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艾灸健身三大穴,內有中醫養生不傳之秘訣!

01、膏肓俞穴

膏肓俞:主羸瘦虛損,夢中失精,宣通陽氣,無所不治

《靈樞·五癃津液別》:"五穀之津液和合而為膏者,內滲入於骨空,補益腦髓,而下流於陰股。陰陽不和,則使液溢而下流於陰,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故腰背痛而脛酸。"

骨髓、腦髓就是滲入骨內、顱內的膏。膏源於飲食,依賴三焦元氣所化,成液入骨髓。沒有滲入骨內固體的分成兩種,包裹、覆蓋臟器的白色的叫做膏,皮下黃色的叫做肓。我們吃螃蟹的時候習慣於把公螃蟹體內白色的精脂叫做蟹膏,把母螃蟹的卵黃叫做蟹黃,是一樣的道理。

飲食中的營養,經過陽明胃腸的消化,有些通過三焦的氣化功能,轉化成膏肓。固體的膏肓蓄積能量,能保溫從而保護臟器。膏肓液化,充盈骨髓腦髓,營養心腦;氣化的膏肓,轉變成能量,溫養臟器。膏肓的代謝,直接隸屬於心包和三焦,心包的背俞穴、三焦的背俞穴外側,就是膏肓俞和肓門。

由於普通人奇經八脈不通,靠三焦通行元氣,因此膏肓與元氣的關係也十分密切。一般來講,元氣元陽不足的時候,人體就肥厚,反之就精瘦幹練。三焦氣化功能弱的時候,消化吸收脂肪的功能就差,三焦功能亢進的時候,膏肓分解銷鑠得快,甚至會出現骨髓枯槁的情況。

具體分析,肓算是半成品,質地柔軟,在皮下相對較淺。膏的質地相對堅硬,包裹臟器,位置較深。如何把肓轉化成膏,進而營養骨髓,是我們面臨的問題。

膏的原穴是鳩尾,也就是調節膏的合成和分解的反應點,位於胸骨柄劍突下,無劍突的人在胸骨下一寸。"膏之下"也可以理解成膏的原穴之下,就是心的募穴巨闕,此穴解剖位置下面是肝臟左葉,歷來禁針。臨床上有針刺不慎刺傷肝葉的報道,但是高手一樣可以用針,一般用涼水潑面,使患者驚懼以後肝葉上提,醫生乘勢進針,這樣既能驅除邪氣,又不傷臟器。

肓的原穴是氣海,也就是調節肓的合成和分解的反應點,在臍下一寸半。肓之上也可以理解成肓的原穴之上,就是陰交和神闕。《素問·腹中論篇》:"帝曰:人有身體髀股皆腫,環齊而痛,是為何病?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風根也。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肓,肓之原在齊下,故環齊而痛也,不可動之,動之為水溺之病。"針刺氣海也需要謹慎,免得傷及膀胱、大腸而導致排便異常。

現代人以瘦為美,不惜節食、抽脂,其實這是殘害自身、引邪入膏肓的典型行為。人之所以要長脂肪,一則為了貯存能量,二則為了保溫取暖。當人的臟器寒冷的時候,不由得會吸收、合成脂肪,形成膏肓來包裹、覆蓋臟器。

可是當人一意孤行,拒絕攝入或武斷吸出脂肪的時候,就是暴露心臟和其他重要臟器於外,招災惹禍。我曾經在電視上看見過令人作嘔的吸脂手術,看見黃色的油脂滾滾而出的時候,不禁為這些人感到惋惜。貌似輕巧的剝離,帶來的會是更深的傷害。果不其然,現代西方醫學家發現,做過吸脂手術的人,多數會反彈,少數沒有反彈的,大多陷入深深的抑鬱之中,甚至以自殺結束生命。

還有豐胸隆乳的人們,不惜在胸膛填埋異物。其實女性在二十一歲智齒生長,身體發育到達極限之前,通過艾灸氣海,通調沖脈,增加營養,改變穿高跟鞋的習慣,改挺胸為含胸的姿勢,都能促進乳房的發育。過了這個年齡,就別再折騰身體,通過改善氣質,提高修養,培育神韻,一樣可以嫵媚動人,何必傷身勞神呢?

