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企業國際化正處十字路口,國際化人才吸納將成破局關鍵

|鄰章

進入2016年以來,企業對於國際化明顯重視了起來。回望2016 ,我們看到,諸多企業,在眾多場合都將國際化作為了一個重要議題。而與此同時,對於國際化人才的搶奪也日趨激烈。諸多知名互聯網公司,也紛紛推出了國際化人才招募計劃,期望以優厚條件吸納國際化人才加入。

我們看到,在2016年,阿里巴巴推出了旨在為阿里巴巴集團以及新經濟業態培養更多未來國際商業領袖的「全球領導力人才招募計劃」,該項目計劃在未來十年內每年從世界各國招募和培養102位具有潛力的優秀人才。通過在阿里巴巴集團核心事業群的輪崗工作、課程培訓以及項目實踐,項目成員順利畢業后將成為阿里巴巴集團國際業務骨幹以及文化大使,運用所學知識與經驗,進一步開拓海外業務,有效鏈接與世界各國的市場。被業界稱為「軟體企業在海外市場的隱形冠軍」的萬興科技,在近期也推出了全球合伙人招募計劃,開出了股權獎勵、共享創業果實,讓優秀國際化人才從「打工者」變為「合伙人」的優厚條件,來吸引全球優秀人才,匯聚全球智慧,以進一步推動其全球化業務的發展。而在此之外,地方政府們也紛紛為創業公司搭台組團,開始海外攬才。可以說:公司對於國際化人才正處於饑渴期。

一、企業國際化正處於十字路口

1.全球化成為必然趨勢,諸多企業全球化進展不順

如此前文章所述,隨著國內市場人口紅利的逐漸消退、獲客成本的不斷高企、國內市場格局的穩固及本土與全球市場容量三七比例的特性,趕在增量瓶頸到來之前,揚帆出海角逐全球大市場、尋求新的增量空間,已成為企業的共同(乃至不得以而為之)的選擇。

而企業在出海這件事情上,從策略來看,大致可以劃分為三種:

一是依靠資本力量,豪擲千金買買買。諸多企業希望以此「簡單粗暴」的方式收購市場領先者,以快速切入國際市場,獲得份額、渠道、品牌、核心技術等資源,節省寶貴的時間成本,搶佔先機。諸如此前的海爾先後相繼對日本東芝白電業務、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德國庫卡及Clivet進行收購。再如萬達,在海味投資收購更是激進。

二是草船借箭,以國際化旅遊東風,落地高頻產品國際化。我們看到較具代表性的是BAT拳頭產品在2016年落地在國際化上取得了不錯效果;從他們公布的數據來看,支付寶、百度地圖、微信在海外市場多個國家和地區落地,開始滲入海外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使用之中,培育用戶使用習慣。

三是抱團前行,在國際化上聯合行動。諸如此前華為在手游領域選擇「盛訊達」進行戰略合作;在智能家居領域,則選擇和美的聯姻,推進國際化。再如楊元慶在2016年的烏鎮互聯網大會上提出建議,說智能手機企業應當攜手前行,「未來聯想、華為、小米要攜手做到全球智能手機TOP3,先一起跨越蘋果、三星,再來爭高低」。

但於此同時,企業在外擴展之路,卻並非是一帆風順,企業在海外擴張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政治、商業、法律和文化的風險與挑戰,諸多企業海外擴張之路並不順利。諸如在政治阻力上,我們看到:中資收購經常引起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等監管機構密切審查。諸如飛利浦公司與金沙江創投主導的投資基金的交易、清華紫光計劃收購美國鎂光,就因為CFIUS的審查而被迫放棄;而在川普當政之後,視為匯率操縱國,多次放言將對進口商品徵收45%的高關稅,推行逆全球化。而如若其真的如此實施,對於企業而言,海外擴張無疑會面臨更大阻力,面臨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因素。

2.在當下正處於全球化領導力爭奪的黃金時期

而種種跡象表明,當下也正是互聯網企業爭奪全球化領導力的黃金時期。互聯網企業經歷多年發展之後,從格局來看,已非吳下阿蒙,甚至可以說:當前互聯網企業與美國互聯網企業在很多方面正處於分庭抗禮的階段。

從市值來看,當前全球排名前十的互聯網公司中,企業佔據半壁江山,雖然在市值上還存在較大差距,但是在業務布局和前瞻性上,卻可以說是已經領先於美國互聯網企業。

而從互聯網高端技術的分佈運用來看,幾乎亦是如此。諸如在2016年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所評選的「世界互聯網先進科技成果」,從結果分佈來看,科技力量在代表全球最領先、最前沿的新技術新成果中亦是佔據了半壁江山。而在當下的人工智慧、無人駕駛、互聯網金融等方面,互聯網企業也幾乎可以與海外平起平坐。

