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坤輿萬國全圖》見證了清朝時期可悲的倒退

明萬曆年間義大利人M.利瑪竇(1552~1610)在編繪的世界地圖。萬曆三十六年(1608)由明宮廷藝人摹繪12份。現存本即此12份之一,南京博物院收藏。此本原是六幅條屏,今裝裱為一大幅。通幅縱 168.7厘米,橫380.2厘米。圖首右上角題「坤輿萬國全圖」6字。主圖為橢圓形的世界地圖,此外並附有一些小幅的天文圖和地理圖:右上角有九重天圖,右下角有天地儀圖,左上角有赤道北地半球之圖和日、月食圖,左下角有赤道南地半球之圖和中氣圖;另有量天尺圖附於主圖內左下方。各大洋繪有各種帆船共 9艘,鯨、鯊、海獅等海生動物共15頭,南極大陸上繪陸上動物共8頭,有犀牛、象、獅子、鴕鳥等。

摹繪本大體上只用了3種色彩:南北美洲及南極洲為粉紅色,亞洲為土黃色,歐洲和非洲近於白色。少數幾個島嶼的邊緣暈以硃紅色,山脈用淡綠色勾勒,海洋用深綠色繪出密密的水波紋,顯得汪洋浩淼。五大洲各用硃紅色書寫,其他地名包括國名均為墨書,以字體大小作為區別。 圖中文字,除地名及有關該地附註說明外,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對世界地圖和諸小圖的說明。其中有利瑪竇署名的兩篇,即全圖說明和「論地球比九重天之星遠且大幾何」;其他說明均不署名,有九重天說明、天地儀說明、四行論 (即古希臘的世界由四元素構成的學說 )、晝長晝短說明、量天尺說明、日月食說明、中氣說明、北兩半球說明,此外還有太陽出入赤道緯度表、橫度里數表。另一部分是序文題跋,有利瑪竇的自序以及李之藻、陳民志、楊景淳、祁光宗的題跋。圖中摹有印記 3個,其中2個為橢圓形,1個為正方形,均是耶穌會的會徽。 利瑪竇編繪的世界地圖,主要參考了奧爾蒂利等人繪的地圖。

16世紀時,澳大利亞大陸尚未被發現,因此當時歐洲人繪的世界地圖只有五大洲,即利氏圖上的歐邏巴、利未亞(即非洲)、南、北亞墨利加、墨瓦蠟泥加(即南極洲)。四大洋在圖上則均有反映,它們是大西洋、大東洋 (即太平洋)、小西洋(即印度洋)、冰海(即北冰洋 )。圖上大陸和島嶼的形狀雖然不盡正確,特別是南半球與實際情況出入更大,可是就世界海陸輪廓而言,已基本完備了。 明萬國輿圖-亞洲東部 明萬國輿圖-歐洲東部 明萬國輿圖-歐洲西部 明萬國輿圖-非洲北部 明萬國輿圖-非洲南部 明萬國輿圖-南美北部 明萬國輿圖-南美南部 明萬國輿圖-北美南部 明萬國輿圖-北美東部 明萬國輿圖-北美西部 明萬國輿圖-亞洲東南部 明萬國輿圖-亞洲南部 圖中的部分,則參考了《大明一統志》中的附圖、羅洪先的《廣輿圖》、喻時的《古今形勝之圖》、徐善繼、徐善述的《地理人子須知》一書所附的《三大幹龍總覽之圖》以及《楊子器跋輿地圖》等,並注意吸取這些輿圖的長處。 儘管利氏地圖在圖形輪廓和文字說明方面還有很不精確甚至錯誤之處,但在當時已不失為東亞地區最詳盡的世界地圖。

明朝時期利瑪竇在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之摹本的發現,足以證明當時明朝已經知道了全世界地圖。 上面這幅彩色坤輿萬國全圖編輯者是日本人新井白石,而新井白石的采覧異言以及彩色版地圖(1708年版),根源自明朝的李之藻1602年版單色地圖,而李之藻的地圖又是修改自利瑪竇的1584年首版單色地圖。該圖收藏者是「狩野氏圖書」。即狩野直喜(1868-1947),明治時代的通,文史研究學者。故此,圖上有日文譯名,但內容資料上,日本編者僅在地名上有所編補,核心資料仍采自李之藻原圖。

意義:而同時期明朝地理學家的一系列著作也說明,當時明朝的知識分子已經看到了《坤輿萬國全圖》,並且知道了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義大利、法國等西方國家的具體位置。與利瑪竇同時期的明末著名理學家章潢(1527-1608)編輯的《圖書編》收錄有《輿地山海全圖》和《輿地圖》;明末學者馮應京(1555-1606)編著的《月令廣義》收入了一幅《山海輿地全圖》;明末學者潘光祖(生平不詳)編輯的《彙輯輿圖備考》錄入兩幅《纏度圖》等等。

