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什麼樣的工作才能算是「好工作」?

什麼樣的工作才能算是好工作?

來自十點讀書

文 | 小女賊

下班和好友約好去推拿,商業一條街,找了一家門頭大氣、大廳敞亮的進去。

上了樓換了服裝,開始選套餐,和技師商量向經理申請折扣,她一臉嗤之以鼻,「還經理!」然後開始按桌面的按鈴,邊按邊氣憤地和我吐槽:「按流程走是按鈴經理送水並和客戶溝通交流,後來他為了省事,直接把按鈴的線扯了,這樣就沒他什麼事了。

技師像打開了話匣子,開始無止境吐槽行業內幕:分紅不公,經理不管事,總有醉酒客戶誤認風月場所,不僅鬧事,挑選技師,還少給費用。

明碼標價的服務,在這行好像就理所當然有了討價還價的餘地。30歲模樣的她,穿著統一黑紅技師服,包臀裙黑絲,低胸背心套著半袖西服。好友的技師胖了一圈,全程低頭按摩,期間不忘實時推薦產品。

結束時我提出4人合影,很是喜歡她們的服務,想幫忙宣傳:「拍照就算了,出來工作一年多家人還不知道自己做什麼,一直沒和家人說。」她覺得自己的工作不光鮮,說不出口。

職業偏見由來已久

什麼工作最容易被歧視?

看到知友留言,十大國人看不起的職業:快遞小哥、貼膜師傅、練攤大媽、按摩師、清潔工、農名工、保姆、家庭主婦、微商、銷售。

剛畢業出來工作的時候,一心想賺快錢,想到了做售樓小姐,父母知道后極力反對。

「做什麼不好,要去賣房子,那是什麼好工作,不上大學的依然可以干,還要四處跑。被別人知道了,還要指手畫腳的,以為乾的什麼不正當的工作。」

可是,為什麼歧視那些工作呢?

用一句話總結:

什麼人都能幹會有什麼好工作(也就是入職門檻低);

又臟又累見不得人的工作不如不幹(就是所謂的不夠體面);

每天上班就和機器一樣算什麼工作(概括一下就是執行操作簡單沒有技術含量);

累死累活賺不到錢不值得去浪費時間(付出與收入差距大,賺得少)。

擇業是個人選擇,能拉下面子

做自己的事情,才是干大事的人

2000年因幹上殺豬這一行而聞名的北京大學畢業生陸步軒,2013年4月受邀回母校演講時說:「我給母校丟了臉、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說完幾乎哽咽。

他人在質疑他的時候,他對自己同樣存在著深深的挫敗感。

個人的學歷、背景、身份,給了職業選擇無形的束縛和自我壓力。職業歧視不僅來源於社會,更是來源於本身。

而北大老校長許智宏對此演講說:「北大學生可以做政治家,可以做科學家,也可以賣豬肉。職業從來都是平等的,所有的經歷都是塑造自我的一個過程,行行出狀元,做出選擇並堅持走出自己的風采才是關鍵。」

2003年「陸步軒現象」引起了人們對就業觀念、人才標準、社會分配等眾多問題的深刻反思。

相較於陸步軒這位「眼鏡肉店」老闆,同是北大學子的陳生,2007年開始在廣州開豬肉檔賣豬肉。在兩年時間裡,發展成為廣州乃至廣東最大的豬肉連鎖店。

所以做什麼從來都不需要分化看待,如何做才更值得探究。

16年南京大學碩士高俊歌主動辭去穩定、輕鬆的「院長助理」工作,跳槽到一家火鍋店當起了服務員。

大家爭對《碩士當服務員,有點傻還是有遠見?》更是展開了討論。

有人認為:高層次專業人才應該學以致用,碩士生當服務員屬於人才浪費;有人則認為:勇於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而且能夠拉下面子在基層鍛煉,有何不可。

後來深入採訪才知道,她覺得服務業人際關係簡單,自己幹得愉快舒服比較適合,同時她應聘的是管培生,對於服務業,基層學習是必要環節。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副院長彭華民更是表示「能拉下面子,做自己的事情,才是干大事的人。」

如今社會,崗位不對口已然很常見,畢業后從頭開始已然不稀奇。不是說提倡做基層工作,也不是說努力提升學歷沒有用,擺正心態,弄明白自己長遠的職業規劃很關鍵。

高學歷女碩士高開低走干環衛;80后企業白領辭職做環衛工人;這樣的新聞很多,每次的選擇都有他們的理由,女碩士更是表示幹了環衛之後才發現垃圾桶其實青壯年才舉得動,然而環衛多是老年人,其實對他們的安全沒有保障。

擇業本來就是個人自己的選擇,無論從事什麼行業,只要通過自身所學積極處世,為社會發展盡自己努力就值得肯定。

那究竟什麼樣的工作

才算是「好工作」?

