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華中科技大學「本科不努力,畢業成專科」,該被淘汰的不只是學生

前段時間,華中科技大學的一份試行制度文件在網路上形成了熱議,「大學部不努力,畢業成專科「甚至上了微博熱搜第一名。

陳大夫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的第一反應也是菊花一緊。

作為一個參加了畢業大清考還差點沒能畢業的超級學渣,如果當年就推行了這個制度我估計現在就是專科生了。

大學教育注水現象相當嚴重

的大學教育,尤其是大學部教育注水相當嚴重,這基本是業內人士都公認的事實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員,北京大學教務部原副部長盧曉東日前曾在高等教育專業媒體「一讀edu」上撰文指出:

國內高等教育在教育質量方面的核心問題所在,就是教師學術要求不高、不嚴格,學生學習不主動,學習投入較低。(原文請點擊:大學部轉專科,為何對「一流大學部教育」如此重要?》)

出國留過學的同學對於這個問題的感受顯然更加真切,國內高校的課程學術要求遠遠低於美國高校。

國內大學一向被稱為是「嚴進寬出」,但隨著近年來高校招生數量不斷膨脹,進的顯然沒那麼嚴了,但出口卻還和原來一樣寬鬆。

根據盧曉東的估算,美國高校2006年的大學部四年畢業率只有36.1%,六年能畢業的也只有57.5%,

而大學生四年能拿到學位的卻能佔到97%,甚至不少985高校畢業率也都超過了95%。

大學大學部學業要求過低帶來的,則是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形象一直難盡如人意,與的經濟地位及國際形象完全不相稱。

大學教育注水

到底是誰的責任?

大學大學部教育質量顯著降低,是從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那場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空前的大擴招開始的。

1999年開始,三年內將大學招生人數增加一倍,本來設計給100萬學生用的教室、宿舍、食堂,三年後就得分給200萬人,很多高校都到處人滿為患。

招生人數翻著番地漲,但教師人數卻跟不上,面對大課幾百學生都根本認不過來臉。八九十年代大學老師和學生教學相長,相濡以沫的親密關係一去不復返。

陳大夫2005年進大學時正好趕上這場大躍進的尾聲,我讀的是山東建築大學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學校開這個專業已經三年了,卻根本沒有一個教授能給我們上專業課。

學校里沒教授也能開專業,還一開好多年連著坑幾屆學生,部分高校教職工打著學校的牌子在校外非法招生,還能通過各種手段搞來蓋了本校公章的學位文憑,這些亂象在本世紀初那幾年的大學里隨處可見。

擴招在拉高GDP的同時,卻顯著拉低了高等教育的含金量。

國內培養的土生博士、碩士和大學部,在海歸的同等學歷面前自動低半格,

「大學生」群體在民眾中的形象從天之驕子文化人,幾年時間就變成了眼高手低幹啥啥不行的窮酸秀才。

向中央建議實施大學擴招大躍進的始作俑者:湯敏和左小蕾

從進入新世紀以來,包括高校基礎設施的加速,高校巨額債務的出現和處理,乃至教育部十幾年都沒法完全解決的「三本獨立學院」問題.......

高等教育行業所做的一大半努力,都是在給當年的擴招大躍進收拾影響擦屁股。

清北,乃至C9這種級別的大學本應承擔的任務,是一個面向大眾的高等教育體系里少數精英的角色。

但在擴招的幾年裡,這些大學從學生的培養方式到畢業要求都急速向一般地方高校看齊,搞出95%以上幾乎毫無門檻的畢業率,也就別怪別人diss你文憑的含金量。

世界上的一流高校本來就是個精英化傾向極其明顯的小圈子,貴族的血統不純了,就沒人再承認他是貴族;精英的標準降低了,也就沒人再尊重你是精英。

國內高校那幾年的文憑注水,給自己的長遠發展埋了大坑。想立牌子需要幾代人努力,砸牌子卻只需要一場大躍進式的擴招。

國內大學學業救濟

制度建設任重道遠

國內高校想在世界同行中得到承認,就一定要有過硬的大學部教育質量。但不管你的生源質量再好,九成以上的畢業率和學生學業高要求之間,存在著無法調和的矛盾。

當年怎麼放鬆培養標準把水注進去的,現在就要怎麼把水再擠出來,但被擠出去的那部分學業達不到標準的學生該怎麼辦?