《輿地山海全圖》、《輿地圖》、《山海輿地全圖》、《纏度圖》這些明代「世界地圖」里包括五大洲在內的許多地理名稱有採用了利瑪竇《坤輿萬國全圖》的痕迹,但卻在地理圖形和觀念上又和利瑪竇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有所區別。由此可見,當時中西地理學家有曾過相互參考、相互參照的交流。

綜上所述,無可否認的事實是早在明朝就知道全世界的地圖無疑,而且對西洋各國的地理位置是熟悉的。史學家在對《坤輿萬國全圖》的進一步研究發現,其許多地方比西方同時期地圖更為準確,其中阿拉斯加的地圖與現代地圖最為接近。可見,那時候利瑪竇在繪製《坤輿萬國全圖》時是用了許多的獨立發現。所以,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是「中西方」地理知識有機結合而成的,從而證明就「地理髮現」的成果——「世界地圖的繪製」而言,當時並不落後於西方,甚至還有許多獨到之處。

評價:但自清朝入關以後,就怪事連連,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臣張廷玉所編的《明史》中雖然錄有「意大里亞」、「佛郎機」、「和蘭」和「呂宋」等四個與歐洲國家有關的名稱,但也只知在「大西洋」中。後來經過禮部官員「查證」,「《會典》止有『西洋瑣里國』無『大西洋』」的記載,因而這個「大西洋」的信息最後變成 「荒渺莫考」,或「其真偽不可考」了。

至於「佛郎機」一名,在清朝的史籍和各類著作中,竟然包含三個國家和一種武器四種含意。由於清朝長期分辨不清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國,因而一律把它們通稱為「佛郎機」。後來又添了葡萄牙人所使用的「大炮」一意。在法國來華后,由於「法蘭西」與「佛郎機」讀音相近,法國一度也被稱為「佛郎機」。以至於來華幾百年的葡萄牙人也只好按照地名被稱為「澳門夷」了。所有來華的歐洲人因而有時也被籠統地稱為「西洋澳夷」。

明朝已經具備的知識,在清朝居然成為了「荒渺莫考」的傳說,而真正貨真價實「荒渺莫考的傳說」卻變成了清朝時人們信奉的知識——荷蘭、佛蘭西、英圭黎、乾絲臘諸國,尚有國可考,但大西洋、小西洋,又是何國何處?《大清一統志》於乾隆八年(1743年)成書,書中所論西洋,一塌糊塗,認定西洋國可在印度洋附近,也可在西南大海中,佛郎機、荷蘭與蘇門答臘、爪哇相鄰。四十五年後,即乾隆五十四年,和珅等奉旨編修的《欽定大清一統志》完成,外國都被列為朝貢國,西方國家就有荷蘭、西洋、俄羅斯、西洋鎖里、佛郎機等,地理方位、人文制度,一樣的混亂模糊。明朝時期,利瑪竇、艾儒略、徐光啟、楊廷筠的努力真可謂全白費了。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紀曉嵐等校訂《清朝文獻通考》、《四夷考》中還在批判《職方外記》「所言未免誇張」,五洲之說「語涉誕誑」。更有甚者,時人平步青忿忿不平,認為明人甘受利瑪竇之流奸佞小人的侮慢矇騙而不自覺,認為利瑪竇將歐洲譯為「歐羅巴」,用字就有誇大之嫌,而將亞洲譯為「亞細亞」,用心更為險惡,「亞」者,有「次」、「丑」、「細」、「微」等意,可見《爾雅》、《說文》等,這分明是在侮辱國人……

鴉片戰爭失敗了的時候,道光皇帝才想起讓人打聽清楚英國到底在什麼地方。可明朝時期的《坤輿萬國全圖》其中清楚地標明了英國的所在位置與遠來的航線。受道光皇帝旨意去詢問鴉片戰爭中被俘的英國士兵有關與英國和俄羅斯距離遠近的姚瑩發現,利瑪竇《坤輿萬國全圖》已經將海陸諸國何者接壤、孰為東西、相距遠近等標示得已經非常清楚。 道光時期都已經是如此這般的慘相了,可到了清朝光緒年間卻還鬧了笑話……

