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老巴已不是當年的巴菲特 你還是當年的你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我絕不會和醜女人上床,但是我醒來時,身邊總會有幾個。

——沃倫巴菲特

眾所周知,有兩類股票是巴菲特極其討厭的:

1.航空股

2.科技股

因此,很多人認為巴菲特立了兩個Flag:1.絕對不買航空股。2.因為科技變化太快,看不透,所以絕對不買科技股。

而很巧的是,從2016年第三季度起,巴菲特同時買了科技股和航空股,這算是破天荒的新聞,也同時打破了上面兩個Flag。

根據最新巴菲特在CNBC的採訪,巴菲特在今年1月份再次加倉蘋果,目前持有價值180億美金的蘋果股票,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第二大重倉股。

同時在這次採訪中巴菲特也坦誠說,是他投資了達美航空、西南航空和聯合大陸航空這三家航空公司。

而且,巴菲特還表示,傑夫貝索斯是他見過的最好的CEO之一,沒有投亞馬遜是個重大失誤。

其實看到上面的採訪時,我首先感慨的是巴菲特真的好理性,沒有思維慣性。他完全沒有因為自己以前討厭航空股和科技股而形成思維慣性。

大多數人其實就像追逐自己尾巴的老鼠一樣,不知不覺陷入思維慣性里,不能自拔。

就像查理芒格所言:「巴菲特就是一台學習機器人(Learning Machine)」。從最近的買入行為來看,我覺得巴菲特又進化了,能力圈得到了拓展,又尋找到了新的投資策略。

對巴菲特而言,變的是他的能力圈,不變的是他從格雷厄姆那裡學到的價值投資基本理念。

一、巴菲特投資策略的進化史

巴菲特整體的投資策略其實經歷了4次重大進化。

1. 撿煙蒂階段

2. 以便宜的價格買入卓越的公司

3. 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卓越的公司,並持有

4. 以比市場價格更低的價格買入「特殊」公司的股票或者優先股

早期的巴菲特是以撿煙蒂和併購套利來構建投資組合。簡單來講,這就像是從地上找到一個別人丟掉的煙蒂,這個煙蒂即將熄滅,但是還可以吸一口,而且這一口是免費的。

隨後受到查理芒格和費雪的影響,巴菲特開始以便宜的價格買入卓越的公司,但是這個時候巴菲特並沒有強調長期持有,公司如果出現瑕疵或者問題,巴菲特會很快清倉,比如80年代左右買的迪士尼。

之後巴菲特開始形成了如今大眾所知道的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卓越公司並持有的投資策略。這一時期投資過的股票主要包括:美國運通,富國銀行,以及可口可樂。

在金融危機時,由於很多企業資金鏈出問題,所以巴菲特可能又開發出來了一種新的投資策略:以比市場價格更低的價格買入一些公司的優先股和普通股,比如巴菲特對美國銀行的50億美金的投資。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巴菲特投資策略的變化部分原因也是因為他管理的資金數量在大幅度上升。

撿煙蒂這個策略在今天的市場中依舊是成立的。但是一般這些煙蒂公司都是中小盤股票,市值很小,無法容納下很多資金。

因此,當你管理資金額度上漲時,這個策略對你就是無效了,你只能換策略。

因此,你可以看出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和能力圈隨著投資環境的不同和管理資金規模的不同而發生變化,所以國內那些盲目相信一種策略可以用一輩子的人,應該醒醒了。

另外,投資實際上是一個Learning Curve(學習曲線)很長很長的職業。幾乎所有知名的投資者都是持續學習,持續進步,真正意義上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巴菲特更是如此。

其實很多人忽略了知識的複利效應。

巴菲特的財富在複利的滾動著,知識更是如此。

二、巴菲特與科技股

很多人認為巴菲特第一次買的科技股是IBM。

這個其實是錯誤的。

巴菲特第一次買的科技公司其實是亞馬遜。

實際上巴菲特和傑夫貝索斯是在1999年太陽谷認識的。

1999年時也正是美國互聯網發展的如火如荼的時候。互聯網股票是當時的熱門股票。由於巴菲特不碰科技股,投資收益遠低於那麼追逐科技股的投資者,所以《巴倫周刊》在當時寫一篇很著名的文章「沃倫,你怎麼了」來質疑巴菲特的投資風格。

