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畢業季丨微展廳·2017屆本科生畢業作品展——中國畫學院

數年學習校園中,筆墨精研費苦功。

更得勤師頻指導,大成再進向高嵩。

畫學院院長 陳平

寫意人物篇

劉虹麟

束·掙尺寸可變 紙本水墨

作者:劉虹麟

指導教師:王曉輝、李洋、劉慶和、林彬、廖勤、邸超

作品簡介:

生命在流逝,可能在等待著下一世的輪迴、更好的開始,可是誰又在束縛著、囚困著?但是她註定要離去,而這番徒勞的拉鋸戰是否還有意義?是給予病者的解救還是束縛?困與掙,終究逃不過命數。我記得,最後幾天在醫院見到姥姥的樣子很心痛,無數個管子帶著各種各樣的營養品、葯、劑插在她的手上、胳膊上、腳上、頭上……姥姥一天中也就清醒短短几個小時,睜著眼睛說不出話,我彷彿感到她想要向外掙脫,但困住她的,究竟是病痛、還是管子里的「救命葯」……我畫姥姥,並不是簡單的訴說著她一人,彷彿就是多年後的自己,或是你,是我們很多人……

趙岳

185×275cm 紙本水墨

作者:趙岳

作品簡介:

通過人體的局部和器官來表現、探討人的狀態一直是自己的興趣所在,最終的創作我選擇以多幅「手」的組合來呈現。

將手作為創作對象,一方面在於手是我們感知外界、彼此交流的主要途徑之一,同時又是人體最富有表情的器官。手本身及其各種姿態也因在生活中具有種種象徵、指示意義而顯得不再簡單,如手相以及宗教藝術中的不同手勢。另一方面,手與人的內在聯繫又往往會被忽略。我們會將目光聚焦在別人的表情和眼神上,以示圖揣測其心理活動。而表情是可以駕馭的,不使心意暴露。我們強顏歡笑或故作鎮定,時刻掩飾自己的目光,卻忘了雙手。觀察手的一舉一動,就是人內心直接、細微的體現。手流露人的內在與心性,畫手亦是畫人,通過不同姿態,猙獰或緊張,最終表達人的某種情緒和精神狀態是我的初衷所在。

王橋

這裡的世界196×138cm 紙本水墨

作者:王橋

作品簡介:

繁雜混沌的現代社會裡,常常看不清一些真正的東西,想通過畫面傳達一絲平靜,湘西有這樣一方凈土,這裡的人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彷彿是現代社會的「桃花源」,在這樣的地方人的心靈得到了凈化,使我們可以思考,思考生活的意義,思考存在的狀態,思考未來的方向。在畫面形式上儘力追求傳統方式與現代圖像的結合,想努力脫開以往人們對於題材與主題的界定,讓觀者能關注畫面本身,關注繪畫本身,傳達給觀者更直接的感受。

楊亞輝

16·大水200×180cm 紙本水墨

作者:楊亞輝

指導教師:王曉輝、李洋、劉慶和、林彬、廖勤、邸超

作品簡介:

是祈求還是希望?這個畫面多的是一種平穩,有人說災難現場是雜和亂,但是,當人們看不到希望的時候,肢體動作可能會有衝動和糟亂,可他們的內心世界絕對是沉默的,沉默的看著這個世界,期盼黎明的到來,也許這才是他們內心的聲音。2016年719日晚家鄉遭遇大洪水,正在睡夢中的我們被外面的雜亂吵醒,無助的眼神傳達的是一種焦慮、無助,我在畫面里將單一的顏色搭配起來,慢慢的我覺得還可以加、還可以加,以此來發泄我自己的恐懼、內心不安。

路舒涵

沒有悲歡的姿勢200×200cm 紙本水墨

作者:路舒涵

作品簡介:

