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技術與藝術,推動電影發展的雙槳

□ 本報記者 劉一穎 實習生 劉登輝

日前,「電影科技國際論壇」在北京舉行,國內外電影科技領域領軍人物共話電影未來。自電影誕生100多年來,電影生產憑藉技術革新邁過一個又一個關卡,而電影藝術也從單純的紀錄片斷完成了跨越式的意義創作。

在電影創作過程中,技術如影隨形,技術帶來的革命性、顛覆性創作更無法被忽視。技術與電影的微妙關係是業界熱議話題,如何讓技術為電影「錦上添花」更是業界不斷探索的方向。

技術是電影的「影子」

2016年,首次採用3D/4K/120幀技術的李安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引爆世界影壇,影片近乎真實的清晰度為觀眾帶來沉浸式體驗,銀幕與觀眾之間的隔閡似乎消失了。2010年上映的3D巨制《阿凡達》曾掀起一場關於「技術革新電影」的大討論。據悉,該片60%的畫面都是全CG效果,為此,導演卡梅隆專門開發一種虛擬攝像機,以便在拍攝真人表演時能夠更準確的進行預覽。最終,該片累計27億5400萬美元的票房「笑傲全球」。

毫不誇張地講,電影的發展史其實是一部技術變革史,電影技術在不經意間創造一個又一個高潮。1894年,盧米埃爾兄弟發明出世界上第一架比較完善的、靈活輕便的手提工「活動影戲機」,世界電影史的大幕由此掀開。電影由技術催生,而歷史上第一部電影《火車進站》以一個固定鏡頭同樣紀錄了技術的瞬間。20世紀初期,有聲電影和變焦技術走進公眾視野,緊接著彩色電影和寬屏幕打開了電影新世界,防抖攝像機、特效藝術隨之而來,90年代后逐漸誕生了數字3D電影。步入新世紀后電影技術日新月異,如今處於輿論焦點的VR技術似乎正在引領下一波影視創作的高潮。

市場倒逼技術進步

近十年來,國內電影院銀幕數量迅猛增長,據統計,目前國內銀幕總數已達41179塊,成為世界上電影銀幕最多的國家。2016年,國內電影總票房達到了492億元。國內電影產業從2011年電影票房剛過100億元,到去年年底接近500億元,每年在跨越一個100億元左右的台階。飛速擴張的電影市場、放映市場的技術進步,倒逼國產電影要緊隨一流電影的製作工藝。

徐克在執導電影《智取威虎山》時,看到李安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后,立即叫停「威虎山」。為了20分鐘完整的打虎上山特效,電影推遲一年拍攝。這一決定不僅是出於藝術創作追求,背後亦不乏商業票房的市場考量。在2014年聖誕節,電影《智取威虎山》上映,「打虎上山」的特效鏡頭好評如潮,一躍成為年度票房黑馬。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需求是科技發展的推動力。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張偉認為,人類對文化藝術作品的需求是電影技術變革的動力。「未來電影要走高科技自主創新發展的道路,要全面提升國產影片的科技含金量,全面提升視聽質量和影院的觀影體驗,加快創建基於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技術的現代電影智能化生產創作流程和業務模式,促使電影工藝流程和產業的結構化升級,以實現科學發展產業規律、準確把握產業趨勢和有效規避產業風險。」

技術與藝術的博弈

技術對電影產業帶來的變革不容忽視,但也引發不小爭議。彩色電影問世之後,被視為打開電影新世界的大門。但仍有不少電影導演醉心於黑白片拍攝,不接受彩色片,在他們看來,彩色片折損了黑白片富有創作空間的光影效果。3月上映的劇情片《八月》即採用了黑白影像,導演張大磊認為,「黑白」更適合那個比較簡單的年代。

任何一項技術的出現都會激起不同的聲音。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採用全新3D/4K/120幀技術巨制,也遭到了不少反對的聲音。電影技術所營造的奇觀是為服務於電影本身,基於此,部分影評人認為,「李安將新技術置入一部文藝電影的做法本身就值得懷疑,所謂沉浸式的體驗甚至抽離了電影本身」。對此,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張丕民說道:「電影本身就是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藝術與技術對電影來說如同鳥的雙翼相互支撐缺一不可,精湛的藝術品質加上精良的製作水平,能使一部電影作品錦上添花。一部缺乏視覺奇觀的好萊塢大片令人乏味,而一部滿是特效的文藝電影不免惹人生厭。」

其實,電影的科技感太弱或太強都不是什麼好事,「適合」永遠是第一位的。對於電影創作來講,故事往往是最動人的,大浪淘沙,經典猶存。經典之所以能永垂不朽,不是技術有多麼驚艷,而是故事本身的魅力無可替代。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