按照華科官媒的說法,現在試行的大學部轉專科是一種學業救濟制度。

何謂「學業救濟制度」?實際上就是給那些學分績不夠,按原規定應該直接退學的學生一條可以選擇的不那麼決絕的出路,讓他們不會因此而絕望乃至輕生。

在我看來,這次華科「大學部轉專科」能夠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是一件好事,雖然這僅僅是大學學生學業救濟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但能讓更多的人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或許會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目前相當一部分大學的學業制度缺乏彈性,面對學業不達標的學生往往走兩個極端:要麼是無原則的縱容,要麼是冷酷的一擼到底直接勸退,缺乏中間的緩衝和引導。

根據大學聲的調查結果,30%左右的同學表示自己學校被當掉一定數量會被勸退,而18%的同學表示自己學校掛多少門都無所謂,只要大四清考能過就行。

每年畢業季,不少高校都會有學生因為不能畢業而輕生或者做出其他不理智的舉動,這早已是大家都清楚的事實。

只淘汰百分之幾的學生,還可以靠維穩封鎖消息讓事態不擴大,如果要逐漸與國際接軌,把淘汰率提高到20%-30%以上,國內大學里會不會接連出現富士康式的「十三連跳」「十四連跳」?

陳大夫曾經親身經歷過這種遭遇,當教務部的負責老師告訴我清考成績的申訴不受理,我沒法拿到畢業證的時候,我真的是兩眼一抹黑,有種自己的生命已經毫無意義的感覺。

我人生這三十年,那是我唯一一次認真地考慮到要犯罪。如果不是通過其他方法開了一條第二年畢業的後門,我不知道我會做出什麼來。

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當初為了國家經濟建設一盤大棋,不顧行業內在規律給大學教育注水,現在擠水分的痛全讓學生承擔公平嗎?

在國內高校目前學業救濟措施極其缺乏的現狀下,我反對各種為管理方便把學生一開了之的規章制度。(《大學生期末考試作弊,是不是應該直接開除?》)

各高校出台的各種學生學業救濟措施,包括學業預警;輔導員一對一談話;學業幫扶;不合格學生「留級」;大學部轉專科;休學及轉專業等制度,只要對學生有利,考慮到了學業困難學生的實際處境和需求,我都支持並希望能儘快在全國高校推廣。

但問題是,高校到底有沒有動力實施這些能惠及百萬學生的措施。

以很多學生都關心的「轉專業」問題為例,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學生依然不能自由轉專業,還有相當多的學校給轉專業設置了「學分績年級前10%才能轉專業」這樣的限制。

真正不適合自己所學專業,學業有困難的學生,有可能能學到年級績點前10%嗎?

這種邏輯自相矛盾的「二十二條軍規」式校規,在我眼裡就好像民政局規定「家庭美滿模範夫妻才准許離婚」一樣可笑。

讓大學生能自由選擇自己適合的專業,大家呼籲建議了這麼多年,卻是雷聲大雨點小,絕大多數高校都視而不見。

問題的真正原因是:一旦開放轉專業,不少高校里的薄弱專業,學生可能紛紛轉走剩不了幾個。

如果陳大夫當年能校內自由轉專業,整個山建大的信管專業就會轉的不剩幾個人沒法開張了。

那些把本專業學生視為自留地的教師和行政管理人員會被動到飯碗,自然會對這樣的政策極力反對,這才是國內高校自由轉專業始終推行不下去的真正原因。

四分之三的大學生在聯考報志願

時對自己所學專業知之甚少

既然那些沉溺遊戲不學習,導致學業成績達不到標準的學生理應被清除出大學,

那麼那些連教授都沒有就有底氣招生的高校;

那些毫無就業競爭力,待遇如同后媽的專業和院系;

以及那些靠著這些「自留地」一直活得很滋潤,天天上課照本宣科對著PPT念,十幾年知識結構沒更新過的高校教師,

是不是也該考慮一下自己還有沒有必要存在呢?

我們認為,大學的在校生和畢業校友都應該有權利對自己受到的教育進行評價,同時社會上應該有獨立機構來收集這些評價打分,並給出針對大學教育質量的排名。

只有讓那些教育質量不能適應社會發展要求,不能令學生滿意的高校、院系、專業和教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而讓那些尊重學生權益,幫助學生學業發展的高校實現加速成長

才能真正促進高等教育的發展,讓學生拿到含金量不次於國外高校的文憑。

想看更多精彩大學學業生活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大學聲(collegesay)

大學聲,由全球領先的學生學業發展平台ApplySquare(申請方)出品,專門服務於海內外大學生。

這裡有學業的真知灼見;有生活的點滴智慧;有情感的真摯傾訴。我們的口號是:大學聲,為大學生發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