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古畫精賞:北宋 郭熙 三幅名作

郭熙(約1000-約1090年),北宋畫家、繪畫理論家。字淳夫,河陽溫縣(今河南孟縣東)人。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於方外,以畫聞名。熙寧元年召入畫院,後任翰林待詔直長。山水師法李成,山石創為狀如捲雲的皴筆,後人稱為「捲雲皴」。樹枝如蟹爪下垂,筆勢雄健,水墨明潔。

早年風格較工巧,晚年轉為雄壯,常於巨幛高壁作長松喬木,曲溪斷崖,峰巒秀拔,境界雄闊而又靈動飄渺。存世作品有《早春圖》《關山春雪圖》《窠石平遠圖》《幽谷圖》等。子郭思纂集其畫論為《林泉高致集》。

擅長山水。出身布衣,好道學,喜遊歷。善畫,初無師承,后在臨摹李成山水畫中受到啟發,筆法大進,亦能自放胸臆,筆勢雄健,水墨明潔。畫山石多用捲雲或鬼臉皴,畫樹如蟹爪下垂。

熙寧(1068-1077)間為圖畫院藝學,後任翰林待詔直長,成為宮廷畫院重要成員。於畫論方面亦有建樹,總結出對四季山水的審美感受及山水構圖三遠法等。[1] 創作活動旺盛的時代正是宋神宗在位的熙寧、元豐間(1068-1085年),深受神宗的恩寵,有「神宗好熙筆」,「評為天下第一」之說。下面是他的《早春圖》、《窠石平遠圖》和《窠石平遠圖》。

以這張「早春圖」來看,郭熙試圖表現冬天過完,天氣剛剛轉暖的季節,樹木正在發芽,溪水正在解凍,整個畫面氤氳著一種潮濕的水氣,氤氳著一種早春時節萬物生髮的快樂。

郭熙用比較帶水份的筆墨一層一層渲染岩石,使堅硬的石塊看起來像雲一樣舒捲流動,因此,也有人稱郭熙的畫法為「捲雲皴」。郭熙在他的一本畫論中也提到「渲」、「染」的技巧,也可以看出他比較更重視水份與墨的混合層次。

「早春圖」在畫面的正中央仍有一個主峰,但是主峰不再是永恆不變的,而是由下面許多山峰交互運動的結果,郭熙似乎不完全追求「穩定」,也更重視「變化」。右側的水從岩石間急瀉,用線條表現速度;左側遠處的水,流在平坦的土壤中,則改用渲染,可以看到畫家對細節的講究。

在畫面左側有郭熙的題「早春,壬子年,郭熙畫」,這是畫家在畫面上留題的比較早的例子。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在畫的右上角題了詩,呼應「早春」的主題:「樹纔發葉溪開凍,樓閣仙居最上層,不借桃花聞點綴,春山早見氣如蒸。」

《窠石平遠圖》卷作於元豐元年(1078)。畫面描繪的深秋時節樹木蕭疏、平野清曠,呈現出氣象蕭疏的深秋意境。圖中晚靄籠罩,樹枝張舞。筆勢雄健,枝如「蟹爪」的灌木叢,以及郭熙獨創的「捲雲皴」山石,都體現了郭熙山水畫成熟時期的特徵。

上面兩幅圖是郭熙手卷窠石平遠圖,與立軸《早春圖》有別。描繪的是秋天雨後初晴的溪山,壯闊而優美。

郭熙手卷著名者還有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樹色平遠圖》,為平遠之景,少高大樹木;郭熙畫中大山高樹的元素的典型無疑是《早春圖》。

曾布川寬和馮平均指出郭熙高山巨石的《早春圖》有「官畫」的特徵,而《樹色平遠圖》這類具有文人雅興的手卷可能為公務之餘的創作,「官畫」一詞,黃庭堅即已提及。

有趣的是,這件《溪山秋霽圖》兼具《早春圖》和《樹色平遠圖》的特徵。

展開即為高山峻岭,並不常見。

此段樹為主體。樹的高低錯落,前後左右,與山勢高低形成和諧呼應。間有茅屋行人。

樹與山漸行漸遠,溪水泛漫至左邊開闊空間。

空闊渺遠的平遠之景,《樹色平遠圖》中亦有之。

皴法,非典型的捲雲皴。郭熙的捲雲皴大致呈圓形,這裡拉伸為長方型。

《早春圖》里的松樹有虯曲伸展之勢,這裡的偏直,跟《風雪杉松圖》更接近。

繁複的灌木,《早春圖》中少有。

這類小亭,在《早春圖》中也可見到。但《早春圖》中偏扁,有左右伸展之勢;這裡偏圓,像蒙古包。

跋尾,金粟山藏經紙,上有吳稺登等若干人題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