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教師如何解決幼兒間的小衝突?

你不愛惜身體,身體必然會對你反擊!

幼稚園的孩子,

因為年齡的特點,

總是容易跟其他孩子在玩鬧時發生衝突。

作為充當著重要角色的老師,

應該如何引導呢?

幼稚園的集體生活中,孩子們之間的衝突十分常見:他們會為一塊小積木的暫時所有權而爭執,會為別人有意無意地磕碰而回擊,會為誰幫老師發鉛筆而爭得面紅耳赤,甚至會為地球超人和戰神金剛誰最厲害而大動干戈......

不同的孩子會選擇不同的方式解決衝突,因為孩子多以自我為中心,沒有樹立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意識,也沒有掌握正確處理同伴衝突的方法,所以極易走入以下這些「誤區」。

1、拿「對不起」當萬能鑰匙

豆豆在建構區不小心把小夥伴搭的積木房子推倒了,他快速並且大聲地說了句「對不起」,便轉身回到了自己的搭建遊戲中,面對小夥伴生氣的表情,豆豆理直氣壯地說:「我已經說對不起了,你就應該原諒我!」彷彿說一句「對不起」就能解決所有的衝突。

2、將「告訴老師」當做口頭禪

果果今年上大班了,一旦跟小夥伴產生衝突,他就高喊:「我要告訴老師去。」希望老師幫自己懲罰其他孩子,漸漸地,孩子們都不願意和果果做朋友了。有研究者在調查中發現,「告狀」是幼兒解決衝突時使用的最高頻手段,一旦同伴間發生衝突,就依賴老師來幫忙。

3、「拼拳頭」成為小霸王

還有一類孩子,他們在面對衝突時,往往選擇具有攻擊性的手段來解決問題。例如,在排隊做操時,多多站到了來來的位置,來來對多多說:「你站錯位置了,這是我的位置。」多多霸道地回答道:「這又沒寫你的名字,憑什麼說是你的?有本事你就推開我。」說著又對來來揮了揮拳頭,多多習慣性地攻擊別人,讓他成了孩子們都害怕的人,也成了孩子們遠離的人。

心理學家認為,衝突不僅能促進個體認知能力和適應能力的發展,而且有助於提高個體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孩子社會化的過程中,隨著交往圈逐漸擴大,孩子對外關係的焦點也由親子關係逐漸向同伴關係轉移。

在幼稚園裡,孩子發生衝突固然破壞了教學秩序和遊戲規則,給老師增加了負擔,但孩子間的衝突也是他們在集體生活中學習交往、學習如何待人接物的一種方式。對於孩子們之間的衝突,老師要給予關注和重視,並要採取有效的方法化解衝突。

那麼,老師該如何去化解孩子間的小衝突呢?

1、讓孩子懂得道歉的道理

孩子們之間發生衝突時,老師讓孩子學會的不能僅是一句「對不起」,而是要讓孩子理解道歉背後的道理與意義,利用衝突促進孩子道德水平的發展。

孩子不會正確解決衝突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沒有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所以老師可以利用當前發生的衝突,耐心地告訴孩子他的行為錯在哪裡,怎樣做才是正確的,也可以讓孩子通過閱讀或者觀察他人的行為,進行是非判斷和討論,說一說自己如何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2、正確引導「愛告狀」的孩子

「愛告狀」的孩子往往是老師比較偏愛的孩子,他們之所以打小報告,一方面是希望對方受到老師的懲罰,破壞其在老師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是為了引起老師的注意,尋求老師對自己的關愛。基於孩子的這一心理特點,老師應做到不偏心,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並且引導孩子正確表現自己。如告訴孩子「老師不太喜歡只是看到別人缺點的孩子,我更喜歡會對別人微笑的孩子。」

3、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老師不能認為孩子還小,做錯了事沒關係,就遷就孩子們的錯誤行為,而應該讓孩子為自己的過失行為負責。

責任感作為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是孩子重要的心理品質之一,同時也是孩子個性、社會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他們的學習和成長。責任感的培養需要從小事入手,老師要做到賞罰分明,如樂於助人的孩子,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若把同伴推倒了,老師也應及時給予批評和懲罰,並讓孩子知道推倒他人會造成的嚴重後果。

4、增強孩子自己解決衝突的能力

幼稚園為孩子創造了與小夥伴們交往的機會,老師不需要在孩子產生矛盾后,立即介入並平息「風波」,替孩子處理矛盾的做法,難以培養他們的交往能力。老師可以大膽放手並鼓勵孩子自己解決衝突問題,讓孩子通過在解決問題時獲取的成功或失敗的體驗,來積累社交經驗。

此外,老師可以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教育活動,模擬現實中孩子經常發生的一些衝突情境,讓孩子觀看並進行討論,讓孩子想一想,他們為什麼會產生衝突,如何解決等等。也可以利用現實中正在發生的衝突進行隨機教育,這些活動可以促使孩子自我反思、自我判斷,還可以促進孩子道德水平的提高。

——END——

插畫 | 小魚繪過敏

(我們致力保護原創,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客服微信號:jimssz)

更多優質資訊請關注我們的或者微信公眾號:utoutiao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