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瀕臨消失的「怹」和北京的老禮兒!

人人都說天子腳下規矩多,老北京的老禮兒確實不少,從您一骨碌從炕上爬起來到滅了燈歇下,全躲不開個規矩二字。如今有些北京的老禮兒,日常生活中並不常見,但是卻對北京人意義深遠。今兒咱們就從一個「」字聊聊,北京那些已被遺忘、正在消失的規矩、老禮兒!

怹,這個字兒讀tan (攤),是老北京人對「他」的尊稱,主要是用在對長輩、上司、或尊敬的人的稱呼上。根據「您」轉化而來,因為第三人稱無敬語,給禮儀交往帶來諸多不便,故用「他您」合併,造了這麼一個字。可見當時有多重視規矩和禮節!

在過去的北京城裡「怹」字和「您」字一樣是被人們經常掛在嘴邊的稱呼。也可以看出老北京人對於「規矩和禮兒」的注重。從小就給孩子們立規矩。在長輩們眼裡,凡事得有個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說得就是這個理兒。

飯桌上的規矩和老禮兒

民以食為天,老北京人在飯桌上立的規矩很多。這些規矩卻反映出老北京人樸素的心理和幾百年來養成的風俗習慣及飲食文化。您家現在還有這些規矩么?

1、一桌吃飯要讓長輩或者地位尊重的人先動筷子。

2、飯桌上的座位要按著年紀輩分,長輩坐主席。不過有個例外,孫子輩兒的若受偏愛,可以挨著長輩坐。夫妻一般並排坐。如果專門招待客人,客人可席於主人左右。

3、吃飯不能吧唧嘴、喝湯不能出聲兒。喝湯要用勺一下一下輕輕地喝,不能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喝,如果聲音過大,被視為對旁邊吃飯人的不尊敬和沒有教養,像豬吃食。

4、夾菜不許亂翻菜碟兒,只夾眼前的。在盤子里亂翻會被大人敲手!

5、吃飯時不許筷子插在碗里。祭奠死者時,才把筷子豎插在碗里,所以家裡長輩最忌諱這個。

6、飯桌上不能用筷子敲盤敲碗。舊時討飯的乞丐上門造響動,常敲討飯瓢、拍打牛胯骨。

7、客人碗里的飯吃沒了,不能問「還吃嗎」(有嫌棄之嫌),也不能問「還要嗎」(有乞討之意),應說「再添點吧」(添與多相伴,多多益善)。

8、吃飯時不能端著碗滿處跑,也不能換位子。只有街上的乞丐才是要了一家又一家,不斷變化「位置」。

9、不能用筷子直接指人。用筷子直接指人,有罵人的意思。北京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對方時,大都帶有指責的意思。所以說,吃飯用筷子時用手指人,無異於指責別人,這同罵人是一樣的,是不能夠允許的。

說話、叫人的規矩

如今北京城裡匯聚著五湖四海朋友,大家穿衣打扮都差不多,乍一瞅北京人還真不好認。但在茫茫人海里,您茲要叫我一聲兒,從這稱呼中,我立馬就知道您是北京的!

1、北京人說話愛帶個「您」。一個「您」字,是習慣,也是北京人特有的恭敬用語。把你放在我心上,便是個「您」字。在公車上就算是兩位六七十歲的老兄妹,稱呼對方還是會用「您」…對別人也總是用您這個詞兒!

2、北京人重禮數,跟人說話、請人幫忙都是:勞駕、麻煩您、謝謝不離口。

3、糾正個錯誤,「吃了么您nei 」確實是老北京人禮節性經常用的詞語,不過也不是什麼點兒都說。您飯點兒這麼問沒毛病,要是在大馬路上、茅廁旁邊兒上也這麼說,那可真真是二百五了!

真正走在大街上,二位見面是先道吉祥后請安

「呦!大哥您吉祥,我這兒給您請安啦!您家都挺好的呀?」

「挺好挺好,讓兄弟您惦記著,您家也都挺好的呀?哪天我去府上瞧老爺子~

您瞧瞧,這聽著多舒心兒。不像現在大街上有些孩子,一見面打老遠就喊:「孫賊~原來是他*的你丫挺的!」根本是「野調無腔,缺少家教」!