一群在異鄉漂泊的人,一群執著而堅強的人,一群不停行走的人。是他們,亦或是我們。畫面中人被放置在複雜或朦朧的背景中,錯構的表現形態展示著非常態的社會現象。將不同物象得不同空間置與同一空間,想要抓住一些精神性的、超自然的、有形或無形的東西,最後實現畫面的視覺節奏和心理空間。我們生活在精神的世界里,希望找到一座橋樑,引導我從「可視的」走向「不可視的」。背景用一些重墨傳達一種狀態,畫面中大膽使用了一些純色,給黑暗帶來一些希望和夢想。

李翰林

自慰者60×175cm×9 紙本水墨

作者:李翰林

作品簡介:

現實中,每個人都是自慰者。

自慰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有時候,我們渴望那種快感的釋放,以自慰的方式愉悅自我;有時,我們為了填補空虛,以自慰的方式滿足自我;有時,我們為了掩蓋痛苦,以自慰的方式欺騙、麻痹自我。慢慢地,自慰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用來滿足一切生理和心理需求。再後來,我們彷彿愛上了那種自慰的感覺,開始把自慰當成一種習慣。這時候,那些對自我的欺騙、愉悅和滿足讓我們開始變得是非不分、失去理智、自欺欺人,自己好似都已不屬於自己。到頭來,我們是否應該捫心自問:自慰的意義是什麼?你還要繼續做個自慰者嗎?

董佳媛

迷惶120×190cm 皮紙綜合材料

作者:董佳媛

迷惶》局部

迷惶》局部

作品簡介:

人們總是想要對這個世界產生更多的認知,會渴望得到安全感,渴望被接納,被尊重,被愛。當滿足了生存和繁衍的慾望之後,往往會產生更多的慾望——名利、享樂、權力、獵奇、佔有……你可還記得沒有妝容鮮衣於身的自己是如何模樣么?可還清楚的知曉自己是為何而活?嘴角的微笑是真是假?擁有的一切是否給你帶來了幸福之感?我們每個人都清楚的知道,能給自己帶來最真心的笑容的事物是什麼。我們縱使在慾望中沉浮,也莫要在其中惶然迷失。

李思祺

個人內心160×160cm 丙烯、墨、國畫顏料

作者:李思祺

個人內心》 局部

個人內心》 局部

作品簡介:

這四張畫兒里包含很多內容。這四張畫兒里基本都包含著每個人的原始慾望。可是原始願望包括挫折或埋在心裡的秘密 、人與人之間的連接紐帶,人與人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

也包含著從未表達過的內心,因被別人所吸引而無法確切認知自己。這些畫展現出人與人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或好似被同化一般從人臉便看出其性格。那是包含著將自己的思想埋藏起來,按著他人想法去做,自然而然地被他人同化。本人要表達時時刻刻有著不同想法的人或者將自己的內心埋在心裡的人。

趙海粟

塵埃200×250cm 紙本水墨

作者:趙海粟

作品簡介:

天然的親切感在繪畫表現的過程中很少遇到障礙,但在所呈現的效果上不得不面對技法語言問題。前一年的時間裡集中實驗著丙烯白顏料對水墨的介入。加上自己對新表主義的偏愛,方向上有很多與以往自己相悖相斥的地方,邏輯不通、審美衝突是常見之事,材料之間不協調造成的失控也經常發生。或許此時的我正好經歷著這個尷尬的針鋒交惡時期。還好,怎樣都不關乎對和錯。即便這次仍然做不到。況且藝術本身就是一條沒有結果的路,何必耿耿於懷,過程本身就是演繹,橫塗豎抹,人也罷、物也罷,不過夢幻泡影。當一切塵埃落定,靈魂是否能如塵埃一樣輕揚自在!