想起剛畢業出來找工作網上投簡歷:確定好崗位類別後,最先選薪資範圍,接著就看休息時間,雙休最好,再找公司規模,潛意識裡覺得越大越好,然後看公司性質,國企外企優先。

當時對於好工作沒有什麼概念,就希望公司大,做自己喜歡的事,工資高,休息多,還能提升自己。

後來看到一個話題:什麼樣的工作算「好工作」?

一位網友回復,他說看這個工作的好壞可以從四個維度衡量:錢、閑、穩定性、成長性。

錢——薪酬福利好。

閑——閑暇多。

穩定性——這個單位較難辭退人。

成長性——待在這個崗位上很長本事、所積累的經驗在市場上的企業價值不低。

大家普遍覺得聽到國企,聽到外企就是穩定好工作的象徵,公務員是大家理想型歸宿,因為福利待遇好,收入分為隱性和顯性收入。也分付出和回報比。外企競爭大,提升快。

就像推拿按摩時,技師一直隱瞞自己的崗位,她首先對自己的崗位就是不認可的。連自己都不認可自己,別人怎麼可能認可你?

崗位偏見消除從自身做起。觀念轉變固然重要,收入多元化更是緩解現狀的最佳途徑。

緊靠本職工作賺錢?

收入多元化是未來必然趨勢!

我們普遍認為收入來源都是來源於工作,剛畢業時入職了一家移民諮詢機構。和我一起面試的有二位男生,我們的工作很輕鬆,相應的薪水也比較固定。

當我開始焦慮工資漲幅問題的時候,他們依然氣定神閑,後來知道一個家裡兩套房,只是靠房租收入已經高過了他的薪水,另一個一直在經營自己的電子商鋪。

老百姓的收入來源有三種:勞動型收入、投資型收入、資產型收入。

在,據統計69.7%的老百姓只有勞動型收入,不懂投資和理財。

● 勞動型收入: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和時間成本獲得的收入,比如按月領工資的白領。

● 資產型收入:通常指房產,車產類型的收入,尤其是在樓市暴漲之後,通過房產出租和房產買賣增值獲取的收入。

● 投資型收入:主要是指用流動資產進行投資所獲得的資本收益。比如炒股、炒黃金。

任何年代,如果想實現永久賺錢,靠勞動型收入是不可能的。同樣想淡化別人對你職業的看法,淡化你對職業的依賴是一種途徑。

畢竟如果你足夠有能力,又足夠有錢,誰還會在乎你幹什麼?

所以:

第一,增加勞動型收入之外的收入

靠打工也許一輩子都不能實現財務自由。比如房子、股票、股權、小生意項目、海外資產、保險等。用你的資本錢生錢,提高資產型收入和投資型收入才是王道。

第二,投資自己永遠是世界上最划算的買賣。

只有不停學習,才能不停前進。在經濟環境不好的時候,靠任何人都靠不住,自己有過硬的本領才是最靠得住的。只有創造了價值,才會有人肯為你的勞動買單。

第三,如果以上兩條對你很難

那麼請從這裡開始做起:塑造良好的習慣,學習與他們匹配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思想行為一致配得上你的理想才會有實現的可能性。

工作除了掙錢

還有什麼意義?

我們每天清醒著的時間不過 16 個小時,除去必要的衣食住行,工作能佔到其中的 60% — 80% 。對於工作,除了掙錢,它到底還有什麼樣的意義?

想到知乎上的對於工作意義的思考,有三個問題:

第一,如果所有的工作收入都是一樣的,你還會選擇現在的工作嗎?

第二,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後也從事你現在的工作嗎?

第三,如果只剩十年的壽命,你做什麼事情才不會留下遺憾?

社會調查顯示從事自己喜歡的崗位的人是少數,滿意自己工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想到《小王子》裡面的關於人生意義的探尋,沒有意義就是它存在的意義。

你看到這三個問題,不知道自己心裡對於崗位有什麼樣新的界定?

總之:要平視所有人的努力,要提升自己,要找到自我,要擺正心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價值,每個行業都有每個人的價值,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辛苦。

我們要淡化情緒,快樂工作,快樂生活,發現更不一樣的自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