4、北京的「京罵」也是一種文化,透著雅緻和睿智。絕對不帶臟口兒!把人損得無地自容,你卻聽不到臟口兒,被罵的琢磨過味兒來,面紅耳赤還說不出話來反駁,這才是真正的京罵。那些張嘴你丫,閉嘴孫賊的,還是趁早兒回家刷刷牙再出門兒吧!

走親訪友、接人待客的規矩

1、北京人走親訪友不能空手兒去好歹拎點水果,是個禮節。

2、老輩兒講究送「京八件」,京八件分為酥皮大八件、奶皮小八件、酒皮細八件三種。過去,遇到女兒回娘家,給長輩拜年等,都要去糕點鋪買一盒大八件提在手中,大方而漂亮。

3、無論逢年過節還是平日走訪親友,裝點心盒子或者果籃兒,其種類要為雙數,四樣兒、六樣兒或八樣兒。如果送酒,要兩瓶為一提溜兒或四瓶為一提溜兒。

4、送禮有忌諱。注意禮物的諧音。比如送水果不能送梨、桑葚等。梨與離同音,意為分離,不吉利。也不送鐘錶,「送鍾」與「送終」諧音。

5、別人給您斟酒倒茶,應金雞三點頭致謝。別人給您斟酒倒茶,懂禮兒的人就會用食指和中指在桌子上輕輕敲擊三下,以示謝意。

6、做客時不能進沒人的房間。進了沒人的房間,如少了東西,自己沒法說清。

7、不能隨便翻主人家的東西。隨便動人家東西,毫無教養,惹人厭煩。

8、做客時主人動筷子后客人才能動,客人先動筷子則對主人不尊重。

9、待人接客有這麼一講兒:「酒滿敬人,茶滿送人」。進一步的說法是:「茶七,飯八,酒十分。」即勸酒時要斟滿,倒茶要倒七分,不能倒滿,滿了就是在逐客。盛飯到八分滿,過了叫「碰鼻樑」,對客人不尊重。另一方面,講究的客人一般也不「回碗」,也就是一碗之後不再添飯的意思。吃飯的時候不論主客,應該用手平端碗底,如果碗放在桌子上,您也得用手扶著碗沿。「

10、不能當著人的面兒潑茶水,碗里的剩茶倒地上,這裡轟人走的意思。

11、倒茶水時不能壺嘴對著人,被視為不禮貌,有對別人撒尿的嫌疑。

12、不反手給人倒酒或倒水,這是對人的不尊重和粗魯,表示看不起人家。

13、「七十不留飯、八十不留住」。指的是夠這歲數的老人來串門,一般是不留飯或留下住宿的,萬一吃著半截兒或第二天一早穿不上鞋,縱有千張嘴也說不清了。

行動坐卧的規矩

日常行住坐卧的規矩能培養一個人良好的習慣,不僅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1、坐著不抖落腿;站著不倚門;說話不高聲;不壓別人的肩膀;

2、不許斜眼看人。斜眼看人,對人極不尊重,看不起別人。

3、不許抖腿。抖腿給人的印象不好,有點弔兒郎當的樣子。

4、不許叉著腿兒站立。叉著腿兒站立,讓感覺這個人很輕浮。

5、不許當眾嘬牙花兒。當眾嘬牙花兒,顯得這個人不莊重,缺教養。

6、不許羅著鍋兒走著;
7、穿衣不許擄袖管兒;穿褲不許挽褲腿兒。
8、出門回家要跟長輩打招呼;
9、單獨和異性在辦公室要開著門;
10、自己東西放過道的;要為別人留出通道;
11、買豬、羊肉先買羊肉,后買豬肉,絕對不許提著豬肉進羊肉鋪子;

現如今,老北京的這些規矩老禮兒大多被人們淡化,但還依然保留一些精髓,為父母教育子女的家訓。然而,在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的同時,有不少人迷失了方向,忘了初衷。

15年火了一部老炮兒,不少小輩兒人把《老炮兒》當做真正老北京文化,讓人十分不敢認同。老北京講的是老老實實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不是流氓地痞無賴混混。但就老炮兒這個辭彙,在父輩時代家長是絕不會讓子女接觸這樣的人的。

這也從側面說明,如今的八零九零后雖然思想新潮,好像與上一代許多方面格格不入,但其實內心對一些老北京優秀的傳統是心存認同的小編也希望,能夠有一部真正反映老北京精神文明的電影出現,讓更多年輕人重新找回老北京的精髓,把一些好的規矩和老禮兒傳承下去。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