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產業升級在中國:中國製造業水平整體偏低,但最完整的供應鏈在這裡

【編者按】小編一直都認為新技術和新科技的創造和應用目前在普通老百姓生活中的應用還需一定成本,它們目前的價值和成就感主要來源於對傳統企業生產製造,銷售等供應鏈一體系的優化,也就是說效率的提升。

產業升級逐漸成為投資人投資的方向,這其中擁有巨大市場。本文為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明勢資本FutureCaptial創辦人黃明明,目前關於勞動力改造的投資項目有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等。對於產業升級,投資人從哪些角度觀察呢?您可閱讀此文。

(本文經億歐整理編輯,供行業內人士參考,如有疑問,您可添加微信Becky-WYJ聯繫溝通)

2011年時,喬布斯與歐巴馬有一場著名的對話。歐巴馬問:「怎樣才能使得iPhone在美國生產?」喬布斯的回復很乾脆:「那些工作回不來。」儘管後來蘋果有部分生產線回遷到了美國,但整體份額之少,看上去象徵性大於實際意義。喬布斯的態度耐人尋味,我們不禁要思考:為什麼蘋果不把工廠從回遷到美國呢?難道僅僅是因為的勞動力便宜嗎?

我認為絕不僅僅是因為勞動力便宜,我們常常忽略了一個事實:擁有蘋果手機生產所必須的完整產業鏈條。在這個生產鏈條之中,從生產到加工,再到一些核心零部件,包括屏幕和手機殼在內的一系列配套加工和生產都是在完成。對於蘋果而言,可以把某些特定的主要廠房搬回美國,卻很難做到把整個產業鏈回遷。

具體來講,蘋果最大的手機屏生產廠商是的一家公司,叫做藍思科技。這是一家很勵志的公司,去年已經在A股上市。藍思科技主要從事手機屏幕的加工和生產。蘋果選用它,是因為它在全球可以做到最好,不僅工藝最好,而且效率最高;他們不僅採用全球頂級的儀器設備,聘請的人才也多是從伯克利回來的碩士和博士。

此外,擁有大量的工程師人才,這是蘋果產業鏈條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以富士康為例,我們知道富士康為蘋果代工,卻往往忽略了一些細節。對於富士康的每一個工廠而言,蘋果都會派駐大量的工程師進入。在蘋果的工廠里有上萬名高質量的工程師。雖然生產已經高度自動化,但這些工程師在每一個環節都致力於質量的控制及工藝的改善。

對於蘋果而言,在美國恐怕很難找到像如此大批量的優質工程師資源,很大程度上這也是源於美國教育的特點。美國的大學教育是以精英教育為導向,主要培養的是高科技、法律、商科等領域的核心人才。所以後來歐巴馬制定了一個新的計劃——加強美國的社區大學。

綜合來看,儘管製造業水平整體偏低,但就3C行業(電腦、通訊、消費電子)而言,全球最大而且最為完整的供應鏈卻是分佈在。在這個背景下,我們認為存在很大的機會,那就是工業自動化和產業升級。

為什麼要產業升級?

為什麼我們要關注工業自動化和產業升級?我認為有兩個重要原因。

首先,的人口紅利已經消失殆盡。去年BCG(美國波士頓諮詢集團)發布了一個報告,名為《全球製造業的經濟大挪移》。該報告指出,的製造成本已經與美國相當接近。在全球出口量排名前25的經濟體當中,以美國為基準,美國是100的話,的製造成本指數為96。意思就是說:同樣一件產品,在美國製造成本是1美元,那麼在需要0.96美元,雙方差距已經極大縮小。

此外,由於過去30年的一胎政策,我們的勞動力供給其實在幾年前已經達到了峰值。儘管去年人大開始立法鼓勵生育,但我個人認為政策的實際效果恐怕未必如我們所期。在當下的階段來看,對於普通的中產階層來說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太高。大多數中產階層對於生育並沒有太大的執著,也沒有足夠的動力,而且新生人群要成長為合格的勞動力也需要一個很長的周期。

