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其實,頭腦風暴生成的好創意比自己獨立思考還要少

研究表明頭腦風暴生成的好創意比人們自己獨立思考還要少。

不過好消息是,有更有效的團隊工作方式存在。

如果你是個上班族,恐怕十之八九都曾被上司或同事們拉進頭腦風暴會議中。腦暴,追其本意原應是一個產生好主意的殺手鐧。而公司普遍熱衷於通過這種合作形式淬鍊出團隊的集體創造力。但殊不知,原來腦暴其實是一個糟透了的技巧 。實際上,人們在腦暴過程中所產生的好注意比他們獨立進行思考的時候還要少。

好在還有一個更好的方法可讓團隊合作更高效 — 頭腦寫作(Brainwriting)你可以理解為它是建立在紙筆上,而少了一群人之間瞎扯淡的腦暴。在一份新的研究報告里,測試了這個方法的各種版本,試圖總結到底是什麼促使著人們能夠產生更好的想法。

為什麼腦暴沒有用?

傳統的腦暴在半個世紀前因為由 Alex F. Osborn 發明並隨後全面侵入美國的辦公場合。觀察到這樣的現象后,心理學家也不由得開始好奇:頭腦風暴真的有作用嗎?經過無數研究項目之後,他們總結出了這樣的答案:徹底沒有。不計其數的研究發現獨立思考的過程中人們往往比一群人一起腦暴還能生產處更多好的想法。

這樣的結論令不少人感到意外,畢竟也有很多研究曾證明小組互動讓成員互相發展彼此的想法、刺激彼此的創意。那麼究竟腦暴的瑕疵在哪裡?首當其衝,腦暴會中,一般而言同一時間只有一個人在發話,也就是說往往一個或兩個人很容易就主宰了整個腦暴的走勢。當一個人在分享他的思路,其他人則可能會忘記他們自己剛想到的主意,又或者是整個小組因為某一個人的發言而思路受限於那一個想法而走不出去。

Paul Paulus(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心理學教授)指出: 「腦暴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期間成員們必須聆聽、思考、補充、合作、推演。從心理活動方面來說,是極端繁瑣的一個行為,而人們並不太能在這樣的狀況下有良好的發揮。最終其實腦暴的作用與其原本存在的意義正好事與願違。」

用什麼代替腦暴?

隨著科學家發現腦暴實質上並不運作,他們立即開始尋找其他真正有益於集體的思考手法。如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的 心理學教授 Art Markman 所述,「並不是一群人合作有什麼不妥,而是 Osborn 提出的方法太蹩腳了。」

過去的二十餘年裡,研究院曾發現過一些集體創作的方法是能觀察到團體表現優於個人的。其中一個比較突出的是 頭腦寫作 (Brainwriting) 。其實頭腦寫作是腦暴的一種變異形式,只不過成員們在過程中會將他們的想法寫在紙上,而非脫口而出。成員們一邊記錄下自己的點子,一邊將這些筆記在小組裡傳開,閱讀彼此的思路,並繼續在下面寫下自己的新想法。這樣的合作方式維持了小組互動的建設性,並避免了口頭腦暴可能會陷入的陷阱。

腦寫的科學依據

雖然已有許多學者研究過腦寫,過去並不曾有人實際上在辦公環境下去實驗、記錄這個方法的成效。所以,Paul Paulus 近期在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Society 研究就將這個思考工具帶到了一個真實的辦公室中,與一間全球排名前20的高新科技公司的僱員們合作進行。Paulus 感興趣的不僅是腦寫是否具有實際效用,他最想知道的是哪些方式或是工具能令腦寫的創意產量最大化。因此,研究團隊組織了包含工程師和計算機科學家的57個研究對象,並進行分組。在一次實驗中,他們嘗試讓部分參與者們針對一個問題先進行小組腦寫,再進入獨立腦暴。而其餘的參與者們則先進行了獨立腦暴,再進行小組腦寫。經過這樣的實驗,Paulus 可以測試出獨立思考和小組腦寫的作用以及順序、組合方式對最終結果造成的影響。

最終,研究團隊發現,只有腦寫和獨立思考兩種選擇的情況之下,可能在團隊里表現會更優秀。試驗中,腦寫的參與者們得到的優秀創意比獨立思考的參與者們平均多出37%。團隊更發現先進行腦寫再獨立腦暴的組別所產生的好點子多餘先進行獨立腦暴才腦寫的組別。

Paulus 指出:「我們發現當人們從團隊互動和交流跳入自己獨立思考的時候,他們的創造力會出現跳躍式的擴展,而這往往才是最好的點子產生的情況。」 Paulus 還提到,獨立思考必須要在團隊腦寫后迅速開展。「如果你花了很長時間才回到這個問題上,往往團隊互動中所激發的腦活動都消失殆盡了」

在與同樣的57名員工的第二階段的試驗中,Paulus 的團隊嘗試了非同步腦寫,也就是指多次在小組腦寫和獨立思考之間切換。這個階段的試驗中,部分組別被限制不得來回地在兩種思考方式之間切換,而其他組別則以每三分鐘的頻率切換思考方式。研究團隊發現,非同步腦寫的生產效率約為每分鐘0.5個點子,普通的腦寫方式生產效率則在每分鐘0.29個。

Paulus:「當你只有一個人,就無法獲得其他的人的想法。而當你在一個群體里,你也許會花更多時間想別人的想法,而不是你自己的。所以如果你能夠從這兩種工作狀態中抽取到其分別的益處,你的收穫將很可觀。」

注意:關於腦寫的實際價值

有鑒於 Paulus 所帶領的團隊進行的實驗採樣較少,其中許多的數據還遠不能算的上是具有代表性。(非同步腦寫的階段除外) 但是根據 Paulus 團隊,這樣的採樣規模對於實際在工作場合進行的實驗來說實為慣例,因為這種研究項目要徵得企業的合作具有一定的難度。 Paulus 的研究成果對於學術界及業界仍然是一個重要的貢獻,至少他們成功在真實的辦公環境下確認了腦寫的效益。「重要的是這個實驗是在一間真實的公司,與真實的員工,針對真實的案例,生成真實的想法。」 Paulus 說,「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份研究的意義仍然是重大的。」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的管理學教授 Leigh Thompson (未參與本次試驗)也同意了 Paulus 的看法:「他們的成果讓我們對此前在實驗控制環境下搜集的數據有了更強的信心。」

不論如何,這份報告仍然說明,你和你的同事們可能得摒棄平時的腦暴模式,開始嘗試腦寫或是考慮其他的合作方式了。或是至少如 Paulus 所說:「好事不會僅因為你將一群人湊在一起就發生。你還是得用合理的合作方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