而在移動互聯網的實際落地應用上,更是走在了國際前列。諸如微信的應用內的集成化就被《紐約時報》盛讚,在其專門製作的一個長達5分鐘的視頻里,列舉說微信這一超級應用通過集成化所帶來的一站式解決方案的便利,以至於歐美公司也競相「抄襲」。以至於業界評論道:世界互聯網正在發生變化,從以往的「從矽谷抄襲」轉變為「被矽谷抄襲」,以往海外市場的領導者開始向同行取經。

而的資本力量在海外市場的併購,正將越來越多的優秀技術納入囊中。據湯森路透的數據:2016年,企業跨境併購交易額達到了2210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是2015年1090億美元的2倍。而來自中投資本的數據顯示:2016年以545起跨境併購交易超越美國成為跨境併購最活躍的買家。故而有評論認為:資本的全球併購正開始影響全球產業格局。

如此種種:可以說企業國際化當前正處十字路口,這是一種頗為尷尬的局面。而要打破這一尷尬,促進企業抓住歷史機遇,在我看來,破局關鍵在於吸納國際人才。

二、為何吸納國際化人才成為破局關鍵?

為什麼這麼說?原因在於:如前所述,企業國際化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政治、商業、法律和文化的風險與挑戰。而仔細剖析這些國際化受阻因素,我們大致卻可將其歸為兩類因素:一是政治類的不可抗力,諸如華為電信設備被美國市場以安全為由拒絕進入。而更大的一類則是屬於可控性因素,是源於企業在國際化方面存在著對國際規則不熟悉、不能因地制宜開拓創新,實現產品的本地化落地等等。

而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於在國際化上正處於十字路口的企業而言,想要以更快的速度推進國際化,佔據全球領導力,需要的是突破對國際規則不熟悉、不能因地制宜開拓創新,實現產品的本地化落地等等制約因素。

那麼如何突破這些制約?其關鍵可能在於積極吸納國際化人才,利用國際化人才的知識結構、本地化優勢、資源供給來突破短板,因地制宜的推進業務全球化落地,搶佔市場領導力。

據「與全球化智庫(CCG)發布的《企業全球化報告(2015)》」在2014年11月召開的首屆企業國際化論壇對近百家企業中高級管理人員訪談顯示:有63%的受訪者認為國際人才短缺是影響企業「走出去」效益的主要因素,25%的受訪者對自身所在企業「走出去」的效益不滿意,並認為未實現預期效益是因為缺乏國際經營人才所致。而根據《2015年500強企業發展報告》和貿發會議發布的《2016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全球10大跨國公司國際化員工平均比列為93.2%,而10大跨國公司國際化員工平均比列僅為33.89%。

受調查企業普遍認為: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推進實施,國際化人才不足將成為企業進行對外投資、擴大國際化經營規模、提高國際化管理水平的主要制約因素。因此,充分開發利用國際人才資源已成為提升企業「走出去」能力的當務之急。

在國內企業國際化、國際品牌落地的市場現實中,我們也能看到國際化人才的重要性。從正反兩個方面的例證來看:

反:全球短租巨頭Airbnb,其自2015年八月正式進駐市場以來,至今在市場的發展只能說是不溫不火,市場的擴展難言順利。智能手機品牌蘋果、三星,2016年在市場被OPPO、vivo、華為構成強力挑戰,遭遇份額下滑。而三星因為Note7爆炸事故在市場的處理不當,更是遭受了大範圍的消費者反彈。而歸納其原因,還是在於這些品牌對於市場消費者的需求理解不足,遭遇本地化困境。

正:那些在國際化上取得相當成就的公司,對於國際化人才的吸納更為積極,二者呈現出正比趨勢。我們看到,諸如華為,當前海外銷售佔比近60%,而這與華為積極吸納國際化人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據華為官方發布的「聯接未來」的2015年可持續發展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華為海外聘用的員工總數超過3.4萬人,海外員工本地化率達到了72%,中高層管理者本地化率達到了17.7%。而與之對應的是其海外收入佔比在2016年也佔據了總收入的60%。再如前文所提的萬興科技,其自成立以來就立足海外軟體市場,吸納海外人才,在溫哥華、東京、香港、深圳分別設品牌及區域市場分公司,旗下包括Filmora、PDFelement、Dr.Fone在內的數百個應用軟體的活躍用戶遍布全球超過150個國家。再如在市場此前頗為成功的UBER,在市場就以柳甄作為優步戰略負責人,在市場一度成為滴滴難纏的競爭對手。

綜上而言:

當前,企業國際化正處於十字路口,一方面是企業海外擴張目前並非一帆風順,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政治、商業、法律和文化的風險與挑戰。而另一方面則是當前企業正處於全球化領導力爭奪的黃金時期,在市值、創新、集成等方面正與國際企業分庭抗禮。而國際化人才正成為破局關鍵。吸納國際化優秀人才,利用國際化人才的知識結構、本地化優勢、資源供給來突破短板,搶佔市場領導力。而從正反兩個方面的例證我們更能看到:在全球化人才吸納步伐上布局積極的企業,無疑將會獲得更大的回報。

註:本文所有圖片源自網路。

文|鄰章 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