當時的權臣徐桐,歷任禮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上書房總師傅,以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太子太保,體榮閣大學士,與軍機大臣會商一切事宜。此人將「算學」斥為「洋鬼子的學問」而不值一顧,《周髀算經》、《九章算術》、《孫子算經》、《輯古算經》、《數書九章》、《測圓海鏡》、《日用演算法》、《楊輝演算法》、《數書九章》等等在這位權臣眼裡也許連垃圾都不如,或許他根本就不知道。他決不相信」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存在」,是英、法胡諂出來的國名,目的是用虛假的國名在談判桌上來冒領更多的好處,是英國和法國貪得無厭的表現……

從明朝滅亡的前一年1643年來看,即便是處於科技革(蟹)命前夜的西方,其科技發展還很不明朗,牛頓和萊布尼茲還沒有出生,波義耳和帕斯卡不過是毛孩子,伽利略被判終身監禁,笛卡爾因為躲避教會的勢力而移居荷蘭隱姓埋名20年。

而當時明朝的科技代表人物徐光啟則出任東閣大學士和文淵閣大學士,位極人臣,是相當不錯的發展環境。明朝崇禎皇帝在時局十分艱危的年月里,不惜動用國家力量推動「西學東漸」,大力推崇吸收西學,提倡發展科技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明朝時期也是一個翻譯西方典籍的高潮,共有7000餘冊西方典籍被引入,這些書目里有: 古羅馬建築學家維特魯維的《建築十書》; 荷蘭數學家軍事工程學家西蒙.史特芬的《 數學札記》; 德國礦冶學家喬治.鮑爾劃時代的巨著《 礦冶全書( 共12 卷)》; 義大利工程技術專家拉梅里的《各種精巧的機械裝置》; 1611年科隆版的《原本》(拉丁文本); 羅雅各的《測量全義》; 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 開普勒的《哥白尼天文學概要》; 1601年羅馬版的《地中海航海術》; 《比例規解》; 《地球表周與其直徑的關係》; 雅克.貝松著的《宇宙儀》; 《皮埃爾+勒孔特發明陸,海雙用幾何天文測輻儀製造與用法》; 紀堯姆.德諾噸涅《磁石測量法》; 薩拉.安吉魯著的《神功催吐葯》; 克洛德.舉雷《大西洋,地中海等海洋鹽度,漲落潮海流流動因果實論》……七千餘冊。

可惜明朝已經是朝不保夕了,偉大的科學家,經典物理學理論體系的創立者——科學巨人艾薩克.牛頓,於1643年1月4日出生於英格蘭林肯郡的一個自耕農民家庭。他成年以後成為了物理學的偉人,創立了一個氣勢恢弘的物理王國,其影響至今仍然很深遠。但此時,明朝已經十分艱危了,明朝於牛頓出生不久的1644年滅亡了。

明朝滅亡以後,德國的數學家、自然科學家、哲學家萊布尼茲於1646出生…… 當西方在明朝滅亡以後的數十年中,進入科技革(蟹)命全盛時期,科技發展卻在明朝以後卻一蹶不振。 PS: 利瑪竇(1552—1610),義大利人,1581年以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的身份來到,他在世的時候明朝還沒有滅亡,他辭世時清朝還沒有入關,所以他是在明朝繪製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而且根據這副圖的註解,也能證明在明朝甚至以前的時期里就已經了解包括南美洲在內的許多地方。

利瑪竇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其中南美洲的一段注文稱:「南亞墨利加今分為五邦,一曰孛露,以孛露河為名;二曰金加西蠟,以所產金銀之甚多為名;三曰坡巴牙那,以大郡為名;四曰智里,古名;五曰伯西兒,即所謂蘇木也;……。」另一段注文稱:「伯西爾此古蘇木,……。」這證明遠在明朝甚至以前的時期,就曾經有人到達過南美,並給其中一個地方起名為「蘇木」。同時也證明利瑪竇繪製《坤輿萬國全圖》參考了注有「蘇木」的地圖,而且時間還很久遠,否則不會以「古蘇木」為註解,而僅以「蘇木」即可。

此外還有鄭和下西洋的地圖也十分震撼,等有空就搜集出來,難怪會有歷史爭論說是人第一個發現美洲。看到這些,再想到之後的倒退,實在可悲可嘆!

當我們回顧明朝那段歷史的時候,我們會看到,我們也曾有過科技革M的前奏,也曾有過大航海的時代,中華傳統文化並不排斥西學,明朝在航海、鑄造、地理髮現、天文研究、數學、物理學等等重要領域進行過可貴的探索,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可惜在明朝滅亡以後的兩百多年裡,中華文明遭受了史無前例的大倒退,近代百年的國恥讓人十分痛心,甚至有人認為是中華文明本身出了問題,我們必須注意到這種誤解是不對的,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從來都不排斥科技與進步思想,這種誤解是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為了掩蓋歷史事實而編造的謊言,是十分可恥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