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他們是真正的專家!

萬人計劃領軍人才、交通青年科技英才、交通運輸行業科技創新領軍團隊、交通運輸行業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2016年,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簡稱部公路院)一批專家和團隊獲得了國家和省部級獎勵。他們突破核心技術、傾心成果推廣、編製行業規範、培養高端人才,為交通運輸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近日,記者來到部公路院對優秀專家和團隊代表進行了專訪,深入了解了他們取得的成績、對研究領域的理解以及對所從事事業的追求。

橋樑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李萬恆

成就感來自舊橋煥新生

擠出午休時間接受採訪的李萬恆,用5分鐘匆匆吃完了盒飯。談起那些跨山川越江河的橋樑,他滔滔不絕:「建新橋有建新橋的成就感,而我的成就感,更多來自讓舊橋煥新生。」

近年來,的橋樑陸續進入加固維修期,橋樑安全關係到百姓出行安全。從業整整20年的李萬恆,始終致力於公路橋樑檢測評定與維修加固技術研究和技術諮詢工作,如今已經成為業內知名專家。在他的主持或參與下,一系列公路橋樑技術規範和標準先後出台,一批關於公路橋樑損傷評估、安全可靠性評價、耐久性關鍵技術、舊橋加固技術的研究項目成果喜人,研究成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多項省部級科技一等獎、二等獎。

見證舊橋養護水平質的飛躍

「橋樑不像汽車,開10年可以再換一輛。作為百年大計工程,一座橋建好了,至少要服務一代人。」李萬恆說,公路橋樑正在由集中建設期向養護加固期過渡,這是大勢所趨。

截至2016年年底,公路橋樑超過80萬座,其中有大量的危舊橋樑需要維修改造或技術提升。哪些橋樑存在安全隱患,如何檢測評定和維修加固,一直是行業關注和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近20年來,公路橋樑養護方面的標準規範和技術體系逐步建立完善,實現了由相對落後到國際領先的質的飛躍。《公路橋樑承載能力檢測評定規程》《公路橋樑技術狀況評定標準》等現行的公路橋樑標準規範,李萬恆基本都參與制定。混凝土梁式橋樑損傷評估與安全可靠性評價技術研究、多塔連跨懸索結構及工程示範、橋樑耐久性關鍵技術研究、公路舊橋檢測評定與加固技術研究及推廣應用等研究項目,李萬恆都作出了突出貢獻。

用李萬恆的話說,他趕上了好時候。國家和交通運輸部對公路橋樑養護的高度重視和大量投入,成就了他的事業。

技術儲備讓他總是「被需要」

人們經常在新聞上看到新橋建成通車,但舊橋的檢測加固卻鮮見報端。做這項工作不僅需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更要有紮實的技術儲備。

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后,李萬恆所在的課題組隨交通運輸部工作組第一時間抵達震區,扛起橋樑評估加固的重擔,他們的工作直接關係到救援力量和救災物資能否及時進入震中。「評定橋樑能否過車,不能過車的話應該怎樣緊急加固,我們必須當場拿出意見,這完全考驗技術儲備。」李萬恆說。

近些年國內發生的重大災害,李萬恆所在的技術團隊常會出現在第一現場。哪裡的舊橋加固遇到棘手的問題,李萬恆所在的部公路院橋樑技術研究中心也會接到求助。「被人信任,被人需要,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認可。」李萬恆說,這不僅需要豐富的工程經驗和紮實的技術儲備,更需要團隊的支撐。

橋樑技術研究中心的工作長期處於飽和狀態,也就是「能做多少項目就做多少」。研究中心的很多科研人員,每年出差都在300天以上,即使李萬恆作為「一把手」要處理很多事務性工作,一年中也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全國各地跑。

目前,李萬恆正帶領橋樑技術研究中心參與5個新的公路橋樑相關標準的制定,還有多個現行規範的修訂工作和一批新建橋樑的施工控制工程正在同時推進。

做國內頂尖的交通檢測認證企業

李萬恆目前兼任中路高科交通檢測檢驗認證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再過不久,他將全職領導該公司的業務。談到願景,他希望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將公司打造成國內頂尖、以技術創新引領行業發展的交通檢測檢驗認證企業。

一流的平台、一流的隊伍、一流的設備,讓長期在「體制內」工作的李萬恆對公司的發展滿懷信心,他認為企業最重要的是做好服務,而服務的基礎就是能力建設。

「將來,我們要更多地參與標準制定和技術研發工作。」新的平台讓李萬恆充滿動力,他正鉚足幹勁,準備在公路橋樑等領域再上新的台階。(孫英利)

公路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員曹東偉

用材料創新推動道路技術升級與革命

「平安交通、綠色交通和品質工程,是交通運輸行業提升服務質量、從『走得了』向『走得好』轉變的機會。」部公路院公路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員曹東偉告訴記者,行業轉型升級和公眾日益增長的使用需求,對路面功能和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技術的研發將為路面的安全、綠色、耐久帶來更大的提升。2016年,曹東偉入選第二批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他說:「科技成果的價值在於應用,如何將科技與產業緊密結合,從傳統科研模式向真正的科技創新轉變,是所有科技工作者需要思考的緊迫命題。」

新材料鋪築長壽化、綠色化和功能化路面

瀝青路面是道路建設中鋪築面積最多的一種高級路面,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原有技術在應對重載、環保等更多的服務功能新需求方面越來越力不從心。如何革新路面技術以滿足需求,成了行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我們發現研發新材料可以更有效地解決問題。」曹東偉解釋說,「在各個領域中,新材料處於核心位置,新的材料可以帶來新的結構、新的工藝。」