據專家介紹,「膏肓穴」在第四、第五胸椎間兩旁三寸約四橫指處。藥王孫思邈曾在《千金方》中說:「膏肓能主治虛羸瘦損、五勞七傷及夢遺失精、上氣咳逆、痰火發狂、健忘、胎前產後等,百病無所不療」。楊先生患支氣管炎多年,因久病不愈變得體弱消瘦,說明身體氣血陰陽均已受損,最適宜取膏肓穴施灸治療,起到扶陽固衛、濟陰安營、調和全身氣血的作用。

此外,中醫典籍中也曾有「運動膏肓穴,除一身疾」的說法。說明中醫認為,人體全身的病,統統與膏肓相關。

02關元穴

關元:是養生保健,益壽延年的要穴,能溫腎固本,補氣回陽,通調沖任,理氣和血

關元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3寸。該穴為小腸之「募穴」,足三陰經、任脈之會,一身元氣之所在。別名「丹田」。《難經·六十六難》集注中楊玄操說:「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氣之根元,太子之府也。」

中醫學認為,關元其部位為真陽所居、化生精氣之處。艾灸關元能使清陽上升,濁陰下降,元陽溫暖,血液充盈,能培腎固本,補氣回陽,通調沖任、理氣活血。艾灸關元,能治積冷,男子疝氣,夢遺淋濁,女子瘕聚,經產帶下,諸虛百損。

現代研究發現:艾灸關元可使血液動力學改變,對心肌具有正變力性作用,從而使得每博指數(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數(LVSWI)穩定增加。艾灸關元還可改變動脈血氧運輸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機體代償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緩休克的發展。艾灸關元可防治遺尿、尿頻,隆閉、少腹脹痛,脫肛、疝氣、遺精,白濁、陽痿、早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崩漏、惡露不盡、不孕,中風脫證、虛勞贏瘦等。

關元灸補元氣每周灸一次,冬至最好

根據「冬至--陽生」的原則而施用的灸法。其主要是利用關元灸來強壯元陽,具有培腎固本、調氣回陽的效果,為歷代強壯保健的重要灸法。常進行關元灸可使人體內元氣充足,故可主虛勞百損,壯一身之氣。施關元灸可以每周一次,選擇冬至當日施灸效果最好。

關元穴:關元也稱丹田,屬任脈經,為保健要穴,具有溫腎固經、補氣回陽、通納沖任之功效。常用溫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婦禁用。

《醫學入門》:關元主諸虛損」。《類經圖翼》:「關元主諸虛百損」。

傳說南宋紹興年間,有一個叫王超的軍人,年輕時曾經遇到一個得道的異人,傳授給他一套\"黃白住世之法\"。王超按照這套方法修鍊,年過九十還精神飽滿,肌膚腴潤……。退役后遁入江湖做了江洋大盜,無惡不作。

後來犯案被抓,判了死刑。臨刑前,監官問他:你這麼高的年齡,還有這麼好的身體,有什麼養生秘術嗎?王超回答說:年輕時師傅教我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關元穴,用艾條施灸千炷。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熱,幾日不吃飯也不覺得餓,臍下總是像有一團火那樣溫暖。你難道沒有聽說過嗎?土成磚,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啊。王超被處死後,刑官讓人將他的腹暖之處剖開,看見一塊非肉非骨之物,凝然如石,這就是長期用艾火灸出來的。可見灼艾對培固人體陽氣的力量有多強大!

關元穴(在下腹部,身體的正中線上,臍下3寸)。採用仰卧的姿勢,將手四指併攏,置於臍下橫量,在手小指的下緣處即是該穴)。關元穴是小腸的募穴,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是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與任脈的交會穴,故統治足三陰、小腸、任脈諸經病。具有補腎壯陽、溫通經絡、理氣和血、補虛益損、壯一身之元氣的作用,古今都作為保健的要穴。

灸關元的最好時機在夏秋之交,相當於北京地區的7月底到9月中。隔日灸1次,每月連續灸10次。溫和灸法是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后,艾條距離皮膚2~3厘米,對準關元穴熏灸。使局部有溫熱感不灼痛為宜,每次灸15~30分鐘,灸致局部皮膚產生紅暈為度。

有位針灸專家說過:針者,刀兵之器,久刺令人氣傷。這也是我們常常聽說的,某某扎針后把身體扎軟了,沒勁了。針刺是一種治療手段,不能用它來做保健。能為百姓人家所用,起到養生保健作用的還是灸法。

有位病人,患有性功能障礙。讓他用艾條灸關元穴,每天一次,每次灸15至30分鐘。一個月過後,患者的病就痊癒了。如今他已近古稀之年,依然身體健康,無尿頻、前列腺肥大等癥狀。

★道家小秘法:每晚睡覺前,將雙手搓熱,把手掌的勞宮穴對準關元穴,意守此處,慢慢入睡即可。勞宮是心包經的大穴,屬火,小腸經也屬火,用心經與小腸經的火來溫補任脈之陰,收到水火既濟之功。

【穴位取法】:由臍中心至恥骨聯合上緣,作為五寸,仰卧,當臍下三寸處。

【主治】:諸虛百損,四肢厥冷,六脈微細,真陽欲脫,中風脫證,失眠,奔豚,寒邪入腹,水腫腹脹,疝氣,虛癆咳嗽,潮熱,咯血,大小便失禁,溏瀉,便秘,尿頻,遺尿,遺精,陽痿,白濁,閉經,不孕,癃閉,便血,尿血,少腹瘀血等。

