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一五一十說汾酒||工匠精神起源「美食之國」

一部中華文明史,就是一部「人類工匠史」。

盤點古人的豐功偉績,我們驚訝地發現,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完全是由「工匠精神」支撐起來的,在文明混沌之初,三皇五帝第一次點燃了工匠精神的火種,用巧奪天工的技藝,哺育了中華先民。

燧人氏鑽木取火,神農氏定義五穀百草,炎帝制陶,黃帝制衣,堯授民時,食為政首,舜耕歷山,大禹治水,倉頡造字,愚公移山……三皇五帝無不是身懷絕技的工匠藝人,他們憑藉這種精神成為部落首領。

三皇五帝的工匠精神,哺育了中華先民的體魄,先秦時代的工匠精神,武裝了中華民族的頭腦。青銅鑄造、磬石編鐘、陶瓷傳世、釀酒制醋以及都江堰、趙州橋、造紙、印刷、火藥、指南針等,一系列震驚世人的創舉,讓中華民族的工匠精神發揮到淋漓盡致。

「中華美食」以無與倫比的色、香、味、格、形、養、器等成為「一個獨特現象」,令全世界嘆為觀止,自漢唐以來,便吸引源源不斷的外國人士前來學習體驗。因此,贏得了「美食之國」的稱譽。

工匠精神起源與「中華美食」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人講:「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吃飯是人生第一大事,無論貧窮還是富裕,人在吃上從不怕麻煩。窮時堅韌求生、自娛自樂,對食物甚是「講究」,山野菜品,創意無限。一旦富裕起來,往往更加食不厭精,講究品味、排場、禮節、傳承等,這是人對飲食追求的「歷史性」和「一貫性」。

的富人會把「飲食」當成一種「生活品質」,看作「階層地位」和「生活品味」的象徵。他們對飲食的工藝、道具、場地、食材、規格、禮節、等級、規模等非常在乎,這種精細飲食在《紅樓夢》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人都明白一個道理,離開了飲食,人類一切文明都將不復存在。應該說,人類最基本的「手藝」來源於飲食這一行當。

遠古時期,人類采野果充饑,飲天水解渴,獵動物食肉,學會了製作弓箭和石器。人類「第一個工匠」是木匠,「第二個工匠」是石匠,火發明以後,「第三個工匠」陶匠和「第四個工匠」廚師出現了,並漸漸有了分工。

火是匠人施展才能的第一工具。有了火,匠人又造出了陶、鐵、銅、紙、葯、美食等物品,進而把工匠精神發揚起來。

陶的發明使造酒有了可能。如果沒有陶器的出現,人還會像猿一樣,用石臼吃飯和飲酒,陶讓人類有了吃飯的正式器具,也讓酒成為可裝的產品,達到人際傳遞的可能。

一定意義上說,陶的出現使酒從天然釀造到人工釀酒成為可能,這是酒從天工到人工的源頭,釀酒師傅由此誕生了,酒的工匠精神從此來到了人間。

陶不僅是人類的餐具和酒具,也是人類「工匠精神」的體現。在西方人眼裡,陶瓷竟然還是的稱謂,英文叫China。

1982年7月,國家文物局組織晉中考古隊,在山西杏花村考古發掘,出土的釀酒陶器——小口尖底瓮,距今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這次發掘揭開了「酒」字的起源。甲骨文和鐘鼎文中的「酒」字,就是從這種小口尖底瓮象形演化而來的。另外,這次考古還出土了釀酒用的蒸熟糧食的甑、鬲等,盛酒的壺、樽、罐,浸泡酒料的泥質大口瓮,也出現了溫酒的器具。可以說,山西杏花村造型別緻、工藝精美的小口尖底瓮的發現,為「酒源」「工匠之源」和「釀酒工匠精神之源」提供了有力的物證支持。這個結論,從另一個維度的考古發掘也得到了證實。

1973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在山西境內多處(包括沁水下川)發現了用於採集和加工食品的原始工具,並出土了大量農作物標本。事實上,大量史料已經詳實記載,山西是「華夏族源」和「華夏農源」,早在七八千年前,已種植栗、黍、稷等。山西是高粱的起源中心,新石器時代至西漢期間,已普遍種植高粱,五千年前已種植小麥。因此,一直以來,山西有「雜糧之國」的說法,無怪乎山西被地質學家們親切地稱為「地球胃」了。

各種雜糧為山西的釀酒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資源。至魏晉南北朝,汾陽杏花村一帶成為山西地區的釀酒中心,釀酒師傅漸漸成為一個職業,他們經常在民間相互切磋釀造工法,並通過民間「斗酒大會」展示自家酒坊的獨特技藝。六千年來,山西杏花村一帶,逐漸成為釀酒技藝的高地和中心,並稱為工匠精神的傳播發散地,可謂釀酒業的「矽谷」。這片土地一直浸透著工匠精神的基因和血脈。

山西杏花村千萬年積澱的「工匠精神」,不同於其他任何一個地區,山西的釀酒師傅們,身上都有一股獨特的氣質和個性。這種獨特的氣質和個性是什麼呢?請繼續關注。

詳見今日食品報第3版

8/10 星期四

一直以來就對草原充滿嚮往。我渴望去大草原,草原是我內心波瀾起伏的風景。草原給我們廣袤、蒼茫、遼闊的壯美感覺,草原是心靈放飛的地方。

監製:劉艷芳 編輯:孟 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