工筆人物篇

戴依婷

《童話鎮》 50×100cm×4 絹本設色

《童話鎮》局部

作品簡介:

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充滿幻想的角落,童話編織出的美好幻想分割現實與理想,成為短暫脫離現實的避風港。灰姑娘擁有水晶鞋和南瓜馬車,醜小鴨蛻變成白天鵝,小人魚化為泡沫如夏花絢爛,白雪公主和王子幸福永遠……生活難免有迷失和不堪,願所有的夢想都可以如童話故事般有始有終,勇氣與希望一直都在,不曾消亡。

馬蝶

《宮娥》 140×106.5cm 絹本設色

作者:馬蝶

指導老師:張猛、劉金貴、金瑞、徐華翎

作品簡介:

博物館里的宮娥服作為展品,接受著無數接受者。展櫃的特性導致展品空間與接受者空間的並置,重疊。不同人不同解讀,不同視點。福柯解讀《宮娥》是不可見性決定可見性,隱匿的東西決定顯現的東西,畢加索、達利則重構《宮娥》,我並置宮娥服所代表的展品和接受者的空間…… 展品作為召喚結構需要接受者的參與,當你站在畫前,你就是其中一部分,這時,你會「看見」什麼?

張錦源

《住在衣服里的人》 195×62cm×3 紙本重彩、綜合材料

作者:張錦源

指導老師:張猛、劉金貴、金瑞、徐華翎

《住在衣服里的人》局部

《住在衣服里的人》局部

作品簡介:

關於衣服:張愛玲有一句話:我們個人住在個人的衣服里。人穿著衣服——他們不斷創造他們貼身的環境;衣服作為我們肉身外包裹的表象,也作為一個承載生活的載體。

關於轉印:到底是社交新聞、廣告、品牌、流行音樂對人的影響大,還是博物館對人的影響大?我們生活在一個巨大的複製粘貼的時代中,將身邊的廣告新聞等轉印入衣,人們 便這樣住進了自己的外殼中。

高磊

《星期二的下午茶 》 113.5×171cm 紙本設色

作者:高磊

指導老師:張猛、劉金貴、金瑞、徐華翎

作品簡介:

作品通過三個女孩兒在一起喝下午茶的場景,體現出一種悠然自得的生活狀態。畫面布局上採用三角形構圖來增加穩定均衡感,並通過大量的灰色調來營造出舒適、安逸,優雅的氛圍。

梁彥

《我與我》 256×170cm(外框) 185×128(畫心)

絹本、紙本

作者:梁彥

指導老師:張猛、劉金貴、金瑞、徐華翎

作品簡介:

這張畫面採用橫構圖表現一個女孩的三種狀態。最左邊和最右邊的人物分別是這個女孩與她背後的影子。影子代表的是另一個她,也是一個真實的自我。當下社會中人們總是在不停地奔波為身外之物而忙碌卻鮮少停下腳步去審視與聆聽自己,與自己的內心對話,離真正的本我越來越遠。佛教中有一種修鍊叫作冥想。通過傾聽和感受自己的身體與心靈和潛意識鏈接,從而使自己內心的靈性漸漸蘇醒,達到純凈平和而喜悅的妙境。糾纏的耳機線貫穿了整個畫面,寓意女孩在竭盡全力靜下心尋找真正的本我,與自己對話。漂浮的木偶是純潔與初心的象徵,同時也是畫面形式感的需要,為畫面增添了趣味性。

吳俊諭

《手的語言》 200×100cm(50cm×50cm×7) 絹本重彩

作者:吳俊諭

指導老師:張猛、劉金貴、金瑞、徐華翎

《手的語言》局部

《手的語言》局部

作品簡介:

手是人的第二張臉,人的喜怒哀樂、職業身份會通過手的習慣動作來表現。畫面呈現以手為主題的局部描繪,來反映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群在其工作或生活狀態下手的不同形態,以此來呈現另一種語言情緒的表達。

端木默寧

《靈》 99×88cm×2 79×88cm×2 紙本設色

作者:端木默寧

《靈》局部

《靈》局部

作品簡介:

以人物形象來表現動物的靈性。

潘禕銘

《古都麗景詞話間,散入春風滿洛城》 235×120cm 紙本設色

作者:潘禕銘

作品簡介:

