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記者觀察| 金融監管框架啟動「深改」

混業發展、分業監管的格局即將改變。近日一行三會遵循國務院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小組第四十二次會議的要求,由人民銀行牽頭,共同起草《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

文件目前只是徵求意見稿,但其中對風控標準統一、監管權屬劃分、詳細產品信息共享等核心問題的改革思路,體現出對監管框架深度改革的決心。正如文件中所稱,「不迴避困難和要害問題,不怕觸及現有利益格局,針對突出風險,提出統一、明確、可行的標準規則」。

不得不改,且必須深改。資產管理業務是混業特徵最為明顯的金融業態,銀行理財、公募基金、信託計劃、券商資管、基金專戶、保險資管等都在其內。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底,資管業務規模約為60萬億,大體接近上年GDP總量。

如此龐大的資管規模,一直處於三會的分割監管之下。監管標準不統一,又缺乏統一監測,既不利於投資者保護,也會導致市場分割。還易引發監管套利,增大系統性風險隱患。同時,也會導致資金脫實向虛,加大實體經濟成本。

從影子銀行風險爆發,到債市腐敗案被查,再到後來互聯網金融密集「跑路」,資管風險急劇上升,2015年夏天達到頂峰。隨著上半年A股一路飆漲,上證指數衝上5000點,大批違法違規資金通過層層嵌套的資管計劃進入二級市場,以高槓桿推升泡沫,為暴跌埋下了隱患。

股災對資本市場甚至整體經濟的影響難以預計。幸運的是,期間暴露的問題引起了監管層對混業風險的充分關注。

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去年11月曾提出,分業監管體制下,各大類資管產品,在產品准入、投資範圍、募集推介、信息披露、資金資產託管、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等方面,監管標準並不一致,有的還存在比較大的差異。

而且缺乏統一的監測監控,各類結構化資管產品日益複雜,資金來源、交易結構橫跨銀行、證券、保險業,投向上層層嵌套,對其信息報送要求在各監管部門之間也不盡相同。產品難以看穿,對行業整體風險的監測統計和預測研判缺乏及時有效的信息支撐。

此次《意見》當中,正是對這些核心問題提出解決辦法,以期改變監管困境。據筆者總結,主要有以下五條關鍵改革。

一是讓產品與風險承擔能力匹配,完善投資者適當性制度,二是讓資本與其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所承擔的實際風險相匹配,完善資本約束與風險準備金計提規則;三是統一槓桿要求,消除多層嵌套;四是充分共享信息,建立綜合統計制度,實現監管者對底層資產和最終投資者的穿透識別;五是明確監管權屬劃分,明確「監管部門」為風險處置第一責任人。

改革觸動核心利益,一經提出就遭遇現實挑戰。比如針對綜合統計制度,銀監會建議,對資管產品統計制度僅提出原則性要求,不宜重複建設系統並要求金融機構多頭報送。保監會也不贊成金融機構向人民銀行直接報送產品基本信息,建議各監管部門利用現有系統匯總數據后與人民銀行共享。

但是人民銀行認為,綜合統計是實現穿透式監管的根本基礎。目前各監管部門對資管產品信息統計存在差異,難以通過簡單合併反映行業全貌,導致整體數據缺失。必須綜合統計,才能穿透核查最終投資者和底層資產,切實防控金融風險。

再比如監管問責,銀監會提出,現行法律已經明確了監管部門的監管職責、法律責任和問責要求,不宜在《徵求意見稿》中再另行規定。

但人民銀行認為,當前資管行業亂象和風險,突出反映出現行監管執法不到位,監管失之於寬和軟、監管責任推諉等弊端。《徵求意見稿》進一步明確監管分工,強化監管問責,目的是讓制度和監督「長上牙齒」。

改革雖難,但方向已定。22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會上,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表示,一行三會一直在緊鑼密鼓地制定監管框架的統一設計,統一監管規則非常有必要,保監會也不主張多層嵌套、槓桿過高。

為了緩衝新政推出后帶來的衝擊,產品銜接上實施新老划斷。但出現短期市場波動依然難以避免。不過在監管層看來,這是整頓資管市場、重塑金融秩序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必須付出的成本,投資者也需做好心理準備。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