的很多企業到了春節以後就會面臨勞工荒的困境,其實勞工荒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發酵。由於成本增加,利潤變得稀薄,而匯率的波動又增加了額外的風險。回顧過去幾年,不管是長三角還是珠三角,大批的製造企業在倒閉。

綜上來看,現有的境況異常嚴峻。如果我們再繼續延續所謂的人口密集型加工模式,我們的企業會完全喪失核心競爭力。去年吳曉波講,如果的工業製造企業不升級的話,50%的企業會倒閉。我的態度更為悲觀,如果這些企業在未來幾年不升級換代,我認為70%甚至是80%會倒閉。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工業自動化和產業升級的核心驅動力是來自於企業對生產效率提升的迫切需求。另外,由於人力成本不斷上升,招工困難和年輕勞動力的供給不足,所以使柔性加工和生產也日漸成為企業的一個剛性需求。

比如對於一些受季節性影響很明顯的企業,當入冬以後由於銷量下降也要求相應地調整產能。但是對於現在大多數的生產廠商而言已經招了幾百名工人,也花了很大力氣去對他們進行培訓。可到了冬天,該讓工人閑置還是裁員呢?就算停掉一兩條生產線,可是工人基本的工資要發,五險一金要付,企業的成本非常高。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企業能夠換成機器人的生產線,生產活動就可以依據實際情況更為靈活地進行。換句話說,企業對柔性生產和加工的需求,決定了的很多企業應該大量地採用自動化設備和工業機器人來對原有的生產線進行替代。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這是一種提升效率的可選路徑。

以工業機器人為例

已經在2013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但是90-95%的機器人是從國外進口。主要的供應商是我們熟知的一些機器人巨頭,包括:日本的安川、發那科,瑞士的ABB、德國的庫卡。

從過往的經驗來看,改革開放三十年,不管是在汽車還是在3C工業領域,我們做了一個基本的判斷,即:至少從中低端開始,一定會有本土的高科技企業不斷興起,他們會做出我們自己的本土機器人來替代進口的市場。

目前打著機器人概念的上市公司動輒就4、500人民幣市值,但據我們了解,其中許多公司並沒有真正核心的技術,而更多是做系統集成。簡言之,他們從美國、日本、德國買回了機器人,僅僅是在應用層面上進行了二次開發。然而我們喜歡真正踏踏實實研發核心技術,認認真真打造核心競爭力的公司。

我們在兩年前和紅杉一起投資了李群自動化這家企業,當時它只是有一些試用的用戶。到了去年,他們有一個巨大的突破,在銷售額大概翻了6-7倍,而且他們已經切入到世界頂級的製造業客戶群體。比如:藍思科技是蘋果最大的手機屏生產商,李群自動化的機器人能夠應用到藍思科技的生產線,這家企業在今年年初已經獲得了軟銀的下一輪投資,估值已經過億美金。

高端數控機床的投資

儘管是全球最大的製造大國,但在高端數控機床生產領域幾乎是空白。不論是四軸還是六軸,都大量依賴進口德國和日本的設備。

然而,德國和日本等技術大國對於的技術控制非常嚴密。以六軸的數控機床為例,他們對自身技術的保護已經到了非常極端的程度——他們會在賣給我們的機床上安裝一個垂直重力感應器。也就是說,如果未經他們的允許,一旦這台設備被移動,整個機床就會停止工作。

西方技術大國的目的很明確,既防止進行可能的技術抄襲,也防止把數控機床用到軍工領域。理論上,高端的數控機床可以應用於生產航母或者戰鬥機的螺旋槳和發動機推進的旋翼。西方對的技術封鎖一直非常嚴格,我們今天也很難生產出具有歐美技術水準的高端數控機床。

兩年前我們在常州投資布局了一家專註於高端數控機床的企業,他們是從數控機床的核心零部件領域開始做起,默默耕耘,到今天已經可以試產出四軸和六軸的工業數控機床,從而讓我們很多生產加工設備的效率和工藝能夠有大幅度地提升。