這件作品描繪的是我的家鄉古都洛陽麗景門前古城裡車像流水,馬像游龍,熱鬧非凡的夜市生活。我以站在城樓上向下俯視街道的視角,豎向長卷移動觀看方式,散點透視的表達手法引領觀看者欣賞。作品分為左中右三條豎屏,左右兩屏是主街兩邊的老宅和庭院,在密密麻麻的房屋之間隱約有零星的人物在窄巷中穿行,在庭院中悠閑。全畫一共91個人物,其中80個人全部集中在中屏,男人女人老人小孩賣藝圍觀嬉笑進食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每個人都有故事。將洛陽古城繁榮街景以瞬間形態展現出來,充滿生活中的小情趣。

陳澤文

《藍色格子的地板》76×160cm 35×160cm 35×160cm

紙本設色

《藍色格子的地板》局部

作品簡介:

揣著寂寞的姿態站在城市邊緣。

戴欽安

《咦!她們》190×150cm 紙本

作者:戴欽安

作品簡介:

曾似輕客月下裝,撫汝露華拂檻容。並非群山嵌紅日,指向眉間趣更仙。她們是流暢自然的散淡姿態,她們其所以神化而超乎眾表者,殆猶天馬行空而步驟不凡,隨意自我不受拘束。她們是誰就是誰。

劉澤宏

《一輪明月耀天心》 絹本設色、金箔

185×50 185×40 210×20 185×40 185×50cm

作者:劉澤宏

指導老師:張猛、劉金貴、金瑞、徐華翎

《一輪明月耀天心》局部

作品簡介:

取般若十喻中如水中月、如鏡(反寫經文)意象表達諸法之空性得以觀照內心;即以智慧觀事、理諸法,而照見明了之意。用觀照事、理等諸法實相之理之智慧來探尋平凡生活中感動心靈的人世事、情感,得重塑其表,保留其真,回歸質樸本源,如此,便是對世界和自我最真實、純粹的觀照。(經文取自《大品般若經》觀照品)

蔡煜桐

《送子鳥》 115×160cm 紙本重彩 金箔

作者蔡煜桐

作品簡介

大概是一個失敗的送子鳥。 一個強行配鎖,失敗,最後胎死腹中的送子鳥。估計這輩子也就是個送子鳥。罷了。

陳李平

《虞美人》 166×230cm 絹本設色

作者:陳李平

指導老師:張猛、劉金貴、金瑞、徐華翎

作品簡介:

《虞美人》原為唐教坊曲,是著名詞牌之一。 「樂」亦屬六藝之一,是禮樂文明重要組成部分,也成了藝術表現永恆主題。在享受藝術美的同時,我願意把她們給我不斷的心靈啟迪轉化到筆下,以個人的,筆墨的形式建立現代文藝女性、明代壁畫以及敦煌飛天之間的對話,也借喻不同季節不同時空的永恆主題。在技法上我採取寫實手法和傳統畫法來處理現代以及古代人物造型、色彩等。還借鑒敦煌飛天以及山西壁畫的相關成分,表現了我當下的人文體察。《虞美人》這件作品是具有浪漫主義情懷的,它準確地描寫了少女內心的細膩與孤傲,是一種溢於言表的美。

戴強

《藏民》 52×112cm 紙本設色

作者戴強

《藏民》局部

作品簡介:

2016年的寫生,從美院來到甘南藏族自治州,走進拉卜楞寺帶給我們的是震撼和感動。純潔的天地·簡單的藏民,踏上這片凈土,就算你沒有任何信仰也會被這朝拜景象所感動甚至落淚。無論是喇嘛的經聲還是三步一拜的祈禱都是一種虔誠的信仰。

山水篇

鄭虹

磐斕》 225×180cm 紙本彩墨

作者:鄭虹

指導教師:丘挺、陳平、姚鳴京、劉榮

作品簡介:

