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做一個懂得拒絕的校長

點擊上面藍色↑↑↑「校長傳媒」免費訂閱

【史錄選專欄】

做一個懂得拒絕的校長

文|史錄選(甘肅省涇川縣丰台鎮張觀察國小校長)

在一篇文章中,提及到這麼一件事:在某地,雷夫當著一千多位老師的面拒絕了一個小朋友的要求。那是互動環節,一個小朋友要求雷夫跟著自己學說話,結果,雷夫嚴肅地拒絕。他說:「我來是跟老師們交流的,不是來娛樂大家的。」這就是雷夫,恪守自己的原則,哪怕面對的是孩子,哪怕是在大庭廣眾之下。

當然,對雷夫的這種做法,我們還是要批判性地借鑒學習。有一點,我覺得值得我們思考:不屈從於人情世故,果斷捨棄臉面,不惜犯眾堅守自己的需要,這一點,一般人很難做到。

就我而言,做校長十多年了,先後接觸過的教師上百人,有好多老師或者私下,或者當眾提及一些需求,或有理,或無理,每一次,我處理的並不是那麼如願。每一次處理之後,總會聽到老師們議論紛紛,指責我不堅持立場,欺軟怕硬,或者指責我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我制定製度,我又來破壞制度。鄉村國小,我總覺得「體制」有些疲軟,特別對個別教師的管理上,「一讓再讓」,總想著「這些教師混一口飯也不容易,做些妥協,下不為例。」恰恰,這些人得寸進尺,自以為「一個國小校長,能把我開除了,我就這個樣子,你把我也不能怎麼樣?」有時候,學校安排一些工作,個別老師挑肥揀瘦,斤斤計較,自己不但不願意做,還背地裡慫恿別人:「你們這些人真傻,看看我,坐享其成,豈不美哉?」對這些不做事的老師,大不了會上批評,嚴重一點地就是罰款處分。在鄉村學校當校長,很不容易。既要對得住上級領導,又要安撫住學校所有老師。

我又想:鄉村教育的出路是不是寄託於民辦教育?2008年,我在咸陽市一所私立學校呆過一段時間,這所學校的制度管理真正是管理,平時,考核每個老師的工作,具體細化,肢解到一節課,一次活動,老師們的工資待遇也是根據每個人所做的工作量發放,如果有的老師今天不想工作,會有另外老師來頂替,真正實施了「多勞多得,優效多得」的原則,個別不努力工作且不上進的老師,一學期下來,自動淘汰出校。再看看公辦學校,年齡大一點的老師墨守成規,得過且過,等待退休;年輕教師自以為畢業某某大學,不求理論聯繫實際,啃老本;平時諸多繁雜的工作,很少有老師樂意去做,因為,這些工作純屬於「義務性」。

鄉村教育發展的滯后,依我之見,問題主要出現在「人」的身上,或者因為校長,或者因為教師,或者因為學生家長,還可能因為教育主管領導,前幾天,幾個鄉村國小校長聽說我自費去廈門參加「教育行走」研修活動,電話中帶著嘲弄的口吻說:「你這般年齡,真傻,教育局沒有安排你去參加,自己掏錢,合算嗎?」當即,我掛斷電話。因為,我覺得:利用暑假,參與這樣的研修活動,自費特別值得。一來,走出去,和數位外地老師交流,對自己的工作理念、生活心態是一種開拓,二來,長時期呆在學校,暑假該走出去拓展視野的時候了,這次,我到廈門,收穫很多,至少,圓了我有生以來的一個夢——我看到了大海,親自領略了海水的溫柔,看到了廈門這個經濟特區的發展狀況,羨慕之餘,給我心態無不是一種有效的矯正和柔柔的慰藉。教師研修,教育局安排,數量畢竟有限。有的老師當了一輩子教師,還沒有參與過一次出外研修的機會。湖南唐世民老師說「凡是免費的培訓都是效率不高的培訓」,這句話說的當然有點片面,但,這句話給我們的思考卻是深刻的。人就是這樣,免費的不加珍惜;自己出錢的,格外愛護。

上面我說了這麼一段話,無非還想表達另外這麼一個意思:一個教師自己必須知道自己需要什麼,這很重要。春秋時代,宋國有一人得到一塊寶玉,拿去獻給高官子罕,子罕不接受。獻玉的人說:「我把這塊玉拿去給玉雕師傅看了,這是一塊珍寶。」子罕說:「我以廉潔為寶,你以玉石為寶。你把玉給了我,我們都丟失了自己寶貴的東西,不如你留著玉,我們兩就都能有各自認為是寶的東西。」