另一個風口:消費升級

在過去兩年裡,每天都有O2O創業公司獲得融資,也不斷地有O2O創業項目成為屍體。互聯網金融領域也存在一大堆問題,E租寶已經倒掉,但像這樣的雷區還會被不斷觸及,讓人防不勝防。

儘管我自己是互聯網背景出身,有過專註於消費產品的長期經歷,但在2C(面向消費者)的應用方面我一直秉持著應有的謹慎。我們在考察所有項目的時候,都一直遵循一個核心原則:我們一定要考察核心的商業本質——要麼你能夠提升原有行業的效率,要麼你能夠給用戶提供他們從前體驗不到的價值。

在消費領域,我們看好消費升級的大趨勢。我們認為80末和90后的這一批消費者才是未來消費真正的主流人群。從某種意義上,90后的年輕人稱得上是第一批心智和心態比較成熟的,更接近西方消費理念的消費人群。他們在乎真正的品質和服務,重視品牌的價值,重視自身高質量的消費體驗。然而,大多數的企業家和生產製造商,無論是做產品還是做服務,他們都還沒有真正準備好去擁抱90后。

我們在深圳接觸了很多傳統製造業企業家,他們的一個口頭禪永遠是「我的下一代產品可以做得更便宜」。他們還沒有意識到,90後作為未來消費的主力軍,已經從value buyer(性價比消費者)變成了Quality Buy-er(質量消費者)。90后要的是更好的品質、更好的服務、更好的體驗、更好的產品附加值。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們看到了巨大的機會。

小米在早期的品牌之路可以寫進教科書,而華為這樣的巨頭也正在覺醒,這些都消費升級的新思路。在小米成功之前,華為其實已經是全球最大的Android手機生產廠商,但是華為沒有主打自己的品牌,主要從事貼牌生產。

反觀雷軍,他很好地利用了長三角和珠三角最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努力把產品的品質做得更好,同時用一個年輕人能夠接受的價格,在早期快速地打造了一個小米這個讓年輕人很有認同感的品牌。而此時的華為像一頭被打醒的獅子,利用自己深厚的技術積澱也快速在海外,尤其是歐洲市場,奠定了自己在中高端手機領域的市場定位,在短短2-3年的時間內取得了驚人的成功。

為何投兩輪電動車

在消費升級領域,我們也做了很多布局和嘗試,目前不錯的有小牛電動車。就體量而言,電動車在有2億的存量市場。在許多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有2億人都在騎電動車。

很多人覺得街上的兩輪電動車很Low(低端)、很醜、很難看,似乎代表了一種低端的印象。但當我們進入這個領域之後,我們發現機遇往往潛藏在一大堆既有的問題之中。現有的大多數電動車還在使用傳統的鉛酸電池,又沉又重,電池的損耗也很大,一兩年以後電池就必須重新更換。當然,設計也很難看。難道真的是因為用戶不需要一款高品質的電動車產品嗎?我們認為不是。

我們進入這個領域的時候,大膽採用了Tesla使用的18650鋰電池。18650鋰電池已經被大量用於手機、筆記本電腦,也被用在Tesla汽車上。實踐證明這款電池充電放電的效率很高,穩定性、安全性也都得到了保證。但最重要的是,它很輕。傳統的電動車電池重達30-50公斤,年輕小伙提起來都很費勁。而我們的電池只有10公斤,一個小女孩兒也可以輕鬆地帶回家充電。在工業設計方面,我們聘請了最好的工業設計師來美化電動車的外形。此外,在動力方面,我們選用了最好的博世電機。當然,定價也不便宜。低端四千,高端五千,但是主流的電動車通常售價只有兩到三千人民幣。

當我們在京東眾籌上做首發的時候,很多人都質疑我們能否眾籌成功,結果我們在眾籌的第一天就打破了京東眾籌的多項記錄。當時眾籌保底是500萬人民幣,開始1分鐘就完成了500萬人民幣的眾籌,第5分鐘時達到了1000萬人民幣。最終,我們完成了7200萬人民幣的眾籌,這是京東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個眾籌項目,比京東去年全年所有眾籌總額的10%還要多。