關元的關,就是閉藏的意思,兼有交通樞紐之意,就像古代的關隘一樣;元,就是對「元陰元陽」的簡稱,好比古代關隘所保護的對象;穴,就是窟窿,或比喻為處所、樞紐。關元穴主管胞宮精室,為元陰元陽之氣閉藏之門戶,故稱關元穴。

關元穴為任、督、沖一源三岐之源,所謂「腎間動氣」之所在。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處,是統攝元氣之所。為肝、脾、腎三陰與任脈之會穴,小腸之募穴。

《素問·靈蘭秘典論》曰:「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腸手太陽經主降,具有消化吸收營養的功能;肝、脾、腎屬足三陰經主升,具有儲藏營養的功能。從而可知,肝所藏之血、脾所統之血、心所主之血、腎所藏之精以及肺所主之氣,其物質來源都依賴小腸不斷地吸收供應營養,來維持生命活動。

而小腸之所以能吸收營養,全都是依賴命門真火(腎間動氣)充盛。欲使(患者的)命門真火充盛,必須灸小腸募穴關元。因為真火屬陽,只有灸才能興陽(為針所不及),而陽之發生須以真陰為物質基礎。小腸內容食物為陰,消化吸收功能為陽,灸之則陽生(增強消化吸收功能)、陰長(被吸收的營養物質增多)。氣屬陽,血屬陰,既補氣又補血(元陰元陽)。因此,關元穴的主治首先提出「主諸虛百損」。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小腸的蠕動是促進血液循環的原動力。當機體死亡后,血壓已經降為零,但只要小腸還在活動,門脈仍能保持一定的血壓。傳統中醫認為,心與小腸相表裡,因此,心臟與小腸的協調活動,是保持人體血壓的最基本因素。但是,血不能自行,而氣為血之帥,氣運則血行。

《難經》上說:「諸十二經脈者,皆繫於生氣之元。所謂生氣之元者,為十二經之根本也,為腎間動氣也。此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元。」

這段話,闡明了五臟六腑的生理活動的動力是來源於腎間動氣。因此,可知小腸的動力也是來源於腎間動氣。腎間動氣稟受於先天,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原動力。而此原動力,在人出生后,需要由小腸不斷地吸收營養來充養,才能繼續發揮作用(這就是後天補先天的道理)。

一般來說,一個人年過三十以後,陽氣逐漸趨向衰退,宜常灸小腸募穴關元,可以增強小腸消化吸收營養的功能,不但能治諸虛百損、真陽欲脫等證,而且,可以保健延年。

03、足三里穴

灸足三里穴:主五勞羸瘦,調理脾胃,補虛強身

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的前外側,在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足三里是胃經的主要穴位,具有調理脾胃,健運脾陽,溫中散寒,補中益氣,調和氣血,宣通氣機,導氣下行,補虛強身的作用。《甲乙經》載:「五臟六腑之脹,皆取三里,三里者,脹之要穴。」《外台科要》載: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氣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氣也。《醫說》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針灸大成》載:中風預防灸,若有中風先兆時「便宜急企三里絕骨四處,各三壯」。

《江間式心身鍛煉法》載:「無病長壽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壽至二百餘歲。」現代研究認為艾灸足三里穴,能調節高血壓病初期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降血壓的作用。能使纖維蛋白降解產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滯度。並有擴張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預防腦血管意外的發生。艾灸足三里,還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銅、鋅代謝.減少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

艾灸足三里,對消化系統的胃腸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潰瘍、胃下垂、腹瀉、便秘,對心腦血管系統的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意外,對呼吸系統的感冒、肺結核,對泌尿生殖系統的尿頻遺尿、小便不通、遺精,陽痿、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還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調節神經,有較強的延緩衰老的作用,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足三里灸: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合穴,具有補脾益腎、調和氣血的功效。多灸此穴,以預防中風,為中、老年人保健要穴。用於預防中風,在平時可單灸足三里,有中風先兆時可配合絕骨穴。古人多採用化膿灸,有「若要安,三里莫要干」的諺語。灸此穴有預防老花眼的作用。

現代醫學研究,艾灸足三里可以調整臟腑功能,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增加白細胞、紅細胞的數量和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增強免疫力。足三里一穴屬陽明經,古代很多文獻均謂其有強壯及助消化的作用。如《中藏經》曰:「三里主五勞羸瘦,七傷虛寒空」。

內容整理自網路,文中觀點僅供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請勿盲目試用,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獲取更多中醫資料請關注公眾號:yishi_med66。

中醫qq交流群 227693471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