這個故事,首先讓我想到了——因為懂得自己,所以選擇拒絕。山東王維審老師說:「在教育生活中,只有拒絕了熱鬧,才會有寧靜的心態;拒絕了繁華,才會有樸素的坦然;拒絕了權勢,才會活得輕鬆;拒絕了貪念,才會有生活的瀟洒;拒絕了誘惑,才會有一生的堅守;拒絕了懶惰,才不至於淪為平庸。」有的老師說王老師的這段話純屬「心靈雞湯」,而我卻不這樣認為。這段話中的「拒絕」,在生活中,只要我們竭力去做,就沒有做不到的。恰恰,有好多老師沉迷於一種誘惑進而否定這一切。我一直相信:有付出,終究是有回報。回報需要一段時間,或者,經歷一個醞釀期,方可呈現。付出和回報之間,不會立竿見影,兩者之間的距離,遙遙,甚至還會遙遙,但最終是很豐滿的。

我曾經在班裡做過一次測試:從沙灘撿回一塊青石,對全班同學說:「真正想要這塊石頭的,請舉手?」結果,全班32名學生,只有5名學生舉手。隨後,我問了沒有舉手的幾個同學,他們說:「不就是一塊沒有作用的青石嗎,要了還等於白要。」接著,我又問了舉手的幾個同學,一個同學說:「我個子很矮,我把石頭踏在腳下,可以增高呀。」另一個說:「可以做成一件藝術品。」朱永新說:「同樣的石頭,背在背上就是包袱;踩到腳下就成高度。同樣的遭遇,有人哀怨,有人奮起,哀怨者得到包袱,奮起者成就高度。」

這就給我一個啟迪:我要以平和地心態面對教師的要求,在對他們拒絕之前,首先,讓心靜下來。引導他們學會自己懂得自己,讓他們自己拒絕自己,如果,每一次,拒絕這個任務,校長一個人包攬,最終,被拒絕的教師心裡不犯嘀咕才是傻子。有求就要有報,這是人的一種天性,世間萬事萬物何嘗不也是如此。獅群為了捕獲獵物,有時也會殘殺自己的幼崽。人的索求欲,如果處於一種對自己無知的狀態下,則是特別殘酷的;只有自己認清自己,該要什麼,不該要什麼,哪些東西可以駕馭,哪些東西難以把持,只有在這個時候,才不會主動向別人要求什麼。

別人拒絕我,我也拒絕別人,每一次,我心裡總會凝結成一塊結石。現在看來,別人拒絕我,是因為我對自己的半斤八兩認識不夠,一心想著懶蛤蟆想吃天鵝肉;我拒絕別人,是因為我對別人引導不夠,為啥拒絕非要讓我說出來?

做一個懂得拒絕的校長,在認識自己的基礎上,用心引導別人,拒絕,本該屬於一個人自己該做的事,與他人無關。

(本文為史錄選校長原創,首發1+1教育網-雪貓的日誌)

作者簡介:

史錄選,網名雪貓,現任甘肅省涇川縣丰台鎮張觀察國小校長。先後榮獲平涼市第一屆青年教學能手,平涼市數學學科帶頭人,平涼市骨幹教師。先後在《教育報》《教師報》《教師博覽》等刊物發表教育方面的文章近百篇。

我已到中年本該屬於沉靜的時候,可,我越加瘋狂的行走。我自己也不明白,如此行走的瘋狂,行走的匆忙,究竟為了什麼?有人也這樣問我。每到此時,我便會懶懶地回答:不為什麼。人,如果每次行走之前,就急於追問這個問題,那就預示著一種行走的沉重,註定,我這一輩子永遠奔波在行走的路上。小時候,被父母牽著走,生怕我被摔倒;上學時,被老師拽著走,擔憂我走錯路;結婚後,被妻子捆著走,擔心我走偏眼。於是,在人的一生中,突圍行走而又不丟棄行走,將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情。在突圍行走的旅途中,我彷徨,我糾結,我歡悅,我痛苦,無論何等的情愫,也改變不了我最初的行動。我堅持行走,或者獨立,或者結伴。行走,總會給我們這些活著的人帶來喜悅,帶來享受。

