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儒家道家,崇尚道德,崇尚向善

王蒙作客上海圖書館,漫談孔孟老莊。

《莊子·齊物論》有言:「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意思是,不論是細小的草莖還是高大的庭柱,不論是醜陋的癩頭還是美麗的西施,在根本上都是相通的。而這「通」字也使得當代作家王蒙在理解傳統文化時深受觸動。5月19日,年過八旬的王蒙作客上海圖書館,在題為《道通為一——漫談孔孟老莊》的講座中,與滬上聽眾分享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

「大家都在談傳統文化,到底該從哪個角度把握它?中華文化能否從人生觀、宇宙觀、價值觀、方法論上加以整體概括?」講座一開始,王蒙就向聽眾拋出這個問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該如何闡釋?」對此,他的解答是「通」,即孔子、孟子、莊子、老子的思想,都有共通之處。

在王蒙看來,中華文化的最高理想是「天下為公」與「天下大同」,同時,古代對理想社會的要求里,還強調「無為而治」。「老子說過,『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理想的統治者要讓老百姓感覺不到他的存在;這與馬克思提出的共產主義社會,監獄消亡、國家消亡、階級消亡有一致的地方。」另一方面,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說明孔子也將「無為」視為某種價值標準。

王蒙說,的文化理論,是個循環的統一機制。不管是儒家、道家,都崇尚道德,崇尚向善。尚德、尚善,成為一種信仰。「如何治國平天下,靠的是文化、道德、仁愛。統治者施行仁政,在道德上有示範作用,因此才得到了人心、天下。」中華文化主張道德,天下唯有德者居之,認為一切都決定於道德水準。

道德與善從何而來?王蒙認為,回答得最清楚的思想家是孟子。孟子認為人性本善,他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以提倡德治與禮治,讓人回歸到最美好、最正常的狀態,因為此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互相照顧的,是互相禮貌的。「老子走得最遠,他提倡初心,認為最好的道德就是和嬰兒一樣天真無邪、善良親切。」王蒙一一舉例,「孔子談孝悌、友愛、好學之心,他們都認為人性善良,所以執政者必須標榜、宣傳、實行仁政,因為人性就是天性,民意就是天意。」

在傳統文化中,「天」的概念非常重要。在王蒙看來,「天」既是超人間的神性力量,又是存在的總括;它既唯心,又唯物。同時,「天」又是「道」的概念。「老莊從哲學概念上加以總結,孔孟則從道德上將『道』總結為仁義;『道』像什麼?如果用數學的概念說,它像無窮大,就是『∞』,道既至大,又至微至精。」王蒙專門統計過,在《道德經》里,「道」一共出現約70次,而「天」則出現了百次以上。

傳統儒家思想注重中庸之道與精英主義。王蒙將「中庸」稱之為「中庸理性主義」,「你既不能過急,也不能過於遲緩,要恰如其分。」「庸」的意思不是庸俗,而是指正常,不極端。莊子則提倡「道樞」,人要成為道的樞紐,即圓心,在圓心上穩穩噹噹。

但中庸與一元論也不意味著沒有平衡、沒有變化。恰恰相反,靈活變通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特徵。「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沒條件就管好自身,有條件就服務社會,為天下百姓效勞,這是變通。到了莊子,他喜歡用『化』字,『化』比起『變』,有悄悄發生變化的意思。」王蒙強調說,「千萬不要認為中華文化是僵硬的文化,它是靈活的。」(文/張熠)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