道,通過寫字能夠完成人文素質訓練。我們知道幾大文明古國只有的文化和文明沒有中斷,其他的都是階段性的,那為什麼沒有中斷呢?還是因為寫字,我們知道世界上有許多小國家,為什麼國土面積很小還能成為一個國家呢?因為一種語言就是一個國家,就是一個民族,這種情況在秦朝以前比比皆是。秦始皇的一生,做了五件大事,統一、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修萬里長城,其它的四件事情都成為歷史,唯有書同文,從古至今一直在為整個中華民族發揮作用。

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我們中華民族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危機時代,我們被西方的堅船利炮打敗了,打窮了,打弱了。無數仁人志士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曾經得出了一個錯誤的判斷,認為漢文化是阻礙這個民主進程的最大的障礙,於是有人提出要廢除方塊漢字這種非現代化的道路,相當一批精英都贊同,反對的人和贊同的人,這兩大陣容幾乎打了100年的仗,打得天昏地暗,一直打到20世紀90年代,北京大學的王選等人站在現代化的前沿,背水一戰,終於把漢字推進了現代化進程,錄入了電腦和計算機,從這一天開始,我們的政治家、科學家和學者第一次深刻地反省到20世紀的貧窮落後,被動挨打根本就不是文化,也不是文字造成的。

海內外十幾億人開始反思,回過頭去重新審視幾千年中華文明和文化。秦始皇和王選兩個人完成了中華文化的千古接力和傳承。

熊秉明先生說文字是文化藝術核心的核心,這一點不假,我們今天站在這樣一個角度來看的書法和書寫的時候,我們應該是什麼樣的自信?如果我們書法家對書法都有如此強大的信心,那毛筆在我們手裡就是非同小可的。

熊秉明先生說文字是文化藝術核心的核心,這一點不假,我們今天站在這樣一個角度來看的書法和書寫的時候,應該是什麼樣的自信?如果我們書法家對書法都有如此強大的信心,那毛筆在我們手裡就是非同小可的。

曾來德作品欣賞

歡迎訂閱2017年《書法報》

1.郵局訂閱:

全國郵局均可訂閱

郵發代號:1-237

每期定價:3.00元

全年定價:150.00元

2.郵購訂閱:

郵購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農展館南里10號《書法報》社

郵編:100125

聯繫人:陳英嘉 朱化傑

聯繫電話:

010-64060749

010-65012624

銀行匯款戶名:《書法報》社

開戶銀行:工商銀行北京團結湖支行

賬號:0200 2068 0900 0012 936

3.微店訂閱:

點擊下方二維碼進入微店購買

歡迎訂閱2017年《書法》《書法·書學》

《書法》已被知網、萬方數據、龍源期刊網、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全文收錄。

1.郵局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書法》

郵發代號:2-879

每期定價50元

全年定價600元

《書法•書學》

郵發代號:2-908

每期定價50元

全年定價600元

2.郵購訂閱:

郵購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農展館南里10號《書法》雜誌社

郵編:100125

聯繫人:潘女士 張女士

聯繫電話:010-67322341

銀行匯款戶名:《書法》雜誌社

開戶銀行:工商銀行王府井金街支行

賬號:0200 0007 0901 4416 048

(分別訂閱全年雜誌免收郵費,單冊訂閱加收郵寄費8元/冊)

1.搜索公眾號「書法報」,添加我們。

2.添加我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