1

抉擇,需要執著一些

回憶總是苦澀的。

2016年7月17日,身患淋巴癌的母親因病情稍微減輕從西安唐都醫院回家。18日清早,我到母親的住處,做最後的辭別。因為,我想去湖北武穴市參加第二屆「教育行走」教師研修夏令營活動。當時,大哥、大姐再三規勸我,母親的淋巴癌已到晚期,生命離去是早晚的事,為了不留下遺憾,讓我放棄這次出行。作為兒子,我愛自己的母親,我也想陪伴母親走完走後一程,可是,要去參加教育行走的想法是那麼強烈。我糾結、難過、搖擺……我再次向醫生詢問母親的病情。醫生的診斷,在一月之內,母親的生命沒有多大危險。於是,在這抉擇的十字路口,我依然選擇了出行。家人見勸我無濟於事,一個個沉默不語,就在我最後一眼看著躺在床上的、那被病痛折磨的特別蠟黃的面容時,我的淚水不由地溢滿眼眶。當時,母親已經言語不清,只是看了看我,微笑了一下。時至今日,一年多時間過去了,唯有母親那抹微笑清晰地閃現在我的眼前,我從武穴回家之後過了不到四個月,母親離開了人世。那次,我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不是錯了,但,我相信,現在已在九泉之下的母親是會理解兒子的一番苦心。

人這一輩子,面臨著無數次的抉擇,也面臨著無數次的行走,要想行走的坦然和徹底,也許得忍痛割愛吧,方可成為真正的行者。武穴,我終生難忘的一個地方。武穴,真正地讓我清楚地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武穴,讓我在中年之際,坦然地走出了屬於我的又一個光華歲月,人這一輩子,需要有幾次驚心動魄的沉浮,不要總認為自己老了啥也不做了或者不能做了,人生的意義不在於年齡,關鍵在於你有沒有這樣的一種豁達的胸襟,笑對人生。有的人,看重的是財物;有的人,看重的是精神;有的人,總是畏畏縮縮,不樂意往前走一步;有的人,總是夸夸其談以哲人自居。而要我說,身外之物不屬於自我,用自己的肉體,往前挪,哪怕挪一寸,我想:這要比獲得金錢、美色愉悅的多。

只有執著的抉擇,才會換得一生的刻骨體驗,這種執著有點殘酷。

2

行走,需要堅強一些

期待總是神聖的。

教育行走,我還是把心擱在了行走的方式和感受上。行走,是免不了肉體的煎熬。從甘肅平涼到廈門,我上網查閱,總行程2400公里,隨行的小張問我,坐飛機還是坐動車?我毫不猶豫地說:「坐火車。」她又說:「坐火車至少需要34個小時才可以到廈門。」我又說:「既然是行走,我們為什麼就不能親自感受一下漫長行走過程中的艱難?」

漫漫旅程,兩個夜晚加之一個白天,使我的身心始終沒有停歇下來。夜晚,黑乎乎的看不到外面什麼東西,只有我的思維極其活躍,多少個日子,我沒有如此地用心思考;人生會有幾次,會在這樣移動的時空讓我久久思考;白天,透過車窗,我看到了沿途的景緻,美麗的,蕭瑟的,熟悉的,陌生的,空中,地上,此時此刻,我的視角不再受到任何限制而放縱的審視,我不止一次地感受到這個世界其實存在著殘缺,存在著完美,這個自然充滿笑和淚。一路上,我就這樣看著,想著,或者,回眸周圍的一切,那些平和的或者猙獰的面孔,我沒有以往的那種恐懼,反倒覺得這一切是何等的正常。我終於悟出——一個人,只要用正常的心態面對一切,這個世界這個自然才會正常。

「教育行走」不同於旅行,我們為什麼非要坐飛機去?「教育行走」對我們生命個體來說,就是一次歷練。只有真正堅持下來的人才會真正感受到自己原來有多強大。教育行走的特別意義就在於對生命的歷練而不是對生命的忍讓,這一點,觸及到人性最柔軟最敏感的地方,這些日子,我在認真閱讀每一篇「行走文字」,差不多,篇篇都有寫作老師的深切的感悟,如果進一步地剖析,我們就會真切感受到這一群人飽滿的教育情懷。暑假,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就該停下來或者靜下來?什麼事也不做?我們的思維為什麼不對著動的方向轉移:暑假,出去走走。只有真正地走出來,你才會感受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有多大。在行走的過程中,我們還是盡量給自己找些艱難,經歷過一次,第二次就不那麼可怕。一個人要想變得優秀,必須永遠行走在路上。