山石紆迴層迭為磐,顏色爍爍駁雜為斕。色塊之間不同組合排列,和諧與衝撞置於同一畫面,生髮無限可能。線條肆意交錯,不受實景之限,樹可生雲石,水可納日月,葉落平天,波橫蒼嶺,直寫我心之山,供我一人所游。

吳昌昊

《金碧如斯》 2×3.4m 木板重彩

作者:吳昌昊

作品簡介:

畫的形式只是個載體,我想做的,只是把我對自然的敬畏呈現出來。

楊桐

消失1147》 249×124cm 紙本水墨

作者:楊桐

作品簡介:

我持有矛盾的我 那些真正的山脈正如身體的細胞生長消失 閉眼沉入深藍的女人 好奇之心抹殺恐怖 閃爍燈炮中的人 傾斜縮水的灰牆 從窗戶快速逃往直線的邊緣 墜入破碎糾纏的網 消失的意義並非在於消失 而在於存在 悲劇開始於時空被定義 消失0359

崔曉含

晚雲高》 248cm×55cm×2,248cm×70cm×1 絹本設色

作者:崔曉含

指導教師:丘挺、陳平、姚鳴京、劉榮

作品簡介:

我嘗試追求一種「器物」感,對真實與自然的概括和處理,這個過程就像是把一塊原石慢慢雕琢為一件器物,有保留也有捨棄,自然天成加以精心安排,是我對器物之美的理解。所謂「玉蘊石而山輝」,我希望賦予山石以玉的質感,可以說這是一座大山,也可以說這是一個玉雕擺件。其安排有真實合理,如山勢起伏,也有夢幻假象,如水中星河,所畫即是真山,也是假山,但於我為真。而一座山之美,其包容之廣,有山·、水、雲、天之美,也有一株可愛的植物,一些有趣的生靈,這一切才完整了一座山。

上官煜典

《拓·山夢》 208×60cm×3 紙本水墨 綜合材料

《拓·山夢》局部

作品簡介:

紙本水墨夢在無數次痙攣般的捶拓中時而顯影時而模糊。山已不再是地標,而化為一塊塊的殘片,記錄著毫無邏輯的歷史話語。我們都將以不同的方式泛舟於無常之海。或是以不同的軌跡穿梭於無峰之山。總會有那麼一刻,蓮花的光芒會在我們心中留存。

王騰

易山》 229×120cm 絹本設色

作者:王騰

作品簡介:

易經有言: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

陳威

曲逕抱幽》 250×170cm 紙本水墨

作者:陳威

作品簡介:

通過建築空間提高周邊環境的空間尺度感,通過一座石板橋與周邊的山石相結合便可烘托出山石的壯觀雄偉,園中利用白牆、房子、曲廊的直線與山石、樹木的曲線形成對比,在進入園林的主體空間之前,創造了一些有序列的空間引導進入另外的一個空間,所謂園中園,這些空間通常是相對閉塞或幽暗深淵的,在突出主體空間的同時,由於畫面的開合關係,穿過幽暗深遠的空間有種「柳暗花明」的豁然之感,在園林的布局上多是半遮半透的關係,如:山石、樹木、曲廊、房子、白牆等加強了空間的層次感,在整體上,面積雖小而層次多,空間雖小而深度大,物雖少而景多,意境幽深。

要智海

《久凝眸》 57×240cm×3本水墨

作者:要智海

作品簡介:

作品名《久凝眸》取自宋代樓鑰《臘月二十五大人生朝》中的「南飛雲天樣遠,太行山外久凝眸」,作者曾多次雪后登太行,為雪霽太行的偉岸所折服,故而駐足久觀,希望通過目識心記以達物與我應,心領神會,不被寫生中的真實物象所束縛,對山等物象加以提煉,誇張和概括,使雲與山交相呼應,達到似雲非雲,似山非山,似幻非真的效果,正所謂破而後立者也。

郭文傑

》 80×240cm 絹本

作者:郭文傑

作品簡介:

