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鳳凰藝術 專訪 | 讓-夏爾·畢儒:比「中國白」更「白」的法國藝術家

讓-夏爾·畢儒

近日,法國藝術家讓-夏爾-畢儒來到參加德化「白」國際陶瓷藝術家大獎駐地項目,並於藝術8畫廊與我們相見。這位藝術家就讀於法國布爾 (ECOLE BOULLE)高等美術學院和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現任法國勒阿弗爾高等美術學院的教授。他的雕塑作品及裝置藝術品曾在法國、瑞典、比利時各大博物館及畫廊展出,還曾在美國紐約世紀藝術畫廊舉辦個展,其作品被世界多家博物館及私家收藏,並曾被評為「最具影響力的外國藝術家」。以下「鳳凰藝術」特約撰稿人李貝殼帶來的採訪文章。

▲ 法國藝術家讓-夏爾·畢儒(Jean-Charles Pigeau)

在坐落於皇城根北街的藝術8畫廊我採訪到了藝術家讓-夏爾·畢儒,他的此次之行是為了參加德化「白」國際陶瓷藝術家大獎駐地項目。畢儒生於1955年,畢業於巴黎l 'Ecolel Boulle 與ENSBA藝術學院,他自1993年任教於法國勒阿弗爾高等美術學院,現為學院教授。 他的作品介於建築於雕塑之間,並主張以一種將作品置身自然的態度來看待藝術,並邀請觀眾重新慮自身於空間、與自然的關係。德化有著悠久的制瓷傳統,並將特有的不同層次的白色制瓷技術,這種白瓷自明代起就被法國人讚譽為「白」 (BLANC DE CHINE) 。而當代人們往往過度關注於景德鎮,而忽略了很多例如德化這樣擁有傳統制瓷歷史的城市。而始於2016年的大獎賽旨在為中西方當代陶瓷藝術家搭建以其各自所屬文化為基礎的交流平台,並推廣德化的白瓷文化。

▲ 讓-夏爾·畢儒(Jean-Charles Pigeau),《德化禪思空間》(Meditation Space Dehua) ,2017 ,Copyright Jean-Charles Pigeau

藝術家本次在德化駐留期間與當地的陶瓷手工藝人合作創作了可以容觀眾人進入的冥想室《德化禪思空間》(Meditation Space Dehua)。當觀眾進入這個空間時,他就成為了作品的一部分,而當別人走進作品時,他看到的則是自身與空間的關係。以此,作品所創造出的空間是提供給了觀眾一個以第三者的身份思考自身與其環境的機會。畢儒在駐留期間考察了德化的風土,結實了生活在當地的居民,他將當地人供奉的佛像作為原型用作此作品中冥想室內部結構的參考。畢儒在駐留期間創作的所有物像都不僅僅是一種再現,而是具有出處的「物體」。

讓-夏爾·畢儒的裝置作品常常在當地取材,並結合當地特有的地理環境和人文背景,將裝置與自然結合在一起。在其早期創作於墨西哥的場域特定藝術以及裝置/建築作品中也可以體現出這一點。

▲ 讓-夏爾·畢儒(Jean-Charles Pigeau),《尊天獨享》(Suite pour ciel seul) ,1992 ,Copyright Jean-Charles Pigeau

▲ 1992年5月17日,藝術家在薩尤拉湖其裝置旁考察考古遺迹, Copyright Jean-Charles Pigeau

藝術家自80年代起開始創作裝置作品並使用石膏、陶瓷和金屬作為材質。90年代起,藝術家開始投入了場域特定裝置的創作。在過去的30年,藝術家曾多次赴墨西哥考察並對當地特有的文化古迹產生了強烈的興趣。