3

思考,需要深刻一些

劉良華老師的講座給我的思考:一種怪異的思維下蘊含著的確合情合理的東西。他說的有一句話「人的身體不好,那是人品不好」,這句話看似荒誕,是這樣就要批判,但,仔細一想,又有三分道理。凡是得病的人,包括動物,機器,植物,那一樣不是因為破壞而導致這樣的病態,我聽到這裡,立即想到了得病如何復原的問題,劉老師接著闡述了人本身蘊藏著一種強大的復原力量,即「抗壓」。這就是講座給我的一種能量,促使我的思維不斷地圍著自己生命圈旋轉,並且還讓我找到了解決的途徑,病態最終還是要依靠自己抗拒,一味地依靠藥物,遺憾地是會減弱自身最可貴的這種東西「抗壓」,這是一種韌勁,也是一種彈力,人就要激發出這樣的一種力量,才會戰勝一切!

陳香吟老師的講座給我的思考最早知道陳香吟這個名字是源於一本名為《不乖教師的正能量——海峽兩岸30位優秀教師的修鍊之道》的書,30名教師的事迹,我不大記得,但是,作者我可記憶特別清楚。優秀教師的成長曆程,大都走得是一條蜿蜒崎嶇、高聳入雲的路,當時,我讀完這本書,不止一次地問我自己——我距離優秀還差多少?我最終能不能成為優秀教師?這本書讓我明白:一個教師最大的可悲就是至死還不知道自己到底處在那個台階,是平庸還是優秀?這本書會讓我明知這一點。或許有緣,這本書的兩位作者,刀哥已是老熟人,而陳香吟老師,第一次見面,人長得漂亮,又有溫柔賢淑。陳老師的講座讓我第一次聆聽了一位來自台灣老師的教育,僅僅相隔一海之遙,教育差異如此之大。陳老師的講座僅僅就是一滴水,足可以隱射出台灣整個教育——思辨如何教育?以角色親自參與的活動形式,引導每一個人的思維,這一點在大陸,特別在鄉村學校是個短板。陳老師的講座,給我最突出的是一種思考角度的啟發,即思辨在平時的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如何運用,聽之,我總在想:僵化呆板的學校管理,甚至依靠權力震懾,已經遠遠不適應時代教育發展的需要。陳老師的講座給我透視了一扇窗口,一扇通向外面的窗口,即任何教育只要有思辨的成分,至少不會走歪路,因為思辨是激發活力的一把鑰匙,思辨是自我糾錯的一劑良藥。思辨說到底,就是一種自我反思自我修正的過程。

張文質老師的講座給我的思考從去年到現在,我先後閱讀了張文質老師的4本書,即《教育是慢的藝術》《教師的微革命》《生命的見證》《奶蜜鹽》,每讀完一本書,我都會有一次接連幾天的醞釀期,我在思考:我在什麼地方做錯了,或者,我做的事情怎麼沒有給孩子們帶來好的東西,甚至,我抱怨自己的某些教育理念過於陳腐,就這樣,我是帶著刨問的心態去讀張老師的書,說句心裡話,的確糾正了我身上好多過激的教育行為。「教師如何寫一本書」,作為任何一個教育人來說,心裡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十年前,我試圖把自己的一百多篇文稿做了整理,托朋友投寄給一家出版社,一則認可這麼多年我和文字沒有白白打交道,二則在我們這個小區域一鳴驚人,讓同事對我刮目相看,結果,那家出版社很快給我回復:文稿審核通過,需要2萬元的版權費。這一下子,我頓然恍然大悟——自己掏錢出版書籍,這至少證明了文稿沒有多大的價值,如果是好東西,出版社不會看走眼的。從此以後,我徹底打消了出書的想法,因為,從我思想、文字諸多方面,還不足以達到免費出書的條件。這次,張老師的講座又提及到這個話題,從我思想的角度來說,無論是自費還是免費出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出書,我們必須要為讀者服務。南京柳詠梅老師已經出版了自己的好幾本書,我也曾經讀過她的兩本書,最使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她寫得「班級史記」,深深地震撼了我,「班級史記」這是她長期積累、思考鑒別、甄別特色、凸顯本質的結果,加之她過硬的語文功底,才促成了這一本書。這次,柳老師送給我她自己的四本書,我好吃驚,同樣是老師,她為何有如此的成果?羨慕之餘,我的內心涌動的不是一種焦灼,而是一種冷靜,即如何走自己的路,這一點也是張老師所倡導的。有句俗語,走到山前必有路,恰恰,有好多老師還在半路上走,還沒有走到山前,世間之事,只要用心去做,自然就會水到渠成。

