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職場有道 | 把自己當作選手而非成員來工作

來這裡找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平沢進-千代子

或許

你工作多年

仍無法享受工作的樂趣

那麼,遇見《思考的要訣:松浦彌太郎的幸福工作術》那一刻,你可能會覺得很幸運。不同於一般談論思考創意、企劃草案、人際溝通、時間管理等工作術的書籍,松浦彌太郎在這本書中想要「傳達的溫柔與善意」更多的是幫助工作中的人做好「自我轉化」(Self-Transform)。

他說,工作不是為了自我成就,而是為了自我轉化。工作,應該是和更進化的自我、更有意義的社會、更高的生命目標聯結的平台

把自己當作選手而非成員來工作

作者:松浦彌太郎

無論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上,都要抱持經營者意識。

我想,這是我長年以來,一直以自由撰稿者的身份進行工作的特徵。雜誌社總編輯的工作,雖然也是以組織中的一員的身份來進行,然而,基本的意識至今不變,那就是「我是一名自由撰稿者」所應具備的意識:

獨立工作,直接與社會面對面的意識;一到緊要關頭,能靠的只有自己這樣的意識;確認今天一天有什麼樣的工作成果的習慣;思考今天一天賺了多少、有多少利潤的習慣……

從這些意識、習慣中來的,像經營者一樣的做事方法,似乎已經深植於我的根本之中。

以組織里的一名「成員」的心態來工作的人,或許會覺得這樣的想法很奇怪。然而在未來的時代里,就算你是公司的一員,抱持經營者的意識也是非常重要的。

全球化成了大勢所趨,在所有的工作場合中,都必須和外國人競爭。如果依照「目前為止的日本式做法」,不要說勢均力敵了,應該會不斷地被超越吧。

過去的時代,大學畢業之後,只要進入公司,大家就會照顧我們。公司會保證薪資和福利,部門會教導我們工作的方法,上司會管理我們,前輩會照顧我們。

但是,慢慢地,工作場域變得越來越冷酷無情,今後這種傾向會更明顯。公司不但不會照顧員工,沒有工作能力的人,還會不斷地被裁掉。甚至,當你說出「這些工作沒有人教過我」的瞬間,就已經被打上「無能之人」的烙印。

過去,可以依據工作年限,或是「與同事相處愉快」的人格來獲取正面評價,今後則越來越傾向於成果至上主義。這是無可動搖的殘酷事實。

這是一個沒有成果就沒有正面評價的嚴峻時代。

這是一個比起與大家和睦相處、同組成員互助合作,更重視一個人以獨立選手的身份來工作的時代。

我覺得,在這樣的時代中,與其說抱持經營者意識比較好,不如說,如果不具備經營者意識,後果將會非常危險。這原本是歐美的思考方式,在美國等地,企業中的員工擁有管理碩士(MBA)學位的並不稀奇,許多人從進公司的第一天開始,就抱持著經營者意識。

是否應該取得MBA資格,見仁見智。然而,對於今後的所有工作者而言,抱持經營者意識、知道自我管理的方法及時間都是必要的。也就是說,應該以選手而非成員的心態來工作。

要以選手的心態來工作,就要捨棄「和大家一樣比較好」的意識

✤《杜拉拉升職記》杜拉拉劇照

日本人從小就接受「經常與眾人共進退比較安心」的教育,被教導「不可與眾不同」,因此,想要秉持選手心態或許比較困難。

然而,如果不改變「和大家一樣比較好」的意識,並加以矯正,就無法用自行抉擇、自行判斷的選手心態來工作。尤其是今後將與世界性大公司競爭的年輕族群,擁有「自行決定」的選手意識更為重要。

因此,要增加自己決定事情的機會。

《歡樂頌》關雎爾劇照

你負責這件工作。」

「用這樣的方法去做。」

如果你經常收到上司指示要如此這般來進行工作,就算不可能百分之百自己來決定如何工作,也要確保自己可以決定的部分。

「不好意思,這個可以由我自己決定嗎?」

你說不說得出口,工作成果會因此而截然不同。如果「上下班打卡」是公司的規定,工作的方法就會視你說不說得出「我不打卡沒有關係,我會自行管理」而改變。

當然,如果沒有任何根據,公司不可能讓我們自己做決定,所以一定要有相應的工作成果。

正因為如此,如同本書中所敘述的,在思考、想象、溝通與時間的運用方式上下足功夫,就變得很有必要了。

作者簡介:

松浦彌太郎:日本文化界的傳奇人物,特立獨行的思想家,生活美學的先行者。日本老牌城市生活雜誌《生活手帖》總編輯,風格獨特的古書店COWBOOKS創始人,暢銷書作者。

常聽人說:「突然間靈光乍現。」也有人說:「思考是在行動中完成的,是偶然發生的。」我對此持不同的意見。我認為,思考這項行動是有流程的,必須主動進行準備。

——摘自本書第4頁

妨礙思考的,往往是知識。工作經驗越豐富,思考就越困難。因為就算你不主動去檢索,你所具備的知識還是會與日俱增。然而,知識有時候是助力,有時候則會成為阻力。

——摘自本書第14頁

「只要增加刺激的體驗,就能產生新的點子,變得有創造力。」我對此抱持不同意見。我不認為生活富於變化,就能擁有創造力。唯有經過徹底的想象,才能學會創造。Imagination的盡頭,才會有Creation。

——摘自本書第65頁

戳原文打開微店購買頁。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