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諾獎得主阿克洛夫:面對全球變暖,缺一個激勵行動的故事

導語


如今已有兩個難以忽視的真相在我們面前:一個,是全球變暖現象本身;另一個,則是我們尚缺乏動聽的故事使我們齊心去對抗全球變暖。

人們總愛講故事,但常常因為講錯了故事,給自己帶來了麻煩。美國人類學家本傑明·沃爾夫(Benjamin Lee Whorf)就在上世紀20年代記錄了這一現象。在他作為消防員的日子裡,他注意到,加油站往往是火災的重災之地。把這一現象轉述成文字便是:加油站的工人總喜歡在他們所認為加完油的空油桶周邊抽煙。

如今,這種自以為是的現象比比皆是。每年,各國領導人都要在一個選定的城市聚首:里約熱內盧、東京、約翰內斯堡、哥本哈根等,商談全球氣候變暖的現狀。每次總會誕生一些嚴肅的聲明,但是關於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的行動卻寥寥無幾。顯然,關於全球氣候變暖的那些聲明、文件並沒有觸動每個個體以及他們的政府,所以,更不要指望採取實質性的措施。但是,現實卻是如此急迫與難以忽視:地球的大氣層猶如一張保護網,籠罩著我們。來自太陽的能量能穿透這張保護網,從而使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不那麼冰冷刺骨。這張大網也能隨之減緩熱能輻射的速度。

作為人類的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孩子:地球。年復一年,籠罩在我們孩子周邊的這張大網卻變得越來越厚重。即便加了近20升的汽油跑50公里的短途,也會向大氣層排放100磅的二氧化碳。

通過這些無意識的行為,美國家庭平均每周要排放1800磅的二氧化碳。如果,算上全球所有的家庭,不難理解,為什麼近年來我們的地球所遭遇的氣候變暖現象會越來越嚴重。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位家長都會責無旁貸地拯救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們對自己講述的氣候變暖的故事卻太過冷漠與謹慎。我們或多或少都了解過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所作的報告。我們尊重來自「科學家」的結論。科學家通常用統一、富有激情的論調為我們講述氣候變暖的現狀。但是,那些冷冰冰的專業術語往往會淡化所傳遞出的信息。我依舊記得20多年前,與一位著名的宇航員比鄰而坐。但是,我不知道該怎麼與宇航員聊天,於是就提到了氣候變暖的話題。他告訴我:「我們還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由於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從科學的語境來說,這一結論沒有錯。但是,就制定公共政策的目的而言,考慮到人類活動與氣候變暖這一現象的高度相關性,如此謹慎顯得有些不太明智。就好像家長不會依據孩子的體溫來判斷房間是不是太熱一樣,對於全球變暖,我們需要一個能激勵我們採取積極行動的故事。

我們需要這樣的激勵,不僅僅是為了我們自己,也是因為只有這樣,我們的政府才有行動的意願與合法性。氣候變暖的相關經濟代價,已像任何經濟問題那樣,變得眾所周知。緩解氣候變暖的最好方法(當然也需考慮相應的成本)便是開徵統一的二氧化碳排放稅。徵稅的額度會不斷上升,直到排放量下降到合理的程度。同樣最優的政策還包括呼籲對補助的研究以及探索降低排放量的新方式。

但是,氣候變暖已是一個全球性問題,二氧化碳排放隨處可見,因此,徵稅與補助也應在全球範圍內落實。每個國家必須將此視為自己的義務。我們還需打造一個全球聯盟,在這個聯盟中,每個國家都不能落下。我們必須告訴自己,要齊心協力,要眾志成城,無論別人怎麼做,我們都要努力付出。為什麼?因為,地球是我們美麗的孩子。

因此,如今已有兩個難以忽視的真相在我們面前:一個,是全球變暖現象本身;另一個,則是我們尚缺乏動聽的故事使我們齊心去對抗全球變暖。(本文由《第一財經日報》潘寅茹譯。)

喬治·阿克爾洛夫(George A. Akerlof )

1940年生於美國的紐黑文,信號理論之父,1966年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自1980年到現在,一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經濟學首席教授。喬治·阿克爾洛夫和邁克爾·斯賓塞、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由於在「對充滿不對稱信息市場進行分析」領域所作出的重要貢獻,而分享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登錄我們的官網 查閱更多報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