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別讓孩子覺得你不把他當「人」對待(父母必讀)

每天只花十分鐘 洞悉孩子青春期

我們正處在一個「家長普遍忽略孩子」的風氣之中,也許很多家長對於這一點並不認同,他們覺得自己盡心儘力給孩子創造條件,天天為孩子操碎了心,怎麼會是「忽略

可關鍵是,我們的付出是不是孩子內心深處所需要的呢?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是不是真的適合孩子未來的發展呢?

許多孩子感覺自己什麼都是家長老師安排,自己並不被父母當獨立的人看待,自己只是父母的「臉面」和實現父母未竟心愿的代理人父母的關愛與孩子的需要脫節,這導致孩子與我們父母的疏遠。圍繞孩子,更多的問題出現了:網癮、厭學、叛逆、抑鬱、品行障礙……這些問題不僅困擾著孩子,更困擾著家長。

以下是兩個比較典型但又很常見的案例——

案例一:琪琪,女,18歲,在省重點讀高三。成績排名全年級20多名,只要正常發揮,考取名牌大學沒有問題。但隨著聯考臨近,她的壓力越來越大,甚至產生了嚴重的心理障礙。她對聯考沒有自信,甚至出現了嚴重的幻覺,覺得別人都是害自己的。

琪琪:我的父母都是大學教師,從小到大他們只盯著我的學習成績,雖然我一直學習很好,但總是感覺壓抑、沉悶。也沒有什麼愛好,與同學關係也不是很好。其實,我在很多時候都不知道自己學習是為了什麼?長期以來都很苦惱,但又不敢與父母溝通。

案例二:彬彬,男,15歲,在私立學校讀初三。脾氣暴躁,在家稍有不順心就大發雷霆。從初二開始經常上網逃學,初三下學期輟學。

彬彬母親:自己與丈夫經商,彬彬出生后把全部心血都放在孩子身上,一直到孩子上國小三年級時還給孩子刷牙、擦屁股。由於孩子父親經常在外忙碌,父子交流比較少,認為父親沒有資格管教自己,父子關係很僵,對母親特別依賴。

對於孩子的成長,最重要的莫過於教育。然而,父母、學校和社會都把焦點放在進行基礎文化知識教育。目的是什麼呢?希望孩子考取大學,出人頭地,希望孩子可以因此過上好日子,生活得更好更幸福。而對於孩子的健康教育卻投入甚少,認為只要孩子聽話、學習好就一好百好。

作為父母,我們也都年輕過,也都有過自己的童年。我們做孩子的時候都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嗎?現在我們不是一樣承擔起我們的人生嗎?我們需要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再次把我們自己帶回孩子的生活,也把孩子帶回我們的生活,換一個角度從孩子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孩子!

我們需要謙卑的心態和願意學習的心志。給予孩子們接納、讚賞、關愛、時間、責任和權威。

你可以欺瞞一個騙子,你也可以愚弄一個傻子,但你絕敷衍不了一個孩子。因為父母的教育模式會不停地傳承到下一代,除非刻意地打破這個怪圈,否則會持續地循環往複。

多蘿西·若特著名的詩句貼切地詮釋了孩子是怎樣在家庭生活中學習的:

生活在批評、指責的孩子,吹毛求疵、尖酸刻薄;

生活在敵意、憤怒的孩子,性格暴躁,爭鬥不合;

生活在嘲笑、奚落的孩子,縮頭縮腦、自卑怯懦;

生活在恥辱、羞愧的孩子,沒有自尊、深感罪惡;

就但如果我們父母換一個角度,一旦孩子們在接納、讚賞、關愛下成長,其結果會令人稱奇:

生活在容忍和友善的孩子,會心胸豁達、平易近人;

生活在鼓勵和推動的孩子,會倍感安全,自強自信;

生活在讚賞和肯定的孩子,會體諒別人,知足感恩;

生活在正義和公平的孩子,會掌握原則,涇渭分明;

生活在安全和穩定的孩子,會心態平穩、信念堅定;

生活在支持和認同的孩子,會珍惜生命、自愛自尊;

生活在無條件接納的孩子,便生活在上帝愛的懷抱。

解密青春期 |

本文綜合整理自網路

◎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文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轉載在於學習分享與傳遞更多信息。如涉及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更正或刪除相關內容。 本公眾號對此聲明擁有最終解釋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