在墨西哥的哈里斯科州有一塊原始之土,這裡的薩尤拉湖每到夏天都會因為蒸發而乾涸,1992年,藝術家在墨西哥遊歷並尋找完成作品的地點,他希望能夠找到一塊沒有任何社會痕迹的原始土地,最終他在哈里斯科州找到了理想的地點。為了等待完美時機,他在這裡等待了一個月的時間,並最終完成了七個圓形裝置作品。藝術家將它們放置在乾涸的大地上,如同等待著雨水的再次將臨。 「15、16世紀理想的地景經常是在人類聚落的附近有一位居中心的河流或湖泊。」水也被看作一種動態的大地力量。選擇這塊乾涸的水域是藝術家對早期人類居住環境的呼應。而這次創作還讓藝術家與團隊發現了附近的印第安人在公元600至900年的曬鹽考古遺址。此後,他將不同地域的文化遺迹更加深入地與自己的創作相結合。

▲ 讓-夏爾·畢儒(Jean-Charles Pigeau),《海螺》(Les Conques ),1998,Copyright Jean-Charles Pigeau

諾伯舒茲在《場所精神》中提到「理解自然的第一種方法是以自然的力量作為出發點。」 1998年創作於墨西哥的裝置《海螺》(Les Conques)即試圖凸顯自然的原始力量,同時使這些力量與具體的自然元素或事物產生關聯。源自對當地土著人巫術中「呼風喚雨」的儀式研究, 作品展出於祭祀風神的遺址旁邊。藝術家利用自然的力量讓作品與風互動,當風穿過圓形海螺的中間的孔時,則會吹出聲響。

藝術家本人也是大地藝術的愛好者,受到羅伯特·史密森、邁克爾·海澤等人的影響,藝術家於墨西哥、京都等地都創作過突破美術館空間邊界的作品。他認為空間是獨立於人的意識的存在,然而人們最初對於空間的感受源自於體驗,之後才生成了感知。所以他的創作意圖並不是佔有或控制空間而是讓空間變得更加生動,強調的是體驗的感受性。

▲ 讓-夏爾·畢儒(Jean-Charles Pigeau),Sans titre,1998 ,Copyright Jean-Charles Pigeau

他的作品還受到了極少主義的影響,試圖將色彩、形式簡化到盡量以自然本身的顏色呈現。 與當代人對色彩的定義不同,古代哲人認為在自然界的客體中只有黑色與白色是唯二的兩種必不可少的色彩,而其餘顏色都是由黑與白的結合產生的。 而作為極端的黑色與白色是一切色彩的參照物,因為它們只可能在黑與白的極值之中變化。 白色也是常常出現在藝術家作品中的主要顏色。也是由於白色的屬性,可以輕易被環境色所影響,進而更好地與環境互動。

▲ 讓-夏爾·畢儒(Jean-Charles Pigeau),《空鏡》(Dos de l』oratoire),2008-2009 ,Copyright Jean-Charles Pigeau

▲ 讓-夏爾·畢儒(Jean-Charles Pigeau),《空鏡》 (Dos de l』oratoire)背部雕塑,2008-2009 ,Copyright Jean-Charles Pigeau

加斯東巴什拉曾在《空間的詩學》中說過,「巴黎沒有家宅。大城市的居民住在層層疊疊的盒子里。」他認為大城市的家宅缺乏宇宙空間性,因為它們並不處於自然之中。而藝術家所創作的很多建築/裝置作品則試圖打破這城市與自然的區隔,將觀者置身自然之中。創作於墨西哥的冥想室《空鏡》 (Dos de l』oratoire )是由當地的一位佛教信徒委託而建造。在考察了瑪雅的建築遺迹與殖民地的遺留建築風格后,將冥想室的地基結合了瑪雅建築的特點,而冥想室內部結構則突出了自然光與色彩的變化。光線是最平常的自然現象,但卻是不平凡的創造,在東西方文化中都具有重要的表徵意義。在希臘文化中,光線被視為知識和理智的象徵。在基督教特別是中世紀的繪畫中,光環則被用於凸顯聖人的身份以及重要性 。而在現代繪畫中,印象派則將對光的追求發展到了近乎極致的狀態。這些對光的迷戀不僅因為光所帶來的生機還由於光所創造出的獨特氣氛。藝術家將光引入冥想室的盡頭,讓冥想者走到這個封閉的空間的盡頭卻還是可以與自然接觸,賦予其一種場所精神與獨特氣氛。

