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走進非洲丨他們怎樣在南非開工廠

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加速,到非洲拓展市場成為許多工業企業實現創新轉型和新盈利點的重要手段。南非通常作為企業的首站,聚集了不少製造業和工業企業,他們在經營過程中的喜和憂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對非合作的前路。

金川併購南非本地礦業公司,牆上掛著的歷史股票交易證明。

在非洲做生意也要講規則

中材建設南非分公司總經理劉登強已經是二闖南非了。自2006年起,水泥工業排頭兵中材建設開始進軍南非市場,劉登強他們完成了一條2000噸水泥生產線后一度沒有活干,再回來已經是2015的事了。

「再回來明顯感到南非的基建需求十分強勁,中心商務區塔吊林立,一幢幢全新的商用寫字樓拔地而起,」從事水泥行業的劉自然對市場極為敏感,他強調說,他們在南非的水泥工程建設項目一直盈利,最重要就是成本、技術和設備三大優勢。

在許多人的想象中,到非洲做生意是只講「叢林法則」而不講商業規則的原始之地,可是劉登強他們卻親身體會到,只有尊重規則,才能夠贏得市場的認可。其實,2005年中材建設就加入了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承諾在尊重人權、勞動權、環保和反腐敗等方面的十條規定。

為了扭轉高達近30%失業率的局面,南非政府對外資使用本地勞工有嚴格法律規定。劉登強說,儘管他們一直是按照一個工人帶一至兩個本地人來配比,但仍然被西方記者找過茬,「那是有一年春節剛過,工人都在加班,但黑人工人去過自己的節日,正好一名白人記者來工廠採訪,他走了一圈后發現許多面孔,馬上就發表了一篇文章批評我們,其實他並不了解真實的情況。」劉登強說,企業落子非洲,就要紮根本地尊重規則,不斷培訓和傳授技能,最終實現技術轉移。

在尊重規則之餘,在非洲開拓市場的老總,個個都有靈活的手腕,劉登強也不例外。雖然人在南非,但他時刻關心南部非洲共同體其他成員國的水泥生產需求,「莫三比克和辛巴威都處於嚴重產能不飽和狀態,我們專門為這些國家設計了移動式粉末站,具有投資少建設周期短見效快的特點,對比投資一條水泥生產線,粉磨站可以節約成本近一半,建設工期也能控制在一年以內。」

甚至在橫跨非洲大陸的飛機上,劉登強都沒有閑著,每次即將降落時,他都能俯瞰到散落在城市邊緣大片的鐵皮屋,「我們現在還計劃生產彩鋼板,保溫散熱好,在奈及利亞都供不應求,也提高了非洲民眾的生活質量。」劉登強說,除了彩鋼板項目,未來還會規劃玻璃、建材物流工業園,並計劃建設輻射周邊的建材物流中心。

蔡雲景和他的工廠生產的拖鞋。

「我們是徹頭徹尾的跨國企業」

和中材建設一樣,總部位於甘肅的金川集團不僅在南非紮下了根,還在2012年1月收購了南非梅特瑞斯銅業公司,進而擁有了後者在剛果(金)和尚比亞的礦權。在能夠遠眺大半個城市的辦公室里,如今身兼金川集團總經理助理和梅特瑞斯首席執行官二職的喬富貴說,他們是徹頭徹尾的跨國企業,來自的高管和本地僱員一起工作,共同為股東創造最大利益。

如果不是門口掛著金川集團的拼音標識,外人絲毫不會察覺這是一家有著血統的公司,「我們在文化上講究相互融合,但是原則問題絲毫不讓。」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正是利用香港這個「超級聯繫人」,金川集團才成功轉型為跨國礦業集團。金川香港旗下金川國際是金川集團參與海外礦產資源開發的海外唯一上市公司,「最近國際市場銅鈷價格上揚,公司上下的幹勁都很足,」極具信心的背後,是公司落子南非管理國際團隊的經驗之談。

資金,非洲製造,歐美市場

蔡雲景清楚地記得,他是1999年12月31日來到南非的,當時為了投奔父母的小夥子如今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南非「拖鞋大王」,在德班有七個生產車間,每年1600萬雙產量差不多做到「每三個南非人,就有一個人穿著我產的拖鞋」。

和許多年輕人不願意從事製造業不同,蔡雲景自己白手起家,從兩名技術員帶著幾十名當地黑人員工開始,從第一年年產1萬雙一步一個腳印到現在,用了整整十年。

「我覺得200萬雙的時候是一個門檻,再到後來就容易許多,」蔡雲景說他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成本,「大家都認為拖鞋這種產品在生產最便宜,現在我能夠做到在南非生產比進口還便宜,南非大型超市集團都是我的客戶。」

人工成本低廉、水電費低廉,在加上早年購入的自持土地,蔡雲景口中的創業史彷彿沒有絲毫苦楚,「南非真的是一塊寶地,有港口有原料,南共體內又免關稅,我的產品很好銷。」

「為什麼在歷次騷亂中,你的工廠毫髮無傷?」我冷不防地問他,哈哈一笑,蔡雲景手一指連排工廠的生產場地,「我的工廠其實包圍在黑人的居民區中,我只不過用了人傳統的鄰里守望的老辦法,把周圍的黑人鄰居都變成和我利益一致的共同體,租用他們的房屋給工人當宿舍,又或者支持他們開小賣店等。」於是,每逢有人鬧事,蔡雲景手下的900多名黑人員工紛紛自發護廠,根本原因還是他們和老闆已經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

雖然靠著價格站穩了腳跟,蔡雲景卻絲毫沒有滿足,他想把他的拖鞋賣到歐洲,「我們已經獲得很多國際知名品牌的代工許可,明年訂單就會增加到2500萬雙。」

事實上,當前非洲的工業發展的一個主流模式,就是、非洲和歐洲的三角互通,資金技術加上非洲製造,最終的市場瞄準歐美。不知不覺間,蔡雲景就實踐了這個模式。

展望未來,蔡雲景的心中還有更大的籌劃,「我想用民間資本的力量在南非建一個工業園,同時也準備去衣索比亞的工業園中投資。」

看來,只有非洲一線的企業家,才是對非合作的最好代言人。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欄目主編:楊立群;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圖片編輯:蘇唯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