李曉蓉老師的講座給我的思考:從「精彩一簇」到「人間四月」,整整五年時間,她帶領的這個團隊,一路行走,一路奔跑。當我開始從網路上關注她的時候,她正好在外地支教。期間,她寫作了大量的支教日記,圖文並茂,我不止一次地翻閱,好幾次,我組織學校老師集體瀏覽,有老師問我:「是不是有教育情懷的老師都特別傻?」當時,我看著問我的那個老師,笑了,我說:「傻人有傻福吧!」這次,我從網路走入現實,看到了李老師以及她帶領的團隊成員,首次感觸,有一種濃濃的正能量,這一點在我們那個地區,的確是難能可貴的。從「精彩一簇」到「人間四月」的過渡,我不難看出這個團隊的一種發展過程,前者,蘊含著一種「希望」,精彩一點;後者,表現的很含蓄,也很詩意,有句古語「人間四月芳菲盡」,這裡,芳菲不盡,正待開放。這次,我和李老師沒有過多的交流,只是用一種沉默的方式,體察她們團隊的每一個成員,我希望從他們團隊個體上面,搜尋到什麼。這才是我和同鄉最佳相處的方式。

鍾傑老師的講座給我的思考:鍾傑這個名字,我早有所聞。這次,在美麗的廈門,聆聽了她的講座,果然她和廈門一樣美麗而富有魅力。鍾傑的講座,笑點很多,可,我關注的卻是笑點背後的東西。我感慨:原來名人出自我們身邊,鍾傑的人生經歷,從四川到深圳,這不僅僅是地域的跨越,這期間包含著個人的愛與恨、苦與樂。尤其從她的言語闡釋中,我真正地看到了一個對學生「不拋棄、不放棄」 的好教師的形象。鍾傑在許多人看來,很成功,但,我從她娓娓道來中覺察出她的一種痛楚,迷茫。成功者當初是一個善於挑戰自己、敢於追逐夢想的人,對此,我深深滴感到慚愧,平日里,因為某些瑣事,我自暴自棄,難道我不能從鍾傑的身上得到一種淡定、從容、坦然的生活態勢。山東徐雲棟老師和我閑聊,說「鍾傑孤身創深圳,並在此立足,真是一個不簡單的女人。」教育行走給於我們的就是這種充滿正能量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讓我們從中反思自己,這也就是我久久眷戀教育行走的主要原因。

劉發建老師的講座給我的思考:一個研究魯迅達十年的老師,是怎麼一步步地走過來的,我始終不理解,但,他做到了。有的老師說:「劉老師堅持的好!」而我認為,這絕不是堅持的問題。堅持,如果是有生命的東西,都可以做到,恰恰,在堅持的過程中,如何創造輝煌,這才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如果執著於用心做好一件事,就已經非常偉大了,這就是劉老師給我的最好的啟迪。晚上,徐雲棟老師批評我,在平時閱讀過程中,重視數量,不圖質量。徐老師說:「專註於一年之內,讀好讀透幾本書,讀到這本書作者的心坎上去,就足夠了。」這就涉及到精讀,徐老師的建議也有道理,但在我看來,博覽群書,也是不能缺少的。如果只讀一個人的書,會把人讀死;讀書多讀幾個人的書,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劉老師的講座對我而言,從閱讀的視角上給了我好多啟發。另外,劉老師講到他尋找錢理群老師一事,我不由地想起一個詞「不恥去問」,正如張文質老師所言「執著的幾次打電話,出版社也是會動心的。」凡是教師,大都薄面,尤其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面子算的了什麼,好多時候,我們還是要撕下臉面,瀟洒上路,何嘗不是一件樂事。

塗玉霞校長的講座給我的思考:塗校長來自於美麗的江南武穴,我一想到「大美武穴」就不由地想到了這位美麗智慧、優柔嫻熟的女校長。塗校長竟然把數學玩出了「原汁原味」,這的確不容易。在眼下這個時節,好多老師崇拜於教科書,崇拜於專家,在課堂中始終沒有授課教師自己的東西,一節沒有自己特色的課堂,是缺乏生機的,沒有生機和活力的課堂,孩子們會喜歡嗎?我認為,塗校長的「原汁原味」的數學教學其實就是一節節生命化教學,塗校長所在的「武穴市師範附屬國小」有個公眾平台,一年來,我從上面得到了很多我需要的東西,最使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教師演講」視頻播放,我效仿了這種做法,原來,我發現在自己的身邊,並不缺乏這種人才,只可惜平時,我忽視了對老師們的引導和展示的機會。學習塗校長,更多地要關注她的教育管理思想,審視她是如何發揮自己的教育情懷,塗校長,是我學習的楷模!