希望多一點藍色。

花鳥篇

於欣馳

《冷萃凝香 》 176×233cm 紙本設色

作者:於欣馳

指導教師:姚舜熙、於光華、岳黔山、謝青

作品簡介:

「冷萃凝香」一詞源自一首名為《秋荷》的詩,此詩為唐代著名詩人陸龜蒙所作。我曾在金秋時節到漳州寫生,站在湖邊,迎著陣陣秋風的我不禁被池塘中的景色迷住,片片金色的荷葉隨風舞動,彷彿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畫屏般的荷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出水很高的葉子像婷婷舞女的裙,層層葉子中間零星點綴著白色的花,有的婀娜有的凋零,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我只想把此番美景凝聚在畫面中。

劉天然

《幽映》 175×50cm×3 絹本設色

作者:劉天然

《幽映》局部

作品簡介:

「幽映」一詞見唐錢起《同李五夕次香山精舍訪憲上人》詩,「松門入幽映,石逕趨迤邐。」意為「隱約的日光」。在漳州寫生時,我曾見過黃昏陰天的竹叢,來自單一方向的暖光源影響下,密匝匝一叢竹能展現出迥異於明亮日光下的面貌。這時枝葉的結構都被光揀選過,明亮處層次依然分明而更簡單明了,而被遮擋的部分幽暗深邃,這隱約的日光帶來的曼妙光影深深吸引住了我。因此,在這套創作中我既想展現竹的清秀茂密,也想營造暖光照進畫面的效果。

江海洋

《暗夜記》60cm×140cm 70cm×170cm 60cm×140cm 絹、宣紙

《暗夜記》局部

作品簡介:

畫面中記錄的是:衰落、抑鬱、愛我的人、南方、治癒、希望、和我自己。

楊凌子

《彼岸》 210×250cm 紙本水墨

作者:楊凌子

指導教師:姚舜熙、於光華、岳黔山、謝青

作品簡介:

野鳳梨樹是我熱愛的亞熱帶植物。第一次遇見是在雨天,雨水浸透樹榦,還沒成熟的果子上掛滿水珠,空氣中有咸澀的海水味,地面蒸騰著水汽,氤氳著宛如夢境。浮生有境終歸幻,有時夢境與真實的界限或許並不那麼明顯……

盧浩然

《覓》 60cm×20cm 60cm×220cm 絹本

作者: 盧浩然

指導教師:姚舜熙、於光華、岳黔山、謝青

作品簡介:

作品主要描繪了茶花、綬帶鳥、鐵絲網三種質感不同的物象,並承載了各自的寓意。茶花搭配綬帶鳥在傳統中喻為「春光長壽」。而在這件作品中將相伴的綬帶鳥喻為人,鐵絲網代表客觀上的束縛,茶花則指向生活中的美好。畫面融入鐵絲網這一現代元素,通過傳統的技法,表現現代生活中的物象和意境。借鑒屏風的布局,畫面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繫,通過條屏的間距延伸想象的空間,用相對工整的構圖來突出物象本身的生動性及精神內涵。

書法篇

石岳

草書《揚州慢》 34×220cm×3 灑金宣紙

作者: 石岳

楷書《長恨歌》 23×46cm×10 蠟染信箋

作者: 石岳

隸書《抱膝長吟聯》 28×242cm×2 仿古麻紙

作者: 石岳

指導教師:徐海、劉彥湖、蔡夢霞、祖彥飛

作品簡介:

楷書《長恨歌》參唐人作楷筆意,通過細膩的筆觸與挺俊的造型突出楷書法度嚴謹的莊嚴之美,以此來完成對楷書學習的總結提升。隸書《抱膝長吟聯》是從漢代磚文書法文字入手,分析其字法、章法的組合運用,並將其放大至對聯之上,造就出欹側跌宕的通透氣象。草書《揚州慢》在用線上參以小篆線條質感,在字法組合上尤為突出對點線組合的處理,意欲表現草書流動瀟洒之勢,最終以三條屏的展示形式完整的呈現出來。

