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劍與刀為何被稱為「百兵之君」和「百兵之膽」?你更喜歡誰?

劍與刀在是非常普見並且知名度較高的兩種冷兵器,他們分別享有「百兵之君」和「百兵之膽(霸)」的美譽,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刀劍發展至今為何會有這樣的結果。

劍,素來有「百兵之君」的稱謂,它作為兵器已經存在了數千年,我之所以對它感興趣,不僅是因為它造型好看,方便攜帶,更是因為它既可以霸氣側漏又可以秀氣惠中,既適合男人用又適合女人用,是個既便捷又實用的兵器。古代的文人墨客,王公貴族,俠士俠女都十分看好劍。

君,在儒家文化里的含義,要求立身正氣、不走偏門邪路。「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君子以行仁、行義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須是仁義,是事業的正當性。君子處事要恰到好處,要做到中庸。作為兵器來講,劍的出現要早於刀,最為普遍,兼且沒有刀的狠勁,符合中庸之道,歷史上很多文人雅士也愛配劍,配劍的含義就集中了裝飾作用與高雅的情懷寓意在裡面。

劍的起源非常早,相傳劍始於軒轅黃帝時代,據《史記·皇帝本經》云:「帝采首山之銅鑄劍,以天文古字銘之」;又據《管子·地數篇》云:「昔葛天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鎧」。以上兩說,似黃帝與蚩尤,均己制劍為兵。但是由於時代過於遙遠其形不可考。被考古發掘出最早的劍,是西周時期的青銅劍。這已為無數考古學者、歷史學家所證實。在陝西省長安縣張家坡、北京市琉璃河等地的西周時代的墓中,都曾經挖掘出柳葉形青銅短劍。青銅是用錫鉛銅混合而成具有較強的硬度。

劍在算得上是歷史相當久遠的冷兵器了,他在冷兵器中的地位在先秦時期就得到了很好的證明。荊軻刺秦王時,秦王佩戴的便是一把青銅劍,並非其他的冷兵器。在漢代,就出現了尚方寶劍,在當時又被稱為「尚方斬馬劍」,是指古代皇帝收藏在「尚方」的劍,至明代稱尚方劍,即皇帝御用的寶劍,持有尚方寶劍的大臣,具有先斬後奏等代表皇權的權力。尚方(也作上方):掌管製造供應御用器物的官署,秦已有之,漢負盛名。據《前漢書 朱雲傳》載:朱雲上書皇帝就曾說「臣原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以厲其餘。」明代劉伯溫也說過:「先封尚方劍,按法誅奸贓。」可見持有尚方寶劍的人是皇帝最信任的人,有先斬後奏之特權。但這樣先斬後奏也必須按法行事,不能胡來。可見在很早以前劍就從眾多冷兵器中脫穎而出成功的引起了中央集權的重視並,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隨著文化的發展,劍更是成為文人騷客么們的最愛。《禮記·玉藻》記載「必佩劍」,就是必須佩帶寶劍的意思。《禮記·少儀》載「觀君子之衣服、服劍、乘馬,弗賈」,意思就是說「觀賞君子的服裝、佩劍和車馬,不要談論它們的價格」。作為古代人日常生活規範的儒家經典,《禮記》非常細緻地規定了人們生活各個方面的禮儀,對於佩劍的描寫恰好證明了那個時候人們普遍佩劍。《左傳·哀公十七年》記載「良夫乘衷甸兩牡,紫衣狐裘。至,袒裘,不釋劍而食。大子使牽以退,數之以三罪而殺之。」意思就是良夫這個人拜見太子時,袒露衣服,而且沒有解掉佩劍就吃飯,因而違背了禮儀,最後因此而喪命。可見,一般人平常也都是佩劍的。可見劍很早就成為了一種風尚與禮儀的表現,佩劍更是成為了一種流行趨勢。

到了唐朝,的經濟出於上升期,文化也是鼎盛一時,唐詩更是流傳至今成為上下五千年裡的文化瑰寶。在當時劍已經不單單是一種作戰使用的冷兵器了,更是文人墨士手中抒發情懷的工具,是文與武結合的載體。我們熟知的「詩仙」李白「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詩聖」杜甫更是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中這樣寫到: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昏王室。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餘姿映寒日。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蕭瑟。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從中可知,在唐代,女子舞劍已經不算是一件稀奇的事情。這樣一來不論是俠客還是騷客,是男子還是女子。劍,這種冷兵器悄無聲息的穿插在當時他們的生活與文化之中。

我們再從行劍的型制說說看,劍是如何體現出「君」這個字的。劍開雙刃身直頭尖,橫豎可傷人,擊刺可透甲。所謂雙刃,就是你用劍時,除了刺擊都是一刃對著敵人,一刃對著自己的。這樣的型制正好體現出了君子之仁,平等謙卑,不豁達大度的品格。而劍中正、筆直的外觀就好比君子的品行「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正直如松的寓意躍然其中,不偏不倚,剛正不阿。

刀,被稱為「百兵之膽」原來是出自《孫子兵法》,原文:「刀者,百兵之膽也,其精為麒麟也」,可是是否又有人曾想過,在當時,數千年前的作者為何稱其為「百兵之膽」呢?