然後,巴菲特在1999年參加太陽谷舉辦的會議時,發表了他對科技股的看法。並公開預測現在的科技股里存在大量的泡沫,警告這些科技股往往不能為投資者帶來長期股東回報。

這次會議的很多參與者都是當年互聯網界的新興巨頭,對巴菲特這種老牌投資者很不感興趣,覺得是危言聳聽。

而傑夫貝索斯則是哪個真正對巴菲特的言論感興趣的人。會議結束后,傑夫貝索斯找巴菲特要了那些破產失敗的汽車和飛機公司名單。貝索斯當時注意到,在幾十年前公司名稱里有「汽車」這個詞就是時尚,就像今天大家都喜歡叫「XXX 網路公司」一樣,所以貝索斯認為,互聯網企業里可能最後賺錢的也只是少數企業,大多數企業最終要被消滅掉。

因此,貝索斯認為巴菲特的言論對他影響很大。這種「破產公司」的對比,讓他很有共鳴。

在這場會議結束后,巴菲特稱貝索斯是這個會議里少數幾個「聰明人」。

而後來亞馬遜成了巴菲特投的第一家科技公司。

只不過巴菲特投的是債券,而不是股票。

在2002年,互聯網危機時,巴菲特斥資1.69億美金以57%的價格購買了的亞馬遜公司的歐元債券。

之所以選擇歐元債券,是因為巴菲特認為美元會貶值,所以為了提高收益,選擇了歐元債券。

到2007年,在巴菲特的股東信里,他披露這項投資的已實現收益是2.53億美金,總收益率是250%。其中大約有1.18億美金是由於美元貶值而獲利的。

以上算是巴菲特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購買的科技公司,只不過是以債券形式購買的。

隨後在2011年時,巴菲特宣布買入了IBM股票。

這算是與科技公司的股票第一次正面接觸。

以上是巴菲特2011年股東信的一張截圖。巴菲特在這個股東信里稱,自己持續看了IBM50多年的年報,知道2011年3月份的一個星期六,才明白IBM的投資邏輯,為這個邏輯下注。

實際上根據《滾雪球》的作者愛麗絲施羅德透露,巴菲特第一次深挖IBM是在1952年。

愛麗斯施羅德在巴菲特1952年的筆記里,發現了大量關於IBM的數據,有公開的財務數據,有訴訟信息,有新聞信息等等。

巴菲特之所以關注IBM,是因為IBM在當時是一家絕對的壟斷企業,而巴菲特本身就特別喜歡壟斷型的企業。

在幾乎把IBM研究個底朝天之後,巴菲特最終還是把IBM劃分為能力圈之外的公司。

另外,巴菲特在1991年第一次見到比爾蓋茨,問比爾蓋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微軟這種小公司可以與IBM競爭?為什麼IBM不直接做微軟的業務?

所以,實際上巴菲特很早很早就開始研究IBM了。只是在巴菲特眼裡,他的「懂」還沒有辦法說服自己買入。

既然巴菲特那麼早就開始研究過科技股,為什麼從來不買呢?

因為巴菲特的投資理念里,有一條鐵律:

「不能虧錢」。

而科技股本身就是變化速度極其快的行業。科技改變太快,導致很少會有企業有絕對的競爭優勢。從而,投資科技企業,往往可能會出現嚴重虧損的可能。

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美股里的互聯網公司有幾百家,但是活到今天並活的很好的可能僅僅只有幾十家。

將近80%以上的企業都被淘汰了。

三、巴菲特與航空股

巴菲特可以說是史上唱空航空股第一人,並且曾發誓這輩子都不會再買航空股。

並且用一句玩笑警惕其他想買入航空股的投資者:

「成為百萬富翁的方法是:先成為千萬富翁,然後買入航空股。」

實際上,在過去30年裡,有將近100家航空公司破產。所以航空業經歷了一個壞的世紀。互聯網公司也一樣,他們失敗的遠不止100家,然後才有了現在估值如此高的行業龍頭。

航空業投資是個非常艱難的任務,一方面座位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另一方面是巨大的固定成本。比如,你每個航班多帶一個人,這個人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計,但你如果把最後一個座位賣的太便宜,前面座位的買家肯定不願意,最後大家都等著搶最後放出的便宜座位。

一個這麼不好的行業,巴菲特為什麼要投它呢?