王銀龍

《小楷千字文》 38×88cm 卡紙

《篆刻十二品》 每方20*20cm以內 木板

作者:王銀龍

《活字印刷東坡詩》 138cm×249cm PVC、丙烯-37

作者:王銀龍

指導教師:徐海、劉彥湖、蔡夢霞、祖彥飛

作品簡介:

《小楷千字文》:千字文用小楷的形式呈現,略參寫經體以求古樸之意;

《篆刻十二品》:用木板材料篆刻,后又經過青銅色顏料的處理而成;

《活字印刷東坡詩》:用活字印刷一白一黑形成強烈對比。

張啟元

《行書•商山早行》 266cm×47cm 日本絹

作者:張啟元

《行書扇面之二》 30cm*15cm 日本扇面料紙

作者:張啟元

《窮變態於毫端》 2.5cm×2.5cm 青田石

作者:張啟元

指導教師:徐海、劉彥湖、蔡夢霞、祖彥飛

作品簡介:

《行書·商山早行》:參清人王鐸之意,試從筆法、字法、章法等方面探索大幅行草立軸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以及情感的瞬間表現。

《扇面三品》:試從字法、章法探索扇面創作更多的可能性。

《篆刻創作》:嘗試不同風格、章法探索篆刻創作更多的可能性。

徐思聰

鑄銅印、封泥一組9×9×3.5cm 黃銅、景德鎮高嶺土

作者: 徐思聰

指導教師:徐海、劉彥湖、蔡夢霞、祖彥飛

作品簡介:

《楷書蘭亭》用墨跡手抄、銅版蝕刻、活版印刷、傳統拓印等四種角度來對同一內容進行創作,從而對楷書蘭亭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

古印的鑄印鑿印本為製作工藝,但後人隨著對古印認識的深入發現這樣區分並不全面,所以今天我們說的鑄印鑿印也只是風格上的區分。在印章材料上,元明清至今篆刻多,但從殷商古璽開始,還是作為主要材料來對印章進行

本作品選取溯古的印章材料——銅,並將鑄印的製作工藝,和鑿印的古印風格進行融合,最後運用古人使用印章的方法——鈐印封泥,來展現作者對古印回歸本源的理解。

錢惠子

隸書 《玉樓春》188cm ×58cm 麻紙

作者:錢慧子

楷書《長物志 菊》178cm ×35cm 紅星老紙

作者:錢慧子

行書《卜運算元》 178cm×40cm 紅星老紙

作者: 錢惠子

指導教師:徐海、劉彥湖、蔡夢霞、祖彥飛

作品簡介:

畢業創作延續了大學部階段書寫的方向,隸書《玉樓春》挖掘《石門頌》摩崖石刻的高古逸趣之意,追求自然書寫的形式狀態。楷書《長物志 菊》參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一路法度森嚴的唐楷,同時在用筆上追求靈動自然,章法上追求自然書寫的形式。行書長軸《卜運算元》參米芾,王鐸長軸行書和二王行草之意。小行書《集古詩冊》選錄了七言絕句15首,是試圖將用筆,結構,墨法寫的精微的探索。

高樹晨

《峴山亭記》一截 66×231cm 紙本

作者:高樹晨

《浣溪沙·淡盪春光寒食天》 55×200cm 絹本

作者:高樹晨

《石墨小像》一截 55×234cm 紙本

作者:高樹晨

指導教師:徐海、劉彥湖、蔡夢霞、祖彥飛

作品簡介:

《峴山亭記》一截:此文是北宋歐陽修所作。此文既表達了作者的仁政思想,又批判了社會上貪慕虛榮的不良風氣。委婉曲折,耐人尋味。正好與顏真卿字體莊重的特點相結合來表達我的思想態度。