其實刀的起源也很早。在原始社會,古人類就用石頭、蚌殼、獸骨打製成各種形狀的刀。他們選用的石頭多半是石英石、砂岩,也有燧石和水晶石。用這些石料打製成的石刀質堅棱利,是很好的砍劈工具。其次是用蚌殼和獸骨磨製的蚌刀、骨刀,這類刀輕便鋒利,適於砍削器物。同樣古人不僅用刀作為勞動工具,還隨身攜帶作為防身自衛的武器。

最早的銅刀脫胎於石刀,形狀很小。目前發現最早的青銅兵器便是銅刀。商朝的青銅刀,刀形較寬,刃端多向上翹,其製作如同石刀。當時的刀主要用來砍削器物,宰牛羊,或防身自衛,還未正式用於戰爭。周代重劍,不喜佩刀。西周時期,出現了青銅大刀,柄短刀長,有厚實的刀脊和鋒利的刀刃,刀柄首端呈扁圓環形,所以又叫"環柄刀"。在北京昌平縣白浮西周木槨墓中出土兩把青銅刀,一把刀身長41厘米,刀背微弓;另一把長24厘米,類似冰刀形。那時的青銅刀質地較脆,缺少韌性,劈砍時容易折斷。與同時代的銅劍相比,刀的做工粗糙,形體笨拙,遠不如銅劍精巧鋒利。因而刀遲遲沒有投身戰場。

單刃的刀在秦朝以前就已經出現了,但並未得到大規模應用。秦朝軍隊普遍裝備的是青銅劍和鐵劍。直到西漢初期,刀才開始取代劍在軍隊中大量使用。西漢軍隊裝備的刀是單手使用的鐵刀,刀身筆直,長度大約70公分,刀柄末端鑲有圓形鐵環,所以後世稱為「環首鐵刀」。從這一時期開始,刀逐漸在軍隊中取代了劍的位置,成為大量應用的主要裝備。而劍則逐漸成為軍官和將領佩帶的輔助兵器。直到唐朝,刀的製作工藝達到了一個巔峰的水平。「唐刀」更是在歷史上久負盛名,被多數人知曉和喜愛。

▲環首刀(仿古)

唐刀均為鐵質銅飾,取材精良,鍛造工藝高超,使其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唐刀對整個東亞的冷兵器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現在公認的世界三大名刃之一——日本平面碎段復體暗光花紋刃(即我們俗稱的日本刀)便是脫胎於此。3同時,唐刀的戰無不勝也從一個方面很好的體現了唐朝繁榮昌盛的大國形象。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唐刀的鋒芒畢露也為其在這一時期逐漸吸引了文人墨客的目光,使其走上了一條不同於劍的「文化之旅」。 從「唐刀四制」中我們也不難看出在唐朝,刀的發展是非常不錯的。

▲唐刀(仿古)

與劍的發展周期不同,刀的真正興起恰恰是在劍退居意識領域的時刻。隨著刀逐步取代劍成為沙場上的戰神,劍則成為了詩詞的寵兒。於是當劍被時間文人賦予了各種各樣的涵指之時,刀正在金戈鐵馬,血雨腥風之間默默履行著作為兵器應盡的職責。這種粗獷而殘酷的存在環境不僅遠離當時文人的生活,更談不上什麼文化與內涵,自然無法受到文學創作的青睞。

刀為單面長刃的短兵器。刀的最初形態,與鉞非常接近。其形狀為短柄,翹首,刀脊無飾,刃部較長。直到春秋戰國時期,刀的形狀才發生了巨大變化。刀之所以被稱為百兵之膽,是由於刀在使用中經常是劈砍動作最常見,顯示出來的是一種猛烈和決絕,講究的就是以力破巧,不像劍、槍等武器往往變化多端以巧取勝。所以自古以來,刀就是最霸道的殺人利器。刀即代表了霸氣、剛猛,用刀者通常具備非凡的膽識與智慧。

那麼,的劍和刀,你更喜歡誰,又是為什麼呢?

煮酒論劍 策馬揚鞭

→喜歡刀劍冷兵器文化的朋友 加鑄劍師傅微信:lqbjsf

→更多刀劍、冷兵器知識,鎖定微信公眾號:中華冷兵器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