楊虹萍老師的講座給我的思考:江南總是盛產才女的地方,一點不假。楊虹萍,這位來自湖北孝感的美女老師,從「一厘米的改變開始」,竟然「營造了一個又一個美麗的春天」,在我的身邊,每學年一開始,有好多老師拒絕不樂意擔任班導工作,甚至,個別老師和組織對抗,為此,我聽楊老師的講座,重點關注她是如何潛心做好班導工作,難道這是一個責任性的問題嗎?楊老師對我們講述了自己的許多做法,「想大問題,做小事情」,在聆聽的過程中,我不止一次地審問自己:老師為什麼不樂意當班導?老師為什麼做不好班導?我認為:楊老師的最成功之處在於她把已經摸索出的班級管理經驗不是拿去當做獎牌,而是從經驗中獲取生活、工作的快樂,享受快樂,自然喜歡。原來,我在班導的工作方法管理中,切入點沒有放在享受,總在強加,這一點,是我今後急於改進的地方。

呂雲萍校長的講座給我的思考:我數次聆聽了楊東平的講座,隱隱蘊含著這麼一個教育理念:教育的復興要從民辦教育開始。我不知道這種理解對不對,廈門英才學校呂校長的句句凱言,陳詞證明了這一點。英才學校的校徽上有兩個詞「愛和創造」,這就是教育的精髓。教育因愛而存在,教育因愛而繁榮;教育因創造而發展,教育因創造而幸福。幾天會議,呂校長登台發言不多,但,我從平日的細節安排,足以看到了一個「細節決定成敗」的校長,這次廈門之行,英才學校讓我看到了民間教育的強大,我想:一個人,一個普通的人,無論做什麼事情,在堅持中創造輝煌,在堅持中奉獻愛心,最終,會成為被人敬仰的人,呂校長,這位民辦學校的校長,付出的又有幾人知曉,可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需要的是更多的做。足矣!如今,因為體制,公辦學校存在的諸多肌瘤,還需要我們敢於撞擊,妥協、抱怨,只會加劇縮短我們壽命的期限,英才學校,英才團隊,促使我開始以英姿颯爽的形象迎接未來。

孫明霞老師的講座給我的思考:孫明霞老師是我入駐教育1+1最早認識的,我經常去看她寫得文章,去年,我特意購買了她的一本書《只為做一個良師》,這本書我是用心讀完的,這次,孫老師有用這個書名作為講座的主題,所以,我特別留意這次的解讀對我曾經的閱讀又有什麼樣的指導。說句實話,我也不止一次的奢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良師,結果,二十多年的職業生涯,越來越讓我覺得自己距離良師的差距很大。良師,不能僅僅的定位於「好人」,孫老師心目中的良師,不只是愛,還需要有一種情懷,這種情懷如果簡單一點說,就是我們究竟會給孩子們帶來什麼?孫老師是生物老師,他的學生的作業,圖文結合,形象生動,差點讓我誤認為是在講美術課,教學不能拘泥於墨守成規,必要的時候,我們應該跳出固有的圈子,嘗試我們自以為優秀的做法,這一點就是孫老師給我最重要的啟發。

尾聲——

我還是用刀哥的一句話結束吧:教育需要獨唱,更需要合唱;教育需要靜守,更需要行走!每年的這個時候,在某個地區,我們這一群人相聚相知,這該是一種多麼感人的場景。人的一生中,真正感動的時刻不是很多,但願,每年的這個時候,我們再相聚!

(本文為史錄選校長原創,首發「行走拓寬世界」)

【校長手記】帶著覺悟去管理

閱讀,才是最好的「補課」!告訴孩子多多讀書吧

求酬與守道

孩子這樣子,我們怎麼培育?

完美課堂是課堂教學最大的缺失

教學最可貴的修養貴在靈活

「式教育」補課

教師要謹防借責任批評學生

對教師保持沉默是校長的一種修養

孩子教育中的「對比教育」不可取

孩子的底線,碰什麼,不碰什麼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