我們最後的統計數據非常有意思,我們的用戶裡面,50%是有汽車的用戶,其中還有5%是有百萬以上豪車的用戶,甚至還有30%是以前從未騎過電動車的用戶。可以說小牛電動的成功證明了市場用戶對高品質和優秀設計產品的渴望和需求。同時我們的產品多次被來自台灣和歐洲的一些科技媒體主動報道,目前大量來自歐洲和台灣的經銷商主動聯繫到小牛,要求成為小牛在當地的代理商。可見的產品可以不靠低價也能進入海外主流市場。

去年我們的很多媒體在講,一到五一國慶,的消費者們就不遠萬里飛到日本,飛到歐洲,各種買買買。買什麼呢?最引人注目的是馬桶蓋和電飯煲。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是全球最大的電飯煲生產國,去年大概生產了一億隻電飯煲,但真正賣出去的電飯煲只有4800萬隻。一方面,低端的產能嚴重過剩,庫存嚴重滯壓。另一方面,日本的電飯煲價格是國內的8-10倍,卻阻擋不了消費者的熱情。

這在很大程度上印證了我們的判斷:新興消費主流群體正在發生變化,消費觀念也在變化。消費升級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的主流消費群體不再貪便宜,大家更需要高品質的產品。

微型電動車的邏輯

李想是車和家的創始人,明勢資本是他唯一的天使投資機構,這是李想的第三次創業,我覺得他骨子裡就是一個創業者。

我跟李想有一個想法很一致,我們都認為Tesla這樣的電動車未必契合的實際情況。人口多,道路交通擁堵,道路基礎設施相對落後,充電設施也不完善。在美國普通的中產階層都有獨棟別墅,充電設備很容易安裝。然而,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哪怕買得起Tesla,恐怕也會面臨很多限制。普通小區的充電設備很難被改造,最多安裝2-3個充電樁。雖然Tesla剛剛進入市場時異常火爆,但主要購買人群還是以科技新貴為主,之後Tesla的銷量就開始下降。

此外,就未來的中遠途交通而言,我認為可能會被Uber和無人駕駛模式所替代。其實出行你只需要關心從A點到B點就夠了,並不一定要擁有一輛自己的汽車。恰如我們今天從北京到上海乘坐高鐵,我只需要確定高鐵發車的時間即可,而無需擁有高鐵本身。而對於的15-20公里半徑的短途出行來說,尤其對於年輕人,更加小型的、方便的、電動的新型交通工具可能更能滿足這種出行需求。

李想正在做的微型電動車正好能夠滿足這種出行需求。他的電動車比賓士Smart還要小,也方便停車。一個正常的車位,可以停下4-5輛。此外,電池可以插拔,能夠方便地帶回家或者辦公室進行充電,就像給Iphone充電一樣方便。這種微型電動車可能會顛覆原有的交通工具,不用去加油站,也無需超級充電樁,幾度電可以跑80公里。在這個語境下,停車問題、道路擁堵問題、污染問題,都能夠被很好地解決。這既是工業升級的應用,也是面向消費升級的實踐。

展望

我們一直以來對於製造都有著既定的印象:處於全球產業分工的中低端,主要依靠廉價勞動力進行代工生產,缺乏核心技術,產品的技術附加值很低,從而在全球市場上缺乏核心競爭力。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製造的本質是加工,而不是研發和設計。

大多數企業可能還處在一個相對悲觀的階段,但我們真正關注的是那些真正有希望為產業升級做出貢獻的企業。新一代的科創企業家們不再固步自封,死守眼前。從創業的第一天起,他們就像矽谷的創業者們一樣立足全球市場。儘管有很大風險,挑戰很大,可能他們當中也會有很多人倒下,但我認為他們才是未來的希望。

在大時代的洪流之中,當我們覺察到即將引發一場巨大變革的前兆時,我們投的是撬動這場變革的槓桿,投的是那個支點。這就是我們的投資邏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