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姜思達:辯論機器人也辯不過我

6月7日晚,「突破·洞見」《尋找未知的自己》第三季青年峰會在北京郵電大學舉行, 五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大咖匯聚一堂,他們分別是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市場部部長顏宏斌、人氣節目《奇葩說》第三季亞軍姜思達、《最強大腦》里的冷麵判官魏坤琳、果殼網CEO及分答創始人姬十三,最後還有游爾機器人CEO、北京理工大學智能機器人研究所博士后孔祥戰,這是一場關於人類未來命運的討論,面對未來辯論機器人的威脅,姜思達非常有底氣地說,對戰機器人,它也辯不過我!

論壇環節,在主持人郝煒的帶領下,魏坤琳、姬十三、姜思達、顏宏斌、孔祥戰五位嘉賓在現場展開熱烈討論

一、請各位從自己所在的行業或領域談談科技已經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影響

顏宏斌:汽車行業是製造業,智行科技帶來自動駕駛技術,讓年輕司機對駕駛更加自信,比如倒車影像、自動跟隨、高速公路上的提示等,都會給人類帶來更多便利,但另一方面也帶來了挑戰,如果自動駕駛被計算機控制,一旦你的汽車車型大腦被黑客攻擊,就有可能失控,這是科技帶來的風險。涉及到汽車安全,以日產為代表的汽車製造公司都非常謹慎。

顏宏斌在發表觀點

孔祥戰:目前機器人也沒有反攻人類,也不太可能,偶爾有報道說出現機器人殺人事件,工廠里有一個工人在幹活,但是有另外一個工人不小心讓機器人把他弄傷了,其實這只是一個技術上的問題,而並不是機器人自己傷人。這在我們能預見的未來還不會發生,至於100年之後怎麼樣,鬼才知道。

孔祥戰在發表觀點

姜思達:假如有一天,跟我辯論的人變成機器人,我想它也辯不過我。圍棋跟辯論不一樣,競技類比賽有一個特別明確的標準,贏或輸都沒有可被質疑的空間。但是辯論的結果不一定,一百個人去投票,也許是他贏了,但是換一波觀眾也許不是這樣。以後如果我和機器辯論,我會覺得幸運,覺得好玩,輸了也不會悲傷,藝術可能跟其他不一樣。

姜思達在發表觀點

姬十三:幾十年來,行業的變化的確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的便利,有些科技不一定像黑科技一樣起到引領作用,一個很簡單的技術就能改變我們對生活的體驗,增加生活的體驗和滿足感,比如植髮技術。我從事的行業是在互聯網上傳播知識、分享知識,20年前,這些事情很難見到,即便我們再往上推10年,也很少,很少有知識達人在互聯網上傳播知識。今天這些知識獲取得容易,我們可以在互聯網上向人學習。有些科技看起來不是那麼黑科技,但是通過互聯網在二十年裡改變我們每個人認識世界的方式,這就是巨大的進步。

姬十三在發表觀點

二、大學四年學到的東西進社會之後還是覺得不夠用,除了科技進步,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提高我們的綜合水平?

孔祥戰:大學期間學的是學習的方法,知道用科學的方法去學習新知識,比你學到什麼知識更重要。面對不確定的時代,自學能力是最重要的。還有一點,就是現在的人一定要藉助外腦,人的大腦不是用來記錄,而是用來思考的。你電腦里的資料記得一清二楚,歸類清晰,有目錄,形成成熟的體系,需要用到的時候直接拿出來,這就是你的腦。包括手機,以前你在線下去搞社交,一天能見多少個人,但是你用手機去社交,一天會認識很多人,這是科技帶來的便利。

人工智慧的出現,肯定也在影響著藝術,比如你弄兩張圖片一合成出來就是梵高的畫。人工智慧在影響著人類社會,也在影響著我們的創造。

魏坤琳:很多工作,隨著科技的發展會消失,我們應該怎麼辦?我參與了教育方案的一些討論,結果是你必須在大學里掌握獲取信息、快速學習的能力。我們不知道自己將來會從事什麼工作,但如果你是一個通用型人才,具備跨學科知識,你會學得很快,很多工作適合你。有沒有一個知識的最小集,把人類的主要學科分類以後,做一個因子分析,看出最主要的知識群是哪兒,掌握這些只是群就變成通用型人才了。通用型的人會更好的適應這個時代。

魏坤琳在發表觀點

姬十三:我原來在學校裡面從事學術工作,後來創業,從學術到商人,其中獲得的最大能力的變化,可能對於學生來講是——產品思維。我們今天面臨大量技術的爆發,可是技術到應用之間要變成產品,而這往往是技術工作者在學校不太會訓練的。我離開學校以後,發現科學家應該具備產品經理的思維,作出好的產品,裡面需要對普通人的了解、對人情世故的洞見。科學家要利用技術來創造面對普通人的產品,這裡面需要普通人的貢獻,而這往往是我們在學校不太關注的。

大學時光可能是你們人生當中與真實世界接觸最多的一段時間,很好地鍛煉你們的溝通能力、同理心和異性交往的能力,積累人生閱歷。我想在大學的階段,可能是每個人鍛煉自己、形成自己的人生閱歷最好的時期。

三、還有哪些東西還沒有被科技滿足?