因為它發生變化了。

目前航空行業最大的變化實際上是行業競爭格局改變了。

從2012年開始,美國航空業的格局就發生了很明顯的變化: 從劇烈競爭的局面發展到了目前的小寡頭競爭,未來美國航空行業很可能會形成一到兩個大的寡頭,從而結束將近長達一個世紀的慘烈競爭。

也就是說,經歷了幾十年的破產重組,美國航空業終於形成了寡頭競爭,航空公司對消費者的議價能力有所提升,這樣有效的避免了過度競爭。

整個美國航空公司數量從2000年的12家航空公司下降為目前的6家。其中巴菲特的跟班們買的:美國航空、達美航空、美國聯合航空、以及美國西南航空,是美國前四大航空公司,市場份額佔有率達到85%。

因此,我更傾向於認為這個是在投資行業整合,也就是巴菲特可能認為這4家航空公司最後可能會形成1-3個大麥克,從而改變之前航空行業多年一直虧損的局面。也就是說,航空行業可能會進入一個穩定盈利的時期。

四、偉大的投資者需要什麼樣的性格特徵?

實際上,巴菲特買入科技股和航空股的「打臉」行為,讓我又一次開始思考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卓越的投資者需要什麼樣的性格特徵?

賽斯卡拉曼認為偉大的投資者身上往往呈現出很多很矛盾的性格,只有極少數人在性格形成期會形成這麼多矛盾的性格。

1、自大同時謙虛

實際上,買入股票這個行為本身就是自大的。因為當你買入時,你實際上是在向你的交易對手宣布,你比他們更聰明,有更多信息,分析的更準確。

但是,投資者也需要謙虛,因為這意味著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在那裡,對自己不太清楚的東西保持敬畏。

往往偉大投資者能平衡謙虛和自大。

以巴菲特為例,在2009年,大筆買入富國銀行是一種「自大」的行為。對外承認自己在研究科技股上並沒有優勢,科技股不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內,是一種謙虛的行為。

2、死不認錯同時知錯就改

除此之外,偉大的投資者還需要平衡死不認錯和知錯就改。

即便巴菲特被公開批評忽視科技股,他也沒陷入瘋狂的互聯網熱潮中。當其他人都放棄價值投資時,他依舊堅定不移。很多人都對自己買入的股票持有微弱的信息。經常當股價下跌10%,20%,30%時,很多人就完全失去了信心。

因此,偉大的投資者需要有很強的「排他」性,當認為自己沒錯時,死不認錯。

而矛盾的是,光死不認錯還不行,要成為偉大的投資者,你還需要知錯就改。

以巴菲特為例,當他明白自己投資康菲石油是個巨大的錯誤時,他好毫不掩飾自己的失誤,在股東信里直接公開自己的錯誤。

當你還是個普通人時,承認自己有錯其實很簡單。

但是當你成為別人的偶像,成為全世界的偶像,成為全世界的知名人物時,認錯變得異常難。

強大的社會認同感,讓很多名人不敢直面自己的錯誤,更不要提知錯就改了。

實際上,你可以在巴菲特身上完美的看到這四個性格特徵。

巴菲特很自大,經常做出與大多數人不一樣的判斷,經常在市場極度看空一個股票時大筆重倉。但是巴菲特又非常的謙虛,明白自己能力的局限,明白自己可能會犯錯,明白自己對很多東西並不了解。

巴菲特死不認錯,不會根據大眾的看法而修正自己的意見。堅持自己的觀點到底。但是巴菲特又知錯就改,發現自己堅持的東西有問題后,立刻修正自己。

五、結語

在大家驚嘆巴菲特買航空股和科技股打自己臉時,其實投資者應該思考一個問題:

我們自己是否有嚴重的偏見?嚴重的思維慣性?

投資實際上是一個不需要情感,只需要理性的職業。而你的偏見和思維慣性可能就是他日「市場」殺死你的武器。

《大空頭》里的Michael Burry曾說過一句話:人們總是希望權威告訴他們怎麼做,沒人在意權威是否真的正確。

有多少人因為巴菲特討厭航空股,而覺得航空股沒搞頭?

有多少巴菲特的信徒,因為巴菲特不喜歡科技股,而拒絕一切科技股?

又有多少人因為巴菲特討厭汽車股,而看都不看美國汽車製造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