圍繞長壽化、綠色化和功能化,曹東偉和他的團隊研發出一系列路面新材料,如環烯烴瀝青混凝土,具有高強高韌、抗老化、高性價比等特點,較普通瀝青材料的綜合性能提高十幾倍,路面預期壽命可達20年;用廢舊高分子材料製備的TPE改性瀝青,可以大大減少廢輪胎、廢塑料和廢纖維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此外還有冷拌瀝青、玉米秸稈熱解製備的生物質瀝青等。

科研成果與產業、行業緊密結合

「科技成果必須要轉化,進行產業化,這項工作如同一粒種子從生根發芽到開花結果、從一顆青苗長成參天大樹乃至一片森林,需要許多艱辛的努力。科技成果轉化有自己的科學客觀規律,同時也是一個高風險的技術創新活動。」一直以來,曹東偉堅持著科研創新必須服務市場和行業的信念。據了解,曹東偉團隊的路面科研成果推廣效果良好,在全國25個省(市)、4000多公里、100多個高等級公路或城市道路工程項目中得到應用,高模量瀝青材料應用於衣索比亞高速公路等國際項目中。

近兩年,國家和交通運輸行業的科研成果轉化相關政策相繼發布,給科技成果轉化帶來了新動力。曹東偉表示:「我們的科研人員不僅要懂專業,也要懂產業和行業,把科研成果造福社會作為大家共同的事業追求。」對於國家提出的創新驅動發展理念,曹東偉深有共鳴,認為只有從專業走向產業,科研才能真正做到為社會服務,實現社會價值。(孟慶豐 欒玉博)

3

公路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員田波

鑽研20載 鍾情「熊貓路」

「黑的要有,白的也不能少。高速公路里程超過13萬公里,而這其中只有3700多公里是白色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其餘都是瀝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是名副其實的『熊貓路』。」部公路院公路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員田波20年如一日地從事公路水泥路面研究,在「少有人走的路」上不懈求索。

水泥混凝土路面40年不衰老

田波與水泥路的不解之緣,要追溯到20年前。1998年田波攻讀博士學位期間,跟隨導師姚祖康教授進行山西重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研究,並獲得山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1年來到部公路院后,同事中十之八九都在研究瀝青路面,作為「少數派」的田波並不感到孤獨,反而很享受「小眾」的樂趣。

「畢業后至少要默默無聞積澱10年,才能有所成就。」2008年,田波成為國際水泥混凝土協會七人理事會成員之一,這也意味著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世界舞台上有了一個角色。從理論到實踐,厚積薄發,田波指導修建的嚴寒重載公路——內蒙古白霍(白音華至霍林郭勒段)一級公路首次在路面結構中引入瀝青混凝土功能層,鋪設碎石緩衝層,混凝土板厚也突破到32厘米。該工程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並為之後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建設提供了一個樣板工程。

水泥路使用壽命長,在德國三五十年的水泥路面性能還很好,車行其上感覺不出是水泥路還是瀝青路。但在,人們對水泥路的體驗不佳,坑坑窪窪不夠平整,雜訊也大,被戲稱為「格登」路。對此,田波十分痛心:「技術上水泥路面的品質不比瀝青路面差,問題出在材料配合比、施工精細程度等具體環節。在水泥混凝土中選擇『減水』還是『引氣』技術,如果思路錯了,路面質量可能一二十年都沒有進步。」

以前施工中大多採用「降低水膠比」的方法來提高混凝土強度,但這種混凝土對環境敏感度高,且不適於滑模施工方式。早在1993年就引進滑模攤鋪機,但一直受大坍落度就塌邊、小坍落度就麻面的矛盾困擾。田波研究提出的組合引氣技術,可以在零坍落度情況下,進行液化振搗。「在振搗過程中加入引氣劑,形成微小氣泡群,改善振搗時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能,使其密實度得到保證。」田波解釋說,「就如同搭建出一座虛擬的氣泡橋,過了振搗密實這條『河』后就拆橋。振搗后的水泥近乎固態,滑模機器離開后不再產生塑性變形,塌邊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要保持水泥路面的耐久性,除了精細化施工,還要重視養護,尤其是預防性養護。「小毛病沒人管,得了『癌症』再治病就晚了。」田波倡導量化養護,如定期巡檢、強制更換嵌縫材料等。

田波還針對高寒、高海拔,乾燥、大溫差、低氣壓的氣候環境特點,在青藏高原開展高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研究。

「不能應用的技術就不是好技術」

「不能應用的技術就不是好技術。」這是田波的座右銘。從理論研究轉向工程實施、材料設備研發,田波說自己越來越「接地氣」。讓研究成果服務行業發展,讓新技術得到大規模應用,是他最有成就感的事。

田波將熱門的「互聯網+」引入工程施工質量監督,加強過程式控制制,數字化管理路面、橋樑和隧道的作業。「一車料運到什麼位置、攤鋪時的溫度條件等關鍵信息被全過程跟蹤,保證施工質量,防止造假,也方便進行溯源。」田波說。

下一步,田波團隊還將深入研究3D列印水泥預製件技術,提升施工效率和品質。(林芬 李安琪)

大家都在看

交通部:斬斷向企業亂伸的手!

聚焦 | 《2016年高速公路運行大數據分析報告》(三)

擴散 | 網安法執法大檢查來了!各單位要做好這4件事

前7月全國公路建設投資大增27.8%!

千方杯·創業大賽 | 報名啦!帶上商業計劃,億萬融資10萬獎金在等你

責編/吳倩 審核/田翔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