藝術家的創作方式是游牧式的,他一直探索著不同文化中的開放場域,並試圖將作品「放置」於不同的地域之中。在法國、墨西哥、日本、都留下過他的足跡。他在2015年考察了洛陽的龍門石窟並深深地被的佛教造像震撼,在其以往的作品中,藝術家也曾以西方人的視角將的道家思想融入在作品中。齊格蒙特·鮑曼將現代性看作是流動的,而讓-夏爾·畢儒的創作方式也可以被視為流動的、液態的,在不斷的變化中尋求和不同地域、空間的互動關係。

讓-夏爾·畢儒對話鳳凰藝術

(以下為了方便閱讀,「鳳凰藝術」= Q

Q:請您簡單介紹一下此次駐留德化期間的創作

讓-夏爾·畢儒:我這次在德化駐留主要創作了幾件作品,第一件是以德化當地人家裡的佛像為原形而製作出的「鏤空」冥想室《德化禪思空間》;第二件作品名為《氣》,我在石膏未乾的時候將表面上的液體吹出不同的波紋,並將這種隨機的形固定后翻製為陶瓷作品。另一件作品以印模《佛手》(枸櫞樹的果實)為基礎,源於我另一件放置在法國吉美博物館的作品 : 檸檬造型的花瓶。

Q:如何看待德化的白瓷?

讓-夏爾·畢儒:德化白瓷的顏色與我們日常使用的陶瓷是非常不同的,可以有很多豐富的變化;之前常使用的作品材質是石膏,但石膏是非常易碎的,而陶瓷若精心保存的話則可以保存上千年。瓷器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易碎,但實質卻與表面有很大的反差。此次的駐地作品創作也是先用我之前慣用的石膏作為材質製作的,之後會再用白瓷來製作放大的版本。

Q:您的早期裝置作品讓我聯想到許多大地藝術作品,您的作品是否受到了它們的影響?是否也有突破美術館體制的意圖呢?

讓-夏爾·畢儒:是的,我也在一定程度上跟他們一樣,所以才選擇了很多戶外的場地作為作品的展出場地。這些場地不僅僅是作品的展場,也是我對歷史的一種思考,很多作品被放置在古羅馬遺迹上是為了將當代的作品置於一種歷史的環境之中,使得人們思考。將考古和古代文明研究的興趣融入作品的創作是一件很令人興奮的事情。

Q:請問您未來的創作計劃是什麼?

讓-夏爾·畢儒:計劃是將冥想室製做成可以移動的,有機會的話,我希望在、韓國等地展出這些移動的空間。我在墨西哥研究了34年,想要開始更深入地研究的文化,並希望有更多地人看到一個西方人是如何看待東方的。

關於作者

李貝殼(1990,),策展人,撰稿人,現工作生活北京。大學部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先後獲得倫敦金斯頓大學設計策展碩士學位、倫敦藝術大學聖馬丁學院文化批評與策展碩士學位。 獨立策劃的展覽包括:「無法兌現」(I: project space,北京,);「運動場」 ( 阿爾伯特碼頭工廠,倫敦,2015)等;參與策劃的展覽包括 : 「Volume Dissolve Into Atmosphere」(大衛羅伯特藝術基金會,倫敦,2015);「復興的文化」(The Well gallery,倫敦,2015); 「2014 大聲展」(三里屯橙色大廳,北京,2014)等。

(鳳凰藝術 獨家報道 撰文/李貝殼 責編/dbk)

紅色預警,高能來襲!

「鳳凰藝術」的有鹽君又來搞事情啦!

這是一個不無聊的群,

現在加入「有鹽1001種生活」微信群,就可以:

隨時搶到DIY、插花、陶藝、音樂、戲劇、親子等活動優惠券和大紅包哦!!

第一時間Get各種好玩又不貴的活動!!

掃有鹽君二維碼,帶你入群哈!!

這麼好的新展覽 不點圖去看看?

▲ 「移動靶——新演算法下的實體、敘事與秩序生產」

▲ 「王冬齡:竹徑」

▲ 「王璜生:邊界/空間」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鳳凰藝術」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如需獲得合作授權,請聯繫:[email protected]。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鳳凰藝術」。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