《浣溪沙·淡盪春光寒食天》:此詞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詞人借物抒情,借少女時代的事物抒發自己的愛春惜春之情。作品本身借鑒了王鐸、徐渭和祝枝山的一些筆法和章法特點,再把他們的創作特點與自己對草書的理解相互結合,並加以發揮。

《石墨小像》一截:此詩是晚清民國時期書畫家吳昌碩所作。本件作品的章法借漢字本身的筆畫方向,用自然的空間變化尋找上下字、左右字的關係,生成一種和諧感。在結字方面,用大學四年中所學的石門頌、禮器碑和曹全碑的融合。點畫上,借用了較為簡潔乾淨的篆書點畫。

程敏

《楷書四品》 39cm×39cm×4 仿古宣

作者:程敏

《行書條幅》 250cm×60cm 清水

作者:程敏

《楷書條幅》230cm×50cm 日本簽紙

作者:程敏

指導教師:徐海、劉彥湖、蔡夢霞、祖彥飛

作品簡介:

《楷書四品》以小楷表現唐人楷書書法之美。《行書條幅》參王鐸米芾之意表現行書的書寫感和靈動之美。《楷書條幅》參小歐之意表達楷書的蒼勁之美。

邢喆

《三字經》楷書創作 300×110cm 麻紙

指導教師:徐海劉彥湖 蔡夢霞 祖彥飛

《碎瓦刻拓》280×34cm 碎瓦片

作者:邢喆

指導教師:徐海,劉彥湖,蔡夢霞,祖彥飛

作品簡介:

《三字經》共1145個字,是傳統的啟蒙教材,核心思想包括仁、義、誠、敬、孝,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本文取材選自《三字經》在創作過程對唐代歐陽詢楷書的臨摹研究理解,將結構、章法、通過小幅形式運用到這幅作品中。

仿《姚伯多兄弟造像記》寫的隸書創作。

藉由篆刻材料的轉換,材質自身的美感也作為印章的整體被審視,換一種材質,也是換一種感覺,這次我選用古瓦片,將平時刻在石頭上的印章換了一種材質展現出來,幾塊碎瓦片的軟硬不一,質感不一,同樣的印表現出來的感覺也不一樣。

朱亞北

《楷書嵇康詩》 123×255cm 紙本

作者:朱亞北

《草書條幅》52×238cm 紙本

《靜坐清風篆書聯》39×285cm×2 紙本

作者:朱亞北

指導教師:徐海、劉彥湖、蔡夢霞、祖彥飛

作品簡介:

《楷書嵇康詩》:作品參北碑結體,不使刀痕誇張,只為書寫流暢開闊之勢。《草書條幅》:作品在流暢快意的書寫中體會用筆的豐富和結體生髮之意。《靜坐清風篆書聯》:作品吸取秦詔版空間點畫營養,參漢篆結體之勢,成雍容大方之態。

王啟明

《楷書滕王閣序》 276×34cm×4 檀皮宣紙

作者:王啟明

《隸書滕王閣序詩節選》 300×45cm×3 色宣

作者:王啟明

《篆書滕王閣序節選》 290×97cm 麻皮宣紙

作者:王啟明

指導教師:徐海、劉彥湖、蔡夢霞、祖彥飛

作品簡介:

「滕王閣序三品」試運用三種書體闡釋《滕王閣序》,通過不同的紙張、形式、書體達到對於心境的描述。此三件作品在傳統篆、隸、楷的基礎之上,在形式上加以改變,通過不同的材質、顏色、標註等形式進行大膽創作,尋求不同的藝術審美。

《楷書滕王閣序》參唐楷之法,剔除起收用筆,尋求輕鬆自如地書寫形態。

《隸書滕王閣序詩節選》參漢隸筆意,通過對於碑刻之意的揣摩,尋求漢代隸書中肆意開張的書寫方式,並以硃筆標註。

《篆書滕王閣序節選》參唐、清篆書的形式,通過運用硃筆,尋求篆書中端莊、恢宏的筆意。

圖片編輯:韓知松

圖文編輯:馬千葉 韓知松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