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教育的出發點不是上級發布的文件,也不是課程和教學的目標,而是在於「學生的當下」

投稿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鄭老師
(註明合作)

一所健康的學校,全體師生都應有一種共同的道德觀,全體學生以基本相似的方式,去了解什麼是對和錯、好和壞。

美德並不是機械的概念,看似屬於美德的概念其形態其實是複雜的。

我們應該承認某些形式的道德教育的確把學生教壞了,學校德育工作的失敗,常常是在內容設計上出了問題。

——林衛民

作者簡介

林衛民,北京市北外附屬外國語學校校長。

健康的學校,師生都應有共同的道德觀

一所健康的學校,全體師生都應有一種共同的道德觀,全體學生以基本相似的方式,去了解什麼是對和錯、好和壞。

道德是使集體生活成形的最低標準,學校需要一個能夠「讓整個組織系統」站起來的道德基礎,要防範因為學科知識學習的強勢、信仰的缺失以及競爭的激烈,導致學生行為規範約束力的喪失。

在學校、家庭、社會互動頻繁且相互依存的世界里,急需一種能夠被所有人接受的道德,這種道德不需要消弭現實與理想的差異,也不需要質疑學校人和社會人的道德敏感度。

要尋找那種真正能夠被家長、社會接受的一致的「公民道德觀」和「作為一個人」的道德倫理底線,把現實、未來和理想串聯起來,並建立在大家都可以分享和接納的信念與目標上。

聖雄甘地提出以「生活簡單,別人就能活命」來取代自由主義和自私自利,「自己活,也要讓別人活」是建立學校共同道德的基本路線,應當向學生明確地表達這樣的「學校觀點」:

尊重他人並不代表犧牲自我;以能夠讓別人活得同樣快樂的方式生活,並不表示對於卓越與美麗、個人成長與舒適、娛樂和享受的自我放棄。

幸福和成就並不是根據「花掉多少錢以及佔有了多少資源和耗掉多少原料和能源」來定義,而是通過更加綠色和寧靜的淡泊,用「生活更加簡單,生活愈加美好」的善良之心,獲得更加友善的道德生態,作為詮釋。

01

美德的養成

善良是美德的核心元素,要讓學生模仿善舉來學會「善良意味著什麼」,幫助學生成為一個善良的人,不僅關涉到理智和道德的發展,也關涉到養成一種討人喜歡的、有機整合的個性。

要培養學生維持關懷關係的能力,明白被關懷的意義,然後教給他們關懷他人。要讓學生懂得「珍貴的夥伴或朋友能夠幫助自身成為更卓越的人」,掌握一種可靠而又友好的方式,以建立珍貴的同伴關係。

美德並不是機械的概念,看似屬於美德的概念其形態其實是複雜的。

「誠實」是一種美德。習慣性撒謊者顯然是一個令人討厭的人。然而,那些不會拐彎、一貫如是的老實人可能很難適應生活,無情地講真話者讓我們感到不安。對大多數人來講,有吸引力的是:既非撒謊者,也非無情的講真話者。

「勇敢」是一種美德。勇敢必須與智慧聯繫起來才行。智慧能夠幫助我們區分出勇敢和魯莽,只有在值得去做的事情上表現勇敢才算是美德。

「毅力」是一種美德。對於毅力來說,預想的計劃和一套確定的行動是必不可少的。在每件事上都花同樣的力氣、盡最大的努力,肯定是一條通向庸才之路。

應該明智地選擇我們能夠做得最好的事,努力再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美德是一種可擁有之物,它們可以被習得,可以通過積善成德的方式來習得和踐行;美德最好要在強健的、快樂的關係中學會,很少有快樂和幸福感的孩子會變得粗暴、殘忍。

「我相信是道德教育把孩子們教壞了」,德國哲學家尼采這句話說得雖然有點極端,但是,我們應該承認某些形式的道德教育的確把學生教壞了,學校德育工作的失敗,常常是在內容設計上出了問題。

02

精神的修鍊

教育學生並不只是鼓勵人人都去做強者,而更需要一種積極的關於生活、生命的情緒。

積極的情緒是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產生的,像是凝視陽光下的草原或一處平靜湖泊的寧靜感、落日的美感、高山的巍峨感,以及對暴風吞噬大海產生的敬畏感。

增強對日常生活的某些獨特的意識,將有助於人們充實精神生活。

看日出。思考詩歌和故事中描述的日出,看著太陽升起。

勞動。認真地把傢具擦乾淨,如果不是受時間和其他工作所迫,那麼,用欣賞的眼光看著被擦得發光的傢具時,自己的精神也會閃爍光芒。

園子。園子不僅是人們退隱的地方,它們還召喚我們的家族精神。

門廊。門廊是一個催人醒悟的現世之所。

海邊。海讓人的所有感官煥發光彩,它的輕快和有活力的運動能激起我們的嬉戲情趣,就像精神在呼喚。

…… ……

學校需要有這樣一類與精神相關的設計,從而給學生提供精神修鍊的「星星」,慢一點、簡單一點、從容一點,有時需要更多的淡定、更多的寧靜以引導學生走向更富足的個人生活和更慷慨、更理智的公共生活,使他們的精神在修鍊中走向成熟與富足。

遺憾的是,這一切,正從學校的生活和課程中剝離。

學校關注的只是對專業目標和社交目標的追求,除了知識、能力、學業排位,以及通過淡吐、高雅的舉止來贏得朋友、鄰居對你的好印象,從而贏得更多的機會,等等,其他好像都不是學校教育要特別關注的事。

每一位教師展開教育,都應從關注學生開始

教育的出發點不是上級發布的文件,也不是課程和教學的目標,而是在於「學生的當下」。

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生存現實,是教師獲取成功的條件之一。如果想成為一個了不起的教師,就要細緻入微地研究你的學生。

但是,很多教師沒有做到這一點,甚至漠視學生的存在。

比如:一個任教兩個班的教師連學生的名字都叫不全,更談不上了解學生的綽號、家庭背景、性格、人際關係、學習能力和水平;

教師只是一廂情願地推出自己關於知識的那些話語,以為學生很感興趣,卻沒有感覺到下課鈴早已響起;

只是開發學生對未來某種榮耀的渴求,而沒有關注每個學生改變現狀的決心;

只是希望學生的未來應當怎樣,而不關注學生自己想要擁有怎樣的未來……

講授知識、探究知識以及對話、討論、練習、活動等,一系列課堂教學行為的設計,都從網路上複製到很多完美的方案,這些方案不管多麼精緻,都是從1到n的過程。

只有通過激活學生的學習,使「關注學生的原有知識、興趣和學習熱情、學習有無發生」貫穿於課堂教學整個過程,課堂教學設計方案才能得到有效地實施,才能實現從0到1的過程。

「基於信任基礎上的高期望值」是成就學生美好人生的法寶,教師要點燃學生學習和進步的熱情並肯定學生的成功,促使學生從他的起點不斷向前進取。

教師關於學生的洞察力和遠見力,難以像學科知識和教學知識那樣進行系統地培訓,主要要靠教師的自我修鍊。教師如果用淺薄的眼光看待這種修鍊,那一定走不遠甚至在原地打轉,最終自然會走入令職業生活十分乏味的倦怠狀態。

當教師看到一個個模糊的學生,變得清晰生動;當教師從學生細微的變化,調整那些針對學生的教育策略和方式方法,教師的格局,也從一個簡單的教學操作者,變成一個富有遠見的人生導師。

教師給予學生的,也不再是「例行公事」的課堂教學,而是激活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能夠幫助每個個體轉型的全部創造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