姜思達:我想說色慾沒有滿足,後來想想也有滿足,科技會助長人類心中的那一份樂。出行現在很被滿足了,東風日產滿足了人們99%的需求,大家總會說如果我們的生活變成這樣更好,沒有叫車軟體的時候,沒有人罵等車這件事,現在等10分鐘就好像十分激動。大家只會越要越多,哪家做的特別好,你永遠在比較。我覺得,什麼時候問我慾望,我都覺得不會被滿足。不可能現在我已經吃的很飽,我很享受這個幸福了,你還是會有另一個慾望。有慾望和慾望不被滿足,都沒有問題,都是很好的東西。

顏宏斌:人類有很強大的一個功能,就是會創造一些需求和樂趣。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整個物質文明的生產基本上會進入瓶頸期,人類會有更多的閑暇時間,唱唱歌,聊聊天,看電影,這是為了讓我們在閑暇時候能夠獲得更高的精神愉悅。

我們大家在學好自己專業的同時,也應該嘗試從營銷的角度去洞察消費者的需求,挖掘他的潛在需求,未來有一個很確定的事情就是一定會產生很多新的、多樣化的需求,這些多樣化的需求如何被識別、被定義,給這一代大學生提供了非常廣闊的機會。

謝謝幾位嘉賓的分享,接下來我們進入學生提問環節,時間有限,每位嘉賓只能分別回答大家一個問題。

提問1:有一部日漫講述了很多職業部分或完全已經被機器取代,您覺得未來醫療會不會走向這個方向?

孔祥戰:我在知乎上有個專欄,寫了一篇文章,轉載率特別高,鳳凰網也在轉載。其實它展現了很多未來的東西,我覺得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人的外腦、人的器官都可以在進行定製等等。我覺得這個未來基本上代表了科技的未來發展。你可以看看那篇文章,這個文章還是挺長的,寫了納米科技、信息科技、生物科技,還有最後的認知科學。

提問2:請問東風日產在向年輕人做宣傳時把重點放在什麼地方?

顏宏斌:如果我們想要把品牌推給年輕人,首先就要知道年輕人的喜怒哀樂,平常的媒體接觸習慣,現在大數據媒體可以定向分發精準數據,讓我們把信息直接傳遞給感興趣的人。我們也開發了很多線下可以面對面深入體驗的道具,在全國4S店裡面,有一個銀河戰艦,你可以戴在VR眼鏡,感覺像在銀河系里穿行;去年的廣州車站和今年的上海車站,我們展示了異樁飛行的眼鏡,我們打造的是六感的體驗。總而言之,我們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的發展,為我們消費者,特別是年輕的消費者打造這種進入式的、互動式的體驗。汽車這個品牌跟人類的關係很大,我們讓它有靈性、有溫度,我們也要讓大家喜歡它。

提問3:假如《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科技的發展是不是太快了,而你不支持發展太快,你會怎麼陳述觀點?

姜思達:我覺得讓我說我的原因之前,得說服我現狀是怎樣,客觀的事實是什麼。我們有一個標準,叫做科技發展合理線,它比這個合理線還要快,這是一個基本的定義。我不知道到底存不存在核計發展速度的合理線,好像沒有人有這個權利說這個速度太快,我比較難理解這個辯題設立的情境。

但是如果非要說的話,科技發展速度太快,我們需要慢一慢,可以從同情弱者角度出發,接觸不到最新消息,信息匱乏的人很容易不明不白地被淘汰,科技的發展速度可以嘗試的慢一些,讓他們有時間去接受消化主動參與進來。科技有時充滿了傲慢,有的人認為現在的生活就是理所應當的生活,然後運用自己的新叢林法則淘汰叢林里的人,但是這個打敗沒有人認為是正義的。我希望它放慢腳步,永遠不要因為科技的傲慢而瞧不起那些還沒有進入科技時代的人。

提問4:科幻小說中有很多關於人工智慧發展的預測,您認為哪一部科幻小說最可能成為未來真實的發展?

姬十三:未來學家有一句話說,我們常常會高估對近未來的想象,但是又對低估對遠未來的想象。我們對近一段時間的想象是高估的,但是對遠未來的想象是低估的。我在科幻世界上發表文章應該是七八年前,你們應該是國中,我在科幻小說中閱讀到的未來,往往是高估了,但是如果今天我們看一個更遠的未來的話,我們有可能是低估,我是這樣的一個看法。

提問5:如果談到科學研究的話,肯定是離不開發表學術論文,您是如何看待發表學術論文的標準?

魏坤琳:為什麼要給你們硬標準?一件事是要有過程的,人會有慾望和懶惰,如果沒人逼,就沒有意外。考試有硬標準和要求,我是歡迎的。但是硬性的要求也得看各專業,實驗室的比較難發一點,這方面學校會做一個靈活的判斷。我肯定會看人的本身,對每個人來說都有弱點,提點高要求可能是好事。

提問6:因懶而生,一些輔助人類生活的東西被發明出來,解放人類的雙手,但這樣會不會缺少生活原本的樂趣,您是怎麼看的?

郝煒:我贊同你這個觀點,讓大家節省時間,投入到新的需求和滿足慾望當中去,我也不覺得有人止步於懶惰,它只是幫助你解決生活需求而已。

姜思達:也不會說這樣就讓生活缺少了本來應有的樣子,當你不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你就懷念泥土的芬芳,但是泥土不一定是芬芳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