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一個能夠好好說話的家庭,即使窮也是幸福的

語言是帶情緒的,你所說的每一個字串聯起來,有可能給人帶去溫暖,但也可能帶來傷害。

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至少傷痕是看得見的,而責罵帶來的傷口則是無形的。無從展示、無從傾訴、也就無人在意。

家,不僅是愛與溫暖的傳遞通道,往往也是恨與傷害的傳遞通道。

典型的家長,他們幾乎不會給予孩子讚揚和肯定。取笑、挖苦、打擊,是他們教育子女的慣用手段。這種教育方法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叫「打擊式教育」。常見的話術如下:

你看誰誰誰多懂事啊,你呢,有人家十分之一我就燒香了!

就你還想幹什麼事,算了吧。我看你就是三分鐘熱度。

這麼簡單的事情,你都做不好,你還有什麼用,簡直比豬還蠢。

……

這聲聲打擊的背後,藏著多少人年少時暗暗流下的淚。

很多朋友都有類似的經歷,比如一個姑娘因為小時候在家族聚會上被媽媽當眾嘲笑「唱歌難聽」,從此之後她再也不願意當眾唱歌。而當她試圖跟媽媽溝通這件事時,才剛說起自己受傷的心情,媽媽便開始教訓她:「你怎麼這麼玻璃心,這點打擊都受不了,以後在社會上還怎麼生存!」

這個邏輯就好比,我捅你一刀你喊疼,我說,沒事,我多捅幾刀你習慣了就不疼了。

好吧,我不疼了,因為我死了。

打擊就是打擊,根本就不存在打擊式教育,披上「教育」的外套,不過是為了給自己的不當行為找一個合理化的借口。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說,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經常被父母打擊的人,會極度自卑,常常會陷入強烈的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中不可自拔。而父母卻總是一邊言語打擊,一邊懊惱為什麼子女總是這麼不自信。

扎克伯克在FACEBOOK上分享了一組關於親子教育的圖片,列舉了「壞父母」的11種表現,其中有8種都是不好好說話造成的,例如: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堅持自我,那是因為他們小時候你總是在公共場合批評教育他們;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生氣,那是因為你給他們的讚揚不夠,他們只有行為不當的時候才能得到注意;如果你的孩子不懂得尊重別人的感受,那是因為你總是命令他們,不在意他們的感受;如果你的孩子總是神神秘秘的,什麼都不告訴你,那是因為你總是愛打擊他們;如果你的孩子總是行為粗魯沒有禮貌,那其實是從父母或者一個屋檐下的人那裡學來的……

知乎上有個點贊很高的回答:孩子的沉默、隱忍、恐懼、討好,在麻木的大人眼中,便是:懂事。

因為這樣的「懂事」,讓父母覺得很「省事」。

甚至有些朋友,做起事來老是給自己打分,明明房間已經很乾凈了,可他總覺得還不夠;明明事情完成得很好,但他總覺得自己沒有做好;只要出一點兒差錯便張惶失措……因為從小,他的父母只有在他「聽話」的時候,才會對他笑。而他無論取得了怎樣的成績,父母都不停地告訴他,還有很多人能做得更好,你才取得這麼一點成績有什麼可開心的!

要麼為了贏得父母的愛或讚許而苛求自己,失去快樂的童年;要麼完全放棄自己,逆反到害怕成功的程度,失去健康的人生。

來自父母的打擊,所造成的傷害效果不止是當下,它貫穿之後許多年的歲月,像一根針一樣深扎在子女的心頭。

而關鍵是,父母在等我們道謝,我們卻在等父母道歉。

中央綜治辦和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國範圍內對 1000 多名普通未成年人進行了調查分析,在家裡被「經常罵」的孩子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有 25.7%的孩子「自卑」,有 22.1%的孩子「冷酷」,有 56.5%的孩子「暴躁」。

任何一種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時的創傷。童年時缺愛,被傷害,受虐,沒有安全感,缺乏尊嚴……長大以後,就會演變成自閉、抑鬱、自殺、暴力傾向、焦慮症等等。

但神奇的是,許多精神病患者,在生了孩子之後,精神狀況好了很多,因為他們把精神痛苦宣洩到了子女身上……語言暴力,精神折磨,直接讓子女替他瘋了。

一想到人類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能為人父母,真是太可怕的事。

知乎上提出一個問題:被父母罵得想要自殺是怎樣的體驗?該問題則有數萬名網友瀏覽關注,也留言表示曾經有過類似悲催經歷。

曾經看到過一則新聞,16歲的花季少女因為經常被父母罵,服毒自殺。在死之前,她又挨了兩場罵,因為她穿衣服太慢和洗頭時間太長。被罵完之後,她說自己肚子疼,要回房間休息。父母沒在意,匆匆出門拉貨。過了十二點,等父母回到家,發現她已經停止了呼吸。

事後,這對後知後覺的父母才回憶起,女兒多次向他們埋怨弟弟比自己幸福好多,爸爸媽媽都愛弟弟,每次發脾氣都是沖著她這個做姐姐的來。而且,女兒曾用他們的手機搜索過「安樂死」、甚至還在網上購買過一把刀。她試圖給了父母很多次信號,卻都被忽略,她走投無路了。這個16歲的少女,每天反反覆復地醞釀著自殺,難以想象她所經受的痛苦和煎熬。

少女的母親最後哭到快要昏厥,哀嚎著:「女兒,你快回來吧,我再也不罵你了!」然而,女兒再也聽不到她的道歉。

這些都屬於「語言虐待」,語言虐待不如身體虐待容易引起注意,因為看不見傷痕,留不下證據,然而它的傷害可能比身體虐待更加嚴重。

很多遭受「語言虐待」的人一直懷疑自己的痛不欲生是因為太脆弱。因為比起受到身體虐待的人,他們似乎沒有資格叫苦,沒有資格抑鬱,沒有資格生病。但他們的痛苦是實實在在的,每天生活在壓抑之中,每天回家都戰戰兢兢。

沒有人覺得罵一罵子女是一種虐待,而孩子也不會表達,他們首先是哭泣,之後就變成了麻木。於是這種虐待就被慢慢常態化了,也沒有大人會意識到這樣的語言是發生悲劇的開始。

家庭的悲劇是從不好好說話開始的,家庭的幸福也是從好好說話開始的。

而衡量一個家庭幸不幸福的標準,也很簡單,與貧窮富裕無關。

一個能夠好好說話的家庭,即使窮,也是幸福的。

父母常說的幾類暴力性語言

1、侮辱諷刺型

(1)你簡直是個廢物/飯桶/白痴!

(2)你可真行/真不簡單/真厲害!(反話)

(3)你這個無用的東西!

(4)你真笨!比豬還笨!

2、貶低壓抑型

(1)你根本不是讀書/畫畫/彈琴的料!

(2)你要是能考上大學,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3)世界上再也沒有比你更笨的了!

3、威脅恐嚇型

(1)我再也不管你了,隨你便好了。

(2)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3)做不完作業,不許吃飯、不許睡覺!

(4)揍死你!

4、抱怨哀求型

(1)求求你別這樣行嗎!

(2)求你讓我們省點心好不好?

(3)求你轉個學行不行?我實在是教不了你了!

關於家庭中的「語言虐待」,

你是否也有想說而不敢說的話,

歡迎在留言區聊聊你的心事

我們為你排